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伦福儒:影响考古学的名著

陈胜前 随读随写 2019-04-10

高波:历史学不是年轻人的学问

王家范书单:探寻历史的奥秘

卜正民书单:历史学家的梦想之作

怎么读钱穆《国史大纲》



(本文摘自《学习考古》,陈胜前著,三联书店2018)


影响考古学的名著


伦福儒1998年在Archaeology上发表文章评述影响了考古学发展最近半个世纪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值得引用一下。当然,这纯粹代表他个人的看法,我想不同学者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张清单的。

 

爱德华·布罗斯韦特(Edward R. Braithwaite)1953《科学的解释》(Scientific Explanation

戈登·柴尔德(Gordon Childe)1956《人类创造自身》(Man Makes Himself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59《科学发现的逻辑》(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罗伯特·布雷德伍德和布鲁斯·豪(Robert J. Braidwoodand and Bruce Howe)1960《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史前调查》(Prehistoric Investigations in Iraqi Kurdistan

格拉汉姆·克拉克(Grahame Clark)1961《世界史前史》(World Prehistory

格林· 丹尼尔(Glyn Daniel)1962《史前的观念》(Idea of Prehistory

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Mc. Adams)1966《城市社会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Urban Society

萨莉· 宾福德和路易斯· 宾福德(Sally Binford and Lewis Binford)1968《考古学的新视角》(New Perspectives in Archaeology

戴维·克拉克(David Clarke)1968《分析考古学》(Analytical Archaeology

戈登·威利和杰里米·萨博洛夫(Gordon R. Willey and Jeremy Sabloff)1974《美国考古学史》(A History of American Archaeology

肯特·弗兰纳里(Kent Flannery)1976《中美洲的早期村落》(The Early Mesoamerican Village

伊恩·霍德(Ian Hodder)1982《现在的过去》(The Present Past

肯特·弗兰纳里和乔伊斯·马库斯(Kent Flannery and Joyce Marcus)1983《云端上之人》(The Cloud People)

伊恩·霍德(Ian Hodder)1986《阅读过去》(Reading the Past

布鲁斯·特里格(Bruce Trigger)1989《考古学思想史》(A History of Archaeological Thought

巴里·肯普(Barry Kemp)1989《古代埃及:一个文明的解剖》(An Ancient Egypt: The Anatomy of a Civilisation

理查德· 布莱德雷(Richard Bradley)1990《短兵相接》(Passage of Arms

阿兰·斯库纳普(Alain Schnapp)1996《发现过去》(Discovery of the Past


 

伦福儒的清单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他注意到这半个世纪基本由过程考古学与后过程考古学所代表,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过程考古学的时代,之后后过程考古学兴起。就过程考古学而言,他甚至列入两本并不属于考古学的著作,布雷思韦特的《科学的解释》以及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都属于过程考古学的哲学基础。宾福德、戴维·克拉克、弗兰纳里等过程考古学领军人物自然不能忽视。后过程考古学主要代表人物伊恩·霍德的著作居然有两本,伦福儒很是偏爱他们英国人。他列的另一本后过程的考古学著作是布莱德雷所著,这也是一位英国绅士。不过,过程考古学的列入著作都是美国学者写的。看来,过程考古学与后过程考古学还真有点新旧大陆分庭抗礼的味道,或者说是史前考古与历史考古的对立,也可以说是科学与人文范式的对立。

 

第二个特点是他列了几本考古学史的著作,从格林·丹尼尔、戈登·威利与萨博洛夫、布鲁斯·特里格到斯库纳普。五十年中就有四本考古学史方面的著作,挺有意思。可能是因为考古学家经常要从考古学史中获取经验与教训,这也反过来证明考古学的学术史研究相当重要。如果考古学家不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跟过去比不同地区比较,不同范式的比较,等等),那么就有可能掉到坑里也浑然不知。考古学史上并不乏这样的案例。读史使人明智,考古学的学术史就是有这样的意义。

 

第三,伦福儒列入了几本关于史前史重建的书,包括柴尔德的《人类创造自身》,亚当斯的《城市社会的演化》,格拉汉姆·克拉克的《世界史前史》以及肯普的《古代埃及:一个文明的解剖》。考古学研究的目的绝对不是理论与方法的自恋,而是要有所建构的,重建史前史毫无疑问就是考古学家的重要责任,范围可大可小,时间长度也是可长可短,但是无一例外的是,考古学家需要告诉非考古学的群体史前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目的可能是考古学最原初、现在依旧非常本质的目的。

 

有意思的是,伦福儒的书单居然没有列入考古学方法方面的著作。我想有两个可能,一是因为这方面的书太多,难以选择;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更加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不同考古学方法适用范围有限,很少有能够横扫整个考古学领域的方法。而理论、考古学的学术史、史前史的重建就不一样了,它们都是能够影响整个考古学领域的研究。当今考古学,日益呈现出技术化、方法化的趋势,似乎不玩点高科技,几乎就不是考古学研究。然而,考古学最大、最重要的方面并不在此。古人云:“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我们学习考古学需要从大而重要的地方着手,这是这个书单给我的又一点启示。

 

也许我们还需要回头来看看中国1949 年以后的考古学,我们是否也可以列出一个类似的书单呢?理论方面,中国考古学基本是个空白,有零星的论文讨论,专门的理论著作则非常罕见,而能够自成一家的著作只能期望后学了。学术史的研究有一些,颇有几位学者写过著作,不过基本都是关于1949 年以前的。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考古学基本处在萌芽状态,并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倒是新中国成立后,系统的田野工作全面铺开,考古发现日新月异;另外,社会变动也非常剧烈,真正是一场大戏。很可惜,至今也没有看到深入的思考。关于史前史的重建,张忠培与严文明两位先生写了《中国通史·远古时代》,试图重建中国史前史,这部著作的精彩部分在新石器时代,而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基本只有一些材料发现而已。材料还不是史前史,这一点我们都是明白的。说到这里,感到许多遗憾,也产生了许多期待,未来的中国考古学家也许能够弥补这些缺憾的。


【封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