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最棘手的移民问题,也是这些书思考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法国大选 | 移民
随着法国总统大选的“决赛”临近,随着中间派马克龙和极右翼玛丽娜·勒庞进入第二轮,法国左右两翼长期轮流执政的局面将被打破。传统大党共和党和社会党被取代,将对法国以至欧盟命运造成深远影响。
这一起被欧洲和国际社会视为自英国退出欧盟、美国特朗普当选后的最大事件,收获了全球政经人士的关注。
法国是老牌欧洲大国,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在西方一直被视为楷模。然而,19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加速发展大背景下,法国经济、社会状况发生变化,社会问题凸显。这些问题既有社会排斥等老问题,也有移民冲突、反社会改革等新挑战,其严重程度足以用“危机”来形容。
其中,移民问题及其政策应对不仅成为法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许多社会学家争先研究及探讨的重大课题。今天,我们通过几本书,来看看移民问题。
城市移民的生与死
文 | 思郁
我从乡村来。农村出生的少年人生轨迹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一种是像我这样的,拼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然后进入都市;另外一种,早早辍学,进城打工,早日养家。
我大学毕业即失业,来到省城,先用很少的钱在都市村庄租一个小房子,从头开始,一点点找工作,积累资本,坚持几年下来,可以换一个稍微好的房子,脱离城中村的生活。但是想要真正融入这个城市,可能还需要很久很久。
再看另外一面,我家乡的伙伴们,很早就出来打工,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是可以预见的,选择沿海发达的城市,或是装修,或是建筑,或是工厂,总之是城市中最重最累的活儿,坚持几年下来,城市的风景看够,挣够了钱回家结婚生子,有了下一代,依然重复父辈的未来……
从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一书的分析来看,我和我的同伴的人生轨迹基本属于乡村到城市迁徙的两种类型:职业移民和循环式移民,前者是指那些“到城市从事技术性工作或是进入政府或军队”,后者是指那些数百年来从乡下到城市,在某一季节从事某种阶段性的工作,但是依然要回家的人。除了这两种,还有第三种迁徙类型,即数量最多的连锁式移民,“通过一套社会架构,由迁徙目的地的人口为新移民提供援助、资讯及鼓励,而促成一组组相关的个人或家庭从一个地方迁往另外一个地方”。
《落脚城市:最后的人类大迁徙与我们的未来》
(加)道格·桑德斯 著,陈信宏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加拿大的城市发展领域专家杰布·布鲁格曼在《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中,提到这种历史上悠久的“连锁式移民”,用了一种更为形象的方式解释:如果某名家庭成员在一座城市扎根且拥有了稳定的生计来源,那么其余的亲人或家乡的其他居民,将追随他的迁移步伐。
《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
(加)杰布·布鲁格曼 著,董云峰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历史上有过多次各种方式的大迁移,但是没有一次的广度与规模,能与二十世纪的这场连锁式移民相比,由其引发的革命性变化已经体现在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效应上——有时候我们甚至都分不清,到底是全球化引发的这场世纪末的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浪潮,还是这股浪潮催生了全球化。我们所能了解的是,这种革命性的移民浪潮终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在我的观察视野中,符合连锁式移民的,在中国就是我们常说的都市村庄,即“城中村”。我所在的城市,在几十年前经济未发展之时,周围市郊还是一片荒野和农村,随着这些年的发展,这些原来紧靠一点点微薄土地的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规划逐渐将他们纳入了这个城市的版图,他们原来收获微薄的土地,现在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他们在原来种植庄稼的土地上盖满了高楼大厦,从此衣食无忧,靠收租金生活。从贫困的农村出来的打工者进入这个城市,大多数会选择这些廉价出租房生活。
桑德斯因为从事新闻工作四处游走,
他察觉到世界各大城市中,
都有一个这样的被忽视的区域——
有的叫城中村,有的叫贫民窟,有的叫市郊。
名字不同,却有着相似的命运,
一个很可能蕴藏着革命性变化的区域——
这是桑德斯在《落脚城市》中着重提出的观点。
他认为这些区域的存在为城市的未来输送了人力和资源,它们的存在保证了一个城市中产阶级的流动性和活跃性,是城市的希望和源泉,
“简单说来,他们具备资产阶级的梦想、拓荒者的坚忍与爱国者的价值观,他们所缺乏的只是实现梦想的机会”。
“落脚城市”这个词汇形容这样的都市中的乡村真可谓是神来之笔。连接乡村和城市,希望与时间,蕴藏着许多诉说不及的梦想。这个地区在每个城市中都存在,但是很多时候,在政府和决策者的观念中,这些区域是一个城市的毒瘤,时机一到,就应该毫不怜惜地割除掉。因为这些区域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每个城市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些区域中,在这些人群中,有这个城市的未来:可能是下一波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也可能是下一波暴力冲突的爆发地。就看你如何对待与抉择。
桑德斯在《落脚城市》中充满了希望与乐观,他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他说,那种认为落脚城市只是贫民窟的说法“其实误解了落脚城市的都市野心及其快速变迁的本质,也没有正确认识到落脚城市如何重新定义了都市生活的本质”。落脚城市的文化不尽然是乡村,也不尽然是都市,而是融合了两者的元素“迫切希望在这群志向远大又深深缺乏安全感的居民当中找到安全感的共同来源”。而这种共同的安全感的构建与形成,有利于发展出融合不同元素而且又充满保护性的新文化。
但是还有悲观的一面。落脚城市的存在也意味着有序的城市中,存留着无序、混乱甚至暴力的生活。
由于缺乏有效的流动性,它们与城市文明存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容易造成对立与反叛。一个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往往会从这个角度出发,把它们的存在当成一个城市的隐患,对其进行治理和清除。
《规划世界城市:全球化与城市政治》
(英)彼得·纽曼 安迪·索恩利 著,刘晖 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英国的两位学者彼得·纽曼和安迪·索恩利在他们共同的著作《规划世界城市:全球化与城市政治》中,就提到在这种全球化的移民浪潮中,落脚城市的存在对城市政治形成的挑战。
某种程度上说,政治人物在城市层面作出的决策有潜力影响城市的未来,但是由于许多城市的领导者的视角比较局限,“仅着眼于如何将自己的城市变得更有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这让他们致力于提供能在新全球经济环境下抓住经济优势的设施”。
当数字经济和形象工程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幸福的指标时,城市的管理者就会忽略城市居民的需求和观点,更不要提落脚城市里那些卑微的外来者。他们对城市的情感源于一种寻找家园的归属感,当他们的家乡已沦陷,他们渴望的城市又无法融入的时候,他们的生与死,他们的辛苦劳作,他们的苦苦挣扎,反而成了一个城市繁华荣耀背后的最大反讽。
延伸阅读
《布满贫民窟的星球》
迈克·戴维斯 著,潘纯琳 译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大方
2017-1
《布满贫民窟的星球》记录了全球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正面临的绝望困境:城市重建和“美化”的冷酷机器,把数百万贫民驱逐到城市边缘的灰色地带,他们只能生活在危险的山坡上、污水横流的河滩旁、毒气漫天的垃圾场附近。从开普敦到金萨沙,从卡萨布兰卡到北京,极度贫穷的城市社区与我们相隔千里,或近在眼前。
本书作者迈克·戴维斯提醒我们:21世纪的大多数城市被污染和腐烂包围,蜷伏在泥泞之中——并非都市未来主义者们所幻想的“光明城市”。城市贫困的不断加剧已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后果。那些埋藏在巨型贫民窟中的社会问题,是否会像火山一样在某天突然爆发?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他说,乔伊斯的都柏林是一座走向死亡之城,而深圳则是一座如同初生婴儿的城市 | 城市是一本大书,不要撕掉书店这重要的一章 | 跟着他泡梵高的咖啡馆,听普鲁斯特爱的音乐 | 跟着他泡梵高的咖啡馆,听普鲁斯特爱的音乐 | 《阴翳礼赞》中美好的厕所,被他实现在幼儿园里 | 当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焚书… | 他像一名行脚僧,走在大地上和历史的脉络里,为我们取来真经 | 人生不怕“一穷二白”,怕就怕书“入乎耳,出乎口”的苍白 | 这位70岁的“朋克教母”列起书单来,简直停不下来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