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冯特 ——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心理学家”
“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
那么,冯特是何许人也?他又是如何建立第一个实验室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威廉·冯特与心理学的建立。
威廉·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
1832 ~1920)
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创立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心理学学科
冯特的成长故事
威廉·马克西米利安·冯特于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巴登曼海姆附近的一个叫做内卡劳的小村庄。他是一位路德派牧师所生的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冯特父亲的家族成员中有历史学家、神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以及海登堡大学的两位校长。他母亲的家族同样显赫,其成员中包括科学家、医生和政府官员。一些学者断言,当时德国没有哪个家族拥有如此众多才智敏锐而成就颇丰的成员。
看上去这样杰出的家庭背景应该会给年幼的冯特提供一个起激励作用的环境。然而,他却似乎有着一个孤独甚至有时还不快乐的童年。他的哥哥比他大8岁,并在冯特童年时离家就学,另外两个同胞在婴儿期就夭折了。在许多年里,冯特唯一的玩伴是一个比他略大的几乎不会说话的弱智男孩。这个男孩性情温厚,而冯特总是要照顾他,似乎从没有机会去学习怎样玩。终其一生,他是一个害羞的、矜持的人,不喜欢见陌生人,讨厌旅游,并且避免新的体验。
冯特的外祖父个人对他的教育感兴趣,经常带着冯特去旅行和游历。在当地第一个火车站建设期间,他们一起担任人行走道的监工。然而,冯特的外祖父是一个严厉专制的监工,他严格坚守日程表,并要求所做的每件事都绝对精确。在8岁到12岁期间,冯特从他父亲的助手那儿接受了正规教育,这位助手是一位年轻的牧师,他给予这个男孩其父母无法给予的爱和温暖。当这个年轻人移居到他自己的教堂时,冯特是如此的悲痛,以至于他又被允许和那个年轻人在一起呆了一年。他继续在当地的天主教高级中学接受教育。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级中学提供了一种优良的教育,但对冯特来说并非如此。在这所他后来称之为“受罪的学校”里,冯特的功课很糟。他的学习成绩如此之差,以至于被建议去寻找某种体面的工作,例如不需要教育的邮政工作。然而,表现平平的冯特转学到了海德堡的路德会高级中学,在那里,他学得非常成功,并于1851年毕业。
冯特早期的学术生涯
当冯特的父亲于1845年去世时,他的母亲被迫依赖微薄的牧师抚恤金来维持家庭。虽然这个家庭从来不富裕,但是当前的经济压力却很严峻。冯特不太好的学习成绩使他无法获得大学的奖学金。他也没有决定找一份工作。幸运的是,他的舅舅,一位杜宾根大学的大脑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鼓励冯特作为医学预科班的学生进入该大学。冯特在杜宾根一年后转学到海德堡大学。他没有钱,但学习非常刻苦,并且在三年内完成了应该四年完成的医学课程,节省了一年的开支和费用。1855年,冯特以最优异的学业成绩毕业,而且在国家医学入职考试中名列第一。为了完成他的医学学位论文研究,冯特在海德堡大学医院研究歇斯底里病人触觉的敏感性。他后来将这些实验描述为通向其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第一步。
1856年,冯特在柏林大学度过了一学期,跟随约翰内斯·缪勒和埃米尔·杜布瓦-雷蒙德一起从事研究。1857年,冯特回到海德堡大学担任生理学系无薪大学教师(即讲师)。他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是实验生理学。仅有4个学生选修了这门课,这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在德国的大学体制中,无薪大学教师的收入依赖于学生的学费。冯特在其母亲的公寓中讲授这门课,但这是一个开始。他非常努力地工作,安排了演示实验来补充和证实他的演讲。他下定决心要取得成功,但是由于劳累过度,他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甚至有一段时间濒临死亡。后来,冯特回忆他濒临死亡的经历,认为那是一种“完美的平静”,没有恐惧。生病之后,他获准休假去瑞士阿尔卑斯山疗养。
1858年,赫尔姆·冯赫尔姆霍兹被任命为海德堡大学生理学研究所的新所长。然后他任命冯特为其助手。冯特欣然接受了这一职位,因为他认为赫尔姆霍兹是海德堡大学最优秀的科学家,并且是当时三个伟大的德国生理学家之一,另两位是缪勒和杜波伊斯-雷蒙德。冯特与一个后来将要对伊凡·巴甫洛夫产生影响的年轻的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密克海洛维奇·谢切诺夫共住一个房间。令人遗憾的是,当冯特被要求从事教学工作而不是研究助理之时,这一职位多少有点让人失望。政府刚好通过了一项规定,要求医学专业的学生选修一门生理学实验课程,因此冯特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感官生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在他担任赫尔姆霍兹助手的几年里,冯特还撰写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出版于1862年。在这本书中,冯特讨论了感官机能,发展了知觉理论,而且根据爱德华·铁钦纳的说法,概略地提出了一项倾其余生遵循的心理学纲领。冯特认为心理学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应该用那些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类似的实验和研究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他认为,心理学这门新科学有三个主要部分。一个分支是归纳的实验科学。语言、神话、美学、宗教和社会习俗都是我们最高级的心理过程的反映,因此应该是心理学第二部分研究的主题。但是由于这些过程不能被操纵或控制,因此它们不能用实验来研究。相反,冯特认为,可以通过历史记录、文献以及凭借自然观察法对它们进行研究。
冯特构想心理学的第三个分支将整合心理学和其他科学的实证成果。“科学的形而上学”,他如此称呼这一部分,最后会发展成为冯特视为所有科学的理想目标的东西——关于宇宙的一致理论。正如布卢门撒尔指出的,冯特的目标是要把心理学建成一门整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或初级科学。
1863年,就在他出版第一部著作一年后,多产的冯特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两卷本1000页的《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正如题目所表明的,这部著作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用了大约一半的篇幅继续冯特关于文化心理学的论述。即使他能够发展他的课程并且获得了写作的机会,冯特还是对他在生理学研究所的职位日益感到不满,他于1864年辞职。
1871年,冯特回到了海德堡大学。他在那里担任了三年的特聘教授一职,之后受邀任苏黎世大学归纳哲学教授。冯特在苏黎世大学仅一年后,就被任命为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这个职位已经空缺了十年时间,因为学院在该职位的任命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冯特用他特有的自嘲式幽默指出,莱比锡大学决定以聘请一位显赫大家的价码雇用他和另一个无名小辈。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76年,莱比锡大学分配给冯特一间房子以存放他从苏黎世带来的演示器材和实验设备。这间房子在孔维克特建筑里面,该建筑是由一些犯人于1840年建造的,供穷学生作食堂用。冯特在莱比锡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是生理心理学。他强调,这门新的科学分支是客观的、实验的。在上课过程中,冯特呈现演示和实验,但从仓库到教室来回搬运仪器很麻烦,因此许多演示器材被长期安放在他的孔维克特建筑的房间里。学生去那里观察演示,甚至参与简单的实验。这就是冯特莱比锡实验室的简单开始。
冯特的心理学成为一门使用速示器、计时器、电刺激器、钟摆、定时器和感觉映射装置的真正的实验科学——一种“黄铜仪器”心理学。冯特亲自购买了大批新型器材,占用了孔维克特建筑中越来越多的房间。1879年秋,冯特开始做一些不属于其课程的心理学实验。他后来指出,这些独立的实验标志其心理学实验室的正式建立,因此历史学家普遍承认1879年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实验科学建立的一年。1979年,美国心理学会批准铸造一枚特殊金质纪念章,纪念章正面是冯特的肖像,背面是“科学的世纪”。
莱比锡实验室实际上已经建立多年,而在1879年,冯特的实验室仍然是非正式的,到1883年还没有被官方认可并列入莱比锡大学在编目录。只有当冯特示威性地去接受布雷斯劳大学的一个职位时,那个认可才姗姗来迟。本杰明·沃尔曼曾提出,建立这个实验室是冯特有勇气的表现。他必须面对来自同事的反对,这些同事对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并且坚持认为连续的自我观察会导致年轻人的精神错乱。
尽管有这些反对,冯特的实验室还是在不断扩大,直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它已经占有8到10个房间。1893年,实验室搬迁到曾被妇科医学系占用的一幢建筑物的11个房间里。最终于1897年,那时所称的心理学研究所迁至一座新的由冯特特地为心理学研究而设计的建筑中。最后冯特的这个实验室于1943年12月4日晚间在美英对莱比锡的一次空袭中被摧毁。
冯特的理论体系
除了实验室操作和演示之外,冯特需要一本自己任教课程的教科书。1873年,他开始撰写两卷本的《生理心理学原理》,并于1874年在莱比锡出版了它。在序言中,冯特明确地概述了这本书的应用范围:
我在此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试图勾划一门新的科学领域。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可以提出来,不管时机是否已经成熟。这个新的学科依赖于那些本身在某些方面就很不牢靠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而对心理问题的实验处理从任何观点来看都必须承认还处于其早期阶段。与此同时,正如我们所知,对于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的学科主题,填补空白的最好方法是对其当前状况进行全面考察。
“新的科学领域”、“新学科”、“对心理问题的实验处理”和“正在发展的科学”这些用语都表明,冯特正有意识地尝试勾划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因此,他是我们能毫无异议地称之为心理学家的第一人。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一部成功的著作。这部著作在1880年、1887年和1893年经历过较大的修订和扩充。三卷版出版于1902~1903年和1908~1911年。这些著作是对冯特实验心理学最清晰的表述。
首先,冯特描述了“心理生活的身体基础”,或者脑的解剖学构造与功能。接着他描述了神经系统,并且提出了他对于构成神经传导之基础的那些要点的看法。对于当代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当被更新的研究成果取代后,这些观点几乎不具有价值了。然后冯特讨论了感觉的特征,他把质量、强度、广度和持续时间确定为感觉的四个基本特征并且继续提出了一种知觉理论。第四部分是这部著作的心理学核心。在此,冯特把心理学界定为“以意识过程本身特有的联结方式对其进行研究”。
心理学的目标是研究“意识的过程”,或者是研究冯特所认为的与“间接经验”相对的“直接经验”的一部分。冯特认为,心理学家不是要去研究外部世界本身;而是去研究那些我们赖以体验和观察外部世界的心理过程。因为他们正在研究自己的意识过程,所以他们不能把自己同研究的对象分开。
当物理学家有分光计、声谱仪和其他许多精密的仪器时,心理学家有哪些用来研究意识过程的客观的观察方法呢?冯特描述的一种方法是实验的自我观察。内省已成为用来描述冯特方法的最常用的术语。这个术语是不恰当的,因为它可能被认为含有一种脱离实际的思辨之意,而那当然不是冯特所说的意思。他拒绝接受这类只能导致徒劳争论和恶劣自我欺骗的 “沉思性冥想”的推测。
冯特的内省是一个严格控制的、艰苦的实验过程。他认为,从未经控制的、沉思性的冥想中只能了解到很少的人类心理经验,正如很难从下落物体的偶然、随意的观察中了解力学知识一样。
冯特式的研究者无论何时使用内省法,他们都会为训练有素的观察者呈现严格控制的感觉事件,并要求他们描述自己的心理经验。为了获得有效的内省经验,他们坚决执行某些规则。观察者必须是“情境的控制者”,也就是处于一种“紧张注意”的状态,知道刺激何时会得到呈现和观察应何时做出。所有的观察都会被重复许多次。最后,实验条件会被系统地改变以便对心理内容做出全面的描述。
在他们的内省中,冯特和他的学生们确定了心理生活的两个基本元素:感觉和情感。复杂的、持续变化的心理过程是由这些元素的联结或者创造性综合产生的。
对冯特来说,感觉和情感并不是简单地碰撞和相互作用的“弹子球”。像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一样,冯特采用了一种强调化学原理而不是机械原理的心理模式。对冯特来说,心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动态性的意志力量。通过简单地识别元素或它的静态结构,它永远不能被理解,确切地讲,必须通过一种对其活动及其过程的分析才能理解它。事实上,通常用于描述冯特的构造主义者一词,是由后来的爱德华·铁钦纳和威廉·詹姆士提出的,冯特从来没有使用过它。相反,冯特称他的心理学是唯意志论,并且强调了他的唯意志论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之间的不同。为了使我们理解冯特的真正立场,布卢门撒尔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写道:
今天我情不自禁地想知道,冯特是否会意识到当时他选择“元素”这个词作为一章的标题对于今天的研究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后来人们对这个词情有独钟,以至于他们最终把冯特的思想改变成几乎与他的初衷相反的地步。
布卢门撒尔引人注目的结论是,冯特实际上不是还原论者,不是元素主义者,也不是构造主义者——虽然这三个特点通常被用来描述他。冯特从没有把心理学定义为心理的科学,这个定义像构造主义这个术语一样,也来自于铁钦纳。冯特认为,独立于“身体”之外的“心理”是不存在的。他强烈反对心身二元论,并认为心理经验必须在身心统一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对心身问题的双重分析。最后,冯特的内省法不是一种局限于自我报告的方法,而是一个客观且具有实验程序的集合,更确切地应该被称之为“实验的自我观察”。
冯特的研究
随着实验数量的增加,冯特认识到他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把他们的研究结果呈现给更多读者。1881年,冯特创办了《哲学研究》杂志,并且首次发表了学生马克斯·弗里德里克关于时间统觉实验的研究报告。《哲学研究》是第一份专门致力于心理学研究的期刊,从其创办到1902年期间,一直由冯特担任主编。
既然冯特公开声明要把心理学建设成为独立于哲学与生理学的一门新科学,为什么他把他的杂志命名为哲学研究而不是心理学研究呢?也许他希望保留哲学成分,或者更确切的是,正如弗朗谢所指出的,他想要避免与一个早期的专门致力于超心理学(对诸如千里眼、心灵感应和超感官知觉之类的心灵现象的研究)的《心理研究》杂志相混淆。
埃德温·加里格斯·波林和罗伯特·华生对21年间发表在《哲学研究》上的大约一百篇实验报告进行了分类,发现50%的研究与感知觉有关:对颜色视觉和对比、后像和视觉错觉的研究。通过让被试估计时间间隔来研究时间知觉,使用恩斯特·韦伯和古斯塔夫·费希纳创立的心理物理法来研究触觉。
这些实验中大约有17%测量了反应时,在察觉或辨别出一个刺激之后,被试必须作出反应。辨别反应时始终比察觉的反应时要长,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在对刺激的初步察觉之后还涉及了辨别过程。这些方法和设想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大约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它们的不足之处。在不同被试之间、不同时间的同一被试身上以及不同的实验室内,我们所观察到的反应时变化很大。
大约10%的莱比锡实验与注意有关。冯特认为注意是在意识中产生一个焦点的心理过程。他把注意定义成“伴随着对任何心理情境的清晰把握的一种状态,并且以一种特定的感觉为特征”。莱比锡的观察者们接受了内省训练,以便能把注意领域和注意焦点中的感觉与观念区分开。冯特把使心理内容处于注意焦点的心理过程称为统觉,今天我们称之为选择性注意。
另外10%的莱比锡的实验与情感有关。把节拍器有规律的节拍声播放给被试听,他们报告某种节奏的模式比其他的更愉快:存在一个愉快对不愉快的维度。被试们还报告当他们期待下一个节拍声时会有轻微的紧张感。因此,紧张和松弛作为第二个情感维度被确定下来。最后,在某个速率的节拍下,被试报告有轻微的兴奋感,而在其他速率的节拍下他们感觉平静。因此,情感的第三个维度——兴奋与平静——被确定下来。这三个维度在冯特的情感三维说中被结合在一起。冯特和他的学生做出了很多努力,基于这个三维模型划分出各种情感。总的来说,他们的努力是不成功的,而当因素分析法在20世纪使用时,研究者们开发了许多研究语义与情绪维度的方法。
最后,《哲学研究》上大约10%的研究报告涉及联想。对冯特来说,联想是注意被动状态中的一个组合过程。单一的词语呈现给被试,并要求被试用单一的词语做出反应。冯特式研究者们对反应词语本身及其潜伏期都做了记录。冯特对建立在两个词间内在联系之上的内部联想(例如,“狮子-动物”、“矛-盾”、“奶牛-牛奶”和“白-黑”)与建立在通常是个人经历产物的偶然外在联系之上的外部联想(例如,“弯道-意外事件”和“父亲-憎恨”)作了区分。
冯特的毕生的兴趣 —— 民族心理学
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冯特最为关注的工程是他的《民族心理学》(文化或种族心理学),于1900年至1920年期间分十卷出版。这部巨著在很大程度上被心理学家忽视了。波林在他700页的《实验心理学史》中对它的讨论不足一页。然而,近来更多的注意力已投向了这部显然是一项重要事业的著作。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这部著作曾被如此忽视呢?布卢门撒尔的解释是,心理学家们不是直接去阅读冯特的著作而是开发了一些“起源的神话”,并且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这当中并不包括《民族心理学》。
另一种解释是,我们关于心理学史的大部分知识来自波林经典的《实验心理学史》。历史自身也许会重演,但是历史学家却是相互重复。波林反映了铁钦纳的观点:冯特关于文化和种族心理学的著作是毫无价值的。正如铁钦纳说过:
然而,我想要在《民族心理学》上停留一会儿,为的是反对近年流行的在某种程度上被冯特本人所鼓励的一种观点,我认为它的基础至多有一半的真实性。一个传说正在兴起——我不能称呼它其他任何什么了——其大意乃是,社会心理学是冯特最重要的和最深情的爱,在大约1890年之前,他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清除这个入侵者,他也许最终又回到了这个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在《民族心理学》上投入很长的时间也许是可靠的;正如刚才我所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冯特自己认同的某种观点;如果它伴随冯特自己的认同,我将不能接受这个传说;我怀疑一位老人的记忆力。我想任何根据冯特著作而熟知冯特发展历程的人都不能接受它。
铁钦纳不予考虑这部十卷本著作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由于冯特毕生的弱点——爱研究“某些棘手的课题”。在一个值得注意的脚注中,铁钦纳声明在莱比锡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年期间,他“成功地把冯特分了类”。《民族心理学》不适合铁钦纳对冯特所做出的分类,所以他忽视它。结果,我们对冯特这一持久兴趣的认识可能是不准确的。
与铁钦纳的声明相反,冯特一直感兴趣于他觉得不能用实验来研究的主题。1862年,冯特在他第一本书《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的绪论中就给“民族或种族心理学”下了定义,而且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他都保持着对社会或种族心理学的兴趣。《民族心理学》再版于1990年并受到了好评。
作为导师的冯特
莱比锡在19世纪末时是心理学这门新科学的中心,而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最重要贡献中还包括受他影响的学生。早在1867年,威廉·詹姆士在给他朋友的信中写道:
在我看来,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时机已经到来了——一些应用于神经物理变化与意识呈现之间的领域的测量方法业已被发现……我准备研究已经知道的东西,也许能做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工作。赫尔姆霍茨和海德堡一个叫做冯特的人正在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如果我能捱过这个冬天,我希望在夏天到他们那里去。
詹姆士的确熬过了那个冬天,并且和冯特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时间。然而,詹姆士很快就断定,冯特的心理学并不是他所寻求的。其他学生则发现他们在莱比锡的经历非常有价值。在1875年至1919年之间,冯特指导了186篇博士学位论文。论文中70篇是哲学方面的,余下的则是关于心理学问题。这些学生(136人)大多数来自德国和奥地利。
冯特不仅创立了心理学,而且培养了大量第一代心理学家。到1900年,美国有43个心理学实验室,其中12个是由冯特的博士或非博士学生创立的。卡特尔于1903年列举的第一批五个杰出心理学家中的四个人——詹姆士、卡特尔、闵斯特伯格和霍尔都在莱比锡跟随冯特学习过。长期在阿尔伯塔大学工作的教员约翰·麦凯克伦是冯特的一位博士。
冯特对第一代心理学家的影响如此之深,以至于大部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可能会把他们的历史渊源追溯到他那里。冯特的学生中很少有人仍忠实于他的教诲和研究心理学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冯特的指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以不同的方式阐述新兴的心理学。
詹姆士把冯特描述成:
“纯粹的教育塑造一个人的完美范例”。
霍尔给出了一个他在莱比锡所遇到的冯特的直率描述,并把他描绘成:
“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者,我们很少看到他在实验室外面,甚至即使在实验室里,他也只花很少的时间,做很少的工作,大部分研究都是在他家里的书房中进行的。他动手能力差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铁钦纳对冯特的讲课风格作出了如下描述:
冯特会在最后一分钟准时出现——准时至关重要——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并且拿着一小札演讲笔记。他咔哒咔哒地沿着走廊边慢慢笨拙地走向讲台,这声音听起来就好像他的鞋底是由木头做成的。讲台上是一张用来操作演示器材的长桌子。他做出一些姿势——食指从他的额前掠过,重新整理他的粉笔——然后面对观众并且把他的肘放在阅书架上。当他讲课时胳膊和手在不停地上下指着和挥舞着,使用一些神奇的说明性的方法。他的头和身体很少弯曲,仅有手不时地指前指后。他很少翻阅那几张演讲笔记。当下课的钟声敲响时,他停止讲课,微微弯腰,像他进来时那样咔嗒咔哒地走出教室。
冯特的主要著述
1862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1863
《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
1874
《生理心理学原理》
1889
《哲学体系》
1900~1920
《民族心理学》
1907
《心理学大纲》
1911
《心理学导论》
通过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冯特的心理学思想。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推荐
征稿说明
欢迎爱读书(尤其是爱读新曲线君的书)、有思想、爱分享你为我们投稿~
长期征稿,字数3000字左右,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nccpsy@126.com
投稿须知
1.投稿文章必须原创首发。
2.目前征稿开放“心理学与生活”“儿童发展与教育”“学术前沿”三大版块。
“心理学与生活”模块(关键词:热点、趣味、专业):聚焦日常生活和时事热点中与心理学有关的部分~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挖掘某种潮流背后的心理学原因,也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享个人经验等。寻找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心理学,快来和我们一同踏上征途!
“儿童发展与教育”模块(关键词:专业、有针对性、实用)聚焦儿童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将儿童发展与教育的专业知识用于指导日常养育实践,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养育智慧。
“学术前沿”版块(关键词:新颖、学术、精准):聚焦心理学学术圈内的新鲜事儿~可以是国内外新近发表的论文,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前沿的学术应用等。加入我们,成为最前沿、最专业的学术心理人!
当然,若您有非常好的心理学相关文章,同样可以发给我们,或许能为您新建版块哦~
3.根据文章质量,我们会支付一定稿酬或换取相应的图书。长期供稿者将有机会不定期获得我们的新书试读~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以图书为依托,为您提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您一起讨论自我、亲密关系、养育等生活中的困惑。
欢迎扫码『小助手』加入
“新曲线读者交流群”~
• 图文编辑 | 文 心
点击 “阅读原文” 可购买心理学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