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家可归,是这世上最美的四字风景

2017-05-14 罗婉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今儿是母亲节,

朋友圈和微博里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晒妈”大赛,

有秀礼物的,有大声表白的,有po合照的,

难怪有人戏称:真是“一日识尽朋友妈”。


然而,喧闹过后,

回到与父母或朝夕相对,

或天各一方的平淡日子,

我们不得不反思,

难道表白母亲,感谢母亲,

就只限于这个特定的日子里吗?


老舍说过:

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


老舍笔下的“幸福”,正是源于“有家可归”

这也是《云上 : 与母亲的99件小事》的作者

不良生所切身感受到的。


从小生长在单亲家庭的他与母亲相依为伴,

在母亲逝世后的一年多里,

他写下了这本追忆母亲的书。



但他却表示,

假如可以重来,宁愿永远不写这本书。


这一生,她从不肯对自己好一点。不是她忘了,人生有时可以享受享受,可以躺下来看看风景,而是这人生没有给她喘息的机会。甚至很多时候,连我也忘了待她再更好一点。


——不良生《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


所以,当你还有父母陪伴在身边时,

“及时诉爱”“及时珍惜”

如果你已经没有机会了,

那么请带着亲人的惦念,

努力加餐,更加坚强地走下去

这才是感谢他们的最好的方式。


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

我们采访了《云上》的作者不良生,

希望以这股微薄的力量提醒我们每个人,

在往后的岁月,

如何更好地珍惜、陪伴老去的家人。




Q | 罗婉   A | 不良生



Q:昨天是母亲节,这是第几个你自己过的母亲节?

 

A:第三个。母亲生前,我没有给她过母亲节的习惯。甚至是母亲的生日,我们也是简单度过。一来是母亲总不愿意我为她花钱,二来是我自己忽略了母亲的感受。这也是我的懊悔之处。我想,人类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回想从前那些时光的可贵。

 

Q:现在回看当时书写的情貌与心情,是否有心态上的改变?

 

A:当自己两年前开始书写这部私人日记时,是它的亲历者与记录者;现在手捧《云上》,仿佛自己也跳脱出来,变成了河流对岸的读者与离别者。如果说我是我母亲的孩子,那么《云上》就是脱胎于我生命的一个孩子。

 

《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节选


前几天走在大街上,路过从前与你一起逛过的许多小店。


我们一起吃过饭的餐馆。骨浓坊火锅、安乐鸭血粉丝汤、吉祥馄饨、福润早点,都是些平民的小吃店,但当时你总舍不得花钱。我哄骗你说我有折扣券,不用会过期,浪费了可惜。你才肯乖乖跟我去。


还有我们常去的超市。每逢周末或者年节,母子结伴去采购,然后满载而归。


我从这些店门口路过,路过我们一起靠窗坐过的位置,路过你等我去锁电动车时停留过的树荫。仿佛你还坐在那张椅子上,仿佛你还站在那片树荫下。


这么多承载回忆的小店,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不想再走进它们了。



Q:你曾在书中提及自己离不开手机和电脑的毛病,因而惹母亲愠怒,以及耐不住母亲的唠叨躲进房间,事后却懊悔的此类小事,这些在当代孩子中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你认为这一代的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怎么样?父母与孩子的最理想的沟通和相处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不良生:越年轻一辈的孩子,越能得到自主性的成长吧,与父母的交流也会越淡漠些。最理想的方式我觉得是永远关心,从不束缚;有自己各自的人生,但也把对方始终放在心上。

 

Q:书中说到您带母亲去看电影的事,“我以为是我在带母亲去看电影,其实也是你在陪着我,想多给我留一些彼此陪伴的美好回忆”,您是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这种相伴相依的关系的?

 

不良生:《云上》的每一小节,都是这样的相依相伴。某种意义上,《云上》这本书不止是我一个人书写的,我的母亲更是它的书写人,我只是一个记录者。

 

《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节选


和同龄人一样,我也养成了离不开手机和电脑的坏毛病。


陪妈妈一起吃饭的时候握着手机,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刷着手机,每晚自己回房间后会对着电脑很久,周末在家也一有空闲就对着电脑。好多次,都是母亲来找我说话。从前明明不是这样子的,以前我总绕在她身后或者是依偎着她,她带我闯荡天涯。妈妈一直欣慰于我孩童时对她的依赖。即使后来我在外念书,头一两年也是每个月给母亲写一封信,每个星期给母亲打一通电话。


为什么最近几年,我好像是早就把母亲抛弃了,陪伴她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我用手机、电脑把妈妈挡在我的生活外面。母亲在的时候,即使我在她身边,也都把热爱“转嫁”给了那些科技垃圾。


妈妈生气了,她这一次是真的生气了。她愠怒地说:“以后你就捧着手机抱着电脑过吧,反正有我没我也都一样。”


她真的留我去跟手机和电脑过一辈子。她永远地躲起来,再也不出来了。



 

Q:父母的离异对你的成长带来了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A:使我更加独立、坚韧、敏感和忧伤。每个人成长的优劣是与单亲家庭有关,但从来都没有绝对性的影响。社会大众会对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在性格、能力、婚恋等各方面有所偏见,但其实很多这样的孩子在各个领域都非常优秀。

 

Q: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以“强势的爱”要求子女,但是许多孩子往往会有逆反心理,不能理解这各种爱,对此你怎么理解?

 

A: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天空,适度放手,明白他们有他们的人生;孩子也要珍惜父母的这种爱,哪怕他们做得不对,但那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所能给予的,最好的善意与爱。

 

Q:书中说你的母亲没能盼到儿子成家,这是一个遗憾。有一天,你未来的妻子也将成为人母,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母亲身份的转化的?

 

A:当一个女孩成为女人,成为母亲,也就具有了某种光辉。我想,将来不单是我的爱人,当我自己成为一个父亲时,亲身感受去抚养一个孩子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才会更加体会到母亲从前那些岁月的欢苦。

 

Q:母亲是一个身份,但是在某些母子关系中,母亲之于儿子还有别的角色,比如朋友,比如老师,可以谈谈母亲在你生命中担任的角色以及影响吗?

 

A:对,我在《云上》里也写到,她不止是我的母亲,她还是我的父亲,我的孩子,我的兄弟姐妹,我的恋人,我的朋友与伙伴,我这一生最美的回忆。想起母亲,一切都变得柔软。

 

Q:你曾说“有家可归,是这世上最美的四字风景”,对于现在拥有着父母的爱的孩子们,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A:用力陪伴,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轻轻告别,在将来不得不分离的时候。

 

Q:如果能重返母亲在世的时候,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不良生:轻轻拥抱她,说一句“妈,我很好”。




纪伯伦曾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生的最甜美的词语,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对母亲的依赖,是我们来到这世上后第一份最亲密的安全感。历史上关于母亲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相似的光辉,她们共同汇成了一个伟大词汇——母亲。   


而母亲若是一本本书,你该怎么读懂她?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张洁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母亲离世之后,张洁大病,经过一年多的痛苦挣扎,她写下了这本书。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十几万字、七十几幅图片,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我的母亲手记》

(日)井上靖 著,吴继文 译

重庆出版社

2014年9月

 

井上靖的私密日记,也是电影《我的母亲手记》的原著。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在父亲去世后,与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迈的母亲,无奈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日渐严重,一步步失忆。井上靖以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生活,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中,他也重拾了对母亲的爱。

 


《哀痛日记》

(法)罗兰·巴特 著,(法)娜塔丽·莱热 整理,怀宇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1977年10月25日,母亲的故去,使罗兰·巴尔特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他从母亲逝去的翌日就开始写《哀痛日记》,历时近两年。这是一部特别的日记,共有330块纸片,短小而沉痛的话语,记录下了他的哀痛经历、伴随着哀痛而起的对母亲的思念,以及他对于哀痛这种情感的思考和认识。

 


《母与子》

(爱尔兰)科尔姆·托宾 著,柏栎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9月

 

托宾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所收九个短篇小说均围绕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捕捉一个转折性时刻,在那一刻,母与之间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或者他们对彼此的认识发生改变。托宾细致、流畅地刻画了各色男女,他们受制于习俗,受制于难以言说的情感。透过这些故事,托宾准确展现了人的脆弱和渴望。

 


《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日)利利·弗兰克 著,李颖秋 译

中信出版社

2007年1月

 

日本作家利利·弗兰克所作的自传小说,叙述父母离异后,自己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故事。在母亲去世后。这种感情最终升华为主人公心底无限哀思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他曾想着带着妈妈上一次东京塔,但没有实现,也再也没有可能了。爱,要及时。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赵松:我想捕捉生活中微妙的光亮他们的孤单,也有可能成为你的孤单激荡的生活本就该五彩斑斓,你却只着黑白二色情何以堪尼尔·盖曼,一个胆大妄为书写美国众神故事的英国人《摔跤吧!爸爸》中男尊女卑的现象,也只是印度社会的冰山一角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