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教,解决中国人对死后世界的恐惧

01


佛教,填补了中国人精神世界最后的缺口


在信仰问题上,儒家回避死亡,需要佛道两教来补位。


道教追求长生,实际上是用否定死亡来解决生死问题。


但是,死后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没办法逃避啊。


儒家、道教都没有给出很好的回答,生死这个终极问题就要由外来的佛教来回答了。



当然,也不是说在佛教之前,中国人就不考虑死亡。


儒家、道教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总有些不太对味。


佛教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和解脱涅槃的观念,这些对生死终极问题的解答,成为一套非常深刻的系统性解释,重塑了中国人的生死观。


此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才被彻底填满。



佛教和道教一样,都是在东汉末年兴起的,只是道教是本土的,而佛教是外来的。


为什么这两大宗教都出现在东汉呢?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大乱世。


皇位就像玩物,世家大族相互争夺,政权频繁更迭。


就连上层的士大夫,都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感。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迷惘。


儒家提倡的那种为国为民的人生追求,显得虚妄又缥缈。


连曹操那样的英雄人物,也感慨“去日苦多”。


正是这种人命如草的战乱时代,会让人们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也不再关心如何救世,反而是静下心来回归自我和内心,思考一些跟人生有关的哲学问题



魏晋时期出现了玄学。


所谓玄学,就是思考不那么实用的形而上哲学问题。


它延续的是道家庄子的思路,关心人在乱世里面怎么实现内心的自由。


遗憾的是,中国古人其实不怎么擅长抽象思考。


我们从来就是个现实的民族,抽象的世界,只能交给外来的佛教来填补了。




02


佛教,能帮助人摆脱生死轮回


任何宗教信仰,在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时候,肯定不能绕开那个终极问题:死亡和灵魂。


不管佛教的教义如何深奥复杂,都是从这个基本问题出发的。



我们从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说起。


释迦牟尼,早年是一个王子。


他有一天外出巡游,遇到一位枯瘦的老人,旁边还有一个在痛苦呻吟的病人,迎面又走来一支送葬的队伍。


这个情景让王子心中浮现出一个问题:人生辗转于生、老、病、死,永无止境,那么,生命究竟还有意义吗?


如果有,终极的圆满又是什么样呢?


据说,他在菩提树下坐了七天七夜,到了拂晓时分,突然觉悟了,悟到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相,从此成了佛陀。



佛陀什么意思?


就是觉悟了的人嘛,超越了生死、名利以及各种欲望和执念,彻底摆脱了痛苦的轮回。


佛陀所觉悟的问题是之前中国人从来没有思考过,或者语焉不详。


这个终极问题几乎可以说是所有宗教的必答题。


而佛教,有自己独特的答案。


佛教的答案,简单说就是通过觉悟,超越死亡,求的是精神的解脱。



在佛教看来,人生就是一个永无尽头的苦海,生生死死,无穷轮回,这是一个人痛苦的主要根源。


那么如何从苦海中解脱出来呢?


最重要的,是要像佛陀那样“觉悟”。


觉悟这个词现在已经是中国人的日常语言,但在佛教之前,汉语当中是没有这个词的。




03


佛教到中国的本土化:念阿弥陀佛就能去西天极乐


觉悟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佛教的觉悟,就是意识到个人的心和宇宙的心“同一”.


个人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你这个有限的个人最终和无限的宇宙接通了,岂不是超越了生死,获得了解脱?



这种独特理解,伴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给中国思想植入了新的因子。


但觉悟那一套还是很玄奥,很不好理解。


没释迦牟尼那样的智商,我们老百姓就不能觉悟啦?就不能摆脱生死轮回啦?


为了让中国人普遍接受,佛教还进行了一次本土化。


佛教为了传播,有意识地降低了觉悟的门槛。


虽然佛教的流派很多,但在中国流传最广的,要数信阿弥陀佛的净土宗。


阿弥陀佛原来是西天里的一个国王,名字叫法藏。


他出家修行之后成为菩萨,所管辖的佛国净土里面,没有地狱、饿鬼、畜生,所有众生都可以转世过幸福美满的生活。



佛教这么多流派,影响最大为什么偏偏是净土宗呢?


原因是它的门槛最低。


在净土宗看来,一般信众怎么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呢?


很简单,每天有空的时候,一遍遍反复默念阿弥陀佛就行了。


这就是净土宗为广大百姓开启的“方便法门”。



净土宗降低了觉悟的门槛。


它的开创者慧远和尚看透了理论的苍白,也看透了人性的局限。


不要以为修行一定要靠思辨,是有知识的人的专利,只要你们内心虔诚,每天多念几遍阿弥陀佛,你也可以觉悟,也可以解脱,同样可以搭上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船!


“方便法门”一旦打开,信徒们就蜂拥而至。


这种最简单的修行方法,让净土宗成为中国最流行的宗教。




04


在乱世中,佛教给予中国老百姓一片宁静,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


除了念阿弥陀佛这个方便法门,净土宗还给中国的普通百姓带来了非常实用的应对死亡的方法,就是过去中国非常缺乏的“临终关怀”。


这是老百姓接受佛教的另一个原因。


儒家、道教都有点忌讳谈死亡。


《论语》里面当子路问老师什么是死亡的时候,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


但是,正是因为不知道死了以后究竟如何,人们才会对死有恐惧啊。


净土宗不仅不回避,而且有一套正面应对的“临终关怀”。



因为在净土宗看来,死亡是往生净土的中介,也就是抵达极乐世界的必经之路,更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实现解脱的关键环节。


在净土宗的文献中,可以看到许多指导信众怎么面对死亡的内容,甚至详细讲了一个人从接近死亡到完全死亡的各种注意事项。


这就是一千多年前的“临终关怀”。


有了它的指路,死亡就是一个非常平静的过程,可以安然面对了



净土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仅为死亡开启了安宁之路,而且反过来也能坦然面对人生了。


明白了死,你就知道了何以为生。


对于那些生活在魏晋乱世的百姓来说,那是多么不可缺少的福音啊。


在净土宗的推广下,普通老百姓可能完全不懂得佛教的教义,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接受佛教的观念,信仰佛教。


佛教就在这个过程中,重塑了中国人的生死观。


佛教的很多观念,都深入到了中国思想中。





就是这样,儒家主导了中国人的精神核心,道教解决中国人对生的态度,而佛教帮助中国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儒释道三家,有机结合地支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说,儒释道给中国人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信仰,它们互为补充,镶嵌到中国人的思想基因里。


不管后世儒家被怎么批评,佛教被怎么灭佛,道教的方士被怎么坑埋,他们都屹立不倒,一直在指导着中国人的四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死观。




往期精彩文章:

道教,中国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中国人信仰的儒家,就是一种另类的宗教


墨家思想: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造反指南


墨家的崛起和衰亡:一个文理工兼修的充满魅力的古代学派


央行重磅论文: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别高估科技和教育应对老龄化


都说中国是内儒外法,但这到底是个啥


皇帝可以不读论语,但一定要读《韩非子》,这才是当皇帝的教科书


大清王朝,亡于庚子国变,葬于辛亥革命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


日本天皇,为什么能万世一系,坐稳两千多年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