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护士在副院长家楼顶死亡案有了新进展!

医护多团队 医护多资讯 2022-07-23

权利如果不能放进制度的笼子,就会耍流氓!


2020年10月14日,郎溪县人民医院28岁护士邓某,在副院长陈某11楼楼顶死亡。县公安机关连夜开展现场勘察、调查走访,最终排除了刑事案件,认定为自杀。


一米六几的女孩,以一种诡异的跪姿,吊死在离地只有1米多高的空调外挂机上。但凡死者有0.01%的生存意识,只要站起来,就可以解救自己,可是,她没有!一朵正盛开的年轻生命,以这种方式绝唱,令人震惊。



事件发生一月之后,人们才发现,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新闻。

女护士家属在微博上曝光了女儿与副院长陈某的一些感情纠葛,声讨陈某。相关情况浮出水面:女护士邓某生前被诊断为抑郁,死前留有一封遗书、自曝曾遭副院长陈某强暴。邓某死后手机上所有信息被删,但警方通过技术手段恢复了聊天记录显示,副院长陈某已婚,有孩子,邓某曾为副院长陈某流过两胎。

11月16日,涉事副院长陈某被免职,郎溪县纪检委介入调查。 

10月14日,女护士邓某死在副院长陈某家的楼顶上。直到11月16日,这个副院长陈某才被免职听候处理。可以设想,如果不是引发舆情,那么,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时副院长陈某一方提出赔偿32万元,但有附加条件,就是女护士家属一方不准再接受媒体采访,也就是封口费,被女护士父亲拒绝。并以“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将陈某及郎溪县人民医院告上法庭,向郎溪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的赔偿88万。

家属认为,第一,陈某作为高级专业医疗人员,明知其女儿邓某受欺骗伤害、侮辱殴打所致抑郁症,却对其女儿使用刺激性言行侮辱,导致了极端后果的发生,应当认定其行为对女儿邓某的死亡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承担赔偿责任;第二,陈某及女儿邓某,均在被告郎溪县人民医院任职,该院相关领导明知身为副院长的陈某利用职务之便同邓某发展成情人关系并先后进行两次人流手术,严重违纪而不加制止和处罚,明知邓某患有抑郁症而不加安抚处理,导致事态严重,走向极端,也应当认定对女儿邓某死亡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承担赔偿责任。



郎溪县人民法院通告称,该案将于3月3日上午8点半至12点,在该院第三法庭开庭审理。

但是,据女方代理律师告诉媒体,因为证据交换需要时间等原因,开庭时间有可能要延后,并且将不公开审理。律师还向媒体透露一个重要信息,此次民事诉讼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希望通过民事诉讼掌握更多的线索,并保留追究刑事自诉的权利。


一则即将湮没于尘埃中的事件,因为一则开庭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每一出情感大戏,往往都是以牺牲女性收场。历来为之殉情的悲剧,只能用道德来审判,难以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次女方家属持法律之剑,誓为女儿讨要公道,值得关注和支持。

为什么要关注和支持?

因为,这个案件的性质和普通的婚内出轨完全不同,完全不被社会道德所接受,非常的不尊重女性,其中很大可能,如女方家属所言,掺杂着利用职权的威逼利诱。 

一些副院长,手里有点儿小权力,就本着“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信条,在下三路上大动脑筋,大做文章,吃着碗里的望着盆里的想着锅里的。而对于体制内的小喽啰,不只是慕强,还被很多因素所左右。社会很单纯,人心很复杂。无论如何被领导看上,拒绝与不拒绝都是一场灾难,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上级吃下级,很容易一吃一个准,每一次曝光的,都是出了事的。面对一个风流成性、以权谋私的副院长,一个小小的年轻护士,是没有多少抵抗力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乱象。权利如果不能放进制度的笼子,就会耍流氓!

而一个被强暴的女子,最后迫于压力,成了副院长的情人,甚至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被害者反而对加害者产生情感,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这是令人悲哀的事,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我们都不能苛求“完美受害者”。



这个事件虽然不具有代表性,但这起事件背后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在此,“医护多”有三句话要对女性医护姐妹说:

第一、女人慕强没错,但最终要付出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职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女性来说,如果用亲密关系去做交换,那么一旦关系破裂之后,对自己的自尊体系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第二、所有的婚外情,都是见光死。所以,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要出轨,千万不要去当小三。小三注定没有什么好结果,不仅背负破坏他人家庭的骂名,也会让自己的人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最终,在爱而不得的情况下爱恨两难,很可能就会抑郁了,甚至就会义无反顾,飞蛾扑火,烧死自己! 

第三、如果你已经违反了上述的第一条和第二条,那就赶紧抽身而退,不要为了感情伤害自己和家人,更不要为了一个渣男损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不值得!人生一路,哪怕摔倒了,也要抓一把土。如果眼前的难都摆不平,还奢望什么诗与远方?聪明的女性遇到这种事,就当上了一课,愿赌服输,及早止损,趁早撤出,来日方长,总结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反而会因此变的成熟强大。 

最后,“医护多”要说的是,医护是个极其高尚的职业,在短短这二三十年时间,却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系统性的崩溃,是该好好思考一下的时候了,是个体问题还是机制问题?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有件重要的事和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天18:0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护多资讯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