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史密斯不着边际的时光列车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帕蒂·史密斯 | 朋克教母 | 回忆录
去年年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因事未能出席,他的挚友帕蒂·史密斯出席并翻唱他的《暴雨将至》,被媒体誉为“一位摇滚传奇向另一位传奇的致敬。
尽管70岁的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在演唱时因紧张导致卡壳,在唱到“我看见满屋子的人手握嗜血的锤子”时她记错了歌词,一度中断歌曲并向全场致歉称非常紧张,此后部分歌词仍旧有些许出入。不过充满个性的演绎仍旧赢得1500名观众的掌声。
▽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552yvln1&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青年时期开始,史密斯一直视迪伦为偶像。1975年6月26日,两人在一个音乐节的后台首次相遇。她认为迪伦是“猫王”之后最性感的人,世人对他“诗人、摇滚、叛逆”的形容则不尽然。
鲍勃·迪伦和帕蒂·史密斯
整个1980年代,史密斯远离乐坛,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此后,在老友艾伦·金斯堡和迪伦的鼓励下,史密斯重登舞台,录下数张专辑。她写下两本自传,其中一本《只是孩子》获得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只是孩子》
[美] 帕蒂·史密斯 著,刘奕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史密斯继《只是孩子》之后的又一本回忆录《时光列车》。
这本书不再那么关于过去,而是关于我是谁,我在做的事,在读的书,在想的念头,在喝的咖啡,在踱步的地板……这本书是我的人生路线图。
——帕蒂·史密斯
”《时光列车》
[美] 帕蒂·史密斯 著,非尔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
不着边际的时光列车
○来颖燕
帕蒂·史密斯的文字,在看似的漫不经心中蕴藉着一种孤傲的温情。这种刚柔相济的力量,令她的作品弥漫着奇特的张力。在《时光列车》中的起首她便说:“不着边际的写作可没那么容易。”这句话之后一再出现,似乎是她对自己将要进入的写作状态的一种预见和统括,而事实上,这更像是她人生的谶语。
这个美国著名艺术家,还有着作家、表演家以及“朋克教母”的身份。而对于史密斯随性的人生而言,这些头衔不过是一种“巧合”——她碰巧对于文字、表演、诗歌、绘画有着天赋和感知力,于是任意挥洒,不拘一格。《时光列车》是对她那混沌却出类拔萃天才的极好映射。
▲2015 年,帕蒂·史密斯在她最喜欢的咖啡馆里,《时光列车》的所有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但却马上要被拆掉了。
人生如寄,就如列车的旅程,“时光列车”这个看似普通的比拟,摆开了架势要打开记忆的闸门,因为“写作的人就是列车长”。但踏上了史密斯的列车,你会发现这趟旅程不仅车下无轨,而且亦幻亦真。
书中的二十篇随笔,记录了史密斯曾经的足迹和轶事,这些应当是她想要示人的有着特别意义的人生节点。从她设定的篇名中可以感知到她的初衷:
《伊诺咖啡馆》
《切换频道》
《动物饼干》
《跳蚤吸血》
《豆子山》
《没有指针的时钟》
……
这些看起来或名物或事件的篇名,似乎是想要梳理往事的写作者们惯用的方式。
▲帕蒂·史密斯
但吊诡的是,除了可以知道史密斯画出的人生地图是从伊诺咖啡馆开始,其它的篇目几乎都“偏题”了——
这些篇目中的物与事,常常只是她所刻录的人生轨迹中极不起眼的一笔,如同缤纷画作中的一个小点,常常既非核心,也非点睛。
读完一篇,往往像是随着作者一起做了一场梦,散乱而旁逸。然而,这些梦境中的细节却又如此真切,触手可及。去咖啡馆路上,想到要把左边口袋的开线缝一下;旅行前睡眼惺忪地盯着那张抽出的塔罗牌……
▲帕蒂·史密斯,滚石杂志封面,1978
正是这些细节,晕染出了史密斯人生的格调——自在,无端,细腻,而且形而上。它们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实在的琐碎——由此,她那如梦境般的叙述不可遏止地陷落在现世的尘埃里:
深爱的名著搅扰在咖啡香里,往事的记忆牵动着写作的冲动,与爱人的旅行暗示着命运的眷顾与无常……
她的笔触,兼具着天马行空和平静真诚。这种背反,让人不断靠近史密斯的生活,又被迫不断远离。
我把我的世界盛在一个大盘子里献给读者,盘子里到处都是偶尔才提及的各式典故。就像在托尔斯泰大宅里填充玩具熊所托着的那一个,椭圆形盘子,上面充斥着声名狼藉或者默默无闻的各色来客名片,很多张很多张。
”属于史密斯的梦境和现实,就这样被放在她的大盘子里。只是面对其中密布的细节,我们并没有被填满——其间生出的繁杂根须,反而延展出新的空间。因为诗意是这本书的本质,而诗意,常常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这也是《时光列车》无法被归类的根由。杰弗里·奥布赖恩在《纽约书评》中将《时光列车》的内容概括为:“以白日梦、文学评论、回忆录、对失物的召唤、旅行笔记等诸多碎片构成。它同时又是日记、梦境记录和札记簿。”
显然,这部作品在既有的文类面前有些不知所措,因为自由的灵魂必须拥有属己的表达方式。所以,不着边际的写作,看起来随心随性,却是对文学陈规难得的抵抗。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这本书何以 “世界最美”?|一流的文章是李翰祥的化妆|虽然《沉默》无缘奥斯卡,但这无损远藤周作的经典性 | 《深港书评》好书周榜(2017第6期) | 村上春树新作书评,他在2000多张稿纸上都写了什么|深圳美术展开年放“大招”,你被闪到了吗?| 她在塞尔维亚捕梦| “月光男孩”如何跨越“藩篱”,避免成为“隐藏人物”?| 八一八这些没机会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作品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