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有生之年」,终于来了

点右关注我→ 奇遇电影 2021-11-09


1999年,一部侦探小说赶在21世纪来临之前出版,旋即成为当年《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名字叫《布鲁克林孤儿》(Motherless Brooklyn)


小说讲述一个患有妥瑞症的孤儿在意外卷进一起谋杀案后,努力查明真相的故事。


《布鲁克林孤儿》中文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乔纳森·勒瑟姆(Jonathan Lethem)被称为美国当代最受瞩目的新生代作家之一。


作者乔纳森·勒瑟姆


《布鲁克林孤儿》出版后,好评不断,并获得当年的美国国家书评奖。2008年,《卫报》选它为「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之一。

 

那时候,天才演员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刚演完《美国X档案》(American History X‎,1998)《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1999),让他名声鹊起。


他看上了这本小说,并立志要改编它。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0年。


2019年,电影《布鲁克林秘案》(Motherless Brooklyn)在经历了漫长的制作周期和等待后,终于和观众们见面。

 


布 鲁 克 林 秘 案

Motherless Brooklyn

2019

导演: 爱德华·诺顿

编剧: 爱德华·诺顿 / 乔纳森·勒瑟姆

主演: 布鲁斯·威利斯 / 威廉·达福

爱德华·诺顿 / 古古·姆巴塔-劳 / 亚历克·鲍德温…


豆 瓣7.8 / 10




几经周折,转眼20年过去了,诺顿终于向所有的影迷和书迷们交上了他的这份「答卷」。


而对于这本小说的读者来说,堪称是有生之年,终于得见。



「有巨人的力量固然好,但像巨人那样滥用力量就是一种暴行。」


(Oh, it is excellent to have a giant’s strength; but it is tyrannous to use it like a giant.)

 

电影片头,出自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也是理解全片的关键

 


诺顿所饰演的小人物莱诺(Lionel),从小是个孤儿,被一位私家侦探弗兰克(Frank)领养长大。

 

莱诺患有妥瑞氏综合症(Tourette Syndrome),这是一种神经性的内科疾病,患者会不由自主地抽搐、耸肩、摇头晃脑、说出一些语意不明的话,甚至是是污言秽语。

 

此外,他还有比较严重的强迫症。


这些症状就像是他脑海里的一个小线球,明知道不能去拉扯它,但是又控制不住,一旦伸手去扯它时却发现毛线越扯越长,没有尽头。

 


不过,上帝是公平的。


虽然让他得了这种会被旁人嘲笑的「怪病」,但同时也赋予了他超出常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他对于数字十分敏感,能够一字不差地记住别人所说的长篇大论。

 

这项能力被弗兰克所看重,他和另外三位同样是从孤儿院里出来的男孩,一起被弗兰克培养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而弗兰克也成了他导师一样的存在。

 

某种程度上说,弗兰克对莱诺来说是「亦父亦师亦友」的关系。


莱诺没有家人,再加上自己的先天古怪症状,他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也注定四处受挫。然而只有弗兰克一人不会嘲笑他,给予他鼓励和信心。


他是莱诺的伯乐,更是后者生存的重要情感依托。

 

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饰演的弗兰克


然而,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弗兰克在和委托人见面的会议中被杀害。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莱诺眼睁睁地看着弗兰克在他面前咽了气,他暗暗发誓要查清楚这背后的真相,同时也是替弗兰克报仇。

 

谁知,势单力薄的莱诺却因此卷进了一场扑朔迷离的权利纷争和时代纠葛之中。他越是往漩涡中心走去,就越是发现更多的言不由衷和无可奈何,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

 


「在抽搐中,寻找宁静,这是生存的真相,但这真相需要透过一个病态的人受折磨的翻译给我们听,我们才听进去了。」


电影试图借小人物莱诺的视角,通过对权力倾轧的刻画,展现出社会的某个冰山一角的影响,从而引出整个时代的偏执和疯狂。



《布鲁克林孤儿》是乔纳森的第五部小说,同时也是他最出名的一部作品。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莱诺这个角色「无疑是我写过所有主角中最引人注目的。」他觉得在写这本小说时,「就像是站在外面观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这个故事不需要我,它只是在找人把它写成小说而已。」

 

的确,《布鲁克林孤儿》的成功让乔纳森声名大噪,也给他带来了「类型小说突破者」的称号。

 


不过,与原著小说有所不同的是,诺顿将原著里上世纪90年代的当代背景挪到了上世纪50年代。


这么一来,整体情节发展的走向及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与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形成了某种相得益彰的巧妙融合,也让角色们「侦探」的身份找到了某种置身现实的合理诠释。

 

片名中的「布鲁克林」,既是弗兰克称呼莱诺的小名,也是他们所生活的地方。而英文的「Motherless Brooklyn」,不仅道出了莱诺(也就是Frank眼中的Brooklyn)的孤儿身份,同时也赋予了布鲁克林这座城区某种拟人化的形象。

 


原来,50年代的布鲁克林经济开发相对还较为落后,作为纽约市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区,这里和繁荣的曼哈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所以,为了开发布鲁克林,政府不顾民众的反对,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为由,强行迁移原住民,而这其中主要是贫困的百姓和有色人种等弱势边缘群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电影勾勒出一幅触目惊心、复杂纷乱的社会图景。

 

莱诺和片中的黑人女主角Laura,她也是弗兰克临死前跟踪的对象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政府想方设法地欺压百姓,逼迫他们搬迁,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甚至,为了避免贫困人口进入繁华地段,建设者们故意将通往这些地点(如沙滩、公园)的高速公路建低,这样乘坐公交车的穷人们就不会进入了。

 

矛盾日益激化的现实背后,是积患已久的阶级问题和种族问题。电影的主要笔墨都放在了展现复杂的权利集中和政治运作上,一开始的凶杀案原来只是揭开这面纱下溃烂真相的一个引子。

 

现实情形的背后根源是复杂的种族问题


在这场找寻真相的过程中,Lionel在不同的人身边游走,与其说他是一个真相的「发现者」,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引导别人说出真相的「旁观者」。


同样是边缘群体的他,他与整个社会的格格不入,到头来成为了他揭发现实,对抗强权的某种勇气和坚持。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看,《布鲁克林秘案》和领跑颁奖季的热门影片《小丑》,在立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身患疾病,身处社会边缘,自身带有某种缺陷的男主角,他们都处在形势多变、阶级冲突频发的社会当中,二者都在以自己所理解认知的某种方式与自身所处的社会建立联系。


但不同的是,《小丑》的结局是愤怒且绝望的,而《布鲁克林秘案》则在这种化不开的浓雾中又增添了一丝光明。


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的布鲁克林大桥


就像片中不时出现的布鲁克林大桥一样,对于情绪氛围的营造也让整部影片看起来稍显温柔。


而身披风衣的莱诺穿梭在谎言与真相的迷雾中,同时也在上层和下层阶级之间斡旋,随着他的进一步调查,他甚至还发现了那个弗兰克曾经跟踪过的女孩的「难以言说」的身世之谜,而这无疑让整部影片的社会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梦境中走进迷雾(真相)中的弗兰克


这个看起来不堪一击的小人物,在一步步地撕下当权者的伪善面具的同时,也暴露出这其中环环相扣的政府丑闻,整部影片的格局也因此得以上升,从一部简单的侦探悬疑片上升至某种足以观照现实的时代剧。



诺顿之所以被莱诺这个角色吸引,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于他的性格和莱诺有着些许相似之处。

 

莱诺这个角色神秘、执着,虽然身处边缘,但是有着想要改变环境的野心和善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极具理想主义气息的人。这样的品质深深吸引了诺顿,也让他对这部作品爱不释手。

 

诺顿片场工作照


更重要的是,莱诺复杂又丰富的大脑,让诺顿在诠释这个角色时,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在影片中的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角色的这种「身不由己」的矛盾感。明明脑海是清醒的,但是肢体却总是不受控制的作出一些怪异的行为,嘴巴也不停地往外蹦字。

 

有一场戏里,诺顿饰演的莱诺明明是要给一位女士点烟,然而连着三次打着了火柴却又把它吹灭了,就像是脑海里有另一个人格在和自己做对,时不时就要跑出来向外界「宣告」其对这具身体的主权。

 

明明想给对方点火,但又控制不住要把吹灭


还有,诺顿在安慰女主角Laura时,想要轻抚她以表示自己的友善和体贴,然而却因为自己的「强迫症」,总觉得怎么「安慰」都不合适,于是同样又「笨拙」但真诚地拍了好几次。

 

感觉怎么安慰对方自己都不「满意」


可以说,诺顿的表演,让整场戏看起来滑稽里带有了一丝可爱,同时又给予了这个角色以深切的善意和关怀。我们得以看到诺顿对于身患妥瑞症的莱诺的尊重,甚至就连片中他所处的环境,也并未因为他的「古怪」而释放出某些过分的恶意。

 

同时作为导演和主演的诺顿,对于整个故事有着充分的掌控权。而莱诺这个角色也给予了他尽情施展演技的空间。据称,他为了实践自己的想法,有时仅在剧本上写下「莱诺抽搐」(Lionel Tics)这几个字,等到了拍摄当天,在现场面对具体的人物和情境时再具体发挥。

 

听到弗兰克噩耗后莱诺的表现,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拍打对方


说诺顿是个「天才演员」,恐怕没有人会否认。

 

出道至今,佳作等身,翻看他出演过的作品履历,很少看到豆瓣评分在7分以下的片子,可以说他的名字成为了影片某种品质的保证。

 

1996年,年仅27岁的他在电影处女作《一级恐惧》(Primal Fear,1996)中一鸣惊人,展现了自己天才般的演技,不仅拿到了金球奖的最佳男配角,也为他拿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从那之后,美国影坛上又多了一个潜力无限的闪耀新星。

 

《一级恐惧》中一鸣惊人的诺顿


两年后,由他挑大梁主演的《美国X档案》(American History X,1998)更是广受好评,市场反响极佳。他在片中饰演了一个新纳粹主义者,丝丝入扣的演技不仅奠定了他实力派演员的地位,更为他带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奥斯卡影帝的提名。

 

《美国X档案》,他曾为了这个角色增重30磅(13公斤)肌肉


同年,他获得了《布鲁克林孤儿》的改编版权。一年后,由他和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的《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1999)公映,这部豆瓣高达9.0分的电影至今仍是无数影迷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影史十佳之一。

 

当年,皮特曾在本片的评论音轨中表示:「我们拍了一部二十年后还会看的电影。」如今,20年过去了,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老师虽然已久没拍片,但是江湖上仍流传着《搏击俱乐部》的传说……

 

《搏击俱乐部》至今仍是无数人心目中难以逾越的经典


诺顿接片的眼光从来都很高,虽然他表面看起来斯文内敛,但其实内心很有想法。他曾表示「不吃商业片那一套」、「不为工作而工作」。

 

2008年,他在漫威的《无敌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2008)里饰演「绿巨人」一角,但因和片方的创作思路产生分歧,他拒绝参与影片宣传,并从此和漫威分道扬镳。

 

《无敌浩克》是漫威唯一一部亏钱的电影,从那之后,诺顿开始受到好莱坞一些大佬们的「冷落」


为人谦逊低调的诺顿,还是个心系百姓的社会活动家,不仅积极投入时间和金钱来改善弱势族群的生活品质,他在环保事务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关注也相当为人所知。


同时,作为非营利组织「企业社群伙伴」(Enterprise Community Partners)的受托人董事会成员及终身受托人,该组织一直在为家乡建设提供一般人负担得起的经济住屋。

 

贡献表情包咱诺顿叔也没有再怕的!图为《月升王国》(Moonrise Kingdm,2012)红毯上


《布鲁克林秘案》并不是诺顿的导演处女作。


早在2000年,「演而优则导」的他就已经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一如既往》(Keeping the Faith,2000),评价还成,影片还入围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并拿下了最佳编剧奖。

 

诺顿搭档本·斯蒂勒(Ben Stiller)和珍娜·艾夫曼 Jenna Elfman


坦白来说,《布鲁克林秘案》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诺顿在做导演上还是个新人。很明显的能感受到诺顿在处理这个故事时,没有处理好影片的节奏问题。


144分钟的时长,对于观众来说,还是稍显冗长了。很多场戏过分追求氛围的营造,却忽略了情节上的内在驱动。

 

诺顿片场工作照


不过,通过这部影片,仍然能够感受到诺顿作为导演的真诚,以及他在探索这个议题时的大胆和野心,极私人但又充满一腔热忱。20年的漫长周期,终于让这部影片从一个想法,孕育成一个果实,最终走上大银幕。

 

《综艺》(Variety)在评价本片时表示:


相较于直接启发了加州水资源战争的《唐人街》(Chinatown,1974),《布鲁克林秘案》的腐败核心并不仅仅是钱。纽约基础设施选择的隐秘之处,构成了一堂绵密而漫长的历史课,观众需要时间来消化。


你喜欢「导演」诺顿还是「演员」诺顿?

 

或许这正是诺顿想要拍摄这部影片的初心吧,政治呼告从来就不是他的目的,揭露社会黑暗和不公也并非他的唯一主旨。他想要做的,无非是透过一个微观视角,去看待整个宏观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所经历的某种共情的遭遇。

 

若能借古讽今,以史为镜,何尝又不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