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朝阳能洗白吗?

3号厅编辑部 3号厅检票员工 2020-08-19



写在前面

就在昨晚, 《隐秘的角落》终于完结了。

 

前几天我们分别用三篇文聊了聊这部剧的好、饰演张东升一角的演员秦昊以及关于大结局的解析,本来不该再写它了,再写下去,总有一种逮着一个热点拼命薅的感觉,会腻。


但真的很抱歉,我对朱朝阳始终放不下。


大家都在忙着讨论剧中的表演,隐喻,伏笔,很少有人谈及主创在这部剧中真正想表达的现实议题——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

 

我想出来聊聊这个被大家忽略的点。


首先,朱朝阳坏吗?

 

坏,间接害死同父异母的妹妹,为了得到父爱谎话连篇,给自己脱罪不惜背叛朋友,即使到最后也不知悔改,这样一个小孩的确是坏透了。

 

可我始终对他恨不起来。

 

因为我从他的成长过程中隐隐约约看见了几部“拍了你我”的电影主角,以及我们之中很多人的相似经历。

 

然后我发现,我们和朱朝阳一样,都是这样长大的。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扎在朱朝阳心里的第一把刀,也是孕育“恶”的第一片土壤。

 

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看,朱朝阳的家庭结构和一个女孩很像,同样都是父母离异,父亲重组了新的家庭,偏爱第二任妻子的孩子。

 

那个女孩你们应该都认识,《狗十三》中的李玩。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他们都是被排在最后面的那一个。

 

李玩的名字是出生时家里人随便乱起的,可是等到弟弟出生时,爷爷却说:“咱这回是个男娃,那这个名字就不能太随便了”。

 

家里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弟弟身上。


特别是弟弟过生日那天,大家都围在弟弟身边唱生日歌,只有李玩一个人坐在后面看着他们,仿佛一切都与她无关。



这样的画面朱朝阳再熟悉不过了。

 

爸爸带他去商场买鞋那天,他也是这样看着妹妹拉走了爸爸,继母跟着转身离开,他们甚至都没有转身回过头喊他跟上来。

 

好像这才是完整的一家人,多一个,就是多余。



他们的爸爸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也很相似。


有了新的家庭之后,都喜欢用钞票来敷衍第一个孩子,忽视他们的内心需求。

 

在老师办公室对女儿发完脾气,李玩的爸爸的第一反应就是从衣服口袋里掏出钱包,抽出几百块钱塞给她,认为这样就能哄她开心。


 

朱朝阳带着成绩单去找爸爸的时候,正在打麻将的爸爸也是这样的反应。


跟几个牌友炫耀了一番后,接着从抽屉抽出几百块钱说:奖励你的,拿着


 

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的只是爱而已。

 

没有人爱他们的吗?

 

也有,只不过这种爱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爱,是“全都是为你好,但根本不问你到底好不好”的爱。

 

除了上面那些,李玩和朱朝阳还有过一个一模一样的经历——


被逼着喝牛奶。

 

李玩天生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会吐。


可是奶奶、爷爷还有爸爸只觉得她这是在挑食,依旧端着牛奶强迫她喝下去。



身为单身母亲的朝阳妈妈对儿子的控制欲,也在一杯牛奶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每晚都要端一杯牛奶逼着朱朝阳喝下去,发现儿子和爸爸的关系变亲近之后,对不情愿喝牛奶的儿子大发雷霆:你怪妈妈没有照顾好你是吗?


最后还在他喝完奶的嘴边狠狠擦了几下。


 

所以,即使这样的爱是爱,但更多的是占有和控制,而不是尊重和信任。


事实上,没有人在乎他们真正的感受。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曾经提出:


“个体以不同层次的需求作为内在成长动机,而在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尊需求的这两个需求层次阶段中,如果个体及个体所在的家庭或团体中任意一方产生行为偏差,未能使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就很容易导致个体产生心理问题。”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朱朝阳和李玩无法获得归属感与爱,亦无法学会自尊。


有的时候甚至会出于迫切得到家人的肯定而去迎合他人的期望,压抑真实的自己。

 

李玩最终学会了喝牛奶,笑着吃狗肉。




朱朝阳永远装作一副懂事听话的样子,喝牛奶,考第一,这些都是被驯化出来的成长。



朱朝阳的妈妈总是告诉他:“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快点长大, 等你长大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然而现实真的是如此吗?


其实我们从张东升的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难摆脱掉的。


它会扎进你的骨和肉,融进你的血液里,和你一辈子如影随形。

 

 

校园霸凌

 

同时,家庭功能的缺失很容易导致一个人人格发展不健全。

 

离开家庭,踏进学校大门之后,破碎的家庭在朱朝阳身上留下的烙印又会间接使他产生“人际障碍”

 

也就是说,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在集体之中往往会对他人感到不信任,表现行为上为“退却”,因此不敢主动跟别人相处,性格更加孤僻。


虽然这一点在剧中没有明显体现,但从剧中的几个细节可以看出:

 

同学叶驰敏说朱朝阳“天天就知道趴在桌子上做题”。


开完家长会后老师跟朝阳妈妈说:“朝阳这个孩子有点不合群,其他同学也不爱和他玩”。



当他在教室里喊“一组的同学留下来值日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把他当成空气一样,没有一声回应。



但从起初对待严良和普普的态度能够感受到:


朱朝阳其实是渴望交朋友的,只是性格原因导致他不敢或是不知道如何去交。

 

可惜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同学见他一个人独来独往,只觉得他是“假正经”。




妈妈也直接替他决定了,只需要学习,不需要朋友。


 

再加上一些小孩为了在集体中获得认同感,便有了小团体的出现。


而本就自卑的单亲家庭孩子又会因为家庭不完整被其他同学视为“弱势群体”,一旦做出什么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比如朱朝阳不愿意作弊,陈念给胡小蝶盖了件衣服,就会变成被冷落的对象。

 

这时候,便有了校园霸凌的产生——强势对弱势的欺凌。

 

剧中对于朱朝阳遭遇霸凌的描述仅仅在第一集出现过。


但如果把时间倒回到第一集之前,我猜想他所遭遇的应该不止在篮球场被同学摔在地上,杯子里被倒进橡皮渣这些。


 

至少在《少年的你》里面,同样生活在单亲家庭,只有妈妈的陈念在学校里所经历的远比这样的捉弄要残忍得多。



缺乏关爱和依靠的他们被迫变得懂事——一种完全超出来这个年龄的成熟。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遭遇校园暴力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地选择默默忍受。

 

看到凳子上被倒满红墨水之后,陈念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盯着凳子发呆;



被推在地上的朱朝阳也一声不吭地从地上爬起来,转身离开。


 

可是忍到一定程度,越过内心的极限之后呢?

 

陈念在小北的“保护”之下反抗,而朱朝阳只能用“恶”来抵抗这个世界的恶意。

 

 

隐形抛弃

 

现在我们把视角从微观角度抽回来,宏观地看一看朱朝阳们的经历。

 

其实我觉得,用校园霸凌、原生家庭这样的词去归纳这些孩子的遭遇,太轻了。

 

它们是可以合起来说的,合起来就是同一个词,叫:“隐性抛弃”



什么叫做隐性抛弃?

 

我们用《离亲叛众》这部英剧来给大家举一下具体例子,没准你们会发现自己也都经历过。

 

剧里男主叫刘易斯,同样也是一个坏小孩,叛逆,自虐,甚至违反法律。


但这个男孩所经历的并不是一场偶然性的个体悲剧。

 

他不是在一瞬之间偏离轨道的,而是许多个未被拥抱的瞬间,造成了一次次小角度的偏转。

 

那些瞬间,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会感到熟悉。

 

父亲准备再婚时告诉刘易斯:“你要有个新妈妈了”。


从头到尾只是单方面的告知,没有双向沟通或是征求应允,要的只是绝对服从。


 

而男孩还未从失去母亲的绝望中缓过来,他独自捱着的苦痛在这一刻崩溃了。


但父亲没有安抚他,而是强行命令儿子冷静下来:“别的孩子这么做,爸爸早就揍你了。”

 


这些话,离你我都很近。


在我小时候常常被问起,“爸爸妈妈以后要离婚,选择跟着谁”,也会被问到“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你不行?”

 

前几天,我和妈妈说起自己睡眠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她和爸爸总是在我小时候半夜吵架,导致我潜意识里在睡眠的时间段总是不安的。

 

妈妈说:“都翻篇了,这是要自己克服的,更糟糕的家庭还有很多。”



是的,糟糕的家庭很多,那么他们的孩子呢?

 

我们的确都“好好”地长大了,四肢健全,可我们的隐形器官呢,藏在皮囊之下的意志与品性也成长健全了吗?


“今天过得开心吗?”、还在为小时候而难过吗?”,从来没有人这么问过我们。


我们被降维成意志的执行者,变成乖巧的附属,不得不在家庭生活中抛弃掉情绪出口,也抛弃了爱的表达。

 

所以我才觉得,这些精神上受到的忽视,用“隐性抛弃”来形容更为准确——


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抛弃,更多的是以不对等的姿态将人在精神上放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家庭教育里的隐性抛弃无法幸免,与此同时,校园里的隐性抛弃也无处不在。

  

自从在11岁那年亲眼母亲溺水身亡后,刘易斯就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小镇上甚至谣传是他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于是,同龄人全都在孤立刘易斯。


 

舍友之间在宿舍传橄榄球,球落在了刘易斯的手中,他犹豫着要不要传出去,球却被直接拿走了。

 

从小一起找长大的朋友也用语言伤害刘易斯:“我们要去游泳,不会特别关照你的,你妈妈会死掉是她自己喝多了。”


 

刘易斯至少知道是被大家抛弃的原因。


可朱朝阳呢?我们呢?甚至有时都搞不懂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有的人是因为成绩太好,同学跟自己存在竞争关系,所以身边没有一个朋友;

 

也有人因为跟其他宿舍的女生玩得比较好,被舍友集体孤立;

 

也许是一些天生的、无力去改变的东西,比如皮肤太黑,长得有些胖,说话结结巴巴;

 

甚至根本不需要理由,只给你一句抛下:“讨厌一个人哪需要什么原因?”


 

到最后,经历过不同环境的“被抛弃”之后,我们终于失去了站起来的力气。

 

而这一刻,李玩、陈念、刘易斯三个人的经历也在朱朝阳一个人身上产生了重合。


写在最后

 

说这些不是在替黑化后的朱朝阳的做出的行为辩解什么,我依旧认为,即使有过这些经历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犯罪的借口。

 

只是因为我看到有人对朱朝阳这个角色的态度是:“恶不配被理解”。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在我看来,或许恶不配被原谅,但至少需要去理解恶的背后产生的原因。

 

理解了朱朝阳的恶之后,我既觉得庆幸,又感到后怕:

 

庆幸的是,我们还有来自其它地方的爱填补了那些被抛弃的伤害,没有把我们彻底改变。

 

后怕的是,我们曾经与朱朝阳之间的距离,也只差一步。




配图/来自网络
音乐/Muma木马 - 纯洁2016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微信推送机制的变化,导致不是常读用户的大家,就没办法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文。


所以以后每一篇文底部,我们都会给大家推荐我们上一篇推文,这样能够保证“想看的人,都能看到”,如果对这篇文没有兴趣,那么直接跳过就好。


上一篇推文聊的是在我们对《隐秘的角落》大结局的一些理解,想看的可以点击这个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