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叉、陈庭史 | 中越文学交流与比较文学——陈庭史教授访谈录
张叉,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省比较文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学术集刊《外国语文论丛》主编,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陈庭史(Trần Đình Sử),苏联基辅大学文学理论博士,越南河内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越南国务院文学语言专业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央文艺理论委员会委员 , 主要从事文学理论、诗学、叙述学、比较文学研究。
内容摘要:本访谈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反思了越南国语文学给传统造成的割裂, 分析了喃字文学于 18、19 世纪形成繁盛局面的原因,剖析了越南现代文学理论的 “ 失语 ” 问题,探索了阮廌《国音诗集》中律体诗对唐律诗的继承和发展。其次,总结了越南比较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了越南比较文学的主要著述,勾勒了越南比较文学学术研讨方面的开展情况。最后,追溯了《诗经》对越南文学的影响,探讨了越南文学对中国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介绍了陶渊明、李白、杜甫在越南的接受与影响,总结了越南比较文学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中越;文学交流;比较文学
越南文学
张叉 ( 以下简称张 ):越南古典文学通常采用喃字创作,近现代文学一般采用国语字创作。喃字与国语字分属完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体系,这是否导致了越南近现代文学同古典文学割裂的情况?
陈庭史 ( 以下简称陈 ):确实有割裂的情况。但这是一件必须要面对、选择的事情,因为没有这种文字,就不能解决越南发展进步的问题。国语字不仅让越南人快速解决文 盲的问题,而且还使外国人也容易接近越南语。现在使用国语字的越南人需要把用越 南古典文学通常采用喃字写的创作拼成国语字。这项工作早在 19 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 到现在还在继续进行。当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想,东方国家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就很难避免一定程度的古今文化割裂。
张:18 世纪末叶、19 世纪上半叶,越南出现了大量无名氏喃字作品 , 代表作有《石生传》《芳花》《潘陈》《二度梅》《宋珍菊花》《范载玉花》《范公菊花》《李公》《女秀才》《观音氏敬》《南海观世音》《徐识》《碧沟奇遇》《贫女叹》等,“占据了喃字文学的半壁江山,推动了喃字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为什么越南大量无名氏喃字文学集中出现于 18 世纪末叶、19 世纪上半叶,还形成了繁盛的局面?
陈:越南喃字文学包括出现于 12 世纪的各种文学体裁。你提到的喃字文学是诗歌体裁的长篇叙事作品,叫做喃传。喃传产生于 16、17 世纪,是在越南六八诗体和双七六八体诗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没有六八诗体的发展与成熟是不会有这个局面的。民族诗体一般人都能够创作。起初是口传创作,后来由知识分子用南字记下来,所以 大部份作品的作者都是无名氏。17、18 世纪的越南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这些喃字传正是人民群众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复杂心情的文学流露。越南文学在这个基 础上走向了繁荣。
张:您刚才提到了越南六八诗体、双七六八体诗。六八体、双七六八体诗是怎样产生的?
陈:六八体、双七六八体诗是越南民族所创造的民歌、歌谣体。越南语有六种声调, 一为平 , 是高平声 , 二为玄 , 是低平调 , 三为锐 , 是高声调 , 四为问 , 是降声调 , 五为跌 , 是低短高升短续调 , 六为重 , 是低短调。越南仿照中国把汉语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分成平仄两类的作法,也把越南语的平、玄、问、跌、锐、重六种声调分成平仄两类, 其中,平、玄归进平声 , 问、跌、锐、重则纳入仄声,非常巧妙地利用了民族语言所具有的长处。越南新的诗体——六八体、双七六八体和中国诗歌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 区别之处:一是,中国诗体的音律格式主要以五、七等单数字起韵或叶韵,而越南新 的诗体则主要以六、八等双数字起韵或叶韵。二是,中国诗体主要以句脚叶韵为主而 越南新的诗体,除了句脚叶韵还有句腰押韵。三是,由于越南语有六个声调,因此, 除了平声和仄声格律之外,还具有沉音(上声)和高音——飘荡(轻声)律的对应。也因有这种对应的音调才能形成六八诗体的对称押韵。其原因主要在于越南语和汉语 虽然都是单音节语言类型,且因都标有声调,因此诗歌创作时有可借鉴之处。但如果 汉语同音词只能通过汉字来辨别其含义的话,那么越南语则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来区分 含义和用处。汉字符号和其所需表达的词语相比是有限的,而拉丁字母记音的越南语 词语,特别是重言词,则非常丰富多彩,且各个都具有民族语音特征,因而在创作过 程中,提供更广泛、更丰富多样的词语选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越南新的诗 体的诞生,不仅是越南民歌、民谣的结晶与升华,还丰富了世界诗歌的诗体和创作法。六八体诗由六字、八字相间而组成,六字句的最后一字起韵,八字句的第六字叶韵, 第八字又重新起韵,诗的长短不限。双七六八体诗由两句七言诗和两句六八体诗结合 而组成。七言诗的首句末字起韵,第二句的第五字叶韵,第七字另外起韵;第三句六八体诗的最后一字叶韵,第四句的第六字叶前韵,第八字另外起韵。若继续写下去, 则第五句七言诗的第五字叶前韵,第七字另外起韵,以下按照这种办法进行类推,循 环往复,周而复始。由于这样的特点这两种诗体可供创造长篇叙事抒情诗的形式,比如,《翘传》3254 句,《天南语录》8136 句,没有这样的诗体,要创作长篇诗作是不可能的。六八诗体、双七六八诗体是越南民族的文学创新,格律简单,更加符合越南的语言习惯。六八诗体、双七六八诗体的出现,对于字喃诗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张:在中国有一个传统是文史一家,一些优秀的历史作品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春秋左氏传》《史记》等,都是如此,其中,最典型的是《史记》,鲁迅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越南古代典籍、历史著作《大越史记全书》(Đại Việt Sử Ký Toàn Thư)是否也可以作为文学著作来阅读?
陈:我想,《大越史记全书》是编年体书,主要记事而不是记人,所以它的文学性难于同《史记》相提并论。但今天按照新历史主义的观点,任何历史书都是叙述, 有他的修辞,当然可以把他当成文学作品来阅读。在《大越史记全书》文本里,也不乏精彩的段落和章节。
张:据我所知,大概在 19 世纪晚期,越南无名氏用汉语文言文编撰了一部典籍《人物志》(Nhân Vật Chí),编录了人物 26 人,大多数是越南历史人物,也有越南传说人物, 取材可谓繁富。您怎样看待《人物志》在越南文学史上的地位?
陈:这是一本无名氏的作品,现有手抄版存世。这部作品除了资料价值外,文学价值并不高,所以一般的文学史都不提及。
张:越南现代文学理论界是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一统天下,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出现了 “ 失语 ” 的状态,您和阮文民、禄芳水、黎文阳与杜文晓等越南学者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您看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越南现代文学理论的 “ 失语 ” ?
陈:中国不仅有伟大无比的文学传统,而且还有独特深刻的文论传统,在世界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因此对于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可能感到自己处于 失语的状态,这是有道理和可以理解的。我不知道印度,日本、朝鲜、韩国等其他东 方国家学术界是什么样的反应,有没有失语的感觉?如果有,那是东方性的问题。我 个人觉得,其他东方国家学术界即使有,那也不至于是那么严重的失语状态,或者有 另一种意义的失语状态。也就是说,在当今的世界学术界,文论辈出,变换无常,应接不暇,可能会因为几乎没有来得及接触、掌握各种新颖理论而感到失语。就另一方 面讲,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不过是研究、思考的工具,这就如同现代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数学等其他领域的概念一样。在其他知识领域是否也有同样的失语状态呢?在现今文化世界化、全球化倾向里,使用西方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科学界就 不会有共同的语言。问题是,使用西方理论时要有所选择和改造,同时也要有所创新, 要避免生搬硬套,否则,对谁都无益处。这样,接受得越多,词汇就越丰富,话语就 越灵活流畅,流传就越广泛。关于民族的文学理论的问题,直到现在还存在着争议。我想,西方理论有它的语境,但是经过我的使用就已有我的理解,从而变成我的概念、我的语言了,就是他国化了的东西了。中国在比较文学领域是不会失语的。
张:阮廌(Nguyễn Trãi)是 15 世纪越南汉文学繁荣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您如何评价他在越南文学史上的地位?
陈:越南文学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爱国主义和爱人主义。阮廌在他的诗文创作里最突出地表现了这两种思想。我不知道 , 现代的中国人阅读他的汉诗、汉文以后有什么样的评价。我认为,他的诗文创作已经达到准确、优美、细腻、有力的文学大师的境界。他的《平吴大诰》(Bình Ngô đại cáo)是越南文学史上的千古雄文,他的《军中辞命集》是最高智慧的结晶,他的两本诗集是他丰富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和时代心声的真实写照。
张:越南唐律诗分成汉字唐律诗、喃字唐律诗与国语字唐律诗三类。阮廌编选的《国音诗集》(Quốc Âm Thi Tập)收入喃字诗 254 首,是越南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喃字诗歌集, 作品全部用唐律诗体写成,应该属于喃字唐律诗了。《国音诗集》中的唐律体诗对中 国律诗有何继承与发展?
陈:阮廌在其《抑斋诗集》(ỨcTrai Thi Tập)里的汉诗都严格遵循唐律诗体的要求。不过,在《国音诗集》里,他却另外选择了一种方法:在七言诗句之间夹杂着六言诗句, 有时六言诗句还占多数,越南学者把这种诗体叫做七言杂六言体。六言诗句的节奏可 以是 2/2/2,2/4,3/3,符合越南语语感,读起来很亲切。这种诗体保留了七言诗的韵律, 一韵到底,但比较自由。起句可以六言,结句也可以六言,实联、论联都可以是六言。这种诗体可能形成于 13 世纪,但是由于材料失传,已经无从考察了。在阮廌之后,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这种诗体进行诗歌创作。直到19世纪初,这种风尚才结束。
张:“ 韩律”(Hàn luật)诗是用越南语写的唐律诗,是一种越南化了的文学体裁。韩律诗是怎么形成的?
陈:说到韩律诗,就要提一提 13 世纪越南陈朝时期的文学家与诗人阮诠(Nguyễn Thuyên)。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他因为模仿中国唐朝文学家韩愈撰写《祭鳄鱼文》(“Văn tế cá sấu”)而得到陈仁宗陈昑(Trần Khâm)的赏识,仁宗赐他姓韩,所以又叫韩诠(Hàn Thuyên)。越南用越南语创造出各种汉文文学体裁,把它们转变成自己的文学体裁,韩律诗就是这样的体裁。它是一种以唐律诗的“ 七言四绝” 和“ 七言八句 ” 诗体为基础、用喃字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体。据说这种诗体首创于韩诠,因此后代人将其称作为韩律。韩诠富有以国音喃字来创作诗、赋的才华,他根据越南语的发音特点,对律诗的字句、押韵、平仄、对仗等各方面都进行适当的改变,为后辈创造出韩律。杨光涵认为:“韩律正是唐律诗的越南化,在这一方面韩诠的确有很大的贡献,因为从他运用喃字来创作诗、赋开始,许多人也跟着学习,越南喃字文学也因此才得以萌生和发展……”现在于阮廌(Nguyễn Trãi)、黎圣宗(Lê Thánh Tông)、“ 骚坛会” 成员、阮秉谦(Nguyễn Bỉnh Khiêm)等人的诗集中,仍然可以找到许多在 “ 韩律” 基础上创作的作品。
张:韩律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陈:韩律诗的独特在于出现许多 6 字诗句,这一特点在唐律诗之中几乎从未见过。唐律诗一般会以 4/3 为押韵节奏,但在韩律诗之中,越南民间诗歌中较为普遍 3/4 或3/3 的押韵节奏经常出现。后来,韩律诗发展成为越南诗歌的一种基本诗体 , 长期受到越南人民的喜爱。比如,19 世纪初期著名的诗人胡春香(Hồ Xuân Hương)还用 “ 韩律” 诗进行创作,给世人留下了一部著名的《春香诗集》(Xuân Hương Thi Tập)。
张:越南黎圣宗(Lê Thánh Tông)在位期间,社会稳定发展,国力蒸蒸日上,达到了繁荣昌盛的历史新阶段,文学也因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黎圣宗喜欢吟诗作文, 其文武百官也纷纷仿效。他创立“ 骚坛会”,兴盛一时。黎圣宗是怎样创立“ 骚坛会” 的?
陈:越南黎圣宗讳黎思诚(Lê Tư Thành),又名黎灏(Lê Hạo),是后黎朝时期的第四代君主,热心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他于 1494 年亲自创立 “ 骚坛会 ”,自号 “ 骚坛元帅 ”,成员除了他本人以外,还有申仁忠(Thân Nhân Trung)与杜润(Đỗ Nhuận)等近臣,总共有 28 人,称为“ 越南文坛上的二十八秀” 或者“ 骚坛二十八宿”。他们吟咏唱和,留下了大量的汉语、喃字诗文,其作品收集在《天南余暇集》(Thiên Nam Dư Hạ Tập)中。
张:《天南余暇集》是怎样问世的?
陈:1483 年,黎圣宗降下敕谕,遣申仁忠、郭廷宝、杜润、陶举、谭文礼等诸臣编撰《天南余暇集》。申仁忠等人根据中国唐宋的典籍《通典》与《会要》的编排方法、内容与精神,完成了《天南余暇集》的编撰,申仁忠撰写序言,黎圣宗为序言题写了 四句五言诗。《天南余暇集》共一百卷,是后黎朝时期最大的一部著作。可惜的是, 这部著作虽然誊抄了多本,但是却没有进行刻印,所以后来经过乱世,又很多都遗失、散落了。在现存的《天南余暇集》中 , 有很多部分都是杂乱无章的 , 其中,只有集一、 集九与集十属于原本。
张:《天南余暇集》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陈:《天南余暇集》中保留下来的诗作现收录在《洪德国音诗集》里,是许多作者的作品。从内容来看,多数属于歌功颂德、吟风弄月之类的作品,但是也不少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由衷热爱与对景物的精细观察。在创作技巧上很有成就,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声律严谨,风格清奇。黎圣宗的《三更月》是颇有代表性的一首:“ 三更风露海天寥,一片寒光上碧霄。不照英雄心曲事,乘云西去夜迢迢。” 他为《天南余暇集》序言题的四句五言诗也可以一读:“ 火鼠千端布,冰蚕五色丝,更求无敌手,裁作衮龙衣。” 从客观上看,《天南余暇集》对于振兴越南一代文风具有积极的作用。
张:越南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是否出现了在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法语文学?
陈: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是有人用法语创作文学作品的,但是一般来说,成就不高, 所以文学史里一般不提。胡志明曾在 20 世纪 20 年代用法文创作了一些散文、短篇小说, 文学史中还有所记载。
张: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越南南部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阮廷炤(Nguyễn Đình Chiểu)和张永记(Trương Vĩnh Ký),他们两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陈:法国统治越南的时期始于 1864,终于 1945 年。阮廷炤、张永记只代表了越南南部 19 世纪末的文学成就。在 1900 年到 1945 年期间,越南还有其他文学家取得了更为出色的成就。
阮廷炤和张永记两个人的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一样的。阮廷炤是一位爱国大作家, 他的所有创作都表现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他是儒家典型的孝子,因母亡 故心生悲哀,痛哭流涕,以至于成了盲人。他用口头进行创作,学生替他记录下来, 成为书面文学作品。他代表文学的爱国主义倾向。张永记是一个大学者,他的成就主 要是主办越南第一张国语字报,推广国语字,首次把许多著名喃字作品拼成国语字出版, 其中包括阮攸和阮廷炤的作品。他是我们越南国语文学的先锋。
越南比较文学
张:越南比较文学的发展情况如何?
陈:可以说,在越南的比较文学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虽然有许多热衷于研究比较文学的学者,但还没有形成学术组织,也没有建立起比较文学的国际联系。在一些大学里,比较文学只是选修课程,越南学者也编写了一两部概略的教材,当然也谈不上招收比较文学专业的本科生。我讲课用的是乐黛云、曹顺庆、陈礅、刘象愚、赵毅衡、周发详等中国学者编写的教材。1996 年阮文民写了一本比较文学教材,2020 年在越南出版了两本比较文学的教材:一是我写的《比较文学基础》,一是陈氏芳芳写的《比较文学教程》。可以说,越南的比较文学教材建设是刚开始的。我本人从1982 年到现在审定过四篇比较文学博士论文:一篇研究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一篇研究越南新诗与唐诗的关系,两篇研究越南文学与法国文学的关系。这四篇博士论文题目的拟定全靠偶然。越南现在的比较文学还处于应用型阶段,没有发展到学科理论建设的高度。研究者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就去寻找合适的理论。所以目前谈越南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问题还为时太早。
由于越南文学比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发展要晚一些,所以要认识它就免不了把它拿来同其他文学进行比较。可以说,任何一部文学史或文学批评都有比较文学的成分。
张:越南比较文学起步于什么时候?
陈: 据我所知,越南比较文学起步于 20 世纪 20 年代。1917 年, 范琼(Phạm Quỳnh)在《南风杂志》(Tạp chí Nam Phong)上写了一篇题为《越南诗与西方诗》(“Thơ ta và Thơ Tây”)的文章,认为越南诗多限制而西方诗多自由。接着,又有许多文章陆续发表,但是在这方面的没有统一的统计数字。许多书籍都具有比较文学的成份, 如怀青(Hoài Thanh)的《越南诗人》(Thi nhân Việt Nam)、《现代作家》(Nhà văn hiện đại)和其他文学史都有大量的比较。据学者黎风雪的统计,在 1920 年代到 1998年期间,在越南报纸上有 61 篇研究文章。据阮有山统计,在 1960 年到 2000 年期间有60 篇研究文章。据阮春镜教授统计,仅仅在民间文学领域,就有 50 篇研究文章。据阮义重统计,到 2004 年有不下 200 篇研究文章。我估计,实际数量比这个数量还多一倍。无论怎么说,这些数量都还是太少了。
张:您刚才谈到了越南比较文学文章发表的情况,这很好。能否请您再谈谈越南比较文学著作出版的情况?
陈:关于比较文学的著作,越南出版得也不多。现在已出版的比较文学著作主要有:阮文民,《比较文学的理论问题》,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芳榴,《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河内:文学出版社,2002;刘文俸,《比较文学 —— 理论和应用》, 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陈庭史主编,《比较文学 —— 历史和展望》,河内:河内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段黎江主编,《比较文学视野下东亚近代文学关系》, 胡志明:胡志明市综合出版社,2011。少数文章综述外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和动态,而多数文章则研究法越文学关系、日越文学关系、俄国苏联越南文学关系、越南文学和 东南亚各国文学的关系、中越文学关系的具体问题。
张:越南在组织比较文学学术研讨方面的情况怎样?
陈:河内师范大学,河内国家大学下属河内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下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等越南多所高校以及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均组织了多场国内和国际比较文学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比方说:2012 年 12 月 6 日,由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下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和越南日本文化交流基金携手举办的“ 东亚背景下的越南文学与日本文学 ” 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此会议围绕着越南与日本的古典文学之比较研究、越南与日本的现代文学之比较研究、日本文化与越南文化比较研究等内容,吸引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 100 余名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2013 年由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下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举办了“ 东亚文化比较研究:大众文化和年轻人” 国际研讨会,得到韩国与越南两国多所大学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热情参加。2017 年 3 月3-4 日,由河内国家大学下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举办的 “ 历史河流中越南语韩国之比较研究 ” 的国际研讨会在首都河内隆重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中国、韩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等 70 余名学者的积极参会,会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另外,越南国内同一个文学阶段不同文学作家或潮流的比较研究,比如 1930-1945 阶段小说比较研究、新诗作家及作品比较研究、1945-1975 年小说与 1986 年后小说之比较研究,诸如此类的国家级别的研讨会几乎每年都要举办,这里就不多说了。
中越比较文学
张:“ 近千年的越南古典文学几乎都以汉字与喃字为主要创作文字,而在创作思路、审美观点、创作题材以及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典故典籍等方面上,中国文化元素的体 现均为明显。”南越王赵佗“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因而在赵佗时期就远传交趾 , 成为最早传入越南的儒家经典著作。您能谈谈《诗经》对越南文学的主要影响吗?
陈:中国《诗经》作为一个经典对越南古代各代士子阶层的影响是不用说的,原因是各代士子都需要熟背这一经典。第一个影响是各个朝代把《诗经》翻译成喃字诗, 用作教材以教宫中女子。第二个影响是诗教,温柔敦厚影响了不少古代文学作者。现代文人喜爱其男女爱情的自然流露和对强权的控诉。在古代时期,《诗经》已有许多喃字译本,现在也有许多译本。
张: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是越南古典文学发展一个突出的特点,越南对中国古典文学主要的继承与革新是什么?
陈:记得米哈伊尔 • 巴赫金(Mikhail Bakhtin)说过,文学的记忆是体裁,诺思罗普 • 佛莱(Northrop Frye)说过,文学形式的发展是由其形式原型而来。越南文学有两个传统:一是自己民族传统,一是外来传统。中国古典文学是一种悠久的外来因素,越南所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是文学体裁、题材和意象。关于体裁,裴文元和何明德在其著作《越南的诗歌形式和体裁》(Thơca Việt Nam hình thức và thể loại)中断定,越南诗歌里有模仿中国诗歌形式的体裁,如古风体、律诗体。从律诗体又造成一些特殊体。其他文体如传奇体、章回小说体和行政文体如表、奏、檄文、祭文,也被模仿。除此之 外,七言诗句也至今得到广泛使用,是一种影响表现。诗歌题材的模仿有即兴、即事、有感、春晓、惜春等,诗歌意象的模仿有春草、归鸟、孚云、薄命、钟声等。革新方面, 除了主要体现在表现越南具体的内容外,在越南语言文学创作里有许多形式的创新, 如喃字长篇叙事诗、长篇抒情诗的吟曲、说唱体诗。
张:越南现当代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情况怎样?
陈:在越南现当代文学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已经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 继承西方文学的却越来越多。当然,越南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是源源不断、至今不绝的。越南 1932-1945 的新诗虽是越南诗的革命,但其中唐诗的原型,意象和余音还是可以读出来。
张:陶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海外包括越南也有重要影响。陶潜在越南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陈:应该说,在越南影响最大的有三位中国诗人:陶潜、李白和杜甫。所谓影响, 就是在越南诗文创作中留下明显的痕迹。在越南古代诗文中不难找到陶潜的痕迹,陈朝莫挺之(Mạc Đỉnh Chi),陈朝壁洞诗社的许多诗人如阮郁(Nguyễn Úc)、阮畅(Nguyễn Sưởng)、陈光潮(Trần Quang Triều),黎朝的不少作者如阮廌、阮禀谦(Nguyễn Bỉnh Khiêm)、阮屿((Nguyễn Dữ)、阮攸(Nguyễn Du)、阮劝(Nguyễn Khuyến)等, 都是很好的例子。在他们的作品中,陶潜作品中的原型如澎泽县令、五斗米、采菊东篱、三径菊等,触目可见,俯拾皆是。至于陶潜鄙视名利、酷爱闲适、崇尚自然等人格也是越南诗人、作者所钦佩、羡慕的。越南学者吴春英(Ngô Xuân Anh)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陶渊明在越南的诗文中》(“Đào Uyên Minh trong thơ văn Việt Nam”)的文章, 对陶潜在越南的接受与影响等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这篇文章非常出色。
张:您曾在《文化艺术杂志》(Tạp chí Văn hóa Nghệ thuật)1993 年第 2 期上撰文说:“ 越南历代诗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受李、杜为代表的唐代大诗人的影响。”唐代的诗人数目巨大,清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组织彭定求、杨中讷等 10 位翰林编纂的《全唐诗》收录整个唐五代诗作多达48900 余首,所涉作者多达2200 余人。在众多唐代诗人中, 按成就排在第一的是李白,李白在越南文学中有何影响?
陈:越南著名唐诗专家阮克飞(Nguyễn Khắc Phi)断定,李白是在越南文学中留下最多印迹的少数几个中国著名诗人之一。阮克飞在2001年河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著作《越南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Mối quan hệ giữa Văn học Trung Quốc và Văn học Việt Nam)中研究发现,黎朝后期著名文学家邓陈琨(ĐặngTrầnCôn)在其著名的抒情长诗《征妇吟曲》(ChinhPhụNgamKhúc)中,从李白《关山月》《白头吟》《塞下曲》《上之回》《别内赴征》《子夜吴歌》等名篇里化用了许多名句来写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例证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许多。李白诗的豪迈奔放的风格是越南诗人所喜爱的。阮 廌有一首诗描写了李白。阮攸的《行乐辞》(“Hành Lạc Từ”)蕴涵着李白的诗意、诗味。高伯括的诗作也具有李白的豪迈。我想,李白是在越南文学风格中留下了很大影响的。
张:杜甫在越南文学中的影响如何?
陈:杜甫在越南文学中的影响非常深广。阮廌、阮攸、高伯括、阮福绵审(Nguyễn Phúc Miên Thẩm)、胡志明等无数越南人都热爱他。他诗中乐人民之乐、苦人民之苦的精神深受人们的敬佩。越南著名学者潘玉是著名汉学家潘武(Phan Vũ)之子,他从六岁那年就开始熟读、背诵杜甫的诗歌。他用十年时间撰成了著作《赤民的诗人》,收录了他自己翻译的杜甫诗歌1014首,诗歌后面还有阐释,翻译和阐释有机结合。杜甫是作品在越南翻译得最多的中国诗人。潘玉总结说,杜甫的诗歌最缺少东方性, 没有贵族性。杜甫注重事实,关心民生,最具有全人类性、现代性。其著名诗篇《自京赴奉仙咏怀五百字》是一个伟大的创作宣言。
张: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其中,在七律诗的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尤其突出、巨大。越南汉文诗歌以律诗为主,其中,七律诗在越南诗坛一直占有重要位置, 据统计,“ 阮廌 (1380-1442)《抑斋诗集》共收录诗作 110 首,其中七律达 87 首;阮攸(1765-1820) 的汉语诗集《北行杂录》《清轩诗集》《南中杂吟》共收录诗作 252 首,其中七律达169首”,这显然是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杜甫对越南七律诗创作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陈:的确,越南诗人很热爱七言律诗。几乎一切古代诗人主要都从事这种诗歌的创作。1938 年出版的《文坛宝鉴》(Văn Đàn Bảo Giám)搜集了 2000 首诗,其中,七言律诗有 600 首。不仅诗人而且普通人都会作这种诗。现在退休的老人组织了一个唐诗惧乐部,经常作诗和互相评判、欣赏,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些是很出色的。现在, 好象个个越南城市都有唐诗俱乐部。七言诗变成大众热爱的体裁。诗人黎金交(Lê KimGiao)出版了一部著作《唐诗神律》(ĐườngThiThầnluật),提出七律诗的结构不是题实论结,而应该是缘才情命。他的论点有地方可以商榷,但这说明人们对唐诗的热爱和兴趣是持久不衰的。这明显是他国化的文学现象,是越南化的文学现象。
张:阮攸(Nguyễn Du)是越南古典文学三大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中深受杜甫影响。杜甫对阮攸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陈:如果把阮攸的汉诗跟杜甫的诗作比较,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相同点。他们所面对的都是战乱的民生,所经过的都是家庭离散、亲人卧病与饿死,所眼见的都是社会崩溃、贫富对立。阮攸在《耒阳杜少陵墓》中写道:“ 千古文章千古师,平生佩服未常离。” 这说明他心里想念的诗人当然是他尊敬的师长杜甫。我想,杜甫对阮攸的影响主要在对现实的态度、诗史笔法的追求方面。这一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具体地分析和论证。阮攸的诗歌中有几首很象杜甫的诗歌,如《太平卖歌者》《阻兵行》等。阮攸的《北行杂录》写于出使中国的期间,里面有鲜明的中国形象,这也许也是一种影响吧。
张:中国元末明初瞿佑的代表作《剪灯新话》是一部具有跨国界影响力的古典小 说集。这部小说集出版后不到百年,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朝鲜、日本与越南等外国也 出现仿作。学术界普遍认为,阮屿的《传奇漫录》是瞿佑的《剪灯新话》在越南的仿作。《传奇漫录》主要在哪些方面模仿了《剪灯新话》?
陈:关于阮屿的《传奇漫录》(Truyền Kì Mạn Lục)对中国元代瞿佑的《剪灯新话》的模仿,古代越南学者何善汉、黎贵敦、潘辉炷、武芳题早就指出,他模仿的主要是 小说的体例。整部小说二十篇,分成了四卷,每卷五篇。为什么不多不少?我想是当 时以中国为楷模思考、选择的缘故。阮屿的《木绵树传》明显是模仿瞿佑的《牡丹灯记》。把死者的棺材放在后院中不符合越南人的风俗。但是,认为阮屿的《传奇漫录》是对 瞿佑的《剪灯新话》一个人一个作品的仿作有不妥之嫌。取名传奇是受唐代传奇影响。叙述中夹杂着人物所作的许 多诗篇是唐传奇固有的特点,不是从《剪灯新话》开始。其内容主要是越南生活的反映,作者表达的是对黎朝末世和莫朝的愤 懑不 满,各篇中的诗作很新鲜和细腻。我在 2000 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了阮屿《传奇漫录》中《徐识仙婚录》与中国仙话的关系。我发现,阮屿接受的是不仅有越南民间创作,而且还有整个中国仙话(干宝、陶潜和刘义庆等)和散文叙述传统(司马迁等)。阮屿和瞿佑还有同源的关系。
张:在研究越中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时候,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上,这是一个不足。越南学术界在越南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研究方面的大体情况是什么?
陈:我对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了解不多,不敢妄作评论。但据我所看到的有限的材料来看,您所说的是一个事实,这的确是一个不足。中国文化和文学对越南的影响是显然的,几乎不证自明。一千年北属,又一千年借用汉语,读汉语的书, 写汉语的作品,怎能不受汉文学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有如欧洲各国受希腊罗马文学的影响一样,甚至比欧洲希腊的关系还紧密。越南文学界对中国文学影响的问题很关注。上边已经说过,越南大部份古代文学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分不开的,所以研究时必须要有比较文学的眼光,比如研究邓陈昆的《征妇吟曲》、阮辉似(Nguyễn Huy Tự)的《花笺传》(Hoa Tiên Ký)与阮攸的《翘传》等,都要作文字、文典的注释、解释。注释的大部份要指出,哪些典故、细节、形象来自中国书籍,这实际上是作寻源或渊源学的研究。不过,从越南具体作品的细节找出其出处的时候,常常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在浩若烟海的文本间性里,你怎能正确无误地指出某个字来自谁的手笔?我想,这是由于越南学者不大熟悉中国文学作品的缘故。阮克飞在研究《征妇吟曲》和我在研究《翘传》的注释的时候,都指出了许多不确定、不恰当的地方。难道一个作家在创作他作品 ( 作集古诗除外 ) 每写一行都要记起先人的细节文字吗?不是的。他只从语言海洋中选取与他感觉相符合的词汇来表达,偶然相同是常有的。
张:越南中越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陈:越南学者在作中越文学比较研究时,除了指出中国的影响之外,还进一步指出越南作者的创新和越南文化的不同。因为一种文学如果只有仿作的话,那么还有什么价值可谈呢?在阮攸的《金云翘传》(Kim Vân Kiều Truyện)与清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的文学比较中,陶唯英(Đào Duy Anh)、阮禄(Nguyễn Lộc)、黎庭骑(Lê Đình Kỵ)、潘玉和拙作《翘传的诗学》(Thi pháp Truyện Kiều)都在各自的著作中作了各方面详细而具体的比较,如体裁、故事情节、叙述方法、叙述视点、人物性格、人物描写、语言形式等方面,概括了越南作者创造性的特色。越南学者偏于从接受、改写、变异等方面着眼来比较研究。这是越南文学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我偏于注重把越南古典文学作品与中国整个文学和文化作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其影响关系。如果只限于把越南作家作品和中国作家作品作一对一地比较,比如《剪灯新话》和《传奇漫录》,阮攸的《金云翘传》是与清心才人的《金云翘传》作一对一地比较就看不出影响的实质,因为越南作家从来都不只是受到中国一个作家、一个作品的影响的。
张:中国学者于在照 2014 年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专著《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比较研究》,运用比较文学渊源说理论对越南汉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越南喃字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运用比较文学平行说理论对 20 世纪上半叶越南拉丁化国语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这是中国学者在越中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代表性成果。越南学者在越中比较文学领域有何代表性成果?
陈:我读过孟召毅和卢慰秋的研究,于在照的越南文学史,他的新作我也拜读了。在越南,目前有些对越中文学作比较研究如上边提到的阮克披和芳榴的作品,但是如于在照那样把两国文学作整个地比较研究的目前还暂且没有。我想,将来可能会有的。
张:越南比较文学同中国比较文学合作的情况如何?
陈:中国是世界上具有伟大而悠久文学传统的国家之一。越中两国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同样深刻和悠久,而且直到现在,这种文学关系还继续发展着。比较文学首先要求对研究相关的两国文学有深刻的理解,要求对两国的语言有熟练的掌握,要求把影响和接受两方面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文学影响的完整情况。如果这些都做到了,那么中越两国学者合作研究两国的文学关系将会非常顺利。越南学者有机会向中国学者学习理论和方法,而中国学者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越南文学。这样的合作会促进中越两国文学的交流和友谊。
罗良功、傅浩、魏家海、王柏华、曾巍 | “诗歌翻译的当代思考”笔谈
黎志敏 | “形式创作”意识:现代诗歌“形式—内容”的融合趋势
杨镇源 | 阳明心学视阈下“向内而求”的元理论建议——针对西方译学界“凝滞于物”的学理风险
张叉、陈庭史,中越文学交流与比较文学——陈庭史教授访谈录,《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第5期。为适应微信风格,删除了注释。
本刊投稿系统:
http://www.wgyj.cbpt.cnki.net (可点击下方原文链接直接进入)
请点击上方蓝字“外国语文研究”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