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一度,智能制造就有万种可能



导读


在中国,工业过去从来不是风口和热点,但自从工业4.0的概念提出之后,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的交叉就引发商业创新的井喷。


于是,投资人、媒体人、非工业界人士来了,外国专家、国内速成专家现身了,智能制造供应商、样板、成功案例都来了……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在过去两年成为热门话题,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这个话题还要10年、20年持续下去。


这其实意味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要“消化”智能制造,而不是“消费”智能制造,整个生态和产业需要真正的静下来,需要真正的沉淀和“工匠精神”。


—— 本文作者 王海峰






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路上,华为就是这样认真踏实地从头走来。30年来,华为将ICT技术实战化,松山湖工厂先行,从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开始,通过智能制造实现高效、柔性的大规模客户定制。

有了自己的实践后华为更容易读懂行业,按照行业属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方案,与此同时,华为通过搭建平台汇聚生态,在上层汇聚众多的合作伙伴,面向中国所有的工业体系,提供各种行业应用,赋予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能力。

因为“深一度”,华为构建起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开放生态。

近些 再近些

目前看来,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其他国家并没有这么复杂的工业体系,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要在自身的基础和特点上建立自己的智能制造战略。

打造从大而全到高精尖的工业体系,需要产业链具备工匠精神,在这一价值观下,华为将已知的梦想通过科技的手段和一步步实践将其变成现实。

第一,保持匠心和科学规划。

制造业是一个很严谨的行业,在工厂、车间有一点点错误就会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出问题,这是现代社会企业不能承受的代价,要达到“智能”,需要找到合适的可落地途径。

作为一家典型的ICT制造业,华为在输出智能制造能力这件事儿上,先解决了“谁来给理发师剃头”的问题,自己先将智能制造的精髓不断注入到实践中,从生产方式上,华为从生产者驱动转向消费者驱动;在管理模式上采用精益管理模式,从落地解决之道上,华为从智能单机到智能工厂,从数据、软件的综合集成到统一的工业互联网。

第二,走进区域,读懂行业。

在输出自身实践的过程中,华为从全价值链梳理出不同类型行业的不同需求特色。一是面向技术价值链的半导体、电子产品的行业;二是面向工程价值链的汽车制造、工业设备等制造商;三是面向品牌价值链比如食品饮料、鞋类服装等行业;四是面向资产价值链的制造业,比如化学品制造、金属制品等等企业。

“倾听机器的声音”武汉站完美收官

根据智能制造行业的不同类型,2018年,华为以区域为单位深入,因地制宜提供解决方案,从绍兴、到泉州、长春、济南、江阴、佛山,如今在武汉落下帷幕,巡展以“倾听机器的声音”为主题,这意味着离客户再近一些,聚焦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产品以及货币化数据的三大能力,加速制造行业转型。

联动 更畅通些

向智能制造转型变革的过程中,智能工厂是机器革命的大本营,一台机器即便自身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如果不联网工作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如何确保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发送给正确的任何机器,并进行正确的执行?

  • 一是畅通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的联接。

通过专业的设备物联网系统,将网口串口等不同的接口形式,不同的数控系统,华为将IT和CT融合,可以将车间、机器人等不同的数字化机器进行联网实现机器的互联互通,彻底改变机器信息化孤岛的局面,形成机器群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集约化、柔性化的生产模式。

这样,联网实现了机器与机器的通信,机器联机器畅通数据流,机器远程采集则实现了机器和人的交互。

  • 二是华为ICT平台让“大脑”和“神经中枢”协同联动,联动后形成更畅通数据流。

如果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是智能化企业“智慧的大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通信技术是智能企业的“神经中枢”。

现在华为企业业务通过“Leading New ICT”的业务策略,打造一个“开放、弹性、灵活和安全”的平台,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让企业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协同联动,支撑企业向智能化升级。用新ICT牵引新制造,在统一分布的平台上,实现云端和终端畅通联接。

  • 三是实现云-管-端的协同。

通过云-管-端的协同,华为可以构建开放、弹性、灵活和安全的平台,将物联网和行业相融合,创新贯穿从生产流程、业务流程到商业模式的全链条,依赖于将各部件联接成网络,实时获取相关的信息,用信息实现价值流的优化。

通过ICT技术实现互联网互通,实现物理实体世界和数字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让联接产生效益,产生智能,这才可以真正将制造业逐步推向智能化。

场景  还要细化

智能制造在落地时要具体到每个场景中。

华为提出“倾听机器的声音”是基于制造行业的“研发、生产、维护、服务”的客户业务流程,联合生态伙伴从无线智能工厂、到研发协作云,再到预测性维护,贯穿智能制造的每个场景。

工业设计仿真场景可以针对装备制造业开发行业设计仿真场景,华为基于模块化数据中心的HPC产品及解决方案在研发环节中可以发挥主要作用。

在智能工厂场景中,华为的云计算、服务器与网络产品解决方案给智能工厂提供了基础保障,实现了整体的智能工厂的稳定、安全、快速、高效。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华为与石化盈科共同打造的ProMACE就是中国石化“智能工厂2.0”建设的核心内容。ProMACE平台的核心理念是以工厂为核心,实现信息系统与工业设备的融合和集成共享,最终实现实时智能,同时开放生态。

在智能服务中,华为与合作伙伴打造智能车联网云平台,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完成对汽车的一些远程操控功能以及实时掌握汽车的运行情况。

车联网云的难点其实是在高速移动中完成基站的频繁切换,假设100公里/小时的速度,意味着3秒之后就是下一个基站。这样快速的移是独特的场景,华为云可以恰恰做到独特的支撑。

将前沿的新ICT技术注入到最为传统的制造业中,达到深度的融合绝非易事,而新制造转型的最大障碍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对于每个细分行业的理解深度和专业程度,而华为恰恰通过对行业的渗透和理解,细化每个场景,通过“生态+平台“的战略来实现。

落地 更开放些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客户、伙伴、华为各有各的定位和价值,华为提供可靠、高效、端到端的ICT平台,上面承载合作伙伴的各种应用,专注于制造业应用开发的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将行业经验与ICT能力充分结合,为制造行业提供各种创意与应用。

在华为IoT生态中,华为IoT连接管理平台通过丰富的API和系列化的Agent加速应用上线,简化终端接入,保障网络联接,同时提供面向合作伙伴的一站式服务,为客户制定统一的物联网建设规范,可以灵活的选择上层应用厂家和终端厂家。

前文提到的各种制造业场景和车联网应用,都是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协作而成。

华为的生态特点是“做平台的平台”、“做生态的土壤”、做客户的更信任的伙伴,这样,华为构建了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体,联合创新。

总结:

企业智则国智,德国和美国已经基本走完了工业3.0的历程,我们还处在工业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多进程并行发展的复杂阶段,智能制造升级之路如同华为自身的成长和突围相似,需要在补课中奋进,在实践中不断开放,在认真踏实中综合取胜。

笔者认为,华为将自身的实践输出,建立起智能制造的工业平台,通过“打造平台、构筑生态、赋能客户”,让数字化潜入物理设备,用网络化联接让机器智能化,基于制造业的每个流程最终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更多可能,可以说,“华为深一度,润物细无声”



文章转载自《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者所有,本文工业4.0俱乐部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倾听前沿的声音


智能制造:多谈点制造,少谈点智能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周宏仁 | 智能制造的三个支点!


【智能制造】国家之间的较量永远是制造业


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发布会公布七大重磅成果


杨学山:制造领域智能化是汇成智能社会大海的大江大河


【名家】宁振波:航空智能制造的基础--软件定义创新工业范式


【名家】宁振波:智能制造——软件定义创新工业范式


CPS专家宣讲团 | 宁振波:CPS是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更是智能化思想精华


【重磅】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发布会公布七大重磅成果


杨学山:制造领域智能化是汇成智能社会大海的大江大河


李书福: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简析


周剑:中国智能制造的重点和路径(附演讲全文和PPT)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政府推动智能制造时缺乏智能设计


黄培博士:智能制造前沿趋势与实施策略(确认版)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周宏仁 | 智能制造的三个支点!


【名家】赵敏 | 工业APP:工业软件的新形态


【全国信标委】关于征集工业互联网APP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的通知


【名家】赵敏 | 工业APP:工业软件的新形态


百页PPT | 谢克强:工业APP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附解读)

【重磅必读】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新一代智能制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附PPT原文下载)

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对智能制造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战略的思考(附PPT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将成中国经济发展新




工业4.0俱乐部  






10000+家企业会员

100000+个人会员

完整的工业4.0生态体系


提供从行业、企业评估到规划、设计、集成、建设及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人才、投资、产业等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