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丑》太他妈牛逼了

检票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2019-12-20


写在前面


还是想再重复一遍一个月前看完小丑之后,我在微博发的:

 

我始终觉得,用划时代,神作,年度最佳这种俗词去形容《小丑》都觉得不足够。


这部片是应该被放进电影史里供奉起来的。

 

于我个人,这就是无可挑剔。

 

《小丑》



毫无疑问,《小丑》就是一部zz语调下的电影。


和DC原著,超级英雄这些商业元素早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甚至你问我谁是反派,我都没办法回答你。

 

哪怕我们知道,电影最后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示威者枪杀的小韦恩,在十年后会成为那个被叫做蝙蝠侠的男人。

 

哪怕我们被预设好了正邪,对错这样的概念,但《小丑》都依旧有足够的魅力将你所有预设一一推翻。

 

它的可解读性也决定了一篇三四千字的文根本不足以将它道出一二。

 

从表演到剧本,再到导演的视听语言,各方面几乎都具有称神般的发挥,每一点也都可以单独成文。


如果大家想看我们可以后面几天再试着写写。

 

今晚我们就只是单纯从舞蹈楼梯这两个意象,从意象,符号,象征意义角度去简单地聊一聊:


《小丑》到底想给我们看些什么?有剧透



舞蹈

 

如果你把小丑和亚瑟当做两个人格来理解,你就能更容易理解编剧为什么要在电影中加入那么多段舞蹈。

 

亚瑟代表被边缘化的普通人,而小丑代表他内心暴戾的阴暗面。

 

一体两面,互相对话,也互相对抗。

 

舞蹈则被处理成了一个面向“亚瑟”这个个体的象征符号。

 

它更接近于一个进度条的作用,通过每一次亚瑟的起舞来暗示“小丑”这个人格侵入亚瑟的程度。

 

电影除了结局,一共出现了三次完整的舞蹈,对应亚瑟黑化成小丑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起舞,0%

 

电影一开始,亚瑟的登场是穿着小丑服,画着油彩妆,举着广告牌在商店门口用跳舞招揽顾客。

 

因为这段在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导致很多人可能忽略都忽略了这一段舞蹈。


但是对于电影的对比手法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对照组”。


这是电影的第一次起舞,也是唯一一次相对轻快的小丑舞步。

 


那个时候亚瑟还是对生活报以希望的。小丑对于他来说仅仅还只是一种工具,是他热爱的谋生工具。

 

他依旧信仰着母亲赋予他的使命感:

 

“你生来就是为了给别人带来欢笑的。


他会在公交车上逗小孩开心,虽然换来的是孩子妈妈的厌弃和驱赶。

 


会按时吃精神类镇定药物,虽然政府正在逐渐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会继续努力想成为一名带给大家欢笑的脱口秀演员,虽然在大部分人眼里,亚瑟自己就是个笑话。

 

会微笑着听母亲讲述那些精英政治家的善良和伟大,会幻想被精英主义拥抱,会幻想在电梯里遇到喜欢的女孩。


 

他意识不到生活正在把他逐渐抛弃,依旧相信精英主义可以治疗好这个千疮百孔的哥谭市。

 

而那一声地铁的枪响,直接撕碎了他所有的幻想。

 

第二次起舞,50%

 

三个代表精英阶层的华尔街子弟,在地铁上想羞辱刚刚被公司的辞退的亚瑟来取乐,亚瑟拔枪自卫,一场地铁屠杀,亚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


 

随后,编剧让逃跑的亚瑟遁入了城市最肮脏的公共厕所,沉默之后,亚瑟突然对着镜子第二次起舞。

 

这里表现出了导演高超的镜头语言。

 

为了能够具象化小丑逐渐占据亚瑟的过程,他先聚焦起舞的亚瑟,遮盖虚化对面的镜子,而后慢慢地切换景别,聚焦到镜子里的小丑,虚化亚瑟本体,最后的定格更是让亚瑟直接出画,暗示小丑已经在亚瑟体内占据了上风。

 


镜子里,亚瑟的彩妆早已被弄花,但不重要了,亚瑟的恶念已经被打开,小丑降临。



在那一幕之后,小丑(亚瑟的恶念)开始频繁地被外部环境逼着现身。

 

第一次是看到那个自己曾经相信的政治家,在电视节目中评价地铁枪击案是“在我们这些功成名就的人眼里,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永远都是跳梁小丑。

 


这里甚至都不需要油彩,只是亚瑟的两声干笑,一次后仰,不停抖动的双腿,你就知道,小丑已经快和亚瑟划为等号了,这一幕也预示着亚瑟对精英主义(执政者)的幻想彻底破灭。



第二次出现是他幻想里的那个女孩对他说:哥谭市少了三个混蛋,还剩一百多万个。

 

他和那个女孩的故事都是亚瑟的幻想,这句话代表的只是他快蠢蠢欲动的邪恶,也就是内心的小丑在和他对话。



他在对自己说:“你没有杀错,要不停地杀下去。

 

第三次是他发现唯一能让自己感受到爱的母亲,其实一直在欺骗自己,自己的精神疾病都是来自母亲曾经间接家暴和虐待。

 


这种破灭感让亚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歇斯底里。

 

什么都没了。

 

在弑母的那一刻,小丑和亚瑟彻底合二为一,第三段舞蹈出现,黑化的进度条也进入爆表。

 

第三段舞蹈,100%

 

当小丑一边起舞,一边从那个楼梯拾级而下,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V字仇杀者在那三分钟里灵魂附体。



世界的弃婴,入海的泥牛。

 

当小丑们的路被炸毁,彩妆被血盖住,他们还有什么选择。

 

小丑的整一个角色语态都是极端被动式的,这是整部电影的压抑之源,你会下意识地被卷入进去,然后全程和亚瑟一样被推着向前。


 

你以善待人,别人以恶报你。

 

这种推并不是一种动作,而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本该有的选择和权利被逐一关闭剥夺后,被逼入一种走投无路的困境。

 


但没有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当小丑拿起手枪,这就是它最后的唯一选择。

 

没有人永远会被欺负,只能以暴制暴,只能不停地以暴制暴。

 

“我已不在意深陷肮脏,因为这世界本就不满污秽。

 

最后,电影陷入一种极端的癫狂之中。

 

配乐大提琴声轰击每一处声色犬马,一切泥沙俱下,世界在以每个人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沉,人们在街头高举民粹主义狂欢。对错黑白全部被重新洗牌。


“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个世界太疯狂?

 

何其微妙,何曾相识。



楼梯


如果说“舞蹈”指向的还是电影中个体内部变化的符号。

 

那么楼梯,就是在代表《小丑》里那些外部社会因素的重压。

 

电影一共出现了4次楼梯,2次向上走,2次向下走。

 

每一段楼梯都非常陡峭,寓意也很明显,就是阶级的高低落差。


第一个楼梯出现是在亚瑟第一次舞蹈之后的阶段,亚瑟一共步行向上了两次,也是整部电影唯二的两次向上。

 

那是亚瑟唯一的一个想要努力打破阶级鸿沟的希望阶段。

 


但很妙的是,导演两次都给了我们亚瑟背后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亚瑟这唯一一次“向上爬”有多么的疲惫和吃力。

 

第二个楼梯出现在第二个阶段,是被公司开除后从公司离开的楼梯。


这是他第一次向下走,导演给了我们极端狭窄的视角,那个时候小丑已经快占领了他的身体,那是小丑的视角。



“如果世界在下沉,那我就顺着那个楼梯一起向下。

 

最明显的暗示就是,在往下的时候,亚瑟涂掉了自己以前信仰的“别忘了微笑”,改成了阴暗化的“别微笑”。

 

最后一次也就是全片最高光的第三次舞蹈。

 

亚瑟一边跳舞一边向下,那是全片他最从容的三分钟。

 


他不想要往上了, 他尝试过往上,但那没有用处,没有任何人告诉过他光明在哪,“楼梯”上面到处都是互相毫不尊重,自相残杀的动物市民。

 

他尝试过生活,尝试过去说一个脱口秀,尝试每天按时吃药,尝试把自己的幻想带给每一个身边的人,尝试用他妈的最正能量的方式在这个不断崩坏的城市里面生活。

 

后来他就想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可是他们连这个也不允许了。

 

当他想努力给你们带来欢笑的时候,你们没有人把我当一回事。


 

当他严肃地想给你们说一些话的时候,你们又都只知道笑他。


他说他杀了那三个华尔街的人渣,你们说你们在等他抖下一个笑料呢

 

小丑只是想要有些人明白。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真的健康,看得不是有多好的经济和多少的富人,而是他们如何对待那一群少数穷困的边缘人。

 


《小丑》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煽动?

 

不是。

 

电影想给我们看的不是一个个体的疯魔。


而是透过这个个体去表现出,当架构这个社会的人疯了,才会导致组成这个社会的人陷入一种集体性,无意识的疯狂。

 

它只是想给我们看,一个个体遭遇是如何凝结成社会运动,整个过程其实可以完全是无意的,被动的。



它想给我们看,压迫和反压迫,最后都会被推向了暴力的恶念深渊。

 

那么《小丑》又只是单面的在抨击精英主义吗?

 

又不是。

 

它根本就没有立场,再仔细看看,开头暴打亚瑟的青年人,和结尾拥他为反抗的精神符号的人,难道不是同一群吗?



到底谁在毁掉这个城市?

 

注意,蒙住小丑眼睛的,是两只不属于同一个人的手。





音乐/Gary Glitter - Rock And Roll Part 2

配图/《小丑》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