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华|让学生进入课程——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心得

郭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23-08-28


编者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于近期颁布,这是课程人共同的光荣与梦想!为了配合教育部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的宣传,以便向广大教师、校长甚至全社会传播好“真经”,《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编辑部特开辟“义务教育新课程笔谈”专栏,邀请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指导专家组组长、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等参与此次课程修订的专家,撰文分享他们三年来的感悟。本期笔谈共10篇,前4篇为文本解读,中4篇为关键观点,后2篇为落实引领,希望能为您较为全面地呈现义务教育新课程的亮点、热点与难点。




让学生进入课程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心得


郭华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学生与课程的关系,一直是课程研究及研制的核心问题。杜威(John Dewey)的《儿童与课程》便是专门讨论这一问题的名篇。


只从学科或儿童出发来研制课程都是简单的,但又是不可能的。严格地说,那不能算是课程研制。虽然有相当多的课程没有儿童,自说自话;也有一些课程不顾学科逻辑,自以为是。


课程研制之难,难在既要考虑学科的强的内在逻辑,又要关注儿童的基础和需要,更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现自觉的提升和发展。在研制课程时关注学生,让学生进入到课程里,是课程研制的难点,也是本轮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着力突破和解决的重点。


不能说过去在课标研制时不关注学生。在课程目标中、学业评价里、课程内容组织时,都有关注;学生的年龄、学段、知识基础、心理发展,都被关注,以便制定出“适合”的课程。这样的关注很重要,是课程研制的前提。


但是,这样的关注只是把学生当作课程服务的对象、教师活动的“对象”。课程的实现效果依赖的是课程研制专家及教师的教学努力,与学生、学生的活动和努力无关。换言之,学生被排除在课程之外,不在课程里而在课程外。就像建房子,保证了结构上的力学安全,却没考虑主人如何在其中生活。如果课程研制阶段不给学生的活动留有空间,不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如何能够期望教学实施阶段有周全的考虑呢?


为此,我们应转变课程研制观念,让学生进入课程,让学生及其活动成为课程的内在要素,而非立于课程之外的旁观者。


如何让学生进入课程?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在内容组织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突出核心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表述,如核心概念、大观念、大概念、大主题等)。进入课程的这些核心概念不能是静态孤立的,而必须是广泛联系的、动态的,必须伴随着学生的主动活动而不断进阶、扩展、深化。显然,这样的内容组织是有学生的活动空间的,学生必须进入课程。当然,这样的课程研制是困难的。首先,要确定这样的核心概念;其次,要预设出概念进阶扩展所必须的学生活动。即,既要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中看到学科逻辑,又要想到学生的学习活动逻辑以及发展逻辑,难上加难。


学生进入课程,在新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表现得最为明显。这部分有三个板块,即“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内容要求”规定了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体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及其逻辑;“学业要求”预设了学生通过学习此内容应获得的发展;“教学提示”明确指出学生应该经历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才能学习这样的内容、达到这样的学业要求。


那么,学生应该经历哪些活动,什么性质的活动?这并不是随意确定的,而必须把握学科,把握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把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向。正因为学生要进入课程,才必须凸显本学科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并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将课程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如此,由于学生及其活动的进入,课程标准不再是静态的、线性的内容呈现文本,而成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当然,究竟如何给出“教学提示”,是相当困难的任务。人们大多习惯于从学科出发,来提示教师如何呈现、展示知识以及知识的线索,因此,从学生活动和发展的角度来反观概念的发展及内容组织,就变得困难。如果没有对教学实践的深度把握,就很难给出合理恰切的“教学提示”。这也提醒课程专家:课程研制绝不是孤立的课程研究,而是与教学活动密切关联的课程实践。课程内容组织也不是单纯对现成内容的组织,而是由内容到学生活动、由学生活动到内容,在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主动建立关联的、反复思虑的过程。


在学科、学生之外,教师也应成为课程研制的思考对象。即课程研制应考虑课程内容如何呈现能够更有利于教师将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当然,即便课程标准做得再细致、再充分,教师的智慧和努力都是必要的。

    

郭华. 让学生进入课程——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心得[J]. 全球教育展望,2022(4):12-13.


推荐阅读

王湛|深化改革,努力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崔允漷  王涛|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韩震|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新特点陆志平|重新设计课堂《全球教育展望》2022年第4期目录


扫码订阅

投稿网址:

http://wgjn.cbpt.cnki.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