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求索,“变”字先行|外国语学院教师热议2023年寒假读书班暨年度工作会议
2月12日,为期三天的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专题的寒假读书班暨年度工作会议正式落幕。在培训期间,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体外语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严守纪律,凝心徜徉于这场干货满满的知识盛宴!
听~他们说:
学院党委书记
副院长
戴笑笑
读书会安排很有针对性,特别是新文科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和“人”的培养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最近charterGPT上线火爆的不行,一夜之间AI成为日常触手可及的应用。这个神奇不至于变天,就好比翻译软件的诞生难道就取代了对语言的学习?科技的发展让机器人类化和人类机器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正确看待我们人文社科在能量守恒的调节作用,让冰冷的科技变得有温度。
“人”的教育必须是有温度的,我们要看到文科在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作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罗校长强调应用型大学主体核心是应用、复合和创新,我们外语学院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拓展交叉合作,依托产教融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逐步建强外语+专业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落实专业+英语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进一步深化公共外语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英语实训中心和英语创新培优训练营的作用,强化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融贯能力,回应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外语学院党委将进一步增强党建引融事业发展的能力,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坚守专业推进知行合一”为目标,在全院范围内推动建设一批课程,建强一支队伍,建设一批基地,创建一套品牌,讲好一组中国故事,全面提升育人实效。
学院院长
马博森
为期三天的寒假读书会内容丰富,安排紧凑。6场专题报告既有从宏观层面围绕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所做的辅导,又有围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交叉融合、一流专业建设、通识课程建设等专题所做的辅导。这些报告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罗校长的专题报告聚焦新目标、新阶段、新路径三个关键词,清晰阐述和全面部署了学校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吹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冲锋号。我们应认真学习罗校长的报告,全面分析专业建设所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通过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塑、培养方式更迭等措施,大力推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院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赵君波
本期读书班内容聚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全校教职工集体学习、凝聚共识,以主题报告、辅导报告、经验分享、分组研讨和主题发言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找差距、明方向、谋发展、达共识,为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发展思路,优化三年发展规划,增强团队凝聚力和使命感赋予了新的能量。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学习消化读书会精神,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助力班子谋战略擎画发展方向、扬斗志寻求自身突破、重质量把握发展命脉,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和理解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学院党委委员
陈 芳
外国语学院教师将以推进“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三进”工作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思政内涵为要点,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创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国特色、浙江实践和学校实际,以地方文化传播为基点,做出特色,发挥优势。提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能力,落实好育人育才初心使命。
英语系教授
教工党支部书记
卢卫中
为期三天的浙大城市学院寒假读书班活动特邀罗卫东校长、东莞理工学院马宏伟校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以及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陆国栋、吴飞和孙向晨等三位教授做主旨报告,大家从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前沿高度就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指出,大学的责任和使命在于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把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和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以本为本,夯实基础,凝练特色,勇于改革创新,探索构建“科教创新综合体”新型范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此次读书班对于引领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激发全体教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系教授
隋红升
从内涵式高质量本科教育改革总方向到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与成功经验分享,再到通识教育体系的建构,主讲专家们为浙大城市学院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场具有人文情怀、理论体系和学术前瞻性的思想盛宴。其中,育人为本、学以成人、全面发展等立德树人理念,以本为本、以学为中心、问题与产出导向等教学理念;通专结合、经典阅读、博雅教育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及硬核能力、实践智慧、科教创新综合体等人才实战能力培养理念,都颇具启发性和指导意义。所有这些思想都是来自专家们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具有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必将开启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英语系教授
段 波
罗卫东校长为全校师生做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系统地提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和实施方略,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基本指导,全面结合数字中国、健康中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平安中国等六大国家重大战略,力图打造“贯通式”“链环式”“共生式”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新形态。
正如洪书记在总结性发言中所说的,罗校长带着情怀对大学教育的根本使命、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对学校转公以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就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整体的部署。罗校长的报告政治站位高,视野开阔超前,问题意识敏锐,目标定位准确,内容全面深刻,为我校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是我校未来发展的引领性报告和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应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学习领会。
英语系教授
专业负责人
赵志义
作为英语专业负责人,有幸参加了本期寒假学习班,收获很大。专家们的主题发言对专业的定位与建设、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课程的设置等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深刻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围绕“应用型”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认真总结英语、商务英语、日语、德语等专业的办学成果,明晰专业定位,继续完善培养方案,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的百强大学建设而积极努力。
商务英语系教授
王慧莉
听取了罗卫东校长题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报告,深受鼓舞,强烈感受到干事业的冲动,大大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作为一位引进人才,我将从自身做起,基于个人的职责,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流师资,一流师资才能建设一流课程,一流课程才能带来一流的专业。”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辅相成。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商务英语系副教授专业负责人
富 瑜
复旦大学哲学院孙向晨教授就通识教育的意义、高校人才培养核心、欧美高校通识教育历史与实践对我国高校的借鉴等问题娓娓道来,带来了干货满满的一场讲座。孙教授指出高校培养人才不能功利化,高等教育首先在于培养个人,包括完整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开阔的视野、犀利的眼光、高远的志向,通识教育很大一部分的作用正在于此。
通识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学已成人。其次,通识教育重视跨学科视野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通识教育要培养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表达自我所必备的技能。因此,通识教育要紧紧抓住“对人的培养”这个核心,培育学生广阔的知识视野、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公民表达的技艺。
英语系主任
谢 涛
通过本次读书班理解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刻内涵与外延,了解了国家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的新发展和新方向,也清晰了学校推动创建一流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和要求。各位专家从多维度多领域,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学科融合、人才培养等,这对我们新文科建设的推进起到了引领作用。2023年,我校将开启高质量谋划新一轮三年建设。青年教师应加强思考如何融入学校发展大局、服务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做出自己的贡献。
商务英语系主任
王 倩
通过聆听校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报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大学老师不能再满足于原有的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而要学习如何适应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学习如何伴随学校一起成长,在学校的不断提升进化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情怀。对于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来说,尤其需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去思考我们的专业如何建设,如何体现我们的特色,如何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如何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
日语系主任
王晓范
通过本次读书班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如何突出城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特色,如何响应国家地方城市的需求,如何将学校的教育与地方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如何将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如何将一流的通识教育引入到专业教育中来,各位领导与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深受启发,下一步就是要根据这些报告的思路与启发,在工作中具体去落实各项工作,为我校早日实现百强的建设目标尽一份自己的力。
大学外语部主任
吴薇薇
作为普通教师,在现场参加了寒假读书班,深感荣幸,感触和收获颇多。尤其是罗校长的“以本为本,质量为基,以评促建,特色发展”主题报告和复旦大学孙院长“加强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报告,满满的人文情怀,指引我站在了更高的层面思考我们正在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群改革。努力方向是做好通识教育和大学英语整合,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心智全面发展。
2023年是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年”,我们一线教师的尊严建立在每一门课上,为此我们必须努力,给学生呈现体面的大学英语课。
德语系青年博士
高 原
此次培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和通识教育的改革。
外语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而且还要注重教学质量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杭州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外语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语言到生活和工作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会引入新闻热点及文化经典等,令学生更了解外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
而人文通识课程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及其文化文本。不仅如此,这些课程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理性、更客观的视角,去思考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今后我将申请开设人文通识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真实的和实用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学与学生事务
办公室主任
黄春林
通过三天的读书班培训,我不仅了解了学校2023年度工作和未来三年工作思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将是工作重中之重,更学习了校外学者对教育思想、成果凝炼、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举措的思考,对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等学科交叉知识的阐述。今后的工作,我将结合学校、学院发展战略,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助推学生学业发展和教师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尽力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
教学与学生事务办公室
副主任(主任职)
团委书记
章雨洁
罗校长从“新目标、新阶段、新路径”三个角度诠释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内容引人深思,受益匪浅。作为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应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创新,以突出思想引领、牢固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活动、搭建育人平台等多种路径,聚焦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人”。
综合事务办公室
雷 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的人才培养也是要充分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扎根实际,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应用型大学是肩负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从人本主义出发,培养精神和身体健康的人,向上、向善的人,回归本真,让世界更美好!
-END-
图文:外国语学院
编辑:邵一诺
责编:许俊俊
· 元宵|人间至味是团圆
· 开讲!教师应远马做客杭州电视台谈公示语翻译
· 春节|卯兔迎新,新岁吉安
· 今日除夕,外国语学院师生给大家拜年啦!
· @外语人,快来查收外国语学院2022年度成绩单!
为ZUCC外国语学院点个赞!告诉大家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