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委专访 | 姚红——你好,“肆无忌惮”的小孩

第二届小凉帽国际绘本奖评委


姚红

Hong Yao



关于姚红


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曾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主持过国家课程标准版中小学《美术》《音乐》教科书编辑工作,书籍装帧工作,儿童图画书编辑工作。2007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组建插画系。现任插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美术顾问。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美术卷》主编。

 

绘本展览及获奖

(上下滑动查看)

1984

绘画创作《大木碗》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8

绘画创作《艾克寄信》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3

童书绘画《明珠》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

1999

童书绘画《牙印儿》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小松树”奖

2002

童书绘画《飞吻大王》获国家图书奖

2003

童书绘画《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获冰心图书奖

2012

作品《迷戏》获亚太地区童书金奖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评审奖

第26届日本好绘本奖

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特别奖

*《迷戏》参加“冬天、冬天、冬天、春天”

当代艺术与绘本原作展

美国驻韩国领事馆、韩国京几道美术馆主办

*参加“中日建交40年·中国画家七人展”

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日友协、日本知弘美术馆

共同主办

2014

作品《信南山》参加

“大美江苏2014年中国名家书画英国伦敦邀请展”



独家访谈


受访人 | 姚红

采访 | 汤祎萍(Hiiibrand编辑)

地点  | 雁鸣山庄

时间 | 2018年9月7日


能否请您谈一谈《迷戏》这部绘本的创作初衷?


 姚红 :在2006年,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几位绘本同行共同发起了“祁愿和平”系列绘本的创作项目,全套计划12本。《迷戏》是其中之一。这个项目由中国的译林出版社、日本的童心出版社、韩国的四季节出版社同时出版。要求每位画家提出自己的选题,通过相互间反复的交流讨论,分别由三国12位画家自编自画完成。


当时我恰好因为工作调动来到南京艺术学院。正值插画系筹建初期,所以借着几位画家们来中国讨论选题的机会,我们举办了“和平·和谐·美育·传播”亚洲插画艺术论坛。以绘本原作展、系列讲座、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对新建立的插画专业也输入了一股力量。《迷戏》的创作便从这里开始。


▲《迷戏》- 姚红


书里有很多场景比较复杂,细节也非常丰富,请问您是如何还原当时的情景的?


 姚红 故事发生在我母亲的童年,那是1937年。于我眼前的生活相距70年之远,因此我自己的生活体验是远远够不着的。为了追回那个时代情境,我找了很多的资料。除了在母亲的散文中对童年所见的片段描述,对于戏剧,对当时的影像、招贴、照片、报纸新闻、小说、诗歌、散文和音乐我都去看看、听听...试图让自己充当八旬老人,尽量靠近那个年代。

 

《迷戏》中有一位贯穿始终的小姑娘,她是故事的叙述者,是小朋友的同龄人。小读者们或许不懂京戏,她也不懂;小读者们不懂战争,她同样不懂。好在这是一个“不懂”的目击者,她一步一步地将自己茫然的体验告诉了读者,才令小读者们感同身受,也因此而好奇于京戏,惋惜其夭折。


▲《迷戏》- 姚红


“祁愿和平”书系的工作方式很有意思,是三个国家的作者互相审稿。这种形式像是有很多镜子,从不同角度映射问题。提醒我返复推敲、合理吸纳他人的观点。画到让大家都能理解。所以这一次的创作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


◢ 就是说有自己的学习提升,也有别人给您的一些反馈指正?


 姚红 :当然这其中也有处理。比如服装,当时南京流行的旗袍已经很修身了,直接描绘出来可能会产生出某种“社交感”。所以我在书里就把它画得宽松一点,时间上往回退一点儿。因为要考虑到整本书的调性,我要的是日常生活中朴素的基调,如果出现干扰,我会做出适当调整,使它的调性统一。


▲《迷戏》- 姚红


您对书本中色彩的设计是如何考虑的?


 姚红 考虑到那个时代的环境颜色整体上不会像现在这么鲜艳缤纷。所以整本书统一在中性灰的节奏当中,但是也存在小幅度交错的现象。比如说室内,由于中式建筑的采光较弱,所以我会用暗一点的暖灰色去体现;而表现阳光下的户外街景,就会用稍微亮一点的暖黄色;画到水边的场景时,包括前环、后环、封面、封底,则是河水流动般湿润的淡青色调。


色彩的最高音区出现在剧院里。最鲜艳的颜色是在戏台上。首先是灯光使得色彩明艳,再加上主角的服饰是绸缎面料,刺绣图案,所以明艳度高;其次,戏台上的表演本身就比日常生活要跳上一个虚拟的层次。为了烘托艺术的迷幻感,颜色也使用得更加热烈。


▲《迷戏》- 姚红


另外,我通过笔触的轻重调节突出了角色的特性。在“角儿”出现的这一页,我用河中房屋的倒影与人群混合来描绘对岸,画得厚实但不是很清晰。对于此岸正在练嗓子“角儿”的用线则轻盈纤细,用色也很淡薄。我要表现的是青衣那种如丝线一样的声音,而不在于他的肉身,所以把他画得很单薄很通透,好像水和风都可以从中穿过。


▲《迷戏》- 姚红


您在创作的同时也比较注意书籍的设计,您对绘本的装帧设计有怎样的看法?


 姚红 我觉得绘本的装帧,不妨与内容交织在一起。


比如我沿用《迷戏》中主角在河边练嗓子的画面做成封面、书脊和封底。这是一个完整的调性。但是再仔细看,河边练嗓子是有两个画面的,人物在动态上与第一幅画面有些微的不同,水波纹也没有那么平静了。猛一看构图一模一样,但是人物的神情动态变了,房屋的倒影被风吹得波动起来了,预示战火即将燃起。我用在封底和后环衬的是第二张图,用在封面和前环衬的是第一张,仔细看不一样,这就是将“从和平到战争”的内容介入其中了。另外,在刚刚提到的颜色高音区,我利用图书的装订中缝,设计了一个可以左右展开的拉页。正好巧应戏台上幕布打开的惊喜。


还有封面上的小饰图选自京戏舞台元素:用在封面以祥云、乐器为主;封底则兵械、盾牌、帅旗为主。暗示和平正向战争的演变,屠城尚未开始,但南京已处在战争前夜。书中的内容便这样渗透在这些细节之处,这就是装帧的语言。


您在这本书中用到了中国传统书画的形式,是吗?


 姚红 :我用的是铅笔、水彩,媒材倒不是太复杂。但我较少使用铅笔来塑造体块份量,而是更多运用铅笔线条独立说话。我是学中国画出身的,虽然没有用毛笔来画这本书,但对于毛笔勾线的造型语言会运用的多一点。所以描绘偏于平面。


▲《迷戏》- 姚红


中国画的学习经验,让我觉得传统书画形式挺适合表现这本书的内容。传统京戏的服装,30年代的旗袍、马褂,都是平面裁剪。穿在身上很容易产生衣纹绉褶。那么在表现的时候,线条的展现空间就很大,衣褶所产生的动态感就特别好看。


▲ 中国画作品《信南山》- 姚红


您在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担任编审与目前的教学工作有何不同?


 姚红 在出版社编书积累的经验一是能够了解书的性能,二是有机会知道市场的反应。一本书的市场销售冷热会直接反馈给编辑。这同时也是我在选题策划中感到负担的环节。我们以销售业绩的反馈去判断小朋友应该读什么、需要什么。再根据这些去设计选题,选择风格合适的作者与特定选题衔接,在单元时间内完成创作。这大概就是我在出版社工作的基本状况。


▲ 《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 姚红


而从教学角度看待创作,我可以更从容也许更极端地思考创作者与读者各自的需求。在作者一方,会更专注地研究选题与相应的阅读者有怎样的契合点;小读者在不同的年龄或者同一年龄在不同状态下的阅读需求有何种可能?对不同领域的阅读有怎样的差异?比如情感得到或认知得到是怎样的?还有不同性格、不同处境的孩子,他们的需求有何不同......这样可以分析得很细致,与此同时,创作者对自身探索也会走得更细。


▲《兄弟》- 姚红


从时间顺序上讲,教学工作在于对学生原创能量的激活、调动。利用这种能量去创作、展开选题,以选题的特性再来对应小读者。这种原发性创作可能更具有某种冒险性。


▲《飞吻大王》- 姚红


能谈一谈2007年南京艺术学院组建插画系的背景和故事吗?


 姚红 当时周京新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院长,他有意要建插画系,或者说是插画专业。在我完全调动到南京艺术学院之前已经上了一些课,束新水等老师也着手设计相关课程,开始在中国画系里分出一个插画方向。


在我调过去的第二年,插画系就独立出来了。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步开展,我们也同时在完善课程体系,形成如今的南京艺术学院插画系。当然课程设置还会再进行修正,也需要时间来推进。


▲《蓬蓬头溜冰的故事》- 姚红


您与学生之间是否有过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在一些教学研究项目上有没有出现让您惊喜的创意?


 姚红 有很多,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而且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创意时常让我很惊艳,在形式、表达上都很有张力,有的时候会让我觉得追不上他们。


▲《我爱我的家系列》(部分)- 姚红


当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时,他未必考虑打动读者,而首先是自我触动。如果一个作品连自己都无法打动,又如何去感染千万读者?我认为比较自然的状态是: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认可自己,我们再想办法把这份认可传递出去。经过调整之后让这些作品既能完整呈现学生的意愿,又找到了路径与读者沟通。


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生动的一个职业,学生的性格我觉得太有趣了。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但他们都很有贡献,无论是对我的教学,还是对自身的成长,或者说对读者都很有贡献。


您认为目前国内的插画教育应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


 姚红 :要让他们找到自己,建立个人的精神世界。自己的世界丰富了,会说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些话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你说出的。这时候你的创作便是无可替代的。当读者读到这部作品,就会感受到只有你能创作出来,如果没有你,他便少了这份享受。


▲ 《牙印儿》- 姚红



 您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这些能力的呢?


 姚红 :第一是去发现,这是眼力。我的理想是让学生之间最终呈现不是优劣的差距,而是风格上的差异。发现学生的特点以后,再帮助他自我探索、外化、并努力展现出来。


这个“帮助”有可能是我们共同广泛学习的过程。从时间维度,可以去寻找能够与你“沟通”的前人,看看他们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从地域维度,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去寻找与你心有灵犀的画家,乃至于其它门类的艺术家,与他们做“朋友”,在交谈的过程中吸收营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乐乎?” 我觉得“远”有时间之远,也有地域之远。学习不能够只看见身边的人如何做,更要放宽鉴赏的眼界,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启发。


▲ 《牙印儿》- 姚红


10您觉得现在图画书在高校层面上还能做哪些努力?


 姚红 :我们在图画书方面做的不是很充分。目前南京艺术学院的插画系还是泛插画的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当然还是以艺术插画为主,绘本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中央美术学院的城市设计学院有一个绘本工作室,专心研究绘本,他们在这方面更加专注。


▲《牙印儿》- 姚红


我第一届的学生基本上是以绘本学习为主的,后来生源实在太多,发现这种专业方向的限制可能会拦住一些学生。成长到青年阶段的学生,刚刚摆脱童年期,这个时候让他一心投入到儿童绘本中,很多人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不愿意又变回小孩。他们更想探索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急于验证自己思想的成熟度。


那么,在校学习期间,我会成全他们以自己的追求来实现作品,等他一等。待他们再成长一段时间,比如成为父母,甚至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若有机缘再创作绘本,或许会带着别样的面貌来丰富绘本的风格。如果一开始就强拧,可能使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状态,也就不能迸发自己的能量,这条路就未必走得远。所以干脆不阻拦。


▲《牙印儿》- 姚红


11 现在国内的一些原创绘本质量良莠不齐,您对一部优秀的儿童绘本是怎样判断的呢?


 姚红 :十多年来,我国绘本阅读走向了日益繁盛的时期。有许多专家加盟做了非常热心的推广活动。出版社也引进了不少品种繁多的优秀绘本。让多数家庭接受了这种形式,大大丰富了小朋友的阅读空间。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很多人试图给“绘本”下定义,但好像怎样说都无法尽述其能。如果单看连环画和绘本的区别,我们已经看出:绘本的文图关系是更加自由的,远不是一幅图一条文这种固定的排列形式。而绘本的自由,还不仅仅体现在文图关系中,更在于它多样的表现形态上。


▲《迟到大王》- 约翰·柏林罕


百年来,当代文化、当代艺术都在发展。先锋戏剧、荒诞文学、抽象艺术...各种形式相继出现,也渗透到设计、建筑、影像...生活的方方面面。绘本无非是这面文化多棱镜之一面。我们发现,所有这些领域的现象与经验,也都会自然运用在这个载体中。或许由于我们长时间的主流现实主义贯穿了文艺的方方面面,所以面对多元表达时,会过于意外吧。


我们所知的绘本,比如《臭起司小子》《谁怕大坏书》《迟到大王》等等,它们都是对于传统定式的某种“颠覆”,但已然与小朋友默契“交流”了。业界流行说“绘本适读0~100岁”,这是一句诗性的口号。绘本的内容很开阔,手段很丰富,思想很隽永,适读年龄可称“上不封顶”,但对于下限的读龄定位其实是非常明确的。


▲《谁怕大坏书》- 罗伦·乔尔德


在儿童的理性知识结构没有搭建起来的情况下,他本身处在天马行空甚至荒诞式的想象,我们用荒诞的语言反倒是很容易通往儿童内心世界的。如果这个时候只用客观现实的表现方法,倒有可能居高临下,难以共鸣。


不局限于某种表现定式,而是运用方便与儿童“对话”的图文去诠释你的创意;鲜活、并且能给儿童带来某种生命力量的绘本,便是可以陪伴儿童成长的好绘本吧。


12您有什么经验或者忠告分享给年轻一代的图画书创作者?


 姚红 我觉得我要向他们学习。


建议是眼界一定要宽。如果创作者的思维狭隘,我们的下一代也就难以发育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路也随之变窄了。



END


©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及姚红

采访由 小凉帽组委会 提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小凉帽国际绘本奖旨在鼓励并奖励

所有致力于绘本创作的出版机构和个人,

发掘国内外优秀的绘本创作力量和绘本作品,

同时也为出版机构、绘本作者和绘本插画师

营造国际交流及合作的良机。


指导单位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
华侨城文化集团


承办单位
Hiiibrand(嗨!品牌)


评委专访 | 熊亮——沉下心来慢慢做

评委专访 | 周翔——把书作为一份礼物献给孩子

➤评委专访 | 王祖民——留以童心 绘之笔下



扫码关注小凉帽国际绘本奖公众号


官网:www.littlehakka.com

QQ: 2131156818

电话:025-58633600

微信:小凉帽国际绘本奖

邮箱:littlehakka2@hiiibran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