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近视后还能恢复正常吗?如何尽早发现孩子近视的倾向?
2023年3月是
第6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出生时,我们的眼睛还没发育成熟,处于远视状态,随着年龄增大,眼睛也在长大,屈光度数逐渐趋于正视(既不远视也不近视),这一过程称为“正视化”。判断6岁以下的孩子视力是否正常,可简单记忆为:正常视力标准大约是孩子的年龄乘以0.2。
家长应注意,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已经处于近视早期,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眼科做检查:
①看远处模糊(孩子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或抱怨房间里灯光太暗);
②看远处经常眯眼;
③频繁眨眼;
④看书、写字时眼睛贴得太近;
⑤经常歪头看东西;
⑥经常皱眉;
⑦看东西时眼睛斜视。
散瞳验光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眼睛度数,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的儿童应进行散瞳验光。
在医生的指导下散瞳,很少会有不良反应。散瞳后孩子会出现怕光和视物不清,药效逐渐消失后,这些症状就会慢慢减轻直至恢复正常。少部分儿童使用阿托品散瞳后会出现脸部发热潮红、眼睛不适、口干、头晕、恶心等症状,可多喝水缓解。
散瞳期间避免读书写字等近距离用眼行为,户外活动戴太阳镜或遮阳帽,不要打闹。
经过散瞳验光后确诊为近视,从原理上讲是不可逆的。因为大多数近视都是轴性近视,就像个子长高不会变矮,眼轴变长也不会缩短。不要相信能够治愈近视的虚假宣传。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延缓近视程度的发展,降低发展成高度近视的可能。
近视如果任其发展,会进一步加重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容易发生很多眼底并发症,如玻璃体异常、视网膜变性和裂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后巩膜葡萄肿、黄斑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近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发展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保护视力一定要从小抓起。
一般来说18岁以后人的视力趋于稳定,近视不会再发展,但是如果用眼不当,许多病理性近视还会继续加重,如已经出现的视网膜退变、老化,视盘周围的萎缩弧还会不断扩大,破坏视神经与视网膜的微血管及神经纤维的联系。因此,即使成年后也要注意保护视力,控制近视的发展。
以下一些公认的方法可以延缓近视进展: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硬性角膜接触镜(RGP镜)、软性角膜接触镜、低浓度阿托品、用眼行为监控设备。
近视度数的加深与戴眼镜无关。近视的孩子如果不配戴眼镜,看东西会模糊,大脑会通过一定的补偿机制来改善这种情况从而提高视力,长此以往会导致视疲劳,造成近视度数增长。及时佩戴度数合适的眼镜不会使近视度数加深变快,而且对于缓解视疲劳,提高远视力,恢复双眼正常功能,防止斜视、弱视等具有重要意义。
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是非常有效又经济的近视防控方法。建议孩子在课间走出教室,在户外进行运动,学校体育课安排在光线充足的户外进行,家长在平时多带孩子亲近自然。
选择屏幕较大的电子产品,建议优先顺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选择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将亮度调整到看上去舒服的状态;观看电子屏幕每20分钟后,抬头眺望远处(约20米以外)20秒以上;使用电脑时,电脑屏幕背向窗户,眼睛离屏幕距离应不少于50厘米,屏幕中心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观看电视时眼睛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