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那些内心强大的孩子,童年被允许做过这1件事
波罗的海,电缆断裂!
关晓彤突然官宣喜讯!粉丝欢呼:恭喜啊,终于等到这一天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1年1月31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4月15日
2021年4月15日
2021年4月16日
2022年8月19日
2022年8月19日
2022年8月20日
2022年8月20日
2022年8月21日
2022年8月21日
2022年8月22日
2022年8月22日
2022年8月23日
2022年8月23日
2022年8月24日
2022年8月24日
2022年8月25日
2022年11月26日
2022年11月27日
2022年11月27日
2022年11月28日
2022年11月28日
2022年11月29日
2022年11月29日
2022年11月30日
2022年11月30日
2022年12月1日
2022年12月1日
2022年12月2日
2022年12月2日
2022年12月3日
查看原文
其他
《夺冠》很好,非常好
Original
小哥,灰白,林冠
3号厅检票员工
2021-01-31
写在前面
今天才突然想起来,《夺冠》是我在去年疫情爆发前,去电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片子。
那天是2020年1月19日,一个提前的媒体场,我看完片第二天飞回杭州,飞机落地后,手机里登登登地不停弹出新闻消息,说的都是同一个事情——钟南山院士明确病毒人传人的判断,疫情正式爆发。
后面的事情你们也都知道了,贺岁档取消,《夺冠》撤档,中国电影院开始了长达184天的冰封。
所以现在再一次看到这部电影上映,还是挺有感触的。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时间被折叠起来了,一根之前断了的线,今天突然被接上了,弄得我从电影出片名开始,眼泪就下来了。
《夺冠》
有些读者可能还记得,去年看完出来的时候,我给《夺冠》发了条微博:
微博里,我用很多非常主观耸动的话,给了电影非常高的评价。
比如什么
「把它放在今年贺岁档是没意义的,它是应该被放进最近五年的贺岁档,和《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掰手腕的。」
还有第三段那三个冲突看上去非常“敢拍”的冲突,以及那句看起来特别没出息的
「今年我就没在华语片子里哭成这样过,陈可辛太狠了」
,
然而9个月过去了,除了我自己备忘录里记下的只言片语,还在提醒我当时有多兴奋外,我其实已经记不太清电影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也回忆不起来为什么对主旋律一直保持警惕和距离的我,当时会对着国歌掉眼泪。
但是真的就很奇妙,当今天它重新上映,我重新坐
回电影院去检视它,上面的所有兴奋,像是被重新装回了电池一样,几乎是一下子,又回来了。
一
她们
正如片名的直白,《夺冠》是一部少见的不畏剧透的电影。
“夺冠”二字,既是片中人物的初始目标,又是过程的整体描述,包括结局设置,这两个字也告诉了我们,她们终会赢。
什么人物呢?四个字就能意会:中国女排。
这部电影就是以中国女排这三十余年的摸爬滚打,沉浮跌宕,去刻写不同年代变迁中女排竞技思想的新旧碰撞,队伍与个体、同行与对手的微妙情谊与联系。
同时更出色的地方,是把“女排精神”这一宏大的群体议题,回归到了个体愿景本身,最终完成的是“个人精神”的传递与革新。
看起来还是那么繁重浑厚,好像两个小时的电影体量支撑不起,但陈可辛给了我们惊喜。
他用轻巧的剪辑和摹写,在输赢赛事素材中穿插,硬是把群像的观照,和个体的微察,都用短镜头加婉妙的承接,一一兼顾得灵活漂亮。
比如女排百余位队员的成长孤光展示。
在最后那场中国对巴西的奥运赛里,在正序的叙述中,导演一笔略去她们在前夜对这场赛事的心理。
当在她们初局失利时,才开始闪回剪辑到她们在前夜,分别反思自己策略失误、互相理应填补之处的桥段。
并同步让观众看到,她们在赛场上已经把种种缺憾完善、改进过来。简短的铺排设计,立时圆满了她们在竞技能力上的成长,彼此配合上的默契与和谐。
更动人的是个体的描绘。
比如当陈忠和(黄渤饰)带领的中国队,与郎平(巩俐饰)带领的美国队进行较量。他的战队没能发挥出最好水平,屡屡失分。
陈忠和原本有点丧气,垂下头去,但当摄影机移到他这里,他
立刻撑起了精神,给出了一个笑脸。
他总是不服气,也总是会振作起来的,就像整部电影里始终滴着汗、昂着头的女排。
对郎平(巩俐饰)的刻写亦是精微。
也同样拿这场张力十足的戏来说,郎平背后贴的“USA”教练服本就刺眼,她的站位背景,构图里直接囊括了背后中国球迷,四处张贴的国旗。
而且最后当美国以3:2优势获胜,她的表情和陈忠和形成了一个隔空的对照。她没有喜悦,似乎还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陈则是一种对女排,也对她,那种无言以表的失落。
这不仅对是他们二人关系的精细描写,而且这种利益地位的对冲,实际又可以比拟到国际之间,竞技友敌关系的对冲,增添了题材的丰满度。
包括大家也会发现,现实里中国女排的赛事大小不一,数量繁多,而《夺冠》重点择取的3场赛事,其实并没有以赢作为唯一标准。
那些最光辉灿烂的战绩,反而是用打上字幕的方式简单略过。包括最后那场中国对巴西,也仅仅是2016奥运赛,中国女排胜利的开端。
为什么这么安排?就像我前面说的,因为“赢”不再是女排精神的唯一高光点。
《夺冠》关乎夺冠,但冠军为国家而夺,为群体而夺,但首先,要为自己而夺。
赛事风云沉浮里,陈可辛希望能拨开见的是人,每一个浸润在女排精神里的人。
二
冲突
《夺冠》是用时间线,对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做了很明显的分隔的。
这种分隔,放平时不会是个优点,毕竟时间跨度过大,前后的时代风物差异更大,除了郎导和陈导,角色也几乎没有重叠,如果没有前后的黏连,只是粗暴的时间快进,容易让故事变的割裂。
但是到了陈可辛手上,这不仅成了优点,还成了电影核心表达的落点。
什么表达呢?
很简单,冲突。
可能会有人觉得很奇怪,明明这是一部讲女排精神的片子,为什么落点是冲突?
这种冲突当然不是吵架,而是一种时代不停往前推进时,必然的一种留存,也就是你不可以忽视的「变化」。
所以这种冲突和冲突,是你必须把整部电影放入一个宏观视角,前后对比着去看的。
比如,最大的一个,
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和现在,对女排的感情的前后冲突。
那个年代全村就一台电视机,大家都不需要约,会在直播开始的时候一起汇聚到那台电视机前面,其实后面的人根本看不见,但前面的人会传话给后面的,进球了,赢了都是传递下去的,最后所有人都会一起跟着比赛喊啊叫啊哭啊。
电影里也有表现出来,当女排在81年赢下世界冠军的时候,长安街上是有群众自发的胜利大游行的,大家拿着国旗,敲着破了的铜锣,一起呐喊,庆祝。
这都是当年真的发生过的。
在电影后面也借郎平的话,去解释了当年那种全民的热情——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内心还不够强大,我们不自信,太需要一个胜利了。”
而现在的呢,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狂飙突进,彻底告别了只有一台电视机的年代。
但人民对待女排的看法也和当时不一样了,女排经历了长达18年的青黄不接,从世界第一落到了世界第二集团,那种集体主义的教育在今天成为了一种反面词汇,年轻人没有人再看女排打比赛了。
陈可辛让谁来表现这一点呢?
挺狠的其实,让郎平自己的家人——
「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看排球」
「中国人不需要女排了,拿了世界冠军又怎么样呢?」
你说是现在好还是过去好?
电影没有给答案,但给出了很多个思考的角度。
这些角度,其实就是我们要说的另一些冲突。
比如最让我觉得惊喜的一个——
陈旧的举国体制与现在体育发展趋势的冲突。
这一点其实尺度很大,有两场戏都还挺露骨的。
其中一场是郎平被请回来执教中国女排后,和「专家」开的第一个会议。
一个女人就这样坐在会议室中间,被一群年纪很大的男性专家团团围坐,他们有人老的都要带着眼镜贴近本子才能看清写的什么字,然后对郎平说:
「中国体育不能用外国专家」
「你这么弄得要多少钱」
就是一句接一句的陈词滥调和官腔,满口精神信仰这样的空话。
这些人,他们是经历了那个集体主义顶峰时代的人,他们对那一代女排精神是有很深的情怀的,但是这种情怀,遇到权力的时候,会成为一种保守。
那是一个用命去换取胜利的时代,讲究苦,讲究蛮,不讲究科学,但其他国家早就以更省力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轻松追上了中国女排。
这也是女排当年五连冠之后,快速没落,被世界淘汰的原因。
所以郎平在那场戏里的台词非常直接。
「今天不是我来听你们说的,是你们听我说的」
「中国女排现在最需要的是改革」
这一场会议里,女与男的对比,寡与众的悬殊,新与旧的挑战,被镜头非常明晰地展现出来,非常精彩。
实行纲领掷地有声,会议中间中间又剪辑进入新时代女排训练的模式,毫无废笔。
然后也借着郎平这个选择,引出了第三个冲突,
个体选择和国家需要的冲突。
这一个冲突处理的好就好在,把郎平自己和这些新女排球员,放到了一条线里去谈。
郎平本身就是经历了这种冲突的人。作为八十年代的明星球员,她在巅峰时期退役,九十年代开始执教,00年后去了美国,成为了美国女排的主教练。
最大的争议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她率领美国队赢了陈忠和带的中国队,赛果尘埃落定时就有不少嘘声出现。
看,女排又被拔高到了一个集体符号的层面。
这是当年的遗留,陈可辛用一段特别不可思议的蒙太奇去表现了这一点——把郎平在美国超市买东西的日常生活和那场她受辱的“胜利”,剪辑在了一起。
去让观众更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冲突
郎平遭遇过这个,也因此思考过这个,所以必须去实践这个。
于是在电影里,郎平当上主教练后说对球员的最多的一些话,就是“排球是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
“你们不止是要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而是优秀的人”,
会让他们今天别训练了,谈恋爱去吧。
她试图去探寻每一个队员内心,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打排球,为什么打排球,是为了自己吗?
最妙的就是和朱婷的对手,让朱婷从为了底层的父母,到为了成为郎平,再到为了自己,最后是为了热爱排球的转变。
要不服输,要热爱,要为自己打球,
这才
是
中国女排真正的传承。
枷锁也在这些话里逐渐挣脱,《夺冠》的立意,也在前半部分的体育拼搏层面,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对集体和个体的探讨。
最后
其实今天说了那么多,就只是在回答开头我自己给自己的提问。
《夺冠》为什么让我兴奋,我又为什么流泪。
我希望,你们看完这篇文,能感受到我的那个答案。
音乐/
配图/《夺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
激励计划签约账号
【3 号厅检票员工】原创内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