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秋 |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2017-08-07 庄子语录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庄子语录”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立秋来了

终于能在闷热中喘一口气了

虽然大多数地方仍被秋老虎的余威所支配

但大家还是等着给炎炎夏天算笔账

快在秋天把欠我们的凉爽还回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一前后(阳历8月7—9日)。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反映一个太阳年季节变化的八象八节之一,它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



为什么到了立秋还是这么热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时空分界点。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北斗星指向西南方。中国人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他们不是敏感的作家,不是时刻关心农事的农民,那么,立秋在身体感受上的变化并不大。




夏伏的暑气在立秋后并未马上消失,“秋老虎”的余威甚于夏热,立秋因此又称交秋,只是交代了秋天的来临。对中国的很多地区来说,节气上的“立秋”并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气象学家认为,只有“连续五天日均气温低于22℃”的地区方可断为入秋。


从这个标准看,中国相当多的地区正式入秋的时间要晚于立秋一两个月,而每年的大热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中国南方的节气还是夏暑之气象,台风季节,天气酷热,中医因此把从立秋起的日子称为“长夏”。



立秋三侯



物候的变化是微妙的。农民们感受到了: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盛夏酷暑天中的热风。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这时候的寒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当然,诗人的感受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在古人的理解里,凉风不吹来,说明国家政令无威严;早上白色露水不降,说明老百姓多患咳喘;寒蝉不鸣叫,说明大臣们会以力逞强。



“秋后算账”的由来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中国北方的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后农作物收割后才算有了经济收入,此前欠下的债务可以在秋后算清了。现在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在小的经销店购买生活用品,仍会拖到秋收后一起结算,这就是“秋后算账”的本义。




立秋的习俗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秋景,在民众那里仍可以过得喜庆。《东京梦华录》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中说:“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津门杂记·岁时风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立秋易纠纷




君子观此卦象,以杜绝争讼为义,从而在开始做事前就谋划好,使大家能够免除争执。农耕社会最怕打官司,人们说,好狗不咬架;人们说,好咬架的狗落不了一张好皮。对乡村生活的人来说,争讼就像打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官司打赢了,大家都在一个地方生活,熟人社会,一辈子成了仇人,也不是什么好事。孔子在《论语·颜渊》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也是古典中国与好讼成风的现代社会不同的原因之一。



您看此文用了秒,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人死后去阴间的全过程,人死后会去哪里?

不花钱与女人发生关系…写的太精辟!

中国人患癌,80%都死于这六种癌症!不过,防治方法却如此简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