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驰人生》好看吗?

检票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2019-08-16




前面

 

韩寒今年36岁了。

 

我掰着手指数了好几次才敢确认这个数字。

 

那天在上海见到他的时候,我甚至都有些恍惚,不敢认站在银幕前的这个微微发福的准中年人,是幼年时影响我开始写作的长发少年啦飞驰。

 

趁着韩寒和观众寒暄打招呼的时候,我偷偷用手机看了一眼豆瓣上韩寒的年表。

 

哦,原来连《后会无期》都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啊,我突然舒缓了好多,在时间面前,没什么大不了的,上海影院的座椅很舒服,《飞驰人生》的后味让我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放松。

 

我放下了手里头的本子和笔,开始撑着脑袋想听听韩寒会说什么。

 

他还是很幽默,说话就像他以前的那些杂文,冷不丁的就能让你发笑,一个人就把整个场子热的掌声不停。

 

那天是年二九,他说他马上就要回亭林镇吃年夜饭了,很开心。

 

他说,又拍了一部自己喜爱的电影,很开心。

 

《飞驰人生》

 

 

看《飞驰人生》的体验很好。

 

边上的女孩本来穿着很肥大的羽绒服,一动就发出沙沙的摩擦声。后来电影开始之后这个声音就消失了,她几乎没什么动,一直盯着银幕,就只是几分钟一次地因为大笑而带来一些身体抽动。

 

这是全场大部分人的反应,偶尔包袱抖响,还能零星听到后排几个没忍住的拍掌声。

 

好笑应该是那天大部分人映后的直观评价了。

 

确实,不管你喜不喜欢韩寒,你都很难否认韩寒对喜剧的把控力正在大踏步前进。

 

在逗人发笑这件事上,当一堆青年导演还痴迷于对黑色幽默和非线性的模仿时,韩寒是唯一一个从第一部作品就开始独自出走,试图寻找自己风格的。

 

读过他那些书的人应该也都印象,他在作家阶段就养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系统。

 

粗口,短句,戏谑,讽刺。

 

笑点都不是挠痒痒式的,是更为高级的冷幽默。

 

而这种风格其实在《后会无期》的时候开始,就已经被韩寒有意识的从文字里剥离出来,重新覆在了他的导筒上。

 

如果你从《飞驰人生》一路溯源,你会发现韩寒已经从相对稚嫩的金句式文本传导,逐渐成长到了彻底摒弃文本上的炫技,更注重于喜剧效果构建。

 


它依旧保有文本阶段的高级,不依赖任何扭捏肢体和丑态来博笑。

 

而是利用消解人物行为的严肃性来制造喜感,比如飙教练车,用大碗装红酒。

 

亦或利用传统戏剧的先立后破,配上巧妙的呼应设计,不经意间就把早前埋好的包袱引爆。

 

另外,韩寒也开始精通于借助剪辑节奏去把这种高级笑点效果最大化,这次笑声最响的一个段落就是上面这些东西施加在一起而产生的最大化效果。

 

 

当然,除了好笑,这片也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可以聊聊。

 

我还挺喜欢这部片的故事的,虽然它依旧很简单。

 

就是一个韩寒极爱的古早港片的架子,一个英雄落败,又东山再起的理想主义光辉故事。

 

一个曾经光辉无限的顶级赛车手,因为一次犯错突然一无所有,沦为一个大排档炒饭的小厨师,每天飙的车也从赛车变成了二手电动车。

 

但他心里的小火苗还没被彻底熄灭,决定找回昔日的伙伴,一起重回赛道,最后寻回昔日荣光。

 


故事就是这么个一目了然的故事。

 

但当韩寒把自己的所有私货,人生哲学,消解严肃的戏谑性表达放到故事的同一维度的时候。

 

整个故事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他不再去像那些港片里那样过分的去强调个人的英雄气,转而让里面每一个角色散发出来的理想主义当主角。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坏人消失了。

 

一开始我也有狐疑过,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没有反派去支撑,是否能顺利收尾,亦或在人性立意上说通。

 

但越看到后面,我越察觉韩寒的高明。

 

他把所有的反派,都寄托到了人情冷暖上,他不妄图去脸谱化一个个体的坏人,而是在全社会的宏观视角里去加塞一些让你看完觉得无奈的小细节。

 

可能是经济环境羸弱下的小人物求生维艰,可能是沈腾当年犯错却只为解决孩子上学户口的设定。

 


诸如此类,贯穿了全片,也让整个故事在没有反派的前提下意外的更饱满,完成度也更高。

 

另外,在这个故事里,结局也消失了。

 

这是让我非常加分的一个地方,英雄在最后一刻冲出悬崖,用一个末路狂花式的升格镜头完成了整部片的收尾。

 

在喜剧片留白绝不是一个太过于讨喜的设定。

 

往常后面都还会跟上一个主角在医院醒来和亲人相拥而泣的无聊戏码,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对大团圆结局的执念。


但韩寒偏偏没这么做。

 

就连映后有观众追问“主角死没死”的时候,韩寒都在打趣含糊“其实不重要,你自己问沈腾”。

 

因为在他的处理中,一个角色的生死远不是这部电影最后想呈现的,也不是韩寒想拘泥的。

 

他只想要你在沈腾的赛车飞出巴音布鲁克悬崖的那一刻,知道,这个中年男人心中的梦想,理想主义又活了。


 

所以他把《飞驰人生》的最后一句台词设定成了这句英文

 

“heroes never die”

 

还特意给写成了复数的“heroes”

 

是啊,说起来其实挺中二的,但这部片子说到头就是一部对所有心怀理想的人的赞美诗。

 

韩寒爱拍赞美诗。

 

不是歌功颂德的那种,而是专拍给被时代消融的一些人那种。

 

《后会无期》拍给凯鲁亚克式的青年,用一场没有结局的公路追寻,给中国那群连个类似“垮掉的一代”称谓都没有的年轻人,唱了一首赞美诗。

 

《乘风破浪》拍给改革开放下的小镇青年,他们的生活和对信仰的思辨,我也写过,标题就叫给那群愣头青的赞美诗。

 

这次的《飞驰人生》也一样,依旧是一首赞美诗,拍的也更贴合目前韩寒自己的年纪,给那一群上了年纪却依旧心里有东西在抵着胸口的中年人。

 


豆瓣也早早的有人发现(@豆瓣陈锦庄),这三部片子的英文名都是相对的。

 

《后会无期》叫The continent(大陆),在迷茫里,出走

 

《乘风破浪》叫Duckweed(浮萍),在时代里,漂流

 

《飞驰人生》叫Pegasus(飞马),在理想里,飞驰

 

很妙吧。

 

你说他是海陆空三部曲也好,老中青也罢,这就是我喜欢韩寒的地方,能拍电影拍出自己作者性,敢去时代精神,敢赞颂个体精神,这就足够值得一句夸了。

 

 

有时候想想,真羡慕这个36岁的老男孩。

 

他可以写书,可以写词,可以拍电影,可以玩赛车,而后可以再拿写的书拍电影,玩的赛车故事拍电影,如果开心那就再给自己电影写个词,唱首歌。

 

到这个年纪了依旧可以被讨论,依旧在表达,依旧有无穷无尽的东西可以从他的脑子里掉出来,堆沙成塔。

 

他也依旧“有恃无恐”地把自己的每一个爱好,某一场经历,某一种处世哲学融进署有他名字的每一段影像,每一句文字。

 

我也不止一次的想过,那时候喜欢他的文字和脾气到底是在喜欢什么。

 

这次看到片名的时候我才突然明白过来。

 

飞驰,人生。

 

哦,是自由。

 

最后

 

我在本子上写下上面这句话的时候,韩寒正好要退场了。

 

我的座位靠近过道,他就在我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合手作揖表示感谢。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

 

其实也没变什么,至少没秃,还能起飞。

 

音乐/阿信-一半人生

配图/《飞驰人生》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