查看原文
其他

【宋扇.头条】《瑞鹤图》:宋徽宗的心声与格局

恋上宋代生活美学 宋扇 2022-01-01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一见即佳,渐看渐倦:此能品也。

一见平平,渐看渐佳:此妙品也。

初若艰涩格格不入,久而渐领,愈久而愈爱:

此神品也,逸品也。

——傅雷《观画答客问》


宋徽宗 赵佶

(1082-1135)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自创书体“瘦金体”,花鸟画自成“院体”。为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后世评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其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传世宋徽宗赵佶的画有两种,一种是“御笔画”,一种是“御题画”。

“御笔画”出于赵佶的亲笔,“御题画”则由他人代笔作画,徽宗书题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数量虽多,其中尚有部分为代笔,而《瑞鹤图》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形神兼备,经学者考证属赵佶之“御笔画”,其诗、书、画俱为“御笔画”珍品中难得的上乘之作。


作为天子的徽宗皇帝,一心追求美的极致与自由,这种追求应该是艺术家的任性,但身在帝王之家的赵佶迷恋于此不能自拔,以致时时忘记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天上的自由与人间的华贵,对应了艺术家的浪漫与帝王的现实。这正暗喻了这位入错行的皇帝在真实的世界中时而任性时而纠结,但他以这幅美丽的《瑞鹤图》化解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找到了永恒的慰藉,让一千年以后的观者些许解读出其复杂的心声与格局。


传为宋徽宗所作  听琴图  绢本设色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事发生在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首都汴京(现河南开封)。当日正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每年的元宵节京城都要举行长达五天五夜的盛大灯会,晚上文武百官陪着皇帝在宣德门城楼观赏满城灯火。


 宋徽宗赵佶《六鹤图》日本私人藏


这天晚上,宋徽宗亲自登上宣德门城楼与民同乐,直到很晚才高兴地回宫。第二天一大早,突然有官员向他来报告,说宣德门上空出现了一幕罕见的吉祥景象。汴京宫城的端门上空突然飞来了一群仙鹤,在城楼上盘旋飞舞,争鸣和应。整个皇城内外,官员、百姓都争相观望,并纷纷赞叹这是“太平盛事,吉祥之兆!”


《瑞鹤图》局部


宋徽宗赶到现场,看到了这一奇观。还见到有两只仙鹤落到殿脊上,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乃国运兴盛之预兆。回宫后立刻叫人拿来上好的细绢和精致的笔墨颜料,以精微灵动的技艺,亲自把这一奇丽的景观用半写生的方式画了出来。


宋徽宗题诗、题跋、签押


画好之后,宋徽宗意犹未尽,又提笔以独特的瘦金体书法记述了创作这幅画的情景并作诗题:


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吠当丹关,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

签押:天下一人。


赵佶在题跋中讲到,那一年,“忽有祥云拂来,低映端门,众皆昂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鸡尾之端(宫殿上檐),余皆翱翔,如应节奏”,过往百姓,全部叩首,感动这种祥瑞的景象。后“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


这种祥瑞的景象,对于当时已经风雨摇缀的王朝来说,是多么难得!赵佶用他最擅长的手法,来记载这一刻,希望给风雨中的帝国带来真正的祥瑞。他所透露的,是帝国在最强文明时代所面临最屈辱威胁时的气质——庄严的大气与贵族的凄凉。


细细赏来,这幅画有很多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


鉴赏

 

 (请将手机横屏观赏)

 瑞鹤全图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构图

 

“经营位置”为中国画至关重要的,细细观赏这幅画,鹤群与瓦顶,占画面二与一比,殿顶是大块与小块几何形;下端的宫殿虽不是画面最主体的部分,但却是整个画面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平面。屋顶位于画面下方的正中央,下端屋檐离画两边的距离也基本上对等,观之一派大家风范。同时运用界画法将结构描画得精致结实,并且借缥缈浮云把画面拉开,使澄蓝的天也完全超越上部画面的局限。



即使后人眼里,赵佶是一代绘画天才,而不是个好的政治家,但天子的情怀仍是不同于画家。蓝天祥云,群鹤翱翔,这是徽宗对于天地人合一之解。蓝天之高远,普天之下的王土,格局之大,试问谁能比呢?

 

形象

 


画中鹤与真鹤对比图,相似性高达99%


画面中的鹤,几乎没有两只的姿态是完全相同的,其中两只立于殿脊之上,并呈对称回首相望状。右侧一鹤稳立,扭头作引颈高歌状,与众鹤呼应;左侧一鹤则立足未稳,姿态生动,颇具动感。众鹤呼应呈环形,围绕着屋顶上空盘旋翱翔,神态各异,姿态优美,有的昂首仰望,有的曲颈回首,各尽其态,栩栩如生。




正如谢稚柳先生言:“《瑞鹤图卷》,群鹤翻飞,姿态百变,无有同者,翱翔生动,笔调精英,各极其态。以鹤之大,深而为小,演而为飞翔的一群,而又灵动如生,描写的功夫,从形而入于神。以论绘事,是尤为难能的。”


主题

 


徽宗信奉道教,以道治国, 自称道君皇帝。《瑞鹤图》充满了道家的宁静与预言。一方面,皇宫殿宇端端正正置于画面下方,均衡对称,留出三分之二湛蓝天空,正大光远,大气天成,颇具皇家风范。另一方面,仙鹤有表明志向高洁、品德高尚之意,又是代表长生不死的神禽,徽宗是要通过“祥云瑞鹤”来隐喻王朝的吉祥。


色彩

 



《瑞鹤图》飞鹤布满的天空,用石青色平涂,顿使玉宇澄清,映衬出白鹤的圣洁与华贵。一线屋檐结构缜密,笔致匀停,整件作品透露出一种清俊有神、细致潇洒的情调。画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同者,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的仙鹤齐鸣。


地位

 

徽宗一改从前花鸟构图的常规,将花鸟与风景相结合,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另外,《瑞鹤图》完全就是最为经典的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这件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正髓,同时从画面的角度也是超现实方法运用最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现实主义出现早了几百年。


然而,这样一幅展现太平盛世、预示祥瑞之兆的作品,却没有给国运日渐衰败的北宋王朝带来任何转机。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鹤图》难逃悲惨命运,散落民间,不知去向。


瑞鹤图 跋


600年后,《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倍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入清内府前,《瑞鹤图》由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



1945年8月17日,末代皇帝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终得安生。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

《瑞鹤图》见证了中国

宋、元、明、清几代王朝的兴盛覆亡

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沧桑

得以完整留传

实在是历史的珍宝

收藏的传奇

.......


【宋扇生活美学雅集】

机构

【宋扇】品牌倡导道法自然的全球宋代生活美学。由传统文化品牌女性国际城市文学宋词主任张静娜女士创办。联合中国老龄事业集团形成万家文化、科技、健康、金融矩阵,高端荟聚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道房车云游雅集。并出品《宋扇清风》系列影视舞台剧,打造全球宋扇养生文化园等。

宗旨

依托宋代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一个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服务于全人类身心灵纯净健康的雅集品牌,美立中国,扇举天下!

概念

雅集在古代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 。而今天的雅集比古典意义上更为宽泛,涵盖诸如琴、棋、书、画、茶、酒、香、花、太极、武术、中医、昆曲、紫砂、青花等传统雅文化的精华,以器载道,正心、明理、怡情、雅趣、尚礼、崇德、康体的演出集会,都可泛称为雅集。其中有若干主线如宋茶,宋词,宋瓷,宋扇等以雅集的形式进行传播。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及文章配图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QQ:4443501

       

       

10万人正在预览此文

相关阅读

【宋扇.头条】以雅为媒、以宋为美、以扇为先...

【宋扇.头条】大宋皇家园林——艮岳

【宋扇.头条】宋代文人在秋天里忙什么?

【宋扇.头条】独步历史的宋代茶风

【宋扇.头条】宋代文人的古董情怀

【宋扇.头条】两宋时期的文人书法

【宋扇.头条】北宋古画《桃竹锦鸡图》的微观解读

【宋扇.头条】宋徽宗画鹰!

【宋扇.头条】宋代画工精细,叹为观止!

【宋扇.头条】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剖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在线宋扇生活美学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