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琼:中国社区慈善的发展与未来 | 慈善盛典

善城广州 2023-07-02


2023年2月17日,在中国新闻社、中国市长协会指导下,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广州市民政局、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南沙区人民政府于南沙联合主办第四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下文简称“慈善盛典”)。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关注公益慈善事业的数百位嘉宾汇聚南海之滨,狮子洋畔,现场邀请政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分享理论研究、前沿观察以及成果经验,以“共创 共享 共富:中国式现代化慈善发展之路”为主题,围绕湾区慈善城市建设、大湾区慈善协同发展等热点,一同探索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琼在慈善盛典上进行了主题为《中国社区慈善的发展与未来》的主旨分享,以下是发言实录:



2021年,我们对中国社区慈善的发展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对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成都市、苏州市和香港行政区等地的社区慈善发展,以及整体上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慈善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尝试勾勒中国的社区慈善画像,分析中国社区慈善自身的发展路径,探索中国社区慈善的发展方向。


我们都知道,慈善在社区,古已有之,尤其是在中国,从敦煌遗书中发现的400多件社邑文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社”作为一种自愿结合的民间互助团体,其活动明显带有互助性质。我们现在所说的社区慈善,是近代以来演化出来的概念,作为一个政策概念,最早出现在2015年民政部发布的文件当中。2016年颁布实施的《慈善法》附则中也有社区慈善相关的规定:“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


在《慈善法》之后,随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推进,许多地方对社区慈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社区基金会、社区基金、慈善超市、社会工作站、慈善帮扶站等社区慈善载体遍地开花,也为社区慈善和基层治理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规范,如《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和《上海市慈善条例》都专门对社区慈善做出了规定。


2022年12月底,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且公开征求意见的《慈善法》修订草案当中也明确增加了一条,国家鼓励发展社区慈善,培育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基金会、慈善信托开展慈善活动,鼓励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我们认为,社区慈善是社会治理与慈善发展在基层的融合,不仅符合中华邻里互助的传统与现行体制,而且畅通了社会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增进了社会团结,进而可以为国家治理奠定稳定的根基,是未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社区慈善的参与主体是非常多元的,既有实体的慈善组织,如社区基金会;也有惠及社区资源的蓄水池,如社区慈善基金或者社区基金;还有社区资源流转载体,如慈善超市等;还有社区服务载体,如广州的社区慈善(志愿服务)站等。


社区慈善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五种形式:社区需求供给式、企业供给式、慈善组织供给式、国家与地方政策供给式以及混合式。


社区供给式的核心问题来源于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它的需求非常接地气,但在具体实践当中受到专业能力比较弱、内生性的倡议耗时比较长的因素挑战,所以在现实当中,社区需求供给式的社区慈善发展比较缓慢。发展较快、需求又比较多样的是企业供给式和慈善组织供给式,他们的特点是能为社区慈善带来外部资源,以及更多专业服务的供给机会,但也面临如何有效地平衡供给以及实现各个利益相关方需求的挑战,还存在如何获得社区成员的信任和支持的问题。


最有特点的国家与地方政策供给式,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各级政府希望通过发展社区慈善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保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行动非常快、覆盖面广,但也容易受到挑战,比如项目可持续性、供给依赖性、服务质量和成效把控等。目前我国的社区慈善发展多属于这种,尤其是建立社区基金会和社区基金为载体的社区慈善。据统计,三分之二的社区基金会在成立时,原始基金由政府直接出资,三分之一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由于不同基层组织领导支持的态度和重视程度也不同,在不同区域,社区慈善的发展也参差不齐,有快有慢。


通过梳理发现,我们国家的社区慈善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在社区慈善发展过程中,政府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了强有力的牵引作用。紧接着地方性的行业性组织或者是枢纽型的组织,尤其像地方的慈善会,与政府联动,积极响应抚育并孵化了社区慈善发展的人才、资金、运行机制、服务标准等基本要素。政府与行业组织的联动造就了社区慈善发展的中国路径:政策介入——行业响应——社区行动



此外,我们还发现,资源统合、链接与主体联动助力了社区慈善发展,各个地方的社区慈善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比如广州借助的是相对成熟的社工体系发展出“慈善+社工+志愿服务”的社区慈善发展模式;成都通过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直接把社区慈善嵌入到基层社区治理当中;上海则是充分发挥城市优势,把慈善超市打造成了上海慈善事业的名片。所以社区慈善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规律,它深深嵌入在各地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社区慈善融入到社区文化中才能成功发展起来。


那么,社区慈善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社区慈善是一种慈善形态,它通过慈善的手段和机制聚集多种资源,解决社区居民和社区发展的问题,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发展。

2、社区慈善能直接观察包括慈善在内的多种措施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的成效,也是最能直接体现慈善参与度的方式。

3、社区慈善的目的是促进社区发展,建立社区共同体,运作机制是社会动员,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民是主角,社区社会组织或政府力量、基层力量都要为他们摇旗呐喊。

4、社区慈善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慈善实践机会,培养居民现代化的慈善认知,为居民关注和思考公共议题提供培养基础。

5、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家和社会精英,也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来积极参与,形成人人慈善的汪洋大海。


对于社区慈善的未来发展,要以居民福祉改善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良好互动的基层政慈、政社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以及慈善组织各自的优势,调动、协调社区内外资源,合力提升居民福祉水平和社区、社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社区慈善组织,创造更宽松的发展环境,放宽对社区慈善组织的注册资金、场地限制、认定标准等要求,对优质组织免税免检,同时,鼓励大型慈善组织直达社区或者透过社区慈善组织直接服务于社区居民;引导、鼓励发展枢纽型和服务型的社区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建立多主体、各资源间的联动机制,还可以考虑将福彩公益金优先返还支持社区发展,完成“由民到民”的慈善闭环;同时建立慈善的统计制度,尤其社区慈善统计制度,以准确、全面呈现中国式的慈善图景。

编辑:无尘

往期推荐

关注善城广州

了解更多公益慈善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