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哪些海外中国研究值得一读

随读随写 2019-04-10


书单|王家范:探究 中国历史的 奥秘

书单︱伦福儒:影响 考古学 的 名著

书单|卜正民:历史学家的梦想之作

书单|伊恩·布鲁玛:日本 是个巨大的 谜 

书单|夏洞奇:读懂 罗马,读懂 世界  

书单|布莱内:没有这些书,我写不出《20世纪简史》

素心文丛:何龄修、虞云国、陈克艰、程念祺、孟彦弘、西闪作品出版



《中国与达尔文》

China and Charles Darwin

[美]詹姆斯·里夫 著  钟永强 译

我以前一直有个很大的困惑,就是不晓得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之后,会变得那么唯心。我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说,本来马克思主义我们都说它是指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它会告诉我们人类的确可以创造历史,但是是在一定的局限之中。历史本身的物质力量的作用非常非常大,会给人类很多的局限,但是很奇怪在中国,我们却变成意志至上论,我们很相信愚公移山的道理,我们很相信人定胜天。这种想法甚至到今天仍然存在,我们大建水坝,到处去兴建各种各样大型的建筑,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我们都不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相信,人定胜天。人可以改变自然,自然出了问题,人还能够补救它。这种想法的根源,我在《中国与达尔文》里面找到了一个历史的答案。

——梁文道,著名媒体人(2009年12月23日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推荐)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美]彭慕兰 著  史建云 译

西欧中心论和冲击回应模式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反对此种观点的思潮兴起,提出了许多中西比较的新课题。美国学者彭慕兰所著《大分流》一书,即是其中代表作之一。作为一本以破为主的重估历史之作,它不仅强调全球性的关联和大跨度的比较,且一反比较经济史著作的惯常设问方式,不是质疑为何中国的江南没有如英格兰那样来一场工业革命,而是追问为什么英格兰没有发展成为中国的江南。《大分流》一书旁征博引,视野开阔。作者大量运用了法国新史学,尤其是年鉴史学派的创意,将长时段的视角及计量史学的方法引入到中西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中,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新的近代经济发展图景,同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当时的中国与欧洲提供了全新视角。

——黄宗智,著名历史社会学家

 

《儒教与道教》

Konfuzianismus und Taoismus

[德]马克斯·韦伯 著  洪天富 译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在发表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十年之后,又撰写了研究中国宗教的著作《儒教与道教》(1915),通过对18世纪以来中华帝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运行和文明特质的研究来分析儒教和道教的伦理观,并将之与新教伦理在西方社会中的作用相比照,由此而得出结论:中国之所以没有成功地发展出资本主义,乃是因为中国的儒教与道教都缺乏一种类似于新教伦理的理性精神。韦伯不懂中文,他依据来华传教士的翻译资料,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来解读中国,虽被同行称为“伟大的外行”,但其中他对道教的出世与入世的探讨在今天读来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孙亦平,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美]拉铁摩尔 著  唐晓峰 译

拉氏对“边疆”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且对长城地域的广阔、不稳定的社会特性,及其在两种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从而提出独到的“贮存地”说。尽管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视中国农耕社会为均质化等,此书仍不失为海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杰作之一。

——岑丽春,历史学者

 

《翻译的传说:构建中国新女性形象》

Tales of Translation:Composing the New Woman in China, 1898-1918

胡缨 著  龙瑜宬 彭珊珊 译

在《翻译的传说》中,胡缨以翻译界的作品及译者为例,向我们展现了翻译文本对“新女性”的塑造过程。既是与传统诀别,“新女性”的形成就离不开与“他者”之间的区分。书中主要讨论了“新女性”的三重“他者”,即传统才女、男性、外国女性,与三者相对应的分别是告别、参与、趋同关系。翻译文本中夹杂的女性经历,大多包含着三者之间的相互比照,它们共同指向越来越清晰的“新女性”形象,直至最后确定。

——熊月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美]杜赞奇 著  王宪明 高继美 李海燕 李点 译

这本书的英文版于1995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杜赞奇先生继其享誉国际学术界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之后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部力作。这本书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作者探讨了有关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民族主体的问题。

——沉醉书香(网名),书评人

 

《美国的中国形象》

American Images of China, 1931-1949

[美]T.克里斯托弗·杰斯普森 著  姜智芹 译

杰斯普森令人佩服地证明了我们为什么必须正视那些曾经支配美国人认知中国的形象,这种中国形象为什么会出现且又是如何建构出来的,为什么它会持久地影响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在20年的时间里,时代公司不断刊登、传播亨利·卢斯的恩抚主义中国形象:一个友好的中国正热切地盼望能得到美国的庇护……卢斯和他的理想主义者们影响了无数美国人的中国观。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说出了很多美国人希望中国是什么样的,而不管中国实际上如何。

——《美国历史评论》

 

《中国的经济革命:二十世纪的乡村工业》

A Chinese Economic Revolution: Rur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日]顾琳 著  王玉茹 张玮 李进霞 译

顾琳教授的论证是宏大的,但同时又是非常具体的。当一些学者从理论上将中国最近的工业增长和前工业化社会的某些特征联系起来的时候,顾琳教授则提供了一个在跨越20世纪的档案资料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的案例。

——彭慕兰,美国著名中国学家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

The Faithful Maiden Cul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美]卢苇菁 著  秦立彦 译

这本书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塑造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社会性别身份,以及她们是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和爱的。

——段延庆(网名),豆瓣书评人

 

《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交流》

明清時代東亞海域的文化交流

[日]松浦章 著  郑洁西等 译

松浦章先生的著作之所以被“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收录,一个重要的背景是21世纪以来,以“海”为对象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在这种潮流下,东亚各国逐渐从一国史的束缚中解脱,从“海域亚洲史”的高度,以各种新的研究角度,审视中国与周边诸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松浦章先生从外国人的立场,以“海”的视角,以明清时期的中国为中心,研究东亚海域文化交流史,无论从研究视角上还是资料运用上,都可以给中国学界以新的启发。

——杨蕾,关西大学博士生

 

《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科大卫 著  卜永坚 译

为什么宗族在中国的发展,会出现南方远较北方强盛的现象?英国人类学家莫里斯·弗里德曼认为,广东、福建等中国东南部地区的“边陲社会”特点,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但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的新书《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告诉我们,宗族之所以会出现在珠三角地区,非但不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反而恰恰是地方社会与王朝共谋的结果。

——罗艳春,历史学者

 

《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

The River Runs Black: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to China's Future

[美]易明 著  姜智芹 译

纵观全书,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作者发现了中国政治制度方面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中央与地方永远处在一种寄共存又抵抗的状态之中。虽然众多历史学家都分析了中国这一现象,但是将它放在当今中国来看,或许,会更有现实意义吧!

——宋晨希,书评人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The Perilous Frontier: 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

[美]巴菲尔德 著  袁剑 译

中国边疆史地与民族史研究一直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界的热点之一,关于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研究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逐渐兴起,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而尤以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1900—1989年)出版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为代表。

——李谷悦,历史学者


《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

Sisters and Strangers: Women in the Shanghai Cottoon Mills, 1919-1949

[美]艾米莉·洪尼格 著  韩慈 译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著作。在作者笔下,纱厂妇女和女孩们被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

——派翠西亚·鹤见,日籍加拿大学者

 

《中国乡村的基督教:1860—1900江西省的冲突与适应》

Christianity in Rural China: 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美]史维东 著  吴薇 译

这项研究是建立在可靠的观察数据基础上的,史维东先生对中国基督教社会史的写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著作在研究方法上,仿佛一股新风,校验了天主教给江西地方内部带来的政治影响。

——李榭熙,纽约佩斯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伍跃著

整整一个甲子过去,学界对于捐纳的研究,再无大的进展,黄仁宇、何炳棣等重量级学者对捐纳制度的一些误解依然流行,《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相关条目的失误仍未澄清。令人欣喜的是,许大龄先生的学生、现在供职于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的伍跃教授新近推出的《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一书,追武前贤,或许有望弥补中国捐纳制度史研究中的种种缺憾,恢廓中国捐纳史研究的新局面。

——范金民,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眼中的威海卫与中国文化》

Lion and Dragon in Northern China

[英]庄士敦 著  刘本森 译

1898—1930年,英国租占山东威海卫,庄士敦于1904年至1918年、1927年至1930年两度任职威海卫,达16年之久。期间,他走村串户,考察民情。运用流利的汉语与村民交流,作好记录,为写作搜集了详实的资料。庄士敦在威海期间,写作完成了《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这本传世著作,记录了英国人到来之后威海卫的社会生活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网

 

《自贡商人:早期近代中国的企业家》

The Merchants of Zigong: Industr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arly Modern China

[美]曾小萍 著  董建中 译

《自贡商人》是部极具魅力的史学研究作品。所有对于中国近代经济转型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

——魏斐德,美国著名汉学家

 

《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

明代江南土地制度の研究

[日]森正夫 著  伍跃 张学锋 等译  范金民 夏维中 审校

森先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即致力于江南社会经济史尤其是江南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史的研究,先后发表了相关专题的十数篇论文,本书就是其集成式的研究成果,学术开拓和创新之处甚多,富有特点。

——范金民,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儒学与女性》

Confucianism and Women: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美]罗莎莉 著  丁佳伟 曹秀娟 译

该书以理性的历史证据对儒学彻底压迫中国女性的陈旧观念提出了挑战。这是一本犀利且极具洞察力的著作,它将为当前学术研究尤其是女性主义理论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

——王蓉蓉,《环球时代之中国哲学》编辑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The Crafting of the 10,000 Things: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德]薛凤 著  吴秀杰 白岚玲 译

薛凤将宋应星的全部著作语境化,将《天工开物》这部篇幅最大、最为著名的作品与宋应星的其他著作放在一起,让那些具有文化嵌入性本质的实践活动在我们眼前变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了解在明代中国那个商业化和商品化进入早熟阶段的时代宋应星是如何从事知识产出活动的。

——艾尔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

The Power of Position: Beijing University, Intellectuals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1898-1929

[美]魏定熙 著  张蒙 译

本书极具价值。它填补了一块空白,对于我们理解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史与思想史均极有帮助。

——史谦德(David Strand),美国学者

 

《两访中国茶乡》

Two Visits to the Tea Countries of China and the Bitish Tea Plantations in the Himalaya

[英]罗伯特·福琼 著  敖雪岗 译

我真是很想介绍这本书。道理在哪儿?书也有意思,人也有意思,事也有意思。这个罗伯特·福琼,他是一个殖民时代的采花大盗,他还是一个植物学界的鲁滨逊。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2016年4月11日央视《读书》栏目推荐)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

[英]胡司德 著  蓝旭 译

本书对古代中国动物观念的诠释,有别于其他西方学者对东方有关动物的科学性阐述,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藤湖南:政治与汉学(1866—1934)》

Politics and Sinology: The Case of Naito Konan, 1866-1934

[美]傅佛果 著  陶德民 何英莺 译

关于历史学家与其所研究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自然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似乎又总是常谈常新。新近翻译出版的《内藤湖南:政治与汉学(1866—1934)》,便是此类主题之下颇值得把玩的著作。

本书虽是作者傅佛果在1980年代的旧作,属于老书新译的类型,但是在内藤湖南诞辰150周年之际推出,对于我们理解内藤湖南的史学,特别是著名的“唐宋变革论”,仍然有着独具一格的意义。

——王鸿,书评人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

[美]孔飞力 著  李明欢 译  黄鸣奋 校

孔飞力在对中国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转而致力于研究世界各地的历史中国移民。他对于移民颠沛流离的生活体验具有精确的敏感性,并且以非同寻常的能力发现了这一主题之下的若干核心问题。这是一部十分优秀的著作,对于正在发展中的海外华人历史研究有独到贡献。

——王赓武,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缔造选本:〈花间集〉的文化语境与诗学实践》

Crafting a Collection: The Cultrual Contexts and Poetic Practice of the Huajianji

[美]田安 著  马强才 译

该书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既有助于我们对此十世纪经典的认识了解,也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从现代文学观念出发的研究,夯实了基础。

——白安妮(B,Annie),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