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将顶替进行到底
写在前面
山东顶替上大学的窝案已经爆出很久了。从陈春秀,到王丽丽,再到苟晶,案件也已经从个案发展成了一个地方的窝案。
因为涉及与每一个人相关的教育公平问题,舆论沸腾至今。今天也终于等来了第一个处理方案——四十多人因此受罚。
官方对基本该回应的问题也都回应了,但我还是想写一篇文,再聊一下这个事情,因为我觉得大家忽视了这件事最根源上的一个原因——
这件事引发的不满,并不只是几个个体的教育不公,而是部分地方长期弥漫的人情社会对契约社会的侵蚀取代。
这也是为什么微博上会有那么多人对山东部分地方怨声载道,甚至不少山东籍的微博博主站出来声讨“家乡”。
这股讨论甚至已经发散到了山东这么多年的人情社会泛滥到了不给想奋斗的年轻人活路的程度——不管你怎么努力,也许都比不上别人送的一份礼,一层关系。
这也导致山东哪怕作为全国GDP前4的经济大省,但是人口却多年保持净流出。
处理恶人贪官容易,但扭转这种人情为上的风气很难。
但正好,前天有部国产新片在网络上悄悄上线。现实主义,讽刺喜剧。
讽的东西刚巧不巧,就是拿钱找关系这件事。
《寻狗启事》
这部片子我估计看到这篇文的大部分人都没听过,6月27日在优酷上的线,一个礼拜都没评分,到现在评价人数还没超过500人。别说观众了,我估计大部分媒体同行都注意不到这片子。
原因也不外乎导演没名——青年导演,处女作;
演员没名——这些演员别说你们了,我都是一个也不认识;
成本还低——很多地方都透着粗糙,很多景都是大街上随便取的,也没宣发预算,几乎是0宣传裸发行。
但我怎么想都觉得这部片应该被关注一下,至少它在讲故事的能力上,相比那些同样网络发行的《囧妈》之辈,真的高了不知多少。
再加上山东顶替案爆发的当下,这种现实与电影的的互文,恰恰在电影之外形成了另一层奇妙的讽刺,更应该被拿出来聊聊。
一
狗是谁?
故事的开端很直入,就是片名里的那两个字。
寻狗。
开场即是一个长镜头,顺着男主角的脚步,带着观众去到了丢狗的现场,现场是一个老头和一个带着孩子的大妈在吵架。
一个说狗咬了自己孩子,一个说对方孩子吓跑了狗。
一个死活要钱,一个死活不给。
吵架台词是这样的:
“挺大岁数以老娘们儿,搁着哇啦哇啦老半天”
“你说谁老娘们呢,你媳妇才老娘们”
你来我往都是东北腔。
男主见要失控,上前劝和,顺便焦急地问起狗去哪了。
老头不理,继续和大妈吵架:
“我要把钱给你,我他妈就是你养的”
长镜头结束,转场派出所,大妈正乐乐呵呵数钱。
一个长镜头,交代了4个信息:故事背景是东北;狗丢了;男主和老头是父子关系;他爸性子倔,不服输,爱惹事(所以不给钱),男主性子软,老实(所以最后给了钱);
最后还用两个场景的跳转,完成了一个打脸式的笑点带出。算是最大限度利用了长镜头交代信息的作用。
那这些和我们今天要说的人情社会有什么关系呢?
别急,关系在这狗身上。
一
人情社会中的异化
这狗并不是男主张广胜自己家的狗,是他研究生导师的狗,男主念了三年研究生,给导师是当牛做马,帮他看家,帮他养狗,把他当爹伺候,就是为了能让导师把毕业后留校任教的那个推荐名额给自己。
现在临近毕业,就差临门一脚,结果导师最心爱的狗被自己给弄丢了,这无疑是把自己三年的“努力”全部打了水漂。
对于广胜来说,这丢的不是狗,是自己的前途。
故事讲到这里,导演想给我们看的狗其实已经不止是丢了的那只,还有另一只——就是在导师面前的张广胜自己。
这是导演对人情社会批判的第一层:
权力拥有者对下层的异化,求人办事,是要放弃尊严的。人不再把自己当人,是要把自己当狗的。
片名《寻狗启事》在这里也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双关:
表面看寻狗启事的发布者是广胜,找的是导师的狗,
但同时寻狗启事的发布者也是广胜的导师,他手握权力,寻找愿意给自己当狗的人。
这也是人情社会的第一种剥削性。
三
人情社会中的同化
但更可笑的是,当狗,可能还不够。
在狗丢了之后,广胜和他爹发生过一次争吵,广胜觉得只要把狗找回来,然后继续自己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了。
但他爹觉得这远远不够,缺什么?
缺大拇指和食指叠在一起抹的那一下——钱。
“学校是铁饭碗,那么多人削减了脑袋往里进,你不给钱,怎么可能?”
“你要再上点力度!”
这是他爸的主观揣测吗?
还真不是,电影后半部回答了为什么他爸会这么像一只权力的惊弓之鸟。
因为当年他在国企当技术工人的时候,性格也像是他儿子广胜一样,觉得自己技术好,有能耐,谁能不下岗是看能力的,所以硬是不信人情社会那一套,不塞钱给上司。
结果,塞钱的人留下了,自己被“光荣”下岗。
这件事直接改变了广胜他爸的价值观念,极端不信任权力,认定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人们都一定会走捷径,你不走,你就会被淘汰。
这表现了人情社会的第二个特征:
同化。
谄媚,贿赂,找关系,这些一定不是人天生就秉承着的个人行为准则。
而是当人情社会对契约社会的腐蚀到了一定程度,处于其中的人会被迫接受这些,甚至将其合理化为“接受现实”。
然后在以后面对一件需要经过他人之手完成的事情的时候,下意识想到的不是契约所订立的上升规则,不是如何努力,而是如何疏通关系,如何走后门。
因为在人情社会,你不走,就一定会有人走。
那到时候,你就是被顶替的那一个。
为什么山东顶替案大家会觉得从顶替者,到招生办,再到官员,甚至苟晶案里的那些同班同学都是全员恶人?
因为他们不是权力拥有者,就是被同化的极端利己者。
这种地方的风气不改,谁也没法保证会不会有下一个受害,顶替,也只是刚刚开始。
四
人情社会最大受害者
是底层和弱者
如果你有关注山东爆出的每一位被顶替者,你会发现她们其实都很像,女性,家庭贫困,性格内向,老实。
甚至你还能在他们如今的采访里,感受到她们当年在人情社会,动物法则里是如何自卑。
(该图片来自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为什么受害的都是底层和弱者?
具体的说,当然是她们胆子小,没背景,好欺负,背后的可操作性高。
但把这个问题放到社会层面去回答呢?
因为在人情社会中,当契约和公平被大范围架空,就会进入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状态。阶层成为一种食物链的存在。
在动物界的食物链中,能量会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只有10%~20%的能量能传到下一营养级。这也同样适用于人情社会中的不同阶层。
上层会想方设法通过不公平的手段,去占有本该公平竞争的社会资源。同时,当中产被上层剥削,但也通过挤占底层的空间来存活,当这种剥削从上而下,底层必定是退无可退。
如果你有看过去年大火的《饥饿站台》,你应该就能明白我想说的。
这部电影里也同样表现出了这点。
广胜的父亲为了能够凑到让儿子贿赂导师的十万块钱,可以低下头去找前妻的现任老公借。
甚至宁愿自己坐牢,也必须要让儿子把这钱用到贿赂导师上。
因为那是自己儿子唯一的上升通道。
广胜的母亲借完还钱告诉他,咱这个阶层“得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可当最后广胜真的揣着十万块钱,夹着尾巴,去导师家送钱的时候,却又看到了班里自己暗恋的女生,和导师搂抱着从家中出来,然后就顶替了本该定了他的留校名额。
广胜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拿不到那个名额。
这就是一个人情社会最大的恶果——会让一个正常的社会变成互害型社会。
相当于规矩严明的跑步比赛,变成了没有规则,尔虞我诈的生死肉搏,
钱和权,家庭势力成为了各自的筹码,必要时刻甚至是自己的身体,尊严。
而那些爬上去的人,会如何教育下一代?
或者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能如何教育下一代?
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最后
电影结局导演选择了开放式的处理,没有背景的广胜没法在家乡容身,决定去南方发展,在去机场的出租车上,接到了导师和女学生的关系被举报,留校名额重新给他的消息。
他爸问他,还走不走?
广胜没有回答,电影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但我觉得,导演其实早已给了答案。
导演在讨论这种过度的人情社会会有什么样的恶果的时候,通过很多段落暗示了它是如今东北衰败的原因之一。
电影里从刚上初中的小女孩,到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再到教授的老婆孩子,没有一个选择留在东北或者计划留在东北,大家都约定俗成地默认了这里没有前途。
因为这里不认奋斗,只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