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满清只有几十万人,但却能接管明朝一亿汉人江山,靠的是什么

小狐狸就是我 狐狸先森几点钟 2021-07-18


上一篇《明朝灭亡的原因:四大祸事一起来,大明想不亡都难》提到了大明王朝倾覆的原因,屋漏偏逢连夜雨,再英明的皇帝也没法救。


为什么接管大明留下的江山,是满清呢?


要知道,当时的女真族,只有区区几十万人,如果只算战斗力的话,只有十来万,这点兵力怎么够啊。



人口占绝对劣势、文化又落后的女真人做对了什么,能实现蛇吞象这一壮举呢?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和其他少数族裔统治汉人江山一样,满清成功的关键,就是汉化。


正是实现了汉化,清朝才能在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持统治,并且让自己被视为中国历代王朝天命的承袭者。


满清的汉化,其实早在关外就已经开始了。



辽东地区的满汉族群融合,要从明朝实施的军户制度和开中制度说起。


军户制度是指祖上是军籍,后代也是军籍,世代相传。


这是朱元璋为了社会安定、让百姓各安其位而制定的一整套社会制度。


无论关内关外,军队都由军户为主的人构成。



到了1492年,为了保证边防军人的军粮供应,明朝又实行了开中制度。


就是指,运送粮草不再官营,而是交给商人运粮到边境,国家不掏经费,而是颁给商人“盐引”,允许商人们经营盐来作为报酬。


盐业的利润那是相当大的,所以通过运粮获得盐业经营资格的商人很快就发了大财。


山西商人是开中制度的主要执行者,由此也诞生了最早的晋商。


这样,在辽东地区,除了边境居民,出现了两类很早就与女真等少数民族部落打交道的人一类是明朝的军户一类是运粮的商人。



虽然军户制度因为士兵逃亡,后来在内地就执行不下去了,只在关外还保留着,开中制度也因为商人获利太大,很快就被废止。


通过这两个历史渊源,很多汉人就这样跟女真人建立起了联系。


在努尔哈赤组建的早期八旗兵中,至少有4800户汉人,他们其中有的人跟满族贵族通婚,比如康熙皇帝的母亲就有汉人血统。


因此,康熙算是关外女真化的汉人的后代,兼有满、汉、蒙血统。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早期女真部落文明上还很落后,但他们不是什么蛮荒之地的野蛮民族,而是与明朝近在咫尺的近亲民族。


双方的语言能够相通,技术、物产时常交换,而努尔哈赤祖孙三代都曾被明朝授职,对于明朝的行政机制、边境政策也不陌生。


所以,在后来女真部落逐渐壮大的过程中,他们的汉化过程也就相当自然。




02



汉满民族的长年交融,是清朝强大后得以能迅速汉化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关键,是女真贵族在制度层面上的汉化。



努尔哈赤在政治理念上,还是更接近女真部落传统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在临终前制定了“八王共治”的政治原则。


努尔哈赤对女真的汉化相当警惕。


不过,到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努尔哈赤临死前要求实行八王集体领导制度,因此女真的第二代大汗皇太极继位以后十分抑郁,在私下场合,他需要给他的三个哥哥下拜,在正式场合,他得和三个哥哥平起平坐。


而有的女真宗亲、八旗贝勒,还想脱离控制,擅自打地盘闹独立。


女真宗亲靠不住,想要集权的皇太极只能转而依靠汉族精英。


他检讨了努尔哈赤屠杀、奴役汉人的错误政策,把大批汉人奴隶解放了出来,给他们划出地盘,独自居住,由汉官管理。


为了制衡女真宗亲的权力,皇太极还引进科举制度,从汉人中选拔官员。



1629年,他办了第一次科举,从300名被奴役的汉人中,选拔了200人当官,录取比例相当高。


皇太极还成立了类似翰林院的“书房”,有80多个汉人秀才在书房工作。


实施了这些政策后,皇太极赢得了关外汉族文人的信任。


以宁完我、范文程为代表的汉人合作者们,也顺着皇太极的意思,提出了限制各旗权力、集权于皇太极的许多办法。


比如,仿效汉制建立了六部,将六部置于八旗贝勒之上。这样,女真就初步引进了汉人的政治制度。



到1629年末,皇太极突袭北京,占领了关内的永平等四座城市之后,他亲眼目睹了关内的汉人社会是什么样的。


于是下令,满汉官员子弟,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必须读书。


读什么书呢?


就是汉人的四书五经。


皇太极说:“就学者既众,我等将成礼仪之邦。


而宁完我也劝皇太极读汉人的书,他对皇太极说:


“要想理解文治,就读四书;

要改进战术,就研究《孙子兵法》;

要探究王朝兴衰的原因,就求助于《资治通鉴》。”



可以说,从一开始,皇太极读的书就很高级,他后来的继任者也是如此。


有人说,清朝入关征服中原时看不懂其它书,靠看《三国演义》打仗,这其实是荒诞不经的传言。


引进汉人的政治制度,阅读汉家经典,这意味着在清朝还没有问鼎中原的时候,就仿照明朝提前建立起了一个能够适应管理复杂社会的统治机制,引入了汉人的意识形态。


在上层建筑做好了准备,标志就是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然后在1636年5月14日改后金为清,年号“崇德”。


从此,皇太极不再是带有异族味道的大汗,而成了意识形态上完全汉化的清太宗。



不过,在熟读史书以后,皇太极产生了担心:如果过度汉化,清朝就很可能失去战斗精神,就像他的女真先辈建立的金朝那样。


皇太极不希望勇猛的清朝猎手堕落成游手好闲之辈,所以他推崇汉化的同时,也对满族的亲王、贝勒们特别强调,不能学习汉人的宽服大袍等服饰制度。


这个政策,后来被他的继任者们通过强迫汉人剃发得到了残酷的贯彻。




03



满清汉化的第三个关键是,多尔衮对汉人政治制度的确立。


多尔衮给我们的形象是一个残暴的人,比如那句“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不知道杀了多少无辜的汉族百姓。


其实多尔衮是一个有相当政治智慧的人。


没有多尔衮,清朝在入关后,不可能弥合满汉在统治理念、统治方式上的差异,不可能很快赢得汉人士大夫阶层的配合,对新征服的汉人土地也很难实施有效治理。


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多尔衮是让明朝的士大夫们相信,他将重建一个文官主导的权力系统。


从进入北京的那一刻起,多尔衮就打着替明朝报君父之仇、欢迎明朝官员加入新政权的口号。


这当然是出于形势需要,但多尔衮也确实有广纳人才的需求。


清朝缺乏足够的人才,而人才只能来自明朝士大夫阶层。


有史料显示,1644年到1645年清廷任命的9名总兵中,3人是普通汉人,6人是汉军旗人;1646年清廷任命的8个巡抚,3人是普通汉人,5人是汉军旗人。



为了吸引汉人士大夫的合作,多尔衮还耍了一些聪明手段。


先重用北方士大夫,再起用南方士大夫。


因为他很了解,在明末之时,北方士大夫多数不得志,同时被江南士大夫和阉党打压。


1646年清朝主办的科举,在373名进士中,北方籍占了365名,几乎囊括了上榜名额。


北方士大夫的抵制情绪很快就减少了,而南方士大夫也感受到了新王朝对汉人士大夫的重视,官吏纷纷投降,士人重新赶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浙江海宁的望族陈家,这个家族就是在这一代的陈之遴降清后开始富贵。


从16世纪到19世纪,海宁陈家出了208名举人、进士和3名大学士。


正因为陈家如此备受隆恩,所以野史才传出乾隆是陈家人的孩子。



为了控制汉族士大夫,多尔衮还采取了让辽东时候归顺的汉人执掌上层、让新归顺的汉人主理地方的策略。


这样一来,汉族士大夫们觉得,清朝做了明末做不到的事。


在明末,正是因为阉党干政,崇祯用人随意刻薄,士大夫们觉得治国平天下的大志难伸。


现在,宦官不再干政,党争也没有了,士大夫阶层似乎可以建立文官制度一展雄心了。


这样一来,明朝士大夫一方就向清朝输入了更多、更细致的治理经验。




04



1650年12月,多尔衮在专权多年以后去世,这时候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只有12岁。


福临6岁即位,在多尔衮的权势阴影下当了6年皇帝。


民间对顺治皇帝的印象是多情、冲动、信佛,甚至有野史说他后来秘密出家了。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顺治并不是这样的,甚至他比被视为少年英雄典型的康熙还要早熟。



接触过这父子二人的比利时著名传教士南怀仁,曾经在给朋友写的信中说:


16岁的康熙在政治上还十分幼稚,经常自己拿不定主意,而要六部官员帮他做出决断。

顺治从不这样,他从小就凭自己的权力决定许多事情,全然不为大臣的意见左右。


顺治从12岁亲政,到24岁去世,短短12年里的作为足以证明,他配得上南怀仁的评价。



甚至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顺治都堪称是帝王术的大玩家。


他的这种素质,使得清朝完成了统治的汉化,而且发展出了新的专治制度,最终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下面我们具体描述一下顺治的帝王术。



多尔衮病逝后不久,顺治就宣布要亲政。


他让济尔哈朗、苏克萨哈、索尼等多尔衮摄政时被压制的满族新贵秘密上疏议政,认定多尔衮有“挟制皇上、拘陷威逼诸亲王之罪”。


后来又昭告天下,说了多尔衮一大堆罪状,然后剥夺了多尔衮的尊号和家人的爵位,把多尔衮控制的上三旗直接纳入了自己的管理之下。


顺治还亲自阅览了所有重要官员的人事档案,然后毫不客气地说令他失望。


为此,他对调了几个部的尚书职位,罢免了大批官员,通过清洗,巩固了他亲政的基础。


虽然顺治靠满族亲贵打掉了多尔衮的势力,但他并不打算重用满族贵族和多尔衮时期重用的北方汉族士大夫。


很快,顺治下令南方籍贯、曾有东林党人背景的陈名夏、浙江海宁陈氏的陈之遴为弘文院大学士,辽东时期降清的洪承畴执掌都察院,取代了北方大臣。


顺治还刻意将部分权力转移到汉人大臣主持的“内三院”,也就是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以制约清朝贵族。



清军总部和清朝朝廷从盛京,也就是沈阳,迁到北京后,北京的好房子都被清朝权贵占据了,汉族大臣一度连房子也找不到,顺治干脆让内三院大臣和家属搬到皇宫居住办公。


过去,六部自己就可能决定官员的奖惩,顺治下令,所有章疏必须先交到内三院,由内三院先决定官员奖惩,包括满族官员在内也不例外。


这样,实权就转到了汉人为主的内三院,而顺治再通过内三院的汇报最后拍板定夺。


这样一来,内三院就如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由官僚体系的代表变成了皇帝的私人秘书,专治在顺治手里得到了加强。



顺治以防止党争再现为名,改造了文人最高的理想,把文人士大夫的抱负从齐国平天下,变成了服务于皇家。


为了彻底让天下文人不再自行其事,乖乖从属于新帝制的体制下,1652年,在几个御史提出建议后,顺治颁布了禁止党社的命令。


从此,明末复社这样活跃的书社、诗社就不复存在了。


以往交友,都需要明确自己属于哪个盟社,现在只能明确是同窗、同年。


“同学”这个词,就是在顺治禁止结社以后,开始流传至今。



如此一来,党争虽然暂时没有了,但是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也丧失了,他们的政治理想只能在皇帝允许的范围内,士大夫阶层实际上已经异化。




根据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女真族早在关外就已经实现了满汉融合,对统治汉人并不是一无所知。


皇太极在任内,依靠汉人官员,模拟中原王朝建立一套成熟的执政制度,这套制度帮助了满清入关后迅速继承大明江山。



满清入关后,实际执政者多尔衮大力推行汉族文人治国政策,通过手段笼络了一大批北方和南方士人,这就巩固了满清对汉人江山的统治。


顺治帝亲政后,通过娴熟的帝王之术,加强了皇权专制,驯服了汉人官员,彻底把汉人文官集团变成了自己的统治工具。



女真族的文化水平确实落后,但满清贵族的眼光却是高瞻远瞩,这点是农民出身、大字不识的李自成无法比的。


李自成没战略眼光、南明政权又陷入党争,整个大明江山,除了满清,真的就没有其他势力能接管的了。




往期精彩文章:

永乐大帝——朱棣:中华文明圈的缔造者


电影《金刚川》背后的金城战役:中国志愿军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战役


明朝灭亡的原因:四大祸事一起来,大明想不亡都难


要想活,去协和!百年协和在中国的意义:中国现代医学的里程碑


别只盯着美国,警惕拥有14亿人口的印度互联网巨头的崛起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挣钱为荣,花钱可耻”的新教文化传统


李光耀观天下:新加坡国父预见未来世界格局,中美谁来领导世界


5G是一场必须要赢的战争,中国能打赢吗

为什么特朗普说,5G是一场美国必须要赢的战争


对公务员不再超生即开除:生育政策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马尔萨斯陷阱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里也会值得一看的精品内容


备用号 狐狸先森后花园


备用号 狐狸视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