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解说NFL超级碗,关于「体育解说」你有什么想问的?| 体育职人圈
【体育职人圈】推出一年以来,邀请了多位嘉宾,推出了十多期课程,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与建议。
进入2018,我们将【体育职人圈】重装升级,开通服务号(搜索“体育职人圈”关注),入驻在线音频平台,也欢迎大家扫码付费,获得反复收听与学习相关课程的机会。
新版课程的第一期内容,由体育产业生态圈联合创始人萧深带来有关体育解说的心得与体会,目前他正在明尼苏达筹备NFL超级碗的解说工作,快来听听这来自前线的第一手心得体会吧~
写在前面: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总会有观众咨询关于解说方面的问题。有的想更多了解幕后的故事,有的想入行取经,有的单纯是对“解说员”很感兴趣。尽管解说员的数量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体育行业中,永远只会占到很小的一部分,但这群人却能产生很大的能量。然而,很多时候他们的价值即使是行业人士也未必有足够清晰的认知。
所以在这次解说NFL超级碗之前,我把自己的若干心得体会整理成这篇文章。我并非科班出身,国内解说资历名气大于我者比比皆是,本文权作探讨。
其实,早在去年三月份的时候,当我们的“体育职人圈”第一期正式上线的时候,我写过这样一段话:“体育职人圈”是我加入生态圈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一件我一直想做的事。
多年以前,我有两个职业理想:解说和老师。第一个已经实现,第二个则以职人圈这种形式实现了。过去我喜欢这两个职业,纯粹是个人喜好。但现在,我更多意识到这两个职业对于很多人一生的影响,他们可以用语言和思想的魅力让人爱上一件事。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让更多人爱上体育,让更多人加入体育产业的行列。
今天,我把这段话作为2018年生态圈培训课程的开篇。
——萧深
精华音频实录
免费试听第一期精华部分
关注【体育职人圈】公众号
在菜单栏点击【赛事解说】课程,付费收听完整课程,第一时间获得解说课程更新!
近期,还会有更多关于体育行业的实操技能课程为大家奉上!
感谢您的支持~
课程提纲——如何掌握赛事解说这门绝活
第一期,【如何入行】
第二期,【解说前准备】
第三期,【解说临场的发挥】
第四期,【解说复盘】
第五期,【跨界解说心得】
试听课程与第一期已经更新,付费订阅,等待近期后续解说课程更新
【试听课程】精华文字实录
1、先搞清楚:解说是干什么的?
要想搞清楚一场比赛的解说如何准备,乃至一个项目的比赛该如何解说。先要回答一个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解说是做什么的?
过去三十年,不论荤素肥瘦咸淡,国内观众对体育解说都没有脱离一个基本认知:一场体育比赛的解说,在常规状态下由2-3人完成,其中1人充当主持人,1-2人作为嘉宾。应该说,这个认知的大方向基本准确。但据此产生的一些判断,则常常出现南辕北辙式的错误:把主持人和解说员划等号,将解说员和解说员相混淆,误认为单口解说和双人解说区别不大等等。
在体育产业和体育传媒最发达的美英,行业以场面最标准化的球类运动为依据,按工种对解说及相关岗位进行了划分。以美国为例,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比赛解说,被定义为“Play by Play”,解说嘉宾则是“Color Commentator”,至于一些专门在赛前、赛中、赛后节目中出现的主持人,他们的称呼是“Presenter”。
当然,由于项目特点和直播编排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即使是传媒巨头,嗯也会采用各异的解说搭配方式,或者在不同岗位的名称上有不同叫法,如英国的足球直播中,解说嘉宾通常会被成为Co-Commentator。
譬如著名的天空体育,他们著名的赛事直播节目“Monday Night Football”,标配是演播室1名主持人+2位评论嘉宾,负责赛前赛后环节;比赛现场1名解说+1位解说嘉宾,负责赛况评述。而美国ESPN的同名节目(注:项目不同)“Monday Night Football”,赛前点评和比赛解说这两项重任,都由1名解说+1位嘉宾完成。
尽管形式和叫法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解说的基本分工、角色、职责,在原则上长期保持一致,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的操作方法。而最能体现所谓“Play by Play”和“Color Commentator”分工不同的,当属美式橄榄球。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自己解说报道的诸多项目中,选择这个作为文章讲述的核心。
延伸阅读:萧深:做体育解说是怎样一种体验?
2、分工决定职责,配合决定成败
美式橄榄球之复杂,在各类项目中几乎无出其右。这不仅因为广为流传的“战术多达数百种,四分卫都是高智商”,而且还由于两队数十位上场球员,在进攻和防守中扮演不同角色,且场面不断变化,让解说难上加难。
但美式橄榄球之标准,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足球是即时战略游戏之典范,那美式橄榄球可称得上回合制游戏之翘楚。两军对垒的宏大气势,逐个回合的推进搏杀,尽显排兵布阵的奥妙,也无怪乎能成为美军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之一。
也正是在回合制的演进中,解说员“Play By Play”的属性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每个回合都必须准确及时地描述场面,是美式橄榄球解说员(Play By Play)上岗的最基本要求。这样一个要求在几个回合中不难办到,但要想在一场三个小时的直播乃至整个赛季的全部比赛中时刻达标,却并非易事。
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官方会将一个赛季每场比赛的直播,都剪出压缩版的录像,其中只包括每个回合的描述以及重要的战术分析。当你回看这些视频时,会发现几乎所有回合的剪辑,都能恰到好处地收录有关场面描述的信息,几乎每一段截取下来都十分完整。原因无他,只因负责“Play By Play”的解说员每个回合都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负责分析技战术的解说嘉宾(Color Commentator)。他们的节奏几乎每次都能和解说员结合得恰到好处,无只言片语在场面描述中插入,到了点评环节又能妙语连珠。国内体育直播多次出现的“老三样”,聊天、抢话、角色颠倒,几无踪迹可寻。
回到文章开篇提到的问题:解说是做什么的?显然,美国的NFL解说把这个问题搞得一清二楚。有了分工才能明确职责,没有分工就炒不出一盘好菜。至于国内社交媒体对解说的一些评论,比如把“解说员”和“解说嘉宾”这两个不同工种放到一起评判高下,甚至提出“俊哥和张指谁说得更好”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根源上的理解错误了。
但清晰的分工也只是成功的开始,想达到好的解说效果,还需要默契的配合以及和比赛场面的完美结合。
再以美式橄榄球为例,几乎每一次攻防都会有慢镜头重放,这时就要求解说嘉宾能够用最精炼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晰地解释刚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由于时间有限,话说多了固然不行。但如果话说得过少,效果更会大打折扣。而在这个过程之前和之后,嘉宾的解说搭档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情绪、节奏进行恰到好处地铺垫和总结。这又是一个“看起来不难,做起来不易”的事情。
所以,尽管在理论上双人解说的效果要好于单口(注:因为可以顾及更多的场面和信息,同时节省必要的体力),可一旦配合不佳则收事倍功半之效。好的解说员遇上一个不擅于表达的解说嘉宾,“静音”会成为难以避免的尴尬;再专业的解说嘉宾遇上一个对比赛不了解的解说员,身上就算有十九般武艺也没法施展。因此,美国、英国的体育媒体都非常重视“解说组合”这个概念,一旦固定下来很少更换。
但即使解说组合再好,他们之间的配合再好,也都不是“配合”的最高境界,与场面的结合才是重中之重。激情也好、知识也罢,离开了比赛场面的支撑,就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试想,一场足球比赛,两位解说员默契配合说了90分钟,但从不管比赛发生了什么,这最多是场相声而不是解说。更有甚者,国内赛事直播中,多次出现过“球快到禁区,解说员依然在东拉西扯”、“球已到门前,解说员才猛然醒悟”的情况,而这些这在国际主流体育媒体的直播当中简直比恐龙还要罕见。
3、解说是份苦差事,赛前准备为万事之基
上述怪象为观众所痛骂,但又从未绝迹于江湖,归根到底还是对解说这份工作的认知问题。
“解说是体育界最幸福的工作”,这是部分体育迷对解说员的最大误读,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台前的风光而忽视了幕后的艰辛。但比上述观点更致命的是,有些解说员在不知不觉中也形成了这种观点,从而把自己当成一个体育迷而非从业者。
什么是解说?
TA需要在观众对比赛疯狂的时候更加疯狂,需要在所有旁观者都陷入疯狂的时候保持冷静;TA需要把大家看不见的东西阐释清晰,需要对别人都能看见的东西刨根问底。想做到这些,如何能不付出比“体育迷”多得多的努力?
所以,解说是份苦差事。有次和苏东老师喝酒,苏老师感慨“有些项目不用解说,就不用准备资料,不知道的事情也不用查个水落石出,当个球迷的感觉真好”,我深以为然,这是从业者的真情实感。
之前写过一篇我个人解说经历的分享,里面讲到我准备一场NFL比赛解说的过程。如果周一上午有一场比赛直播,那就意味着我周日的“报销”。看录像、查资料、过数据,这都是规定动作,还有各种信息的分类整理以及二次加工分析,它们会更耗费时间。如果是一场比赛的直播是三小时,那么准备时间就不该少于六小时。
在准备过程中,“记忆”大概是最痛苦的环节。之前有很多球迷问我,是如何记住如此之多的数据、人名、故事,细想之下真不知如何作答。说得轻巧一些,可以总结为“加强对比赛的理解,然后就好办了”,但真实情况是“随时积累并强迫自己记住”。因为如果你想达到詹俊老师的“镜头给到谁,就说出TA的信息”这种境界,恐怕只此一途。
去年超级碗爱国者对猎鹰,赛前开球环节的特邀嘉宾是布什父子。不少球迷对小布什的印象都是他和得州的深厚联系,但并不了解布什家族起源于新英格兰爱国者队所在的美国东北部,在那里老布什的父亲普雷斯科特-布什开基立业,让这个家族成为共和党的支柱力量,而我在解说中专门介绍了这段背景。类似这种赛场外的信息,平时的积累至关重要。但有意思的是,你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用上。
相比于过去的赛前资料准备,现在方便的网络条件绝对是一大利好,但也可能变为不利条件,因为你可以在解说中去大量依赖网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离网络越来越近,离直播画面越来越远”的解说风格,更有甚者“一旦断网就失去了资料来源,导致解说质量突变”。
所以在这赛季的NFL解说中,有细心的朋友注意到,我在桌上很少放置资料。这不是因为没有准备(更不是因为资料放在桌子下了),而是有意识地在互联网发达的环境下训练自己的记忆力。
在这方面,美国人毫无疑问是走在前面的。完整系统的数据资料库早已形成,加上浓厚的体育氛围对人的长期熏陶,使得美国的体育解说员拥有相对标准的资料准备方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会出产大量兼项且依然可以保持高水准的解说员。与此同时,他们还可以享受团队作战带来的优势。
有一年我去现场解说超级碗,专门看了NBC拍摄的关于他们如何准备一场NFL解说的片子。整个资料准备有超过10个人参与,除了两位比赛解说之外,还有场边的记者、比赛直播的导演等等。大家会一起提取和比赛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充分讨论。哪些信息会在直播中出现,哪些数据可以为解说所用,这些都是探讨的重点议题。有了这样的准备,我们才能看到直播中那些丰富的资料素材,以及解说员如数家珍般的娓娓道来。
这更让我意识到,解说不仅不只是台上直播的那些事儿,而且不只是解说员个人的资料准备那么简单。对比赛知识有深厚了解的团队,是直播和解说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
4、国内体育媒体发展,给解说带来的机遇和危机
“我们能达到美国体育解说的水准吗”,类似这样的问题不止一次被问起。在我看来,“术”的差距并非关键,“道”的偏差才最为致命。所谓“术”,指的是解说技巧和知识水平这一类,而“道”则是方向上的判断,比如什么样的解说才是好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解说?
延伸阅读:我们问了詹俊10个问题,聊了聊温网、付费时代和单赛季解说超150场的匠心
过去数年,国内体育版权市场风起云涌,带动了很多赛事和项目的推广及发展,也给有志于从事解说的人们创造了之前从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英超每轮场次全部直播”这样的策略,使得平台对解说的需求大大增加。
这当然是好事,即使出现了所谓“版权泡沫”,也不该否定它起到的积极作用。但这种策略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直播场次的迅速增加,使得“肉多狼少”的局面不断发酵。过去一场比赛1+1的解说标配越来越难以保证,大量的单口解说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解说员每周的工作量也急剧上升。
纵观英美的体育解说,以每周为单位计算,3-4场比赛的解说工作量应为上限(注:大赛期间除外)。但对比国内,相当一批年轻解说员,每周解说7-8场比赛,几乎没有完整一天可以用来休息。加之很多足球比赛直播又在深夜,更对解说员的身体状态造成了很大影响。
身体难以保证,质量也就难以保证。更何况,这批年轻解说员由于资源调配的问题,单口解说是他们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解说方式不仅不容易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让年轻解说员不能从和搭档的配合上取得应有的进步。久而久之,在业务水平上也陷入到不上不下的瓶颈之中。
更为不妙的是,解说员们所处的宏观环境也是“五十步不笑百步”。英美大台的体育直播,近来愈发突出“直播节目化”的特点。即赛事直播本身就是节目,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直播的内核更加丰富,同时也对参与直播的解说员和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
与之相反,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国内体育赛事直播,走的却是“直播直播化”的方向。即直播一切可以直播的东西,用一切的手段进行直播。虽然这不失为一种创新尝试,但导致的结果之一却是 “直播”和“解说”的门槛越来越低。当“谁都能解说的时候”,更不会有多少人在意“解说质量”和“好解说”这两个最核心问题。
当然,这背后的深层因素,还是媒体平台们以变现和流量为根本的“体育娱乐化”、“体育互联网化”式困局。这就不是本文所能道尽的了。
写在后面:
本文的主题是“如何解说超级碗”,但涉及的话题不限于NFL ,包括了解说分工、直播配合、资料准备,乃至大环境发展带来的利弊得失等等。但就像解说员无法改变比赛的进程一样,任何周边条件的变化,都不是解说们所能左右。
我们能做好的是,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决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比赛更加精彩、观众更加满意。
未来,体育产业生态圈也会秉承这样的态度,把更多【体育职人圈】课程,分享给大家,而我的在线课程,也将会在【体育职人圈】服务号与相关在线音频平台持续更新。
热爱不止于赛场,欢迎大家付费订阅【体育职人圈】,走进更大的体育世界!
「体育职人圈」往期精选回顾,更多课程请扫码关注服务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体育职人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