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都误解这禁片了

芋泥 3号厅检票员工 2020-08-19


写在前面

因为影院复工依旧遥遥无期,整个行业也继续保持一片哀嚎的状态,我们依旧在没电影可写的困顿中几欲秃头。

昨天弄这个文的时候,还听到了一个我很喜欢的条漫公众号做不下去宣布倒闭的消息,百感交集。

为了避免我们哪天也要去给大家直播卖货的困境,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来给我们自己松绑。

一个是你们都已经看到很多次的周边发售,昨晚也说了,明晚会有新周边(文具)开售,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另一个是从上周开始,我们重新开了一个影评系列:写一些值得被反复解读的华语老片,给大家新的干货解读的同时,保持一下我们的更新和阅读。

上周是第一部,写了李安的《色戒》,文章没有活到24小时,就被删除了。

今天是第二部,我们犹豫了很久,还是挑了娄烨,希望没事。

《苏州河》


《苏州河》出生在世纪之交,那一年文艺青年还不是一个骂人的词语,这部片也算是一代青年的文艺启蒙。

我一直觉得大家对于《苏州河》的讨论是缺了点东西的。

大家都把它当爱情片一看到底了。

那句“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仿佛像一句咒语,使每个看过《苏州河》的人都开始谈论马达和牡丹的爱情。

确实,《苏州河》讲了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男主角马达是一个骑摩托车送货的,后来应客户的要求接送其女儿牡丹。


“两个以前从来不认识的人坐在了一起,然后呢,当然是爱情。”

他们在相处中日久生情了,而马达最初接近牡丹的目的却是为了绑架她来勒索她的父亲。

在绑架发生后,一切难以回头,牡丹幻想破灭,直接跳进了苏州河,从此苏州河畔流传起了美人鱼的传说。

而马达出狱之后便开始发了疯地寻找牡丹,然后他遇见了与牡丹长得一模一样的美美。


马达一遍遍向美美讲起自己与牡丹的故事来确认她是不是牡丹,所以就有了美美对摄影师男友的那句问话——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

“会一直找到死吗?”

于是,也就有了屏幕外不计其数的对《苏州河》爱情线的剖析探讨,10篇影评里9.5篇都是爱情。

但是娄烨哪会只甘心拍一个爱情故事呢?

他想在《苏州河》给我们看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


叙述者与摄影师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首先是他想给我们看,他自己与电影的连结。

娄烨把自己放进了《苏州河》里。

你能在电影里感受到娄烨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他为了让个人表达对影像的介入更强烈,直接把电影视角也转换成了私人的。

电影以一位从事摄影师工作的男人的第一视角来叙述故事,私人化的旁白从头贯穿到尾,于是摄影机彻底成了人的眼睛,我们也彻底进入了另一个人眼中的世界。


那个世界日常又精神化,我们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和长相,看着他在街巷的墙上喷漆自己的呼机号码,介绍自己是个只要给钱什么都拍的摄影师。


看着他一个人在阳台上往窗外望,等着他的女友美美出现在楼下的那条街上。镜头像眼睛般掠过各色街景与来往的人群,晃动,失焦,拉近,再定格。

16mm的胶片,失重的影像,没有章法却是高纯度的表达。


在这样自由的影像世界里,什么故事都可以自然发生,所以就有了牡丹与马达的爱情,也有了和牡丹长得一样的美美。

摄影师对故事从纪录到介入,娄烨便是拿着摄影机的那个叙事者,他借摄影师的口说出“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他更是对自己内心的不撒谎,他说自己对脏的东西感兴趣,他就去拍最脏的那一条河。

他不遮掩表达的欲望,用自由鲜明的视觉语言让观众时刻感受到摄影机的干预,他想像摄影师介入《苏州河》的爱情故事一样用电影介入这个时代。

所以,他拍起了苏州河畔的故事。



上海与苏州河
“这是最脏的一条河”

再者是地景与城市的连结。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传说、故事、记忆,还有所有的垃圾,都堆积在这里,使它成为一条最脏的河。”

故事之所以发生在苏州河畔,便是因为苏州河和上海这座城市之间关系甚笃。

首先,水是现代城市里最自然的景观,还是生命之源,所以它的恶化更是生命创伤的隐喻。

以水喻伤的手法并不罕见,华人导演的片子里总能抓住对水的艺术敏感。

如《天边一朵云》,燥热的都市夏日,用匮乏的水资源来隐喻情感的枯竭。


也如《黄土地》,贫瘠的土地裸露着,人物在黄河中溺死,生态崩溃对应着死亡。

在《三峡好人》的淹与拆里,长江流域的水更是成了一代人痛点的证词。


《苏州河》也是,这条河藏了太多秘密,少女的自杀、恋人的死亡,生命的苦难与孤独,人们的贫穷与挣扎都堆积在了这里,化作了肮脏的垃圾。

在个体的命运之外,苏州河也承载着集体经验。

这就是另一个原因,苏州河不是单纯的可视物,它的地理真实性带给观众的是上世纪末特有的城市触觉。

影片在一开头便是水上行舟的视角,暗得发绿的水波上漂浮着塑料垃圾,镜头一晃,岸边的老旧房屋在清拆,断壁残垣间,工人一击击锤下去的声音在河上回荡。厂子或空荡或排着污气,轮船和桥上经过的人们有着朴素的脸。


不远处,东方明珠塔在雾霭中伫立着,却像是在遥远的另一个世界。

这种割裂的、四处流窜又不知所踪的城市气味被放进了开头三分钟的苏州河里。


在这座华北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九十年代市场消费迅速发展,浦东开放,经济起飞。这条从西向东穿过上海的苏州河,两岸曾建起近代最早的工业厂子,运载的舶来品在河上散向各地。

接着,又是新一轮的清拆再建,社会形貌变化被融进了河水里。

那么,苏州河上漂浮的这些垃圾到底是什么?

这是在借生态系统的失调指向部分社会系统的恶化,这种恶化藏进了苏州河的美人鱼传说里。


美人鱼与反童话
“我会变成美人鱼来找你的”

电影里,最重要也最被观者忽视了的,是个体与时代的连结。

具象的苏州河地景,却有着美人鱼的童话般故事,这种后现代的表达与中国在那一时期特有的后现代情境形成了互文。

上世纪末,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大潮中,理想主义式的纯真却一下子粉碎,知识分子一夕失声。

娄烨不能碰触真正的伤口,所以用童话包装了一个虚假的伤口,来寻找一个情绪的出口。

他想表达对这种纯真逝去的悼念。

于是就有了牡丹和马达的爱情故事。


很少有人关注在这个爱情故事里的阶级属性——

牡丹是学生,始终穿着一身红色校服,朝气且带着青春的反叛。

马达是工人阶级,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街巷送货。同时,他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失败者。

他在电影里几乎没有笑过,最灿烂的笑是在他第一次骑上那辆摩托车的时候。苏州河畔,他发动车子,逆着光,笑得开怀,他的朋友们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他以为能骑着这辆摩托车去很远的地方,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结果呢,他成了一个送货的。

他和牡丹短暂结合,又在阴谋中分开。

这场分手的结果是牡丹穿着校服,带着马达送她的美人鱼玩具,以学生模样跳了苏州河。牡丹这一跳,是对理想主义的不妥协。


而美美和摄影师两个人的阶级属性与马达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次断代,他们俩一个是酒吧歌女,一个是给钱就什么都拍的商摄,都是商业浪潮中的产物。


他们已经不相信理想主义了,摄影师在听到马达和牡丹的故事时的反应是“像这样的爱情故事哪里都是,我也能编”。

美美直到最后看见牡丹的脸,才领悟原来马达从未向她撒过谎。


而美美和牡丹那张一样的脸,便是一种悼念。

牡丹,是真正的美人鱼,她感受过苏州河的肮脏,从黑暗中孕生。美美,是酒吧的透明游泳缸里的美人鱼,带有商品性质。


马达从曾经和牡丹的爱情里获得了和牡丹一样的理想主义的纯真。

这种纯真始终是迷人的,美美便被这种纯真所吸引了,所以她会在和牡丹腿上同一位置贴牡丹的贴纸。


她也想成为牡丹,甚至认为自己这样子就是马达眼里的牡丹。

可是,这种贴纸满大街都是,但谁都不是牡丹。

最后,马达找到了牡丹,他们坐在黄浦江边看着夕阳下对岸的东方明珠塔,牡丹靠着马达的肩膀对他说“送我回家吧”。


接着,他们死在了苏州河里,就像是美人鱼带着王子回归到了水里。

为什么最后还是这样的结局?

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黄浦江畔的高楼大厦不是他们所祈望的。甚至,他们在看到这些“新时代”的产物时,更确定了他们所期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的。


清澈的黄浦江在他们眼里甚至不如肮脏的苏州河。

所以他们在这个新千年(2000年),所谓更好的时代即将来临的节点,骑着那辆曾经带来梦想的摩托车,朝着这条肮脏的河流一跃,粉碎了一切。

那么,在他们消逝之后,还会有另一对马达和牡丹吗?

答案是,也没有了。

最后,美美离开,她给摄影师留下字条“你来找我吧”。

摄影师回答——“也许太阳会出来,河水会变得清澈。他会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写在最后

你看,他只会去等了,不会再自己去找那个理想的未来了。

那屏幕外的我们呢?是不是也是这样?

就像我们一开始也不相信美美不是牡丹,以为她们是一个人,不相信马达和牡丹的爱情故事。

再深一些,这真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吗?

还是在用爱情故事来回避一些什么?

当然,最后同时“被”回避了的,还有片子本身。


ps:
2000年,娄烨因在未通过电影委员会审查的情况下带此片参加鹿特丹电影节,被禁止拍电影,时长达两年。此片至今也没有获准在中国大陆上映。

音乐/窦鹏 - 恍惚的眼前
配图/《苏州河》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

「3号黑店」“末路狂欢×小心说话系列周边

正在热卖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