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外说书:一架书 *
不多废话,来看看2020年启真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书吧。
2019年我们推出宫崎市定作品《科举》,受到读者朋友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出宫崎市定作品系列中的《大唐帝国》、《隋炀帝》、《水浒传》。
同样值得关注的 “文史中国”系列作品还有,斯波义信的《宋代商业史研究》和桑原隲藏的《东洋史说苑》。
启真·人文历史系列推荐关注以日本棒球发展史和日美两国体育交往的新书《1934年的贝比·鲁斯:棒球、战争与暗杀》。
新的一年我们还将推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
2019年年底启真·思想家系列我们推出了丹麦思想家克尔凯郭尔最具权威性的传记《克尔凯郭尔传》,本书作者尤金姆·加尔夫现任哥本哈根大学的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也是克尔凯郭尔著作丹麦语全集出版项目的编者之一。
启真·文学家系列我们将推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但丁的传记《但丁传》,这部传记由意大利著名的但丁研究专家马可·圣阿加塔撰写。
今年恰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我们将在春节后推出献给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献给一颗伟大心灵的作品《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本书原本是在2019年年底就可以和大家见面的,但因它太过“厚重”(作品的质量和篇幅),我们的编辑一直在认真地调整、修订,我们需要尊重这部厚重的作品,也要尊重将来阅读这部作品的每一位读者。
除《贝多芬传》外,我们还将在今年推出《莫扎特传》。
去年我们再版了曾瑞龙教授的宋史研究作品《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的研究》,春节假期后曾瑞龙教授的宋史研究第三种《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也将出版。
名家作品系列我们将继续推出查尔斯·罗森的作品《自由与艺术:罗森谈音乐与文学》、《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简明指南》、《奏鸣曲式》等作品。
此外,今年名家作品新增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作品三种《中国人的时间观》、《甲骨文的世界》、《漫谈国宝与文化》。
以及德国哲学家阿多尔诺的作品《阿多尔诺基础读本》、《探究瓦格纳》、《本真性的黑话》。
2019年年末我们推出了《剑桥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预计春节假期后《剑桥日本史(第6卷):20世纪》也将面世。
同时,另一套剑桥史系列《剑桥一战史》将在年内和大家见面。
史学经典系列之一威廉·罗宾逊的重要史学著作《苏格兰史》(原书名《女王玛丽和国王詹姆斯六世统治时期的苏格兰史》),预计也将在年内出版。
以上,我们只是将2020年值得关注的部分新书进行了简略地梳理,下面的新书介绍可以了解到更多新书的详情。
宫崎市定作品《科举》、《水浒传》《大唐帝国》、《隋炀帝》。《科举》作为启真·文史中国丛书系列第一本书已经出版。《科举》[日]宫崎市定 著 宋宇航 译(已上架)
该书详细述介应试准备和解试、院考、岁考和科考、乡试、会试、殿试、武举考试和特种考试等各级各类考试。最后,作者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与反抗、科举制的终结、科举制的功绩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
《水浒传》[日]宫崎市定 著 赵力杰 译
日本久负盛名的汉学大师透视水浒文本,讲述《水浒传》背后妙趣横生的故事。提出“两个宋江”说,考证“胥吏”生态圈,对重要宁末历史问题给与独辟蹊径的解说,引领读者抽丝剥茧,挖掘隐藏在文学作品背后有趣的史实。《大唐帝国》[日]宫崎市定 著 廖明飞、胡珍子 译
中世纪是连接古代和现代的山谷,是一个权力崇拜的时代,也是一个宗教时代在黑暗的中世纪,作为统一的国家,唐朝建立了东亚人民的政治和文化基础。这一杰作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中世纪700多年的兴衰历史。《隋炀帝》[日]宫崎市定 著 李弘喆 译
作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在历史上充满争议并留下了暴君的恶名。这部杰作详细描述了隋炀帝的时代,并挖掘了那些湮没的史实。
东洋史说苑本书是日本著名东洋史学家桑原骘藏先生的名作,为作者身前亲自编订的短篇论文集。全书分文化、宗教、习俗及气质等七章,代表了他对中国的基本认识。其文字流利可读,内容新颖超拔,是不可多得的史学书目,也是“世界洞悉中国人性格的三个范本”之一。
启真·闲读馆
啤酒小词典
什么是Ale?纯生、扎啤我们都懂,精酿、在地啤酒又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啤酒瓶盖是皇冠形,有的酒杯长得就像意大利地图?——《啤酒小词典》是一本收录了超过200个词条的绘本型啤酒知识小全集,介绍了与啤酒有关的各种有趣小知识与术语。既包括从发酵、啤酒花到口味、啤酒泡这样必不可少的基础话题,也有中世纪小酒馆、各种语言的干杯要怎么讲、海盗与啤酒、配啤酒的小菜、二日醉、余味等固然相关,却偏外围的知识,还有对啤酒瓶、啤酒罐、啤酒盖、啤酒桶、保温盖等的介绍。每个词条大概在100字前后,简单扼要,搭配大量清新可爱的彩色插图,献给所有喜爱啤酒的人。
山田诗子的红茶时光
本书是卡雷尔·恰佩克红茶创办者山田诗子与读者、红茶爱好者们分享红茶心得的绘本式小书。如何选择茶叶、如何泡不同的红茶、选择什么样的点心来搭配——山田诗子用简单的文字搭配自创红茶的招牌风格插画,将这些内容逐一向大家做出说明。这既是一本有关红茶知识的小书,也是一本可爱而温暖的绘本。
在本书中,美国知名主厨库尔特·M.
弗里斯、农业生态学家克莱格·克拉夫特,以及永续农业提倡者加里·P.
纳卜汉,这三个原不熟识却因为嗜辣而聚在一起的人,凭着对辣椒、对食物未来的热血,踏上了为期一年的“辣椒朝圣之旅”,邀请读者一同游历中、北美洲,发掘当地最受钟爱也备受威胁的辣椒起源,体验地方特色菜肴与异色多元的文化传统。
本书是著名电视纪录片《追寻文明的起源》的配套图书。本书讲述的是遥远的过去和五大主要古代文明的故事。几千年前,人类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中国,以及中美洲分别发展出独特的文明,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组织社会的范式,并在今天依旧发挥着影响。然而,文明这个源于西方思维的概念是否真的通行全世界?欧洲文明这支后起之秀是否已经取代了它的前辈们?在21世纪,回顾过往的悠久历史,这些问题更加引人深思。
1934年,日本退出国联之后陷入孤立,谁都无法得知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怀抱避免战争的最后一丝希望,以当时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头号明星贝比·鲁斯为首的全明星队前往日本,试图通过体育做出挽救。而以今读卖巨人队时任老板正力松太郎为首,日本方面组建了传奇球星泽村荣治等人的队伍迎接挑战。数百万国民陷入疯狂的棒球热情,高喊着贝比·鲁斯万岁,夹道欢迎来自美国的巨星们,仿佛战争的阴影一扫而光。美国明星球员们也在回国后断言,和美国一样如此热爱棒球的日本、友善迎接自己一行人的日本国民绝不会发动和参与战争……作者详细记述了贝比·鲁斯访日前后的那段时光,深入描写了在时代洪流面前两个社会的缩影,追寻着那些伟大运动人生的变迁和他们的命运,也生动地再现了这场规模庞大的体育外交。
戛纳电影节词典
本书是戛纳电影节前主席雅各布的回忆录,全书以字典词条的形式编排,回顾了作者主掌戛纳电影节三十年间的方方面面。作者不仅亲身经历了戛纳三十多年的变迁,也在回忆录中提及众多的经典电影和明星趣事,并对不同的人和事件有独特的见解。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另类的“戛纳(欧美)电影史”。同时,书中也有对张曼玉、章子怡、杨德昌、李安等十多位华语电影人在戛纳的回忆,为读者了解华语电影同世界交流的历程提供了一个侧面视角。
传入日本之后,禅已经彻底融入日本人的生活。铃木大拙在这本书里将对禅的热爱和日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那些方面——剑道、俳句、茶道、花道——融为一炉,展示了何谓日本人的自然观和艺术观,它们与禅有着怎样的互相联系与互相成就。
许渊冲译莎士比亚戏剧集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他的戏剧作品长期作为经典读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文学艺术领域都取得极高成就。“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翻译家许渊冲借助自身深厚的翻译功底,以及对戏剧情绪的敏锐捕捉,对传统的莎士比亚戏剧做了全新解读。
克尔凯郭尔传
“总有一天,不仅我的著作,更具体到我的生活,都会被一遍又一遍地研究,那诱人的秘密和所有关于我的一切。”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天才和奇特使他的这个预测看似傲慢却又合理。然而众所周知,他的一生研究起来很困难,真实的事件和著作中的虚构错综交织在一起很难厘清。也正因为如此,尤金姆·加尔夫撰写的《克尔凯郭尔传》可说是一项标志性成果,他用充满活力的小说笔法将历史、哲学和心理洞悉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在所有已经付诸笔墨的关于这位高深莫测的丹麦哲人的作品中,这部传记是最全面和最通透的克尔凯郭尔生平描述。
约翰·洛克传
本书运用书信、日记、档案等大量第一手资料,还原了洛克的生平与学术生涯,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自 1957 年出版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洛克的权威传记。当年出版就获得了 James Tait Black 纪念奖。
但丁传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1321),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他的史诗《神曲》留名后世。马可·圣阿加塔以但丁的多重身份——作家、哲学家、父亲、侍从、党派分子——为视角描绘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圣阿加塔整合了大量关于但丁时期的学术成果,理清了一个复杂的家庭和政治关系的网络,并展现了《神曲》的创作如何受到地方和区域政治的影响。这本传记严谨扎实而不乏幽默和趣味,对于喜爱但丁的人士来说,无论是专业的研究者还是一般的文学读者,它都不可或缺。
威廉·布莱克(1757—
1827),18
世纪英国最重要的诗人、画家和神秘主义者,其作品对后来的文学、绘画以及宗教思想等有深远的影响。小宾利是研究布莱克方面的专家,他这本图文并茂的传记,时常援引应用布莱克时代的英语,生动刻画了布莱克青年时代的挣扎和奋斗,盛年时期对精神力量、幻想艺术的逐渐掌握和表达,以及晚年时获得的平静。这本书被认为是最好的布莱克传记之一。
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
这是一本献一位伟大音乐家,也献给一颗伟大心灵的作品。
贝多芬的一生难称幸福。世人向往的爱情和圆满家庭与他无缘,健康的体魄也逐渐变成奢求,他要借助纸条才能与他人交流。但他从未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始终渴望成为一个善良、高贵,并为人类献身的人。著名音乐传记作家扬·斯瓦福德以饱含热情的笔触细致而充满敬意地塑造出了贝多芬的形象,问世之后即在读者和出版界获得一致好评。在这本书中,贝多芬既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在巨细无遗的史料与耳熟能详的旋律交织下,我们看到贝多芬历经磨难,却也最终成就辉煌。
莫扎特传
本书是美国著名音乐学者梅纳德·所罗门为莫扎特所作的传记,首次出版于 1996年,当年即获得普利策传记奖,并得到各个大学学者、作家、各重要报纸书评版的好评。世界著名学者萨义德在《纽约客》撰文,称从未读过如此动人心弦的音乐家传记。这本书从莫扎特年幼时写起,讲述了他的父亲利奥波特·莫扎特对他的巨大影响和培养经过,全面回顾了作为音乐家,也作为一个孤独的天才莫扎特的短暂一生,试图为读者讲述天才是如何诞生,又如何离开人世的,是一本优秀的音乐家传记。
罗森作品集
查尔斯·罗森 Charles Rosen(1927—2012)美国钢琴家、音乐著述家、批评家。在音乐研究与批评方面,罗森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古典风格音乐与早期浪漫派音乐,相关著作有举世闻名的《古典风格》与《浪漫一代》等。与此同时,罗森的著作涉猎十分广泛,从早期巴洛克作曲家,直到勋伯格和卡特等至今许多人仍然无法理解的 20 世纪作曲家,以及基本音乐哲学理论都有涵盖,且都获得了卓著的成果。其他代表著作包括《奏鸣曲式》《意义的边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音乐与情感》《批判性娱乐》《自由与艺术》等。罗森有四十多年的音乐著述生涯,成果丰硕,仅出版的书目就多达 13 种,论题遍及从巴洛克时期至 20 世纪的音乐,同时也旁涉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学艺术及历史文化。我们预计在这套作品集中推出罗森多本论著的中译本,希望为汉语世界的读者引介罗森的丰富思想、深刻洞见和优美文笔。这是罗森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收入作者生前出版的28篇精彩文章(大部分写作于2000年之后),内容包罗万象,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罗森的渊博学识,几乎每一篇文论都会给读者带来阅读快乐与深刻启迪。同时,该书的主旨总与一个核心问题相关:作为现代人,面对不可跨越的时间阻隔,我们该如何领悟过去的艺术作品?
萧沆(Emil Cioran 1911—1995),或译齐奥朗,罗马尼亚裔旅法哲人,20世纪著名怀疑论、虚无主义哲学家,以文辞新奇、思想深邃、激烈见称。17岁进入布加勒斯特大学研读哲学,包括康德、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和伯格森,以及俄罗斯作家舍斯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到这些大师的影响,萧沆的作品以经典的法式风格和抒情语调带着诗意和形而上的广泛哲思,写出存在主义式的责难和深刻的反思,并且表达沉潜之后的醒悟和强烈的情感。萧沆法文散文风格广受推崇。法国诗人佩斯曾这样写他:“他是从瓦雷里之后,最伟大的法文作家之一,使法文增光。”本书是萧沆30 年前在法国发表的11 篇随笔,论及西方文明,小说,哲学,个人体悟等等方面,发表后随即引起当时法国知识界的热烈讨论,文字隽永,意味深长,是他最重要的而且唯一的学术著作。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当代欧洲著名哲学家和批判理论家,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欧美众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客座教授,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担任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他深受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擅长用这些理论阐释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F.R.詹姆逊说他“发出了一种不平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伊格尔顿认为他是欧洲近十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此书是齐泽克2014年的新作,甫一出版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特里·伊格尔顿等人为此书写了长篇书评。当代的唯物主义哲学,从科学自然主义到德勒兹的新唯物主义,都无法应付现代世界的理论和政治挑战。在这本著作中,本身就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齐泽克试图更新唯物主义哲学传统,建议从根本上修正我们继承的精神遗产,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黑格尔指定了“思维方式”的唯一真正的哲学遗产。《绝对的反冲》惊人地重构了当代哲学的基础和可能性。齐泽克旁征博引,在书中致力于克服哲学上的先验论,避免倒退到朴素的、前康德主义的实在论,探索了一系列当今的政治、艺术和意识形态景观——从阿诺德•勋伯格的音乐到恩斯特•刘别谦的电影。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极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曾先后担任日内瓦大学英语言及比较文学荣誉教授,牛津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和哈佛大学教授。1929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迁至纽约,并先后在哈佛及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2001
年获选为哈佛诺顿讲座教授。斯坦纳著作等身,其代表作有《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语言及翻译面面观》《马丁·海德格尔》《何谓比较文学》《蓝胡子城堡:对文化再定义之讨论》《英译荷马》《造物文法书》等,其中《巴别塔之后》已成为翻译理论经典,影响甚巨。
巴别塔之后:语言及翻译面面观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著书、译书的经验基础上,对翻译理论进行的反思性研究。作者对翻译理论的范围作出了新的界定,并由此出发,建立起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这项研究既融会了传统的翻译方法和理论,又从崭新角度,对翻译问题进行了诠释,颇具发展潜质。书中的许多观点,对于当今的理论界仍具挑战性,对一般读者无疑也有很强启发性。对我国翻译工作者,也有其现实的意义。书中,作者还列出了详尽的参考书,有很高参考价值。
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甲骨学家、古史学家、与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并称“甲骨四堂”。河南省南阳人。原名作仁,号平庐。1923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习甲骨文。1925年,从北京大学研究所毕业后获史学硕士学位,他先后任教于福州协和大学和河南中州大学。1927年入傅斯年创办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0月,董作宾首次发掘获得甲骨残片784件,此后又先后15次参加安阳小屯村殷墟发掘。他又参加山东城子崖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从1928年董作宾参加安阳殷墟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先后多次参加殷墟的系统发掘,并由此开始对甲骨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和专著。他最早提出甲骨断代的10个标准,主持了殷代帝王世系年谱、殷先王称号、殷帝姓氏、出土物墓葬地段、异域地名、铭文所述人物、铭文语法结构、铭文表意标准、铭文书写形态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他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之一。本卷遴选了董作宾主先生研究早期中国历法的相关文章。同时,董先生也结合多年积累,对早期中国历史的年代提出了详细的划分。甲骨文的世界
本卷收录了董先生研究甲骨文的相关文章,针对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同时,本卷内容不仅谈及甲骨文,也涉及殷商及早期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本卷收录了董先生漫谈国宝的相关文章,涵盖了中国诸多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包括毛公鼎、司母戊鼎、浑天仪等。同时也收录了董先生结合自身治学生涯,介绍治学经验和中国各地民俗的趣味文章。
西奥多·阿多尔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1903-1969)又译阿多诺。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
本书收录了德国社会理论家阿多尔诺的重要文章若干,从阿多尔诺的著作中选择了那些能反映他思想基本面貌的文字,考虑到阿多尔诺的重要地位和其中文译本的不足现状,这本基础读本,是读者了解阿多尔诺思想面貌的钥匙。探究瓦格纳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多尔诺写于1939年的一本研究瓦格纳的著作,在哲学界和音乐学界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阿多尔诺对音乐的研究负有盛名,本书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部。一经发表就被译成多种文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真性的黑话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多尔诺写于1962—1964年的一本研究海德格尔思想的著作,同时也批判了德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也是阿多尔诺的学术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就被译成多种文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剑桥日本史(第 3 卷):中世日本》叙述了从 12 世纪末到 16 世纪中期、从镰仓幕府的建立到内战激烈爆发后室町幕府最终崩溃的日本历史。书中包括了 12位特邀知名学者对这一时期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宗教的研究,并着重阐述了这段重要时期对当代日本的影响。
剑桥日本史(第 6 卷):20 世纪
本卷总体介绍了日本在 20 世纪前 70 多年的历史,重点介绍其政治、经济、社会等趋势。20 世纪日本加速了转变,日本的崛起并非一个顺利的过程,相反它经历了许多混乱和斗争。顶尖的历史学家根据近年关于西方和日本的研究撰稿,讨论日本与世界的关系,这些文章同时也探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描述并评估工业和农业的变化。
剑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1卷):全球战争【美】杰伊·温特 主编
第1卷提供了对战争军事史的全面叙述。一个由国际顶尖史学家组成的团队详细阐述了全球化如何使一场大战成为可能,帝国扩张又如何演变成巨大灾难,其逐年扩大的规模和破坏力远超于任何人1914年预计的程度。采用一种全球的视角,本卷分析了一战的空间影响以及区域性和世界范围内的后续连锁反应。它探讨了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将巨大的人力物力储备投入到战争尝试中,在这样做之后,它们又如何改变了世界秩序的政治蓝图。它还对变化中的战争特征的道德、政治和法律含义作了阐述,特别是民用目标和军事目标区分的瓦解这一点。
剑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2卷):国家
第2卷提供了一部主要从政治角度书写的战争史,其本身关注的是对国家的叙事。它探讨了列强的多面历史,重点强调了不同的政治体系如何回应和受制于几乎难以承受的战争压力。每一个卷入战争的国家面临着军民关系问题、议会对战争政策的审核和战争经济的增加,然而其个别形式和重要性在每一个国家又各不相同。由全球史学专家团队编写,本书在发起战争的政治史写作中建立了新的标准,由此形成了新的权威叙事,它提出了逻辑、道义、战术创新、武器体系和科学利弊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冲突中都是普遍性的。
剑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3卷):民间社会
第3卷探讨了战争的社会史和文化史,思考了民间社会在冲突中的角色,关注的是那些超出进行战争尝试的国家的制度和实践。依靠着25
年的史学学术积累,一些重要的文化问题获得了新的阐明,诸如家庭与医疗机构如何适应战争挑战,性别角色的转换如何发生,行为又如何在后来重塑了社会。通过采取一种跨国的方法,本卷考察了战争中如何对待陷入危机的人们,包括难民、少数民族和人质,从而展现了战争灾难的所有程度,连带着还有顽强生存的非理性的友善和精神气度的慷慨,它们持存于战争中心的痛苦中,也包含了它们的所有矛盾和持续的遗产。本卷最后对战争花费的估计和一战的后果作了总结。
中国哲学史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全面教材,贯穿数千年的思想脚步,划分为三十七章,各章列举专人(哲学家)、专书(哲学典籍)、哲学问题或学术事件作为探索,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娓娓道来。作者将中国哲学史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可视为“中国文化原初形态的百花齐放”;第二阶段是两汉魏晋,可视为“儒学转型而趋衰与道家玄理之再现”;第三阶段是南北朝隋唐,可视为“佛教介入,异质文化的吸收与消化”;第四阶段是宋明时期,可视为“儒家心性之学的新开展”;第五阶段是近三百年,可视为“文化生命的歪曲、冲激与新生”。论述清晰,见解深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国哲学史教材。
彗星
这是美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萨根与妻子安·德鲁彦合著的关于彗星的科普作品,用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彗星的起源、性质和归宿,以及彗星与人类的历史、科学、政治等方面的关系,可谓是一本关于彗星的简明百科全书。作为天文学家和畅销科普作家的萨根,将关于彗星的专业知识与优美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地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彗星的全景图。
科学经验种种
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作为造物主和宇宙运行规则的上帝,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有趣话题,在这本书中,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萨根描述了自己在茫茫宇宙中探索上帝存在及其本质的科学经验。萨根以其广博的知识,在这本书中讨论了众多与上帝相关的话题,包括其他行星上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创世论和所谓的智能设计论,还探讨了一些关于科学和宗教的新观点,如科学是一种“有知识的崇拜”,为当下关注科学与宗教发展的读者提供了可靠而有趣的读本。
圣泉:人类与水的历史
这本书回溯了人类 5000 年历史中有关水的故事,涉及了多个远古社会,通过所有这些,费根揭示了人类在全世界范围是如何依照相仿的方式将水驯化、征服乃至掌握的,还展示了水对我们是何等至关重要,是我们赖之以存之物。
机器中的达尔文主义:全球智能的进化
本书讲述了人类踏入数字时代的漫长历史。乔治·戴森在书中回顾了信息革命的历程,讲述了诸多先行者(从霍布斯到约翰·纽曼)的生活和工作,这些先行者预见到了人工智能和虚拟生活科学技术。作者令人信服的阐述再现了全球网络的发展过程,探索了达尔文主义在智能机器领域的可能性及局限。
在国家与亲属间游移
作为一部历史人类学著作,《在国家与亲属间游移》重构了华北一个乡村宗族的千年历史进程,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该村落宗族的文化命运。本书希望通过这一案例来窥探传统中国如何一步步走到了现代中国,并进一步思考未来中国的走向。这部书稿极具历史叙事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它既展示了皇帝、国家、孔府与地方村落宗族的关系,也展示了村落宗族内部不同房支力量和宗族成员间的互动,同时也交代了地方社会中不同村落宗族间的竞争。
部分诗学
本书是许志强教授研读多部文学作品后以“诗学”为主题所写的学术随笔,主要谈奈保尔、卡佛、马尔克斯等著名作家笔下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包含更多意象的那些著作,直面 20 世纪以来文学批评领域最热门的问题之一:何为文学作品中的诗学意义。
文学形式的哲学
本书属于文学理论类经典。在本书中,伯克提出,文学是生活的武器,这是对流行的“为艺术而艺术”观点的一种回应。在伯克看来,文学本身是有目的性的,是一种修辞,同时也是作者的自我显示。伯克对文学形式的定义,即文学形式是对欲望的激起和满足,以及对语言戏剧的运作过程的描述,即污染——净化——拯救,颇有见地,为文学分析和欣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从启蒙到有容:重新思考我们的价值
迈克尔·斯鲁特的这本新书认为,西方哲学界整体上过分强调了理性以牺牲有容的重要平衡价值和美德为代价的控制权和自主权。最近,情感和移情的观念得到很多哲学家和公众的关注,但这些概念还缺乏有容更深更广的价值。通过《从启蒙到有容》一书,斯鲁特旨在表明,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有容,如果我们想要意识和理解什么是对我们是更重要的。
述者与作者:《论语》的注家与注解
梅·约翰指出,作为儒学发端的《论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乃至东亚文化。因此,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和严肃对待《论语》包含的伦理价值,而如今对《论语》的解读却陷入了误区。作者认为,前人阅读的《论语》一般都不仅仅只是原文本,而是有注疏的文本,只有在“释经”的传统中,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论语》,厘清儒学的影响和发展。由此,作者试图纠正当代人对经典注疏的忽视,对《论语》重要的注疏者如何晏、皇侃、朱熹、刘宝楠等人的注释和思想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
一与异的反讽:中国早期思想的连贯性——理学之绪论
这本书提供一个令人振奋的扩大视野,显示人类思维在未知范围的最基本的类别经验。中国早期思想家的如何理解如下概念, 如一和许多相同和差异, 自我和他人,内部和外部,与根深蒂固的现代思维发达在希腊和欧洲的思想做了明显对比。任博克追踪的独特和令人惊讶的哲学之旅体现在其作品中为儒家和道家思想家回一套流行的假设往往看到的身份问题 , 价值 , 比如主题本体 , 伦理 , 和其他传统的认识论问题,有关的所有最终一致性在一种或另一种形式。
消遣:从艺术和古物到中国现代史学
作为一个学术领域,金石起始于北宋(960-1127),通行直到 20 世纪。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金石提供了中国古代学者和艺术家的吉光片羽。莎娜·布朗这部著作及时且重要,读者可以由此窥见这个文明传统的现代转型。
中国医药与治疗史(插图版)
本书由五十八位居于国际前沿地位的学者合作而成,详尽地介绍了中医实践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及各个文化中的传承发展。这些学者分别来自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及医学等领域,他们在书中探讨了驱邪、卜筮、静修、草药、诊脉、针灸等医疗方式;巫医、道士、僧侣、学者、官员等医疗实践者;以及生育控制、医科学校等相关现象,时间跨度从商周时期一直到当代中国。此书还探讨了中医在海外的现状及发展。
命与运在中国农村
本书通过对中国北方辽宁省人口的纵向分析来考察亲属关系对于社会和人口行为的影响,时间跨度从 1774 年到 1873 年,通过具体的考察来理解亲属网以及家庭、家族对社会人口方面的种种影响,包括就业、婚姻、生育及死亡率等。
国法与社会惯行:明清时代经济史
纵观古今中外之历史,“国法 (= 理念 )”与“社会惯行 (= 现实 )”平行并存的现象颇为多见。本书试图分析研究的课题,正是“明清时代的国法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何种程度的反映,并成为现实”。在明清时代,绅士是政治、社会的支配阶层。与之密切相关,且在其周边存在的还有胥吏、衙役、商人、牙行、游手无赖等人群。本书拟以绅士及前述相关人员为中心,通过观察其存在与活动,考察同既定主题相关的诸多事例。
米价:18 世纪中国的市场整合
《米价》一书是以当代的主要商品大米作为例子,探讨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规模。在理论和论证方面,本书各有革新的地方。在理论方面,它摒弃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等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倡的自然经济发展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是从自然的分工而来,政府没有角色,只要不去进行干预便好。本书则采用了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的市场理论,认为市场的发展是一连串有意识的人为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例如交通的改善和法律的制定等等。至于论证的革新,本书强调了史料实证。过去不少米粮贸易的研究是从猜想建立而来的。首先是猜想一个地域内(如江南、广州)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差距,然后是猜想每人每日需要吃用多少大米,再从这两套数字算出该地域全年的大米输入量。但是,这种从猜想而来的数字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18 世纪的中国人不是单靠大米充饥的,而大米也非只有一个品种。本书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大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资料,以史料去验证中国的主要大江大河的贸易规模。在理论和论证的革新下,本书为 18 世纪的中国米粮市场给出了一幅崭新的图像。
法律文化的运用
比较法研究中,法律文化这一概念在当代理论建立、经验分析和方法创新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本文集中的论文探讨了一系列关于这一概念使用的重要问题。
当经济遇上法律: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
明清中国一些商业城镇曾经发生经济组织、相关法令乃至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动,进而促成当时的制度变迁。针对苏州商人团体、苏州与松江棉布加工业、云南铜矿业与重庆航运业的种种经济组织,还有重庆债务与合伙诉讼以及明清商业书的传播,作者在《当经济遇上法律: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一书中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藉以呈显当时中国在“经济组织、法律体系、文化观念”三者间的密切互动,希望能进而论证这些变化如何共同构成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
伟大的灵魂:圣雄甘地与印度的斗争
圣雄甘地是印度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对于印度、南亚甚至整个亚洲和世界都有着巨大影响。这本圣雄甘地的传记主要侧重于叙述甘地在南非期间和回到印度之后的人生历程。它是西方学术界对于圣雄甘地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圣雄甘地的生平记叙详尽,有一定的深入挖掘。
奉献:无私行为的进化和心理
无私行为实际上是生物和人类本性的重要特征。本书提供了利他主义的全景,利用进化论的方法解释了人类无私行为及自私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本书实现了跨学科协作,融合了生物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探究了无私行为在进化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上的诸多问题。
专利争执:英国法院关于电气技术及发明者的诉讼
本书的内容是 19 世纪末期新电气时代出现的许多专利争执。这些争执发生在法庭里、在报刊上,帮助形成了孤独而英雄般的发明者的理念。这对知识产权问题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对于框定今天的政策至关重要。Colin Divall 认为,对于那些允许公司来把那些由社会和集体带来的创新垄断为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基本设想,这本书是一个挑战。
原子力的生命:放射性同位素在科学和医学中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开始大量生产放射性同位素。本书展示了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如何同时作为科学工具和政治标签,改变了生物医学和生态学。为自然书籍制图
16 世纪人体解剖和医用植物书籍中的图像、文本与论证在 16 世纪上半叶,学者们开始在自己的研究和著作中使用图像,但是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关于图像能做到什么有很多不同的想法,经常是针锋相对的意见:它们应该如何被使用、应该赋予它们以何种程度上的权威性;那些图像性因素是否具有权威力量,图像能够解码哪类真实。作者对当时的若干关于人体解剖和医用植物的书籍做个案研究,仔细追踪科学家对图像的处理方式、他们将图像包括进自己作品中的动机。一部非常独特的、有新意的关于 16 世纪科学知识中的视觉维度的研究著作。
曾瑞龙(1960—2003),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宋代军事史,生前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要著作有:《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等,以及学术论文多篇。
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 曾瑞龙 著
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的得失。不仅澄清了宋初军事史中的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在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 曾瑞龙 著
本书就北宋军事史中的“宋夏关系”及和战问题展开了全新论述。作者利用跨历史学和军事学的研究方法,对北宋中后期与西夏的关系做了全新审视。认为,北宋中后期曾有计划地向西北开拓领土,推动“开边运动”,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本书进而以全新的战略分析方法,重新评析宋朝对辽夏战争中的各场战役,并探讨其对当朝政策、文化等问题的影响。
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 曾瑞龙 著
苏格兰史
原书名为《女王玛丽和国王詹姆斯六世统治时期的苏格兰史》,最早于 1759 年出版。这是罗伯逊的第一部重要史学著作,奠定了罗伯逊史学家的声誉。在其著作中,罗伯逊往往强调了物质和环境因素在决定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用。
罗马十二帝王传
《罗马十二帝王传》是苏埃托尼乌斯的传世名作,也是罗马帝国时代最重要的拉丁文传记。该书所写的是处于历史中心地位的人物,即罗马帝国从尤利乌斯•恺撒到图密善之间的最初 12 个元首的生平事迹。本书除了为研究早期罗马帝国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之外,还因作者优美的文笔和精心的修辞被后世当作传记题材的典范。
英格兰名人传
《英格兰名人传》以诸多名人所在的英格兰诸郡为不同的一级条目,以君主、圣徒、军人与海员、音乐家与作家等为类别,由一篇篇各自独立的小篇幅传记组成,讲述了诸多英格兰名人的故事,叙述详略得当,读来清新自然。《不列颠百科全书》更是称赞本书是“英国第一部全国性人物传记词典的写作尝试”。
切利尼自传
《切利尼自传》一直被誉为西方最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之一,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除了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之外,其价值还在于它折射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生活。这本自传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全景,成为每一个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的人都要参考的重要资料。
彼特拉克文选:宗教,哲学与自我
本翻译文选以《秘密》为主体,辅以《论宗教之闲适》《论隐逸生活》《日常书信集》《老年书信集》等作品节选,集中展现彼得拉克对于宗教、基督教神学的态度和对自我的理解。
浮士德(名译名插图本)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倾注了康德从英年到暮年六十多载的岁月与热情,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杰作。此书的创作取材于浮士德博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歌德对其进行了创作,赋予浮士德传说全新的意义。他内容丰富,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叙述浮士德的知识悲剧和爱情悲剧;第二部叙述了他的政治悲剧、艺术悲剧和事业悲剧。此书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
恶之花(名译名插图本)
《恶之花》被誉为法国“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出的一丛奇异之花,是一部兼具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特征的诗作,被认为可能是十九世纪欧洲出版的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诗集。全书按照内容和主题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六个部分,此译本还收录了《漂流诗集》(1866)和《恶之花增订诗稿》(1868)等。
拉封丹寓言(名译名插图本)
拉·封丹在伊索等其他中世纪作家朴素的故事中吸取创作的灵感,保留故事的通俗性,并另外构思情节,用寓言将其表现出来。前后费时二十六年留下了长达十二卷的寓言诗。直到今日,《拉封丹寓言》仍是法国学校的主要学习读本,其寓言具有的批判精神和启蒙意义也有永恒的价值,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