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近期最好的新片

芋泥 3号厅检票员工 2020-08-19


写在前面

其实,今天提到的这部片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片,它是一部两年前的片子,只是这两天终于出了译制的数位资源。

一部资源让人等上两年,真挺久的。

但是,它太值了。

有多值?

从那年的戛纳开始说吧。



那一年算是戛纳的一个电影大年,《小偷家族》和《燃烧》之间的金棕榈之争点燃了大众的讨论度,戈达尔和斯派克·李的新片也纷纷入围;

拿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何以为家》在大陆上映后拿下豆瓣9.1的口碑。


(来自维基百科,部分片名为台译)

 

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部来自小众国家的电影(哈萨克斯坦)不仅入围了主竞赛,还夺得了戛纳影后。

 

但相比之下,围绕着这部片的声场还是小了些,原定2019年1月上大陆院线,如果当时上映,我也相信这会是又一部《何以为家》。


但很遗憾,最后因各种原因未上,成了一颗本该躺在更多人观影清单里的遗珠。

 

所以,今晚这篇文,写给这部电影。

 

《小家伙》




看完《小家伙》,我的第一反应是感到它与《何以为家》这部电影之间有着遥遥相惜的互文。

 

《何以为家》给我们看被隐形抛弃的儿童的难民生活,孩子们被现实逼得四处游荡、居无定所,这是果。


而《小家伙》给我们看的是因,看踏入社会的成人们是如何变成边缘化人群,又是如何无力地让孩子被迫降生于这个贫穷现实。



《小家伙》的故事聚焦于一位特殊的母亲。

 

她是一名从哈萨克斯坦来到莫斯科讨生计的女工,名叫Ayka。特殊的地方在于,她是一名非法移民劳工。

 

因为没有合法工作签证,她只能干最底层的脏活,拿最低的日薪。



整部电影像是Ayka私人视角的生活实录,她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呼吸、奔波。


白天坐地铁去赶工做体力活,夜晚和陌生人们在窄小的合租房过着群居生活。

 

她不断的陷入赚钱、讨债、躲藏、遮掩的生活泥淖,这便是她的日常。



 

电影里Ayka的日常,也是俄罗斯300万非法劳务移民中的日常,更是这个世界上数以亿计的隐形人口所经历的生活。

 

Ayka女性身份与政治身份的交叠给了整部电影非常自然的张力。


人物的边缘性反而使电影更有普世价值——我们始终和无数遥远的人们,命运勾连在一起。

 

通过影像,也通过很多更深处的东西。

 

 

既然整部片都在讲述Ayka的日常,那么片名为什么还叫《小家伙》?为什么Ayka仍是个母亲?

 

因为“小家伙”在电影里缺席般的边缘化正对应着Ayka这个人物在莫斯科的边缘化。

 

这个“小家伙”在电影一开场就被遗弃了。

 

片头,四个婴儿安安静静地躺在正在被推动的床上,或熟睡,或睁眼,推床的轮子轱辘声、抖动的呼吸镜头让这恬静的一幕添了几分未卜的意味。




接着,声音戛然而止,画面一黑,《小家伙》片名出现在画面中央,随之而来是一声婴儿尖锐的啼哭,在绝对的安静中令闻者心悸。

 

画面里,护士拍打着孩子,催促着“孩子饿了,该喂奶了”,一旁病床上的女人起身,被汗濡湿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没有马上喂奶,而是以上厕所为由离开了房间。

 

(注意这个场景,前景是那四个孩子和一对正在喂奶的母子,后面还会再提到)

 

在卫生间,她脱下住院服,换上自己的衣服,在这一刻,她才露出自己的那张脸来,仿佛是卸下一个负担,重新做回了自己。



然后,她踏碎玻璃,破窗而出,奔逃进了一场莫斯科的大雪。 

 

开窗的那一刻,护士的叫唤声,还有风声,喇叭声,各种城市的声音涌入她的耳朵,也涌入观众的耳朵。



 

她丢下自己的孩子跑了,刚生完孩子的身体在大雪里一刻不停地奔跑,竟是为了赶赴快迟到了的工作。

 

接着,整部片,如同孩子被抛弃在医院,她的母亲身份也被她人工剥离了。只剩一个四处奔忙,辗转于各种底层工作的寡言女人。

 

她甚少说话,说的最多的是求房东和债主再给她宽限几天,以及求人给份工作。



 

只有分娩后未及时休息治疗而时不时流血的下体和涨奶发痛的乳房在提醒着她,她还是一个母亲,也是一个会痛的人。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异化了的人。

 

而导演没有让观众与她产生共情的意图,而是仅仅营造了一种感觉官能上的共感。

 

导演把观众也拉入了莫斯科的大雪中,大量的跟拍、几乎贯穿全片的近景和特写极度压缩了空间,


使我们不仅是目睹、旁白,而是更贴近,甚至是在场,去进入他人痛苦的脉络。



 

去感受Ayka是如何穿行在这个冰冷的城市,又是如何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在声音处理上,导演故意没有作降噪,呈现的都是同期声的环境音。

 

风那么响,车轮和轨道运转,奏出庞杂的节奏,城市泯灭了她自己的声音。

 

 

前面有说到,Ayka已经异化了,她不再像是一个有血肉的人。

 

那么,她异化成了什么?

 

导演巧妙地设置了三个意象,且都与Ayka所辗转从事的底层工作相关,更是揭示了更深层次的“劳动异化”。

 

第一个意象是屠宰场里的鸡。

 

影片最开始,她丢下孩子前去卖力的工作是去屠宰场给鸡肉作加工。

 

那是个昏暗的地下室小作坊,大量家禽鸡被关在笼子里。


这些鸡在宰杀后先经由沸水浸泡,再被女工们快速拍打着拔下鸡毛。




待鸡身光溜赤裸后,扯出它身体里肠子等“无用”的器官,最后浸到冷水里洗刷血水。

 

所有步骤一气呵成,这场血腥的暴行象征着资本社会下的快速剥削。

 

最后,包工头留给女工们一人一只鸡作“额外奖励”,携未发的半个月工资跑路了。

 

留在原地的女工们就像是被卖到市场的食用鸡,经历了一场抽筋剥皮,什么都不剩了。



 

第二个意象是受伤的宠物狗。

 

相比之下,Ayka在兽医院做保洁的代班是她做的最高薪最体面的活了。

 

犀利的是,导演借此引出了对比之下更可悲的现实,Ayka不仅比不上上层人,连上层人的宠物狗都比不上。



 

小动物们养尊处优,她给它们做着保洁。分娩的孕狗可以到正规兽医院看病做手术,而她只能去找地下的良心医师治病。

 

其中有一场戏,受伤的宠物狗需要缝合伤口,她留下来帮忙。宠物狗生下的四个幼狗在它身下吸食着母乳,眼睛滴溜的看着她。




这四只幼狗与开头处四个婴儿相对应。不同的是,四个婴儿是被遗弃的(否则不会四个婴儿放置在一个床上,一个母亲都未出现)。

 

Ayka既如孕狗,分娩后受伤,却没有孕狗那衣食无忧的生活,只得残忍弃子。

 

还有个意象,是贯穿了全片的莫斯科大雪。

 

这场罕见的大雪在电影里从未消停过,它出现在这个城市每个角落,出现在各种新闻播报里,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它太多太寻常了,以至于被人们无视。就像是穿行在城市里,数目庞杂却依旧隐形般的“Ayka们”。

 

堆积着的雪,没有阳光照射,所以经久不化,只能被铲雪机处理掉。

 

铲雪机是什么?

 

可以处理掉Ayka们,使他们异化失声的东西。

 

 

那么,是什么让她异化了?

 

第一,是资本剥削,这与她的劳工身份相对应。

 

劳工没有资本,也就是说,生产资料都在资本家手中,所以劳工除了出卖劳动力以外无法生存。

 

只好成为低廉劳动力,然后不断被榨取剩余价值。




也许会有人说,也可以选择不干这份低廉的工作,但是劳工们时刻被“待业大军”所威胁着。

 

电影里,Ayka丢失过两份工作。

 

一份,是在她分娩时被人抢走的。她请了假,同为非法移民劳工的同事为了顶替她的工作,向上司说Ayka直接离职。

 


还有一份,是在她去地下诊所看病耽搁的。要在两小时内到达求职地点,她晚了一步,别人就获得了这份工作。




你看,无论是多劳苦的脏活,都会有人埋头去做。正如电影里一位劳工所说,“对他们来说,我们永远不顾卖力。”

 

第二,是体制排外,这与她的非法移民身份相对应。

 

警察这个角色作为体制的具象化,在电影里一共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搜查非法移民们的住所。

 

在搜查的情节里,警察、房东、非法移民住户形成了一条利益食物链。


警察以逮捕为威胁向房东收取高额贿赂,而房东转而又向非法移民们收巨额罚款。




Ayka隔着一道墙,在黑暗中听着警察和房东的交谈,噤声沉默。


留在这里,不被驱逐出境成了一道底线,为此,只能把自己藏匿在黑暗里,任被索取代价种种。



 

第二次,警察出现在Ayka和债主的对话里。


Ayka还不起债款,决定把孩子交给债主抵债。在债主的逼问之中,她才说,孩子是被警察强奸怀上的。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原来故事的开始便是悲凉的底色。

 

讽刺的是,在她蜗居的居民楼里,如梦幻般,有个房间种满了在俄罗斯象征着友好迎客的郁金香。

 


在飘不进大雪的大楼里,总有人继续造着郁金香般的梦——

 

“你们就在莫斯科,他们还做着莫斯科的梦,而你们已经身在此处,你们已经幸运地过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写在最后

 

在电影的结尾,一丝希望显现。

 

Ayka回到医院,把孩子带走。抱着孩子走在大雪里,她望着马路对面的车,转而走进了室内。

 

给孩子喂母乳的那刻,她流泪了,她在这座城市第一次散出了人性。

 

那以后呢?她的日子会变好吗?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一切都悬而未决,但我们都能预见真正的结局。

 

那么,她是个例吗?

 

不是,甚至不能简单把她认作俄罗斯300万非法移民中的一个。

 

无论在世界上哪片土地,无论哪种体制,都有不公,都有人行走在生命的大雪里。

 

甚至,雪花某一刻也许也会飘到我们头上。

 

用弗里茨·鲍尔的话作结尾吧——

 

“我们无法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天堂,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些什么,好让这块土地不致沦为地狱。”

 


音乐/黄小虎从窗台纵身一跃 - 48V
配图/《小家伙》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
激励计划签约账号【3 号厅检票员工】原创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

「3号黑店」“一个人的影展”四周年限定纪念周边

正在热卖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