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女排张常宁:运动员核心价值在成绩,总会有一篇属于新女排的传说
在收获里约奥运周期的成功后,在中国排球决心开启职业化、商业化的起步阶段,依然年轻的张常宁,或是更多的排球运动员,还有很多传奇故事等待去书写。
文/ 吴 嘉伟
编辑/ 郭 阳
拿到全运会女排成年组冠军后,张常宁马不停蹄地赶往国家队,备战在日本开赛,四年一届的国际排联大冠军杯赛。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中国队连续击败美国和巴西,张常宁与队友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短短三年多,张常宁就已成为奥运会、全运会、联赛的冠军,实现了很多排球运动员一生的心愿,她是幸运的。
与几年前刚刚入选国家队,接受采访时的生涩害羞一样,尽管已是国家队中的明星球员,张常宁依旧透着些许稚气,但明显多了一份从容。
“全运会的比赛,我们队经历了很多困难,尤其在八进四的淘汰赛中,山东队打得非常好,最后还是靠我们对冠军的渴望和信念,才能赢下这场比赛。” 残酷的全运会,差一点没有进入四强,也让早已见过大风大浪的张常宁唏嘘不已。
张常宁所在的江苏队获得2017年全运会女排成年组冠军
获得全运会冠军,她特别感谢教练和全队的付出。“蔡指导在训练中对细节要求很严,他很清楚我们的优缺点在哪里,我们队的队员个子高,防守弱一些,所以我们在小球串联方面练得非常多,磨得非常细。”张常宁职业生涯的黄金期,能受到郎平、蔡斌两位中国排坛名帅的指点,无疑又是幸运的。
随着中国女排主攻手惠若琪的休养或隐退,东京奥运周期,张常宁成为了与朱婷联手承担国家队主攻线重任的不二人选。“朱婷是非常优秀的球员,说实话,我要在保障环节做得更好,进攻上努力向她靠近,帮她多分担。”出生于1995年的张常宁,年龄虽小,作为中国女排的“老队员”,在如今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自觉多了一份责任。
这位从沙滩排球回归室内排球的主攻手,2014年入选国家队集训大名单,但由于当时技术上仍然有沙排动作的习惯,需要时间调整和修正,张常宁并没有入选当年中国女排一队的参赛名单。但她却在代表国家女排二队,参加亚洲杯、亚运会的比赛中,大放异彩。正是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又让国人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女排新星,也开启了球迷心中的“朱袁张”时代。
球迷心中,朱婷、袁心玥、张常宁三人承载着中国女排“东京奥运周期”的重任
相比朱婷、袁心玥等队友的横空出世,张常宁的排球之路有些坎坷。早年从沙排回归室内排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时过境迁,如今冠军加冕,也算是对她自己当初的坚持和努力最好的馈赠。
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在朱婷加入瓦基弗银行开启海外职业生涯后,所有人的眼光又聚焦在张常宁的身上,都在关注着这位主攻、接应都能打的多面手,能否顺利走进海外职业女排联赛的赛场,成为中国排球新的代表。而在此刻认真备战国家队比赛的她避开了有关出国打球的问题,目前只考虑好好训练,备战国家队的比赛。
在运动员职业生涯有限,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这位中国女排新星,未来会走出怎样的一条路?
“只有细节做得更好,进攻向欧美强队靠近,才能有赢球的机会”
全运会比赛中,张常宁成为了各支队伍发球重点“照顾”的对象。一方面是冲击她的一传,另一方面更是忌惮她的攻击力,为了破坏她的进攻节奏。而她在比赛中一传状态不佳,呈现出来的不稳定性,也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她脚伤尚未痊愈,影响了发挥。
不过,谈及是否因伤病影响了比赛发挥,张常宁淡淡带过。她希望自己能在技术上继续提高,心态上更加成熟:“职业运动员赛场上发挥不好,不能归咎于伤病这些客观因素,全运会我的一传不够稳定,还是手感和心态的原因,太着急进攻,这也是我自己后面需要加强的部分。”
CCTV-5《全景全运》节目的“全运之星”互动投票中,开幕式后第一个比赛日的当选者正是张常宁
至于球迷关心的脚踝伤势,她表示恢复情况良好,没有什么大碍。一位和张常宁私交甚好的朋友表示:“宝宝(张常宁的昵称)生活中性格很好,她在比赛中也对自己要求很高,是很要强的。她对于自己的伤病总是一笑而过,但如果她的队友伤了,她会很难过的。”在张常宁好友的讲述中,这个出身排球世家的女孩子,少了赛场上的英武,更多了一份生活中的真实。
作为中国女排的主力成员,等待她的更多是赛场的召唤。在北京短短集训几天,张常宁马不停蹄的跟随国家队出发前往日本东京,为9月5日正式开赛的国际排联大冠军杯做最后的冲刺,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实地备战。
本项赛事也是中国女排自2005年以后,时隔12年再度参赛。因比赛集结了各大洲女排冠军队伍,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十足,也是本年度含金量非常高的一次比赛。在这届大赛中,中国女排再次迎战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等劲旅。
已经结束的两场比赛中,中国队首轮以3:1逆转取胜美国,张常宁在比赛中扣球拿下13分,次战中国女排3:2击败巴西,张常宁关键局发球连续得分,再显里约奥运发球关键身手,朱婷则独得33分,帮助中国队顺利取得两连胜。
自里约奥运夺金后,中国女排面对着越来越多强队的挑战和冲击。塞尔维亚、美国、巴西、荷兰、意大利、日本都将继续成为新奥运周期女排国际赛场的主要对手。在国际女排打法男子化的趋势下,面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对手,无论是教练团队还是队员们,也都在自我提高的道路上不断突破。
郎平曾对生态圈表示,中国女排的教练团队一直密切关注和研究世界排坛的发展趋势以及变化,也在积极观察主要竞争对手的人员和打法变化。在她看来,目前国际排坛在高度、力量之外,速度更快。但中国女排在学习先进打法的基础上,需要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来设计。
以女排发球变革为例,在雅典、北京奥运周期,女排的大力跳发球风靡一时,掌握这项技术的球员会给对手带来很大的威胁。而郎平认为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后,除非队伍中具备顶尖跳发球能力的队员可以给对手造成麻烦以外,反而跳飘和过网急坠发球的威胁更大。这些趋势如果不关注和应对,那在实际比赛中就会吃亏。
面对众多身体素质、网口实力更强,发球时速接近男子运动员的对手时,亲身经历过的张常宁表示这些队伍实力很强,网口、进攻都更有优势。但她依然对中国女排充满信心。“我们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传统,在小球等环节做得更细,进攻上向对手学习和靠近,才能有赢球的机会。”
出国打球,对女排队员意味着什么?
如果时光倒流10年,张常宁没有成长在体育产业变革的时代,而是依旧在竞技体育思潮的环境下争金夺银,她的人生轨迹也许会截然不同,会少了很多期待。
作为中国女排又一位主攻明星,在获得奥运会、全运会冠军后,她之后的职业生涯走向更加惹人关注。在朱婷成功征战海外职业联赛,开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生涯时,和多数人想象的一样,这份期盼和愿景又寄托给了张常宁。
近日消息,在张常宁出国打球仍存疑问时,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手,曾春蕾在近日被正式宣布加盟意甲豪门卡萨尔马焦雷。她也成为继朱婷之后,第二位留洋的现役中国女排国手。这也让舆论对于张常宁等中国球员远赴海外打球,有了更多的期待。
海外职业联赛对于一个球员的改造,尤其是体制内成长起来的中国运动员,可谓脱胎换骨。朱婷,经过欧洲女排职业联赛一个赛季的洗礼,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新的体育名片,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体育、中国排球的窗口。郎平谈及朱婷的变化,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与世界最高水平的球员聚集在一起,从训练到比赛对她本人都是很好的提高机会。她从刚入队时的羞涩到现在与教练、队友建立的友谊与默契,英语水平也有很大进步,确实做得非常好。”
里约奥运会刚刚结束,欧洲女排豪门土耳其瓦基弗银行俱乐部就正式确认与朱婷签约。而据媒体报道,朱婷的年薪达到110万欧元(820万人民币左右),仅次于当时土耳其超级联赛另一豪门俱乐部费内巴切引进的韩国球星金延璟的120万欧元。这已是当时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征战国外女排职业联赛的最高薪酬。
第一个赛季结束时,朱婷率队获得欧冠、世俱杯两项重要赛事的冠军,并荣膺最有价值球员。随后外国媒体则爆出瓦基弗银行已经以135万欧元(1100万人民币左右)的世界第一年薪,与朱婷完成续约。尽管朱婷方面只是确认新赛季续约瓦基弗银行,没有透露年薪相关信息,但凭借朱婷目前在国际女子排坛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第一年薪名副其实。
国外顶级职业联赛的锻炼和经历,是很多球员一生都难以遇到的。与世界最高水平球员的交流,学习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潮流,提高球员独立作战能力,个人生活的自我管理,方方面面都会对职业球员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朱婷而言,有国家队与河南省体育局的支持,无疑也是幸运的。而对于更多处于职业黄金期的现役球员来说,还需要等待一个机遇。
面对是否出国打球的问题,张常宁并没有对此问题做出任何回应。她只表示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训练,备战国家队的比赛。但其国家队队友朱婷、曾春蕾的相继出国,相信在排球职业化改革开启的时机下,将会有越来越多高水平的中国排球运动员走向国际职业联赛赛场。
女排球星商业化
“现在我们的私人空间相对比较多,年轻球员的思想也更开放一些,与大家的沟通也很多。” 说起训练之余的个人生活,张常宁娓娓道来。
的确,新时期的女排队员,训练比赛之外,更注重个人特质的展现。发微博、玩直播、写段子……用更多的方式走进大众的视野。张常宁、朱婷、惠若琪等一批女排明星的诞生,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喜欢排球。
张常宁入驻今日头条,开屏广告
如今的球迷和粉丝,不再仅仅为了排球比赛亲临现场,更多为了目睹偶像们的真容与风采,近距离接触喜欢的明星球员,呈现更多元的体育文化。
作为奥运冠军、又有着健康、积极向上的公众形象,于是我们在很多的商业活动、综艺节目、颁奖典礼、品牌广告中看到了女排队员们的身影,这也是辛苦训练的付出后,商业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与嘉奖。
张常宁表示,对于商业和宣传推广的合作,他们也会进行筛选,会尽量选择贴近于运动员本人正向精神,有积极意义的内容与节目进行合作。的确,职业运动员的本职工作和最大价值还是竞技运动本身,只有在保证竞技状态、运动成绩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带动以及衍生外围价值,绝对不能舍本逐末,这是职业运动员商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中国女排的市场化改革启动,国家队也将进一步发掘商业价值,并推广普及排球,这对于排球的国内发展非常有益处。在很多人眼中,排球是小众运动,冷门项目,但历史决定了国人对女排这支队伍有着特殊的感情与寄托。
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天,中国对阵塞尔维亚,这场比赛的收视份额达到了惊人的59%,也就是说中国绝大多数电视观众都在收看这场比赛,夺冠时刻更是飙升至近70%。微博话题#中国排球梦之队#的阅读量超过2.1亿。主教练郎平社交媒体发表的获胜感言吸引了百万人点赞。
张常宁获邀出席上海时装周,大长腿毫无压力
对于自己的爱徒们在奥运会后参加的商业活动增多,商业价值也越来越大,郎平对这一问题曾指出:“运动员在尊重各省市安排和比赛的前提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无论对运动员个人还是排球事业发展,都是很好的交流和推动机会。只要运动员不过度疲劳,不影响正常的训练与比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排球本身的市场普及与推广,与足球、篮球等项目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吸引社会资本方面的能力不足,各地经济水平、球市的差异也进一步影响着俱乐部建设、市场投入、球员薪资待遇。但排球市场亟待开发,推广排球、普及排球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女排的队员们自然也承担起推广排球的重任。
面对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后的商业机遇,女排的球星越来越多,对于商业化过程中的红线,国家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全强给出了说明:“不能因为商业合作,扩大商业价值但成绩下滑,那就有失我们的初衷。希望通过合作,球队成绩也好,各方利益都能共赢。”
“任何的活动不能影响到国家队的训练比赛,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无论是哪一位队员,在商业化的平衡中,都要记住我们的核心是什么。
在收获里约奥运周期的成功后,在中国排球决心开启职业化、商业化的起步阶段,依然年轻的张常宁,或是更多的排球运动员,还有很多故事等待去书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中超太贵,CBA不易,“排超”正起步:国内三大球版权值多少?
对话郎平:新时代女排精神下,铁榔头能否砸开排球职业化的大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