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烂尾了?
《隐秘的角落》结局刚出来的时候,舆论反应还挺分裂的。
有人觉得烂尾,名不副实,有人觉得神作,无尽解读。
但我都不是,我第一反应是很感动。
这种感动不是来自剧情本身,而是感动于主创在审查体系中,为了保持气节性的创作表达,而作出的所有努力。
我看着他们费尽心机地去设置各种各样的暗示,隐喻,明喻,伏笔,信息密码来告诉观众真正的剧情故事。
想方设法地利用各种编剧手法去抵消审查所导致的人物性格转折突兀,单面的问题。
在这个环境里,保持这种创作尊严,还能够输出这么高质量的作品,我觉得真的太不容易了。
所以,即使我可能写的有点晚了,大家也都看过好多分析了,但还是想给这部剧再出这样一篇文。
算是我对这群创作者的小小致敬。
「关于剧中的伏笔,这两天微博、知乎上铺天盖地都是解读,很多人应该都看过蛮多了,有些已经被讲了很多遍的我就不再重复了。今晚就是讲一些我的个人解读,」
下面有剧透
没看大结局的建议先收藏再看
一
日记本的作用是什么?
先讲一个比较明显的地方,日记本的作用。
这个点大家基本都注意到了。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说它和笛卡尔故事的童话版/现实版之间互文这一作用,但目前还没看到一个特别详细的解读。
那就我来给大家具体讲讲是为什么吧。
第三集,是朱朝阳的日记本第一次出现的时间。
那一天总共发生了两件事:
朱朝阳给张东升送威胁信,以及朱晶晶坠楼。
在朱朝阳准备记录下这一天的时候,他突然流鼻血了,鼻血滴在了日记本上,然后朱朝阳便选择撕掉了已经写好日期的这一页。
同时,在他撕掉这一页的时候,上一页的内容也露了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上一页记录的是和严良、普普的相识。
但那个内容里,全然没有目睹张东升杀人,更没有他们送威胁信这些内容。
这其实是编剧第一次暗示我们——
朱朝阳对自我阴暗面和现实阴暗面的抗拒,日记本就是这种抗拒的外化载体。
第七集关于这一点就更明显了,连单集的名字都被直接叫做了《日记》。
这一天一共发生了三件事情:
爸爸开始教朝阳游泳;
朱朝阳去了张东升家里勒索30万;
严良让朱朝阳再复制一张卡,因为严良想最后拿了钱,但还是要告发张东升。
朱朝阳在这一集正式更换了新的日记本,依旧是选择性地记录,但自己去张东升家里勒索30万的事情,他是没有记录在日记本上的。
这种日记本的更换,就是在对应笛卡尔的童话和现实。
朱朝阳选择了童话。
因此,日记本为这部剧的某些立意能躲开审查提供了手段,也为观众解码这部剧的真实剧情给出了第一把钥匙。
二
普普死了吗?
普普的死,编剧是写的比较明的。
第一个信息是张东升在发现普普哮喘病发之后,选择了打电话叫救护车。
但是当医院问及具体地址的时候,张东升突然沉默了,然后这场戏就结束了。
为什么张东升要沉默?
因为是他导致普普哮喘病犯的,如果普普送医被救的话,他就有可能会被告发。
而且当时的张东升用钱换了一张空卡。
这个时候他太需要一个人质作为筹码了,所以他需要拿普普去要挟严良。
但如果普普真的如结局那样,被送去了医院,被治好了,那她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能戳破张东升的谎言。
所以普普必须死。
也因此,哪怕到大结局,她都再也没有出现过。
剧的官微前两天也放出了一段被删除的秦昊独角戏,是他一个人在餐厅吃汉堡。
面前放了三杯可乐,手边堆满了普普当时说很喜欢的儿童餐玩具,然后边吃边哭。
这个画面也再次暗示了普普被张东升亲手杀了。
三
朱朝阳就是张东升?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讨论,毕竟“朝阳东升”,编剧明示了朱朝阳和陈东升这两个角色是互相对应的。
他们确实有太多相像的地方了。
你能从各种细节中看到编剧意图展现的张东升智商。
比如短时间内就地设计出缜密的杀人手法,在杀人前丝毫不露痕迹,连紧张都看不出来,收到威胁信之后,迅速想到用铅笔拓印上一页的笔记找到寄信人的手法。
张东升从小也是绝顶聪明,尤其热爱数学,但软弱温顺,见谁都是逆来顺受,也因此多受欺负。
在学校连学生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家庭从老婆到丈母娘老丈人,再到亲戚,都看不起他。
他就像是长大后的朱朝阳。
他们也都不是好人,都在内心潜藏着更巨大的恶,那是一种内心弹簧被长久压抑后的失控。
但我始终不同意朱朝阳就是张东升这一说。
因为编剧要给我们看的不是朱朝阳如何成为张东升,而是朱朝阳的挣扎和摇摆。
我觉得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
严良。
很多人不明白严良在最后几集的作用,甚至觉得11、12集里的严良是个败笔。
但在我这,最后两集的严良是一个最佳的妙笔。
严良死了吗?
严良应该是死了的,至于很多人都在争论的是死于火灾还是死于船上,我不知道。
因为我觉得争论这个问题的意义不大。
严良死于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编剧让严良死去的用意是什么?
我倾向于认为,是为了让严良成为一个符号,成为在朱朝阳内心与张东升对立的光明面。
也就是说,编剧想告诉我们,朱朝阳心里藏着一个张东升(阴暗面)和一个严良(光明面)。
大结局整一集其实都是在表现“张东升”和“严良”对于朱朝阳的争夺——
也就是对朱朝阳是成为好人,还是继续做个坏人的质问。
比如在船上大战前,朱朝阳和严良有一段对话。
朱朝阳在水产厂火灾的事情上再次撒了谎,严良的台词是质问朱朝阳“为什么要撒谎?告诉警察吧。”
这就已经是把严良的符号意义表现出来了,它代表朱朝阳内心尚存的善良。
船上大战就更加明显了。
与其说是朱朝阳和张东升的对抗,不如说是“严良”和“张东升”在朱朝阳内心的对抗。
张东升想让他杀了自己,彻底沦为和自己一样的坏人。
而严良想让他放下屠刀,做个好人。
台词也都直接把这点明说出来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结局也是,朱朝阳没有杀张东升,是它内心仅存的善避免了朱朝阳成为下一个张东升。
还有被老陈救起来的时候,严良讲了一句话——“我没有做坏人”。
这句话,是严良想和爸爸说的,同时也是朱朝阳想说的。
下一幕两个孩子在警局的问话,也是被交叉剪辑在一起的。
可以理解为,他们在那一刻就是同一个人。
严良的死,让朱朝阳产生了另一个“好人”的人格。
那么这部剧的结局悬念,便也发生了变化,从如何把故事收场,变成了更高级的——
一个兼有邪与善的男孩,最后会如何选择。
四
最后朱朝阳洗心革面了吗?
并没有。
这也是这部剧最狠的反转,当所有人都被最后一集的阳光明媚,被朱朝阳看信时的泪眼婆娑打动的时候。
编剧在最后一刻又狠狠给了所有人一巴掌。
在聊这个巴掌之前,我们先来看朱朝阳的恶在何处。
对严良和普普的恶——
他复制了两张卡,却故意给了严良空的那一张。
因为他知道拿到空卡的张东升,一定不会放过严良和普普,而且他也知道执意要最后报警的严良,可能会把自己也拖下水。
所以他在厕所故意让张东升听到了有复制卡的事情。
当张东升杀掉普普和严良之后,这个世界上知道他那两件犯罪事实的人就没有了,他也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了。
在水产厂最后的火灾里,他也其实也根本没有注意严良的死活。
仅有的一句“快跑”,只是为了让严良引开张东升,给自己争取逃生时间。
对张东升的恶——
除了勒索,还有他被王立绑架到水产厂之后,后来张东升出现时,他大喊的那声“张老师”。
这是为了引来王立,让两个人互杀。
因为王立知道自己和朱晶晶的死有关,所以谁死了,对朱朝阳都有好处。
对于父亲——就是伪装自己的恶。
最能体现这点的,是录音笔事件。
当他发现父亲在监听自己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对于父亲的失望或者愤怒,而是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然后平静地说出一些能够让父亲对自己产生愧疚,以此得到父亲的爱的谎言。
这早已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有的心机。
这一系列的犯罪都不是偶发的,而是朱朝阳在家庭和校园中的经历所造就的。
即使没有普普和严良的这次事件,也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契机中爆发。
清楚了朱朝阳的恶,那我们再谈最后的反转。
很多人都觉得最后一幕的重点是朱晶晶死因的反转。
确实,编剧很厉害,只用三个信息就给了我们明示了朱晶晶坠楼的真相:
一句是普普信中的“我不会告诉严良哥”。
这代表严良(也就是观众)知道的朱晶晶死因是不真实的。
另一句是结尾普普的画外音:“她要掉下去了”,但第三集里普普说的是:“她掉下去了。”
多了一个“要”字,意味着坠楼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给了普普和朱朝阳充足的反应时间的。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朱晶晶失足后曾经悬挂在窗外,但朱朝阳没有救。
第三个信息是验证性的。
最后一集的结尾还原了朱晶晶死亡当天的真相(一个窗户是关闭的,一个窗户是打开的,所以滤镜部分是回忆),只是碍于审查,画面停在了朱朝阳探头出去的时刻,便黑屏了。
但是声音并没有跟着停下,黑屏里依旧出现了朱晶晶坠楼的声音。
这个声音和朱朝阳探头出去之间,间隔非常长。
朱朝阳是故意看着她掉下去的。
可我觉得,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反转,更让我觉得难过的,是朱朝阳在最后的那句话:
“她踩空了,我就跑过去,可以是依旧来不及了。”
他依旧选择了撒谎。
整个故事,他就像是一个本来手执利刃,与张东升这只恶龙缠斗的武士,他借着恶龙除掉了队友和仇人,自己也交出了武器。
在即将跳下悬崖成为下一只恶龙前,他停下了脚步。
回到家园后,却依旧在自保。
他还是选择了伪装。
只是骗的不再是他爸,而是,荧幕前的你我。
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微信推送机制的变化,导致不是常读用户的大家,就没办法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文。
所以以后每一篇文底部,我们都会给大家推荐我们上一篇推文,这样能够保证“想看的人,都能看到”,如果对这篇文没有兴趣,那么直接跳过就好。
上一篇推文聊的是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受到很多人喜欢的宁静在她的一部代表作里的表现,想看的可以点击这个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