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第3期(第153期)
《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第3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中国碳中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
张永生 巢清尘 陈迎 张建宇 王谋 张莹 禹湘
平台经济领域监管问题研讨
戚聿东 杨东 李勇坚 陈永伟 崔书锋 金善明 刘 航
跨周期设计的宏观政策与养老金融发展
孙国峰
人民币升值、“热钱”与消失的顺差 —— 兼辨析三套数据背后的差异
管涛
跨越不平等陷阱
陈斌开
拜登时期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挑战与应对 —— 基于双边经贸关系视角
佟家栋 鞠欣
全球数字服务税的演进动态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邵军 杨丹辉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刘凯 郭明旭
《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形势及其影响
刘 哲
中国碳中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
摘要:中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是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对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远见,以及对中国绿色转型的战略自信。十八大后,中国发展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环境保护不再被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减排也从过去的“要我减”,更多地变成“我要减”。目前,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以不同方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范围碳中和共识的形成,标志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一个新发展时代的开启。碳中和是对整个发展范式的重新定义和塑造,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自我革命”,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在未来绿色转型和全球气候治理的过程中,中国有可能担任全球引领者的角色。
作 者:
张永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
陈 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张建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
王 谋(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张 莹(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禹 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平台经济领域监管问题研讨
摘要:数字经济的产生机制和运行规范与传统经济存在较大差异,平台经济领域的监管应充分考虑数据要素的特征,科学构筑竞争政策体系,有效区分竞争政策工具与其他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掌握适当尺度,既有序监管又促进创新。开展实证研究来判定企业家决策行为,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市场研究来系统梳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区分垄断、资本无序扩张、不正当竞争、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不同问题,防止“一刀切”的监管现象,进行精准施策、分类监管。增强监管的确定性,避免过分刻意在法律文本里追求创新。
作 者:
戚聿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杨 东(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
李勇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陈永伟(《比较》研究部)
崔书锋(阿里研究院)
金善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刘 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
跨周期设计的宏观政策与养老金融发展
摘要:加强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设计对发展养老金融,弥补养老缺口,实现养老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言至关重要。养老金融的本质是解决资源的跨期配置,个人跨期配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在解决这种不确定性方面也存在市场失灵,两者均无法实现跨期均衡,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来弥补市场失灵。若宏观政策缺乏跨周期设计,也可能产生政府失灵。本文对比代表性国家和中国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实践,对中国养老金融体系在平衡公共养老和私人养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合力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促进养老金融健康发展的建议。
作 者:
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人民币升值、“热钱”与消失的顺差
—— 兼辨析三套数据背后的差异
摘要:2020年6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再次引发了国内对于“热钱”问题的关注。本文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银行结售汇、代客涉外收付款和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分析2020年人民币升值压力来源。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三套数据反映的结果存在差异,有时方向甚至截然相反。作为四大宏观经济统计账户之一,国际收支账户是国际通行口径,对分析形势、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静态和动态数据均显示,经常项目顺差是2020年驱动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力量,“热钱”流入的贡献有限。在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已经基本平衡的情况下,缓解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矛盾不在于“促平衡”而在于“扩流出”,“控流入”的政策效果更为有限。
作 者:
管 涛(中银证券)
跨越不平等陷阱
摘要:不平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有重要影响。不平等过高往往会损害长期经济发展,造成经济停滞,其主要机制包括机会不平等、财税政策、制度僵化和社会冲突等。美、英等国的不平等程度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持续上升,社会矛盾不断累积,全球化、技术进步被认为是不平等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强调,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收益没有得到合理分配才是根本原因。不平等陷阱并非不可逾越,有利于促进机会均等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是关键,包括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多元的就业机会、平等的教育机会、公平的土地分配、普惠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社会保障等。各国不同时期分配制度和政策的差异根植于其发展战略、政治结构和社会思潮,中国在跨越不平等陷阱上具有独特优势。
作 者:
陈斌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拜登时期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挑战与应对
—— 基于双边经贸关系视角
摘要:中美双方的战略竞争态势演变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在深度的战略调整进程中,短期内双方的战略竞争走向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对中美贸易战的回顾和趋势分析出发,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双边经贸关系带来的战略冲击影响,对双方战略竞争态势在美国实现权力平稳交接后的主要变化和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拜登时期因美国深受国内疫情危机、政治认同危机和国外经济危机、同盟关系危机等影响,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会出现短期相互试探的态势。但整体来看,中国会在美国“秩序重建”、区域一体化组织回归、“一带一路”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面临挑战。中国应做好充分的战略准备,在市场经济改革、新发展格局落实、自贸区建设、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构建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制度探索。
作 者:
佟家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鞠 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全球数字服务税的演进动态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经营并不必然采用商业存在的形式,从而导致了税收管辖权冲突与国家间利益分配不平衡等问题。为应对税收挑战,法国为代表的部分经济体先后推出了单边数字服务税,但该税种受到了美国的抵制并被美国视为新型贸易壁垒。目前已有数字服务税方案在课税范围、税率设置等方面仍表现较为谨慎,美法围绕数字服务税的冲突不太可能演化为严重贸易争端,该税种改变全球数字贸易地理的可能性更小,但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国际数字贸易规则谈判取得一致的难度。由于数字服务税实际价值仍有待商榷,且与国际税收、国际贸易相关原则存在明显冲突,其未来发展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不排除部分经济体最终终止单边举措而重回国际协调路径的可能。虽然中国短期内并不需要基于财政收入或数字产业发展等动机推出数字服务税,但长远来看,数字服务税作为各国加强数字经济治理的举措,中国应高度重视对其演进动态的跟踪,并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未来推出数字服务税的必要性与可行路径。当前应对数字服务税,中国还应着力提升中国数字产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及数字经济税制规则协调的国际谈判。
作 者:
邵 军(东南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杨丹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已经成为国际货币竞争特别是大国货币竞争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央行数字货币相关概念、发行动机以及设计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结合世界多个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的试验情况对相关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本文发现,不同国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动机并不相同,而不同的动机也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有着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六个重要的基础性设计方案可以分为政策性设计方案和技术性设计方案两大类。当中央银行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时,央行数字货币对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影响也可能会不同。本文还就中国发行数字人民币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作 者:
刘 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郭明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形势及其影响
摘要:《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决定在中国昆明举办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这是中国政府环境外交的主场活动,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中国政府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吻合。各相关利益主体应当科学全面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以及生物多样性治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分析和梳理《生物多样性公约》当前的谈判形势和最新进展,建议中国政府充分利用主场外交优势,积极地参与谈判进程,向世界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作 者:
刘 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6期(第150期)
《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第1期(第151期)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