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日︱宫崎市定:评津田左右吉《<论语>与孔子思想》
本书是津田博士众多著作中继《道家的思想及其展开》、《左传思想史的研究》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力作。
绪言和结语之外,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传世的孔子话语》,其中又分为《与〈论语〉无关的孔子话语》和《与〈论语〉有关的孔子话语》两章,通过从汉代往前追溯,作者考证了孔子的话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追加,现今的《论语》已不全是孔子的思想。第二篇《〈论语〉及孔子话语的传承》,从西汉时期《论语》的传承往前追溯,指出战国时期《论语》尚未形成,力图探索孔子话语的传承。第三篇《〈论语〉的形态及其内容》中,从《论语》文章的形式、修辞、人物称呼的用法来探讨其形态;其次将《论语》的内容分为与道德相关的部分和与政治相关的部分,同时也列举了《论语》中与孔子思想难以调和的话语。第四篇《〈论语〉的形成过程》对以上几篇的论述进行总结,探讨《论语》的形成过程。作者指出,《论语》中包含了孟子以后附加上去的内容和孟子以前就已经存在的部分,《论语》的编纂并没有一贯的规则,各篇中出现的弟子的名字也没有什么深意可言。作者由此出发来思考孔子去世后儒家的学统,认为它与《论语》的成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观点与武内义雄博士等人的学说相对立,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最后的第五篇《〈论语〉与儒家之学》是博士最擅长的领域,自然也最为精彩。首先,作者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概观,叙述孔子的思想是如何经过孟子、荀子的发展,最终传到汉代的儒家的;其次,探讨包括孔子在内的儒家学说的一般特征;最后,作者指出了包括儒家在内的各种中国学问所具有的共同倾向,以此为全文作结。
读完本书,若是要我坦率地说出感想的话,这就是过于在《论语》的周边徘徊了。既然是以《〈论语〉与孔子的思想》为题,那么全书的核心就应该是第三篇第二章的《〈论语〉的内容》和第五篇第一章《孔子的思想》这两处。且不说两处加起来的篇幅还不到全书的十分之一,即使读者阅读了,最终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孔子的思想还是一个问题。
首先关于“论语的内容”。《论语》毕竟是一本非常难以读懂的书,而作者却意外地等闲视之。如《宪问篇》中,作者把孔子盛赞管仲为仁者的“如其仁,如其仁”一句,遵从传统的解释,将之理解为“仁如是乎,仁如是乎”。但关于这句话,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争论,早在德川时代就有日尾的《管仲非仁者辩》(“日本儒林丛书”解说部第一所收),近来又有狩野直喜博士的《孔子与管仲》(“支那学文薮”所收),都认为这一句应该读作“此仁如何,此仁如何”。这种读法可以使其与《论语》中的其他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和,应该被采纳为定说。
此外还有多处意思模糊不清的地方。《论语》难懂的原因之一就是,后世儒家采用孟子和汉代儒家的思考方法,只解读了《论语》中容易解读的部分,而对剩下的难以解读的部分则肆意歪曲。津田博士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中将“仁”与“利”相提并论表示难以理解,但这可能是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告诫,而作者却不知不觉地就用孟子“何必言利”的想法去解读它了。既然孔子的弟子子贡都可以进入《货值传》,孔子偶尔言利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与“仁”相违背就可以,没有必要如此固执。
虽然《论语》在有些情况下用《孟子》来解读也是有益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尽可能只把《论语》当作《论语》来读。因此所谓的考证读法、思想史读法,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一样的,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找到解读《论语》的正确方法。
其次是关于“孔子的思想”。作者过于执着地将《论语》中可以生疑的部分全部排除出去,对孔子的思想做出保守的评价。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思想史自然的发展方向,亦即《论语》特有的思维模式及孔子特有的逻辑的把握上,都只能轻易地放弃了。因此,孔子的思想被简单地分成了道德方面、政治方面和其他方面这三块狭小的领域。至于这些遗产是如何被后世儒家所继承的,也只能在这种狭小的视野中来展开。既然孔子是不存在着逻辑的,那么其后儒家思想的发展中也就不存在逻辑,只不过是随着时势的发展,这份遗产时多时少而已。
从春秋末期经历战国到汉初,这是一个思想异常自由的时代,也因此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在这一时期,后起的学派和门徒常常会攻击既有学派学说中的弱点,同时又采其长处来补益自身学说的弱点,以期与其他学派对抗,从中也就能够窥见思想发展的逻辑性。对于孔子来说,墨家确实是把孔子作为攻击对象的,而孟子又把墨家作为攻击的对象。孟子在攻击墨家的同时,其思想无疑也受到了墨家的影响。如果能从这些关键点中找出思想发展的逻辑性,那么孔子思想本身也就能随之而越发清晰了。比如从墨家“天”与“命”的论说中,就可以窥见其与孔孟在天命观上的差异。
如果能够把古代史研究者分为释古派和疑古派,那么,津田博士的立场可以说正属于疑古派。本书从津田博士的立场上来看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但是作为疑古派不可避免的特色,急于破邪而略于显正。总而言之,本书已把疑古派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但结果却如实地证明了其本身功效的有限。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觉得有必要附记上两三本参考书。首先是《论语》的本文应该怎么来读的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地把汉文释读成国译的话,那么还不如去读汉文原著,虽然文体有点古,但根本通明博士的《论语讲义》一书很好读。不过专业的学者也许会对此提出异议。经典以外辑录孔子话语的书有清代曹庭栋的《逸语》,虽然也很古老,但好在有远藤隆吉博士的《逸话训译》。孔子弟子的事迹被整理在马骕的《绎史》卷九五中。薛应旂的《四书人物考》虽被贬为俗书,但其实非常好用。毋庸赘言,武内义雄博士国译校订的岩波文库本《论语》,以及从不同于津田博士的立场去考证《论语》成书过程的《论语之研究》,都是必读的书目。
32开 正文523页 索引22页 岩波书店1946年12月版
(原载《东洋史研究》第十卷第一号,194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