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医疗队驰援湖北(42) 战地日记306
金秋芬
南通市中医院ICU主管护师
驰援地点:武汉江夏区中医医院
不知不觉我们来武汉江夏区中医医院支援已经40天了,从初来乍到的忐忑不安,到现在得心应手地开展各项护理操作,回想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
还记得刚进病房上班时,充满雾气的眼罩、笨重的防护服、走路打滑的鞋套,使我行走都很困难,更别提为患者服务了。看着其他护士姐妹们穿梭于病房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适应,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的我已完全适应。当我为患者进行浅静脉穿刺输液时,即使戴着双层手套,但我仍能凭感觉和经验做到“一针见血”。雾化吸入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操作虽简单,可是要指导病人如何吸气、呼气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也是需要一番“苦功”的: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跟病人讲解,直到他们完全掌握为止。看到他们病情好转,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每天下班时,病区里的护士姐妹们总会问我:“你明天来不来了?”听到这个问话我总会很感动,这是她们对我工作的肯定,她们需要我们!
几天后,我们即将开赴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始新的“战斗”,我知道,凯旋的号角即将吹响!武汉,英雄的城市,你不孤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一定陪你到底!
马丽
南通市肿瘤医院ICU护师
驰援地点: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
在阳新县人民医院ICU已工作一周,现在我已适应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理病员,操作也越发娴熟。在护理新冠肺炎患者时,我还将一些肿瘤科的护理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床的方叔(化名)经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较重,我给他边拍背边讲其中的技巧,让他出院后,教家人也这么拍,可以促进肺部康复。同时,我还将肺癌手术病人肺功能锻炼的一些方法传授给他。比如,我们会教肺癌病人术前做吹气球,爬楼梯的运动,指导其科学正确地做深呼吸、咳嗽,以此来锻炼肺功能,促进术后恢复。我教会方叔如何通过吹气球锻炼肺功能,原先,他吹两分钟气球就喘,现在,他能一天吹两次,一次能吹15-20分钟,进步很大,我每天都为他点赞,他也越发配合治疗了。医嘱要求每日予以方叔高流量给氧,一天三次,每次一小时,原先方叔怕麻烦,不肯吸氧,我就和他细细讲解其中的原理:“方叔,高流量吸氧机看起来和普通的吸氧机差不多,但它的流速给氧气以冲击力,这个力度能到达你的气道内,你的胸口就不会觉得闷了,呼吸也会顺畅,它是不是很厉害呦!”方叔听明白了,立马戴上高流量鼻塞,愉快地开始吸氧。看到老人家的转变,我也由衷地笑了,相信他用不了几天就可以从重症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去了。
黄利民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
驰援地点:江苏省援黄石指挥部
3月5日,今天是学雷锋日。朋友圈看到好多南通卫健委的领导和同事都去市中心血站献血。一个好朋友还发了一张陈冬梅主任献血的照片给我,感到特别亲切。陈主任的风采依旧,很是怀念在单位时她时常率领我们一起献血的场景。如果我在南通,肯定也会去,尽管可能不合格,因患有高血压。2月24日,出征的第一天,怀抱血浆奔赴黄石,很多记者都采访我、向我了解血浆的故事,事实上这不是我的功劳,我只是一个带着南通人民一份情谊的传递者,真正要感谢的是那几位默默奉献血浆的南通人,还有血站的严峰站长和他的团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我想这不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雷锋吗,这就是南通的雷锋,是你们的奉献精神为黄石人民作出了贡献。
到基层一线,加强基层医院的防控工作,是省前方疫情防控指挥部作出的重大决策调整,也是对我和朱卫华信任,这几天跟我的专家团队一直在努力。大家都怀着一种热情到基层,都感觉这不是蜻蜓点水,而是一种责任,是蹲点、驻点。这几天基层指导组的任务,用一周时间,把所有基层医院留观病人筛查一遍、把所有留观点要指导一遍。我们南通团队有好几名同志加入到团队来了,加强了力量。指挥部医疗队对我们提出的"一院一策,一人一档,一培一考 "工作思路,特别是对我们团队这几天在基层辛苦工作指导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职业的习惯养成了我对各项工作的精益求精,在基层调研中我感觉到医院血透病人流动性的风险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风险隐患,3月3日,与黄石市的专家一起,自己动手草拟了黄石市疫情防控期间" 血透病人管理规范 "。对其中很专业的部分,得到了市三院院感专家王芳主任的指点。今天我又在犯愁,如果基层医院留观病人腾空以后病房终末消毒怎么办,是不是也要出个标准规范呢,我在这里还是在南通一样的那种工作热情。今天有人送我一句话:誓言在耳,利民在心,使命必守。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这也是对我们南通团队的肯定和鼓舞。
张倩
海门市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护师
支援: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昨天,听宾馆的小姐姐说武大的早樱已经开了!这才突然想起——我们来到武汉快要一个月了!回首这段岁月,有艰辛,有疲惫,还有汗水和泪水。但是,温暖和感动也是无处不在……
刚开始进舱的时候,其实很害怕很焦虑。因为这是我们对一切完全未知。但是到现在,我对工作已经得心应手,进舱也不再害怕了。现在,我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很淡定的安慰、开导患者。
来到武汉,除了工作的忙碌疲惫,还有对饮食的不适应。武汉的米太硬、菜太油了,对于我们这些南通医护人员来说,这里的饮食实在是很不习惯。好在后来,我们江苏队有了自己的加餐,如今已经好多了。
作为我们医疗队最小的队员,我们医院的三位护士长及两位医生对我都很关心,有时候我上班不在房间,下班回来的时候饭菜都已经放在了门口。在武汉,我们6个人就像一家人,只要看到他们,我就觉得很安心。
作为一名普通的合同制护士,来到武汉与病魔奋战,是我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这段经历必将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事。对病魔的恐惧,工作的艰辛,身体的难受,我都用坚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坚持到现在,看到武汉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我为自己和所有的江苏队队员们都感到自豪!
武汉人民真的很好,每次为患者护理时,他们总会说谢谢。许多患者对我们说:“等疫情过去了,你们不要走啊!我请你们吃最正宗的热干面。”虽然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承诺,但是相信他们的心都是真诚的。我们宾馆的小姐姐也很好,每天帮我们搬东西,今天还说要自己做奶茶给我们喝。
今天,我们B区的一名患者还特意写来感谢信,让我疲惫的身心瞬间如同遇见一米阳光。
朱文祥
如皋市中医院ICU护师
驰援: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方舱医院
不知不觉我们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的队员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已二十多天。众所周知,这是一所以中医为特色治疗新冠肺炎的方舱医院。使我倍感自豪且终身难忘的是:就是与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医疗队队长史锁芳教授共班战斗。史主任虽年事较高,但精神饱满.他任劳任怨、查房诊疗、望闻问切战斗在病区一线。被患者亲切称为“苏”医生。这一切让我为之动容。由于轮班制的原因,我们医护二人不能经常同班战斗。但从一起当班的日子里我从史主任身上学到了中医的治疗理念与技术。
在进入方舱医院前的培训期间,史主任召集了我在内的全队中的六名男医护练习“太极六气功”及“呼吸吐纳功”。进舱后我们与患者一起练习这些“苏功”。使患者放松了心情得到了锻练。受到“心”的治疗效果。史主任说:用五运六气理论创立的“太极六气功”和“呼吸吐纳功”对强身健体抵预病毒确会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江苏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案。
三月初的一天,我与史主任又一次同班。当我们全副武装穿戴好防护设备进舱时比交接班还提早了三十多分钟。顺利交接后,我们跟随他逐个走到患者床前。只见他问这问那,不时地安抚并让我们逐一记下医嘱。叮嘱我们在统配药方的基础上,视情用好一人一方。几个小时下来,只见史主任的护目镜被雾气笼罩,身上的汗水浸湿了内衣就不用说啦!这对一位上了年纪的人是何等可贵!望着他走遍B舱地面上的足迹和高大的身影,我们年轻人敬畏之心效仿之情油然而生。随后,他将所有有特殊不适的患者叫到了“小诊所”,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感叹中医之神奇!史教授一个个的问诊,床号,姓名,症状,搭脉,看舌苔一步都不少。再根据“太极六气功法”理论行针灸术,术后采访了所有病人,我详细询问了针灸留置时间和起效时间。经过数据总结,颈椎疼痛,胃痛,痔疮出血,咳嗽,头痛眩晕,关节酸痛,右下颔脱位疼痛都是在1~2分钟起效。一位女患者病人,主诉头晕乏力。问诊搭脉后准备针灸因害怕不敢针灸,她一直在旁边看别人针灸,当她问了几个病人都说不疼,并且,她看到个个都取效快捷,还是鼓起勇气让史主任针灸,结果她打针2-3分钟后也明显减轻了。临走时有位病人请求施针,主诉胃胀,十多年的胃病老是嗳气,可是史主任由于日夜劳累,胆囊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可他还是坚持帮病人辩证针灸完。两分钟后患者主诉症状消失,他才反复叮嘱患者后离开。很多人不信中医,我觉得是因为不懂中医,这次史主任很好的为中医正名!
有人曾说:中西医结合,西医是主攻,中医是副攻。可是以中医为主导的江夏方舱医院的治疗实践颠覆了这一说法。从教患者练“苏功”,到统一药方再施行一人一方的中医疗法,再到神奇的“太极六气功法”收到的奇效不言而喻,使我对中医药这一国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患者陆续出院,不管是治愈的患者还是留院的病人,他们都在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苏”医生们的感激之情和深情厚意。
抗疫仍在继续,我期待着与史主任一次次的同班战斗!为彻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我们的力量。
南通医疗队驰援湖北
(5)0点命令,1小时集结,10小时出发,第3批,逆江驰援!
(9) 江海白衣们,这份《援湖北医疗队武汉方言手册》请收好!
(10)武汉方舱,第三批医疗队今天上岗!
(21)带着550ml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援黄石第二批医疗队今凌晨出发
(28) 兑现誓言,老将出征,南通3位“60后”医卫老兵结伴参加"湖北保卫战"
(29) 战地日记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