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2023年第2期(第164期)
《国际经济评论》2023年第2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世界开放:韧性、新生与安全
张宇燕 顾学明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林毅夫 易小准 朱 民 柯睿智 河合正弘 亚历山大·罗曼诺夫
从货币的功能看数字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管 涛
数字货币研究的全景补齐:财政应用数字货币的分析框架
马 扬 杨 东
稳定币发展现状与潜在宏观政策挑战
张 蓓 张晓艳 张文婷
美欧全球基建计划协调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与中国应对
邹 磊
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来自发达国家的借鉴
邹静娴 孟星屹
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协议:发展、比较和应对
夏天佑 刘 瑛
“安全—发展联结”下中国与东盟蓝色经济合作的安全基础
陈 翔
摘要:2022年11月5日,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世界开放报告2022》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举办,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在全球开放理论、政策和实践方面的体会与观点。近年来,先有少数国家力主本国优先和脱钩断链,后有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危机叠加冲击,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开放还是封闭?西方式经济全球化的相对衰落为新的全球化类型和战略打开了空间。中国的开放永远在路上,只有继续开放,才能在逆境中突围。在迷雾笼罩之下,在料峭春寒之中,推动世界开放的新生力量已经萌发,并在茁壮成长。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将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作 者: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顾学明(上海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
林毅夫(北京大学)
易小准(世界贸易组织)
朱 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柯睿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河合正弘(日本东京大学)
亚历山大•罗曼诺夫(俄罗斯科学院)
从货币的功能看数字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作 者:
管 涛(中银证券)
数字货币研究的全景补齐:财政应用数字货币的分析框架
摘要:当下的数字货币研究以金融视角为主,而同样能反映数字货币经济属性的财政视角研究几近空白。为保障中国数字货币布局先机能够转化为国家竞争优势,本文构建了财政应用数字货币的分析框架。数字货币的长远发展需要财政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和支付即结算等特点能够优化财政管理活动。数字货币补足了财政政策时滞长、效果难以识别等短板,可灵活编程的数字货币强化了财政政策深入微观结构调整宏观经济的优势。在总结域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数字货币应用于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政策时不同的着力点,探索了数字人民币如何在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债务管理中释放创新技术潜力。借由数字货币这一载体,宏观经济治理手段之间的协调将更为顺畅。
作 者:
马 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杨 东(中国人民大学)
稳定币发展现状与潜在宏观政策挑战
摘要:稳定币是一种私人机构发行的加密数字货币,是区块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并通过锚定法币(或资产)从而保持购买力稳定。自2020年以来,稳定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两年间总市值增加近28倍,并呈现出以泰达币等5类稳定币为主导的市场特征。但受2022年5月以来算法稳定币暴跌的影响,稳定币市场整体受挫。这表明稳定币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币,存在运营风险、非法交易等诸多潜在风险,给宏观政策带来挑战。稳定币可能会分流部分商业银行零售存款,削弱传统银行在跨境支付中的地位;稳定币的金融资产属性,可能会削弱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稳定币还可能冲击一国货币主权,遏制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削弱资本管制的效果,影响金融稳定。同时,稳定币极易引发挤兑、网络安全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其匿名原则也容易为逃税、洗钱、恐怖融资等提供便利,给金融监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本文建议加强对稳定币的跟踪监测,引导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跨境监管协调和治理,同时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
作 者:
张 蓓(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张晓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张文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美欧全球基建计划协调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与中国应对
摘要: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美欧接连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和“全球门户”等全球基建计划,基建投资正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作为美欧涉华政策协调的组成部分,双方借助七国集团峰会和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等机制,围绕投资规则、融资模式和项目布局加强协调,谋求提供“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总体来看,美欧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舆论施压、规则壁垒和项目竞争三个层面,但也面临资金兑现度存疑、内部协调难度大、发展中国家无意选边站等问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制衡存在多重限度,未来三者很可能长期处于竞争性共存状态。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与美欧计划的“强竞争—弱协调”关系,中国既要灵活主动应对美欧攻势,也要积极探索彼此合作空间。
作 者:
邹 磊(上海市委党校)
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 来自发达国家的借鉴
摘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一系列深远变化。发达国家因较早放松对新冠病毒管控,故能提供更为完整的变化轨迹。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疫情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有自动化替代的加速、居家办公的普及,以及此次新出现的“女性衰退”现象(这一说法是为了区别于以往经济衰退中以男性就业下降为主的“男性衰退”)。从劳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看,疫情对于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包括:低技能、女性、年轻及年长劳动力)可能造成更大冲击。从问题的长期/短期性来看,总量层面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可能是一个源自供需两方面的长期问题。分结构来看,低技能和女性受到的就业冲击有长期化的趋势,但背后原因不尽相同:低技能劳动力的长期就业问题更多源于劳动需求层面的自动化替代因素;而女性的长期就业问题则更多出在供给面,即疫情给女性带来了额外的家庭事务拖累,并且这种家庭分工模式有其延续性。相比之下,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劳动力的问题则更接近于短期问题,有望随着疫情消退而较快减弱。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同时区分问题的长期/短期性,对于厘清思路并找准对策至关重要。
作 者:
邹静娴(中国人民大学)
孟星屹(中国人民大学)
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协议:发展、比较和应对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协议是“开放式准诸边协定”。该协议相较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第6条有明显的发展,包含对成员主管部门权力行使的约束规则、成员的信息披露义务、咨询点制度、制定规制措施的基本标准等实质性内容,但也有些许缺憾,如仍未回应何为“以合理方式实施”、回避对“必要性原则”的界定。相较于主要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协议的规制范围更广、保护水平更高。中国服务贸易国内规制法律体系与该协议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需要优化监管方式,妥善处理监管自主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关系;优化立法结构,更好地践行协议的透明度标准;对标《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本》,完善中国国内规范;在保证审批公正的前提下,适当缩短审批时限。
作 者:
夏天佑(武汉大学)
刘 瑛(中山大学)
“安全—发展联结”下中国与东盟蓝色经济合作的安全基础
摘要: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题中之义,也是双方全方位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安全—发展联结”理论,中国与东盟的蓝色经济合作与海洋安全合作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逻辑关系,体现在蓝色经济的双重内涵本身关联安全议题与发展议题。蓝色经济的双重功能嵌入安全与发展的互动结构之中,其目标性角色推动安全的发展化,而工具性角色助力发展的安全化,蓝色经济的双重效应影响双方安全与发展互动的进程及其结果,由此导致“安全—蓝色经济—发展联结”的生成。在“安全—蓝色经济—发展联结”框架下,蓝色经济合作需要坚实的安全基础与稳定的区域环境,持续的海洋安全合作促进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发展,蓝色经济合作会“外溢”到政治互信与安全互动。尽管蓝色经济合作目标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海洋安全合作,但是中美竞争、南海问题以及东盟成员国内政治等因素掣肘双方的海洋安全互动,进而影响中国与东盟的蓝色经济合作。中国需要通过夯实物质基础、强化制度建设以及构建互信格局等路径强化同东盟的海洋安全合作。
作 者:
陈 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期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