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晋城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经市委全会通过,虽然方案较原先披露的略有微调,但这个原有的《说明》应该依然有效,故本院重发以存备查。按文末所列程序,现在应该是走到第七步也就是最后一步了。不过,尽管程序中没有“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安排,大家可能依然会对通过的四个报告中的《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报告》感兴趣,有被征求过意见的议员、观察员可留言简述。谢谢了🙏🙏
为解决晋城市辖区面积过小、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一市一区,“蛋黄式”结构的问题。1、保持乡、镇、办的基本完整,打破“蛋黄式”结构,有城有乡、城乡联动、协调发展。3、两区边界以主要地理特征,山脊、水系河流、沟壑中心等为界。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规划,在我市的东部将建设金村新区、柳泉新区、空港新区。规划用地45.2平方公里,容纳人口30万人。并计划出台优惠政策,买房落地带户口,首付较低,公积金贷款买房,教师、医生优惠,晋城一中新校址也选定在此。幼儿园至高中的义务教育实行免费等举措来吸引中原地区到金村新区来投资买房、安家落户。东部将成为大学城,康养胜地,最宜居住地,研发中心,文体中心,服务中心等一流机构。是我市未来经济的增长极。考虑现主城区部分保持相对完整,东西区划分后,东区是8镇,西区是7办3乡7镇。从未来发展中看,东区有金村新区、柳泉新区、空港新区作为增长极,西区有原城区7个办事处的成熟发展规模带动3乡7镇平衡发展,两区均有强弱乡镇,能够以强带弱,协同发展。为尽快使两区有效行政、有效服务。调整后东区的北石店镇、金村镇、高都镇、北义城镇、巴公镇、大阳镇和西区的南村镇、周村镇、下村镇共9镇需改为街道办事处;西区的川底乡需改镇。东区为1镇7办;西区为2乡7镇16办。1.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晋城市是典型的以煤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晋城地处“沁水煤田”南端,全市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的1/4多,占省内的1/2多。年产原煤达4000万吨。单一的以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远远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晋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申请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走出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的新路子。通过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拓展晋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有利于协调解决转型综改试验工作中产业转型与优化布局等重大问题,强力支撑晋城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顺利进行。2.行政区划调整是做大做强我省南部地区桥头堡,融入中原经济区,培育晋豫边界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晋城作为山西南部的桥头堡,素有“中原屏翰,冀南雄镇”的美誉,有条件发展成为晋豫边界中心城市。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出了新定位和新要求。晋城市是中原经济区13个核心城市之一,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节点。2016年底,国务院批复了中原城市群的规划,中原城市群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重点建设的六大城市群之一。晋城市作为山西省唯一入围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的城市,更应当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充分发挥节点城市的重要作用。晋城距离郑州150公里,洛阳140公里,新乡130公里,区位优越,未来有可能与郑州、洛阳构成中原经济区的金三角地区。但晋城市目前的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现有的中心城区无论从城市的人口规模、面积和资源都很难吸引和承载更多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晋城市建成区仅有43.23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仅有142.8平方公里,在全国291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因此,有必要尽快推进区划调整,由“一区一市四县”调整为“二区一市三县”的区划格局,必将较大地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符合晋城长远发展的需要。
3.行政区划调整是建设国家能源基地,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服务矿区发展的需要晋城市的无烟煤探明储量高达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的1/4多,占省内的1/2多。煤层气储量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储量的18.6%,是国家规划的三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之一,年抽采能力达到40亿立方米。晋城已建成了年产8000万吨无烟煤基地、465万千瓦电力基地,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晋城全市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已达到800万千瓦。煤矿分布比较集中的泽州县,城市建设水平偏低,无法为矿区的发展提供完善的产业支撑和配套服务。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以及服务矿区的发展,亟需将泽州纳入到市辖区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施更有效的市辖区管理体制。4.行政区划调整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市县同城矛盾的需要城区、泽州县历史上就是一个整体。1985年组建地级晋城市时,以整个泽州县的范围设立晋城市郊区,与城区共同构成了晋城市的中心城区。1996年8月郊区改为泽州县,泽州县政府驻地一直以来都在城区,直到2018年3月迁往金村镇。长期以来都是市县同城的格局。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划和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现在泽州县全境包裹着市区和城区,市县区同城的区划格局阻断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阻碍了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不利于经济、文化、教育等项事业的合理布局,阻滞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城区面积太小,实力太弱,属于“小马拉大车”,无法带动周边5个县市,不利于城乡的统筹协调。泽州设区并与城区进行结构性调整后,有利于培养晋城的“副中心”,增加和拓宽晋城中心城区的各种流通渠道,形成晋城中心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力,更加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更加有利于生产力和劳动力的广泛流动,更加有利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合理布局和快速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后,两个新区都有城有乡,城市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可以更好地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且可以更好地带动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四县市的发展。5.行政区划调整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需要晋城城区与泽州县已连为一体,交通便捷畅达,通讯发达,但长期受到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制约,行政效能不能高效发挥。将包围中心城区的泽州县设区后、有助于优化行政管理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可以实现城区与泽州县的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发展部署一盘棋,从体制上解决了各自为政、缺少协作的根本问题,将对精简机构,规范政府管理程序,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撤销城区、泽州县分别设立两个新市辖区已经具备了条件。在《山西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将晋城定位为区域次中心城市,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50-100万。要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规划提出,“处理好晋城市空间拓展与泽州县之间的关系,保证中心城市组群的协调有序发展”;“对于不合理的辖县,应适时地加以调整”;要“适当扩大部分城市辖区空间,为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完善创造条件”。《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纲要》也提出,“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建立适应城镇发展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实现部分县(市)撤县(市)设区”。2.城区和泽州县经济实力强,历史同源、空间发展连为一体城区和泽州县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良好,联系紧密,容易实现融合发展。1985年以前,城区和泽州县的管辖范围为县级晋城市的管辖范围,晋城升格为地级市后,将原县级晋城市分设为城区和郊区,1996年8月,郊区改称泽州县。由此可见,在晋城市升格以前,泽州县和城区一直是一家,地缘关系相同,人文历史相同,风俗习惯相同,地域认同感强。同时,由于泽州县全包围城区,随着中心城区的扩张,目前泽州县金村片区、南村片区、巴公片区等已经与中心城区连成一片,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活力较强,具备了良好的融入中心城区发展的条件。3.设立市辖区获得泽州县大部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支持泽州撤县恢复市辖区,加快融入“大晋城”,实现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是泽州县干部群众一直以来的愿望,在近几年的人大和政协会议中,每年都有关于晋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提案和议案,希望扩大晋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另外,这次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征求了相关的领导干部、群众和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均同意和支持这次区划调整工作。1.通过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有效解决晋城市市辖区面积狭小、“小马拉大车”难以带动周边县市发展的问题,推动现城区、泽州发挥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2.解决了泽州县包围城区,不利于人口和产业优化布局的问题。有利于晋城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城带乡,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实现了中心城区规模的拓展,推动城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解决了城乡交错的矛盾。4.实现了两区融合发展、带动四县市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助于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步伐。 按照2019年1月1日新颁布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规定,下一步工作程序:1.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乡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分别出具同意调整的意见;
2.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县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分别出具同意调整的意见;
3.市人大、政协出具同意调整的意见;
4.市区划调整工作组组织省、市专家进行调研论证,形成市级专家论证报告;
5.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四个报告(行政区划调整请示、风险评估报告、本级专家论证报告、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报告);
6.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四个报告后提交市委全委会讨论通过,形成市委全委会决议;
7.上述材料形成后,上报省政府,抄送省民政厅。
神农炎帝之乡:地名处处见烽烟
或见全国无重名奇迹——冶底村名的来历
醋都重磅!清徐县山区行政村将合并减少50%以上
青檀峡地名三议(附《行吟》归总)
重构三晋——关于山西统县政区调整的方案
《晋城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通过之后期待什么?
与台铭先生拉拉“泽州县”“泽州区”那些家长里短的事儿(代系列讨论终结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