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 |广东文投创工场刘一桦:教育智能硬件要能解决教育需求痛点

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4-08-22

采访、文│ 舒湘蓉 图│由作者提供

广东文投创工场总经理刘一桦认为,教育本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另一个是因材施教、个体化学习的问题。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的落地,在线教育公司裁员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的新闻。

8月5日这天,网传字节跳动裁掉了在线教育的所有员工。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天,字节跳动旗下的大力教育推出新款智能作业灯。刘一桦便在等这款作业灯的开售,为她的女儿购置一款新的作业灯。

作为广东文投的文投创工场总经理,刘一桦对这款作业灯有身为投资人的理解:“如果我仅仅买一个灯,八九十块就够了。为什么大力智能作业灯能卖到八九百?无非是因为里面附带的教育内容,这些教育的内容能够在线化、智能化、交互化。”因为教育内容而增加十倍的附加值,使腾讯、阿里先后推出自己的作业灯 — —AILA智能作业灯、导学号智能作业灯。这些附带教育内容的硬件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育智能硬件。

从文化内核去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虽然广东文投是由广东省宣传部牵头设立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但广东文投不局限于文化产业,也不局限于投资。2015年前后,广东文投开始关注文化科技、文化消费等行业,并设立了广东文投创工场。到目前为止,广东文投已经设立了十几个运营基金,覆盖各个行业,以及12个联营或自营的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超过3000家。

刘一桦以她投资过的一家运用高科技改造吉他的乐器公司为例:“去年我们投的拿火音乐,是中国唯一进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乐器公司。一开始我们以为它的乐器是小众消费品,因为国内会吉他之类乐器的人很少。但我们考察了它的消费者,发现100个用户里,有80个用户是不会弹吉他的。所以我们最终给拿火的定位是大众时尚类消费公司。到目前为止,这家乐器公司的市场估值已经增长了7倍。”刘一桦认为这是广东文投通过文化内核去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设计感的产品的一个经典的投资案例。

她还提到2015年投资的以袋泡茶为产品的茶里,和为消费者改制衣服的易改衣,都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广东文投对在广东本土的文化科技和文化消费两个领域的公司,起到了积极的贡献。” 


具有一定国资背景的广东文投,在投资上做到了稳健和高效的平衡。这种平衡也体现在他们在教育领域的投资上。“我们从2018年开始聚焦教育培训领域,之后陆续避开了该领域的三个大‘坑’。”


刘一桦侃侃而谈,“第一个是幼儿园;第二个是学历教育;第三个就是在线 K12教育。疫情一方面催生了线上学习的全民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在线K12愈发成为流量争夺游戏。”她认为教育是一个慢行业,如果用TMT的打法、用资本的方法去催熟这个行业,或催生它的规模不断膨胀,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智能硬件也具有消费品属性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线上教育的兴起让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迎来了一波增长,很多家长都购置了学习机或者学习平板。而刘一桦认为,由于教育智能硬件属于硬件类,其概念始终不如在线教育和素质教育那么有吸引力。且教育智能硬件成长较慢,资金链较长,从收付实现制来讲,教育智能硬件需要一件一件地卖,这种形式和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通过拓展线下门店的形式比,现金流周转不够快。

“在国家发布‘双减’ 政策之前,教育智能硬件的关注度就处于教育产业的中后端。”刘一桦表示,“‘双减’之后,它的关注度突然来到了前端,更多讨论的是教育智能硬件跟教育信息化的协同性、融入性——资本仍然关注回报更快的产业。”她认为教育智能硬件不会出现像共享经济、在线教育这样的爆发式增长。

而教育硬件的“慢”,也正是教育行业的特征之一,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曾经在两三年前说过,教育是一个慢行业。”刘一桦谈到教育的本质:“就像做消费品,做一包袋泡茶,做一把吉他,都需要消耗并沉淀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专注到产品层面。你要特别考虑的一点是,你的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教育硬件也是如此,这个过程可能慢一点,但它是自下而上的市场需求,一旦形成会很稳固。”

信息技术大厂和传统智能硬件厂商各有优势


在教育智能硬件的角力战中,主要分为以步步高为首的传统智能硬件厂商,以字节跳动为首的信息技术大厂,以及正在谋划入局的在线教育企业。其中传统教育智能硬件企业以生产学生平板为主,根据中研网的数据,步步高的学生平板市场占有率高达41.8%。

信息技术企业和在线教育企业产品种类更丰富,除学生平板外,智能作业灯、词典笔和错题打印机都有生产。刘一桦认为,这些信息技术大厂和传统硬件厂商相比,各有各的优势。“但凡涉及到做智能电子产品,首先是考验资金投入和资本持续的能力,因为硬件研发的前期和中期,对资金体量的要求都很大。而信息技术大厂在资金上不会计较短期的投入,这是它们第一个优势。”刘一桦总结道。


“第二个优势体现在教育智能硬件的交互性上。信息技术大厂在获得及反馈学生信息上具有技术优势。诸如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即时交互上,它的能力一定是要强于步步高等传统硬件厂商的。


第三个优势就是信息技术企业抓取教育内容的能力。教育内容要贴合学生需求,而信息技术企业对数据更敏锐并且能及时迭代,这方面也强于传统硬件厂商。” 

但她认为,传统硬件厂商也不是毫无机会。“首先在供应链方面,这些传统智能硬件厂商是有护城河的。”她分析道,“稳定的供应链,过硬的品控,这些都是传统硬件厂商的优势。”第二个优势她认为是销售渠道,传统硬件厂商具备 销售网络的管控能力和及时反馈能力。第三是运营能力。传统硬件厂商卖产品多为线下,商业模式和以线上为主的信息技术大厂不一样,例如线下要面对库存和压货等问题。以线下为主的传统硬件厂商,这些销售经验在日积月累下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

打破教育信息化的“孤岛”


“现在的教育智能硬件是一个孤岛。”刘一桦观察到,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和家用教育智能硬件,都是各自自成系统的,“我想如果未来有一天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智能硬件系统能够打通,那整个教育系统将会有更好的呈现和服务。” 

她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承接人是学校和政府,并且主要是政府。“双减”之后,教育要做到缓解家长的焦虑,有效地服务学生成长,甚至抚平竞争带来的内卷。

要实现这些目标,在校内建立起教育信息化的体系就十分重要。“如果校外的在线教育没有了,校内的信息化体系又没有建设起来,这个矛盾还是无法解决。”她说。 

她认为学校和政府可以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教育信息化的各类产品,将其引入校园,并且与家庭端的硬件打通。“教育智能硬件的机会就在这里,通过教育信息化,将校内信息系统这一块做强,使之与家庭学习实现无阻碍的互通。” 刘一桦说道。 

而从企业这一端来看,刘一桦认为制造教育智能硬件必须解决教育的某些痛点,才能够与众多巨头、资本竞争。教育本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另一个是因材施教、个体化学习的问题。如果企业能从教育需求出发,找到问题的痛点,结合教育智能硬件,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她再次提到了教育硬件的内容:“大部分投资人都会觉得,硬件的资本溢价比较低。但教育智能硬件跟其他硬件不同在于,它需要不停地更新迭代内容,挖掘客户的需求。这意味着硬件只是一个开头,硬件本身承载的教育内容才是长尾。”在教育智能硬件是否会出现泡沫的这个话题上,她表示目前主流资本还没有进入教育硬件领域,但未来半年到一年可能会出现泡沫。 

“泡沫并不一定就是不好,当资本对一个行业持乐观态度时,这个行业就会出现泡沫。这恰恰证明大部分人对这个行业是看好的。如果泡沫可控,没有影响行业发展,那可以说这样的泡沫是健康的。刘一桦阐述她对泡沫的理解,“如果一个行业吸纳的资金超过了这个行业理应的需求量,甚至出现哄抬标的价格的时候,就会使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下降。这不利于行业的创始企业有序发展。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说泡沫影响了行业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刘一桦认为K12在线教育的泡沫是不健康的。人们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一旦泡沫破裂,潮退之时没有一条鱼能独善其身。K12在线教育的潮水已然退去,其之前吸纳的资金将涌入新的行业。不论这个行业是不是教育智能硬件,能否为教育的公平性和个性化作出贡献才是人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技与金融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