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战争和中国态度
今天的血钻故事,写的是印巴战争,文章的作者邱云鹤,曾是我国海军外事工作人员,对于外事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读完这篇文章,你不只会了解印度、巴基斯坦冲突的前世今生,还能感受到一个中国军人的拳拳之心。
2008年10月,还是能感觉到北京夏末的炙热,作为海军现役外事工作人员,参与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60周年海上阅兵庆典活动,我吃力地开着没有助力的捷达,在三里屯各大使馆武官处转悠,拿着外交事务联络函,挨个找武官沟通交涉。到了印度大使馆办事是需要极大耐心的,之前就办理过几批访团出访印度事宜,还真没一次搞定过的,磨洋工是印度人出了名的优良传统。
这么热的天,我要跑遍40多个国家的武官处,为这个联络整整跑了3趟印度驻华大使馆,在传达室里(不让进使馆里商谈),每次都被一群穿着各种花色衬衣的人“热情地”围着。
鸡跟鸭讲是整个交流过程的主菜,沟通效率出奇低下,明显能感觉到他们的戒备心理,好在我有耐心:老子奉命邀请你们参加中国海上阅兵庆典活动,让你们见见世面,赶紧痛快给个话!当兵的说话就是这么粗鲁,这么直接。我知道,印度一定不会拒绝这种大场面露脸机会的,多次磋商形成文件后,印度磨磨唧唧地派了“兰维尔”号导弹驱逐舰和“孟买”号导弹驱逐舰参加。
中国海军60周年海上阅兵庆典活动
这和巴基斯坦人太不一样了,蓄着大胡子(信仰特征)的巴铁会主动过来商谈,一直保持着谦逊和蔼的态度,非常配合你的工作,特别痛快!后来派了“纳斯尔”号补给舰参加海上阅兵编队,态度这么好,工作的心情都会好很多,首长也很高兴。
接触多了,就知道印度使馆的人做事相当无厘头,他们充满莫名的自信和傲气,做点事情拖拉得不像话。听同事访问亲历的故事,看他们拍摄的照片,仿佛这个国家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好奇心打动了我,慢慢开始关注印度国内发生的事情,以一个近距离接触过的旁观者的角度,去试着了解这个奇葩国度的近代史,特别是与巴基斯坦那纠缠不清的战乱纷争。
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同时建国,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民族属性的差异,为了争夺自治领地,印度在这短短的70年时间里就对巴基斯坦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在这里,有必要先溯流穷源,原本是一个国家,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河流域的上游核心地带,莫卧儿帝国的龙兴之地,印度伊斯兰王朝文明的发源地,拉杰·考尔是当地的著名学者,受莫卧儿皇帝垂青,赐予其一条运河,其家族改姓为尼赫鲁,代表“运河”之意,属于婆罗门种姓的范畴。
皇帝赐予的竟然是一条运河,而不是土地,又一次刷新了认知观。拉杰的重重孙、未来的印度国父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从波斯语字面上翻译意为“运河的红宝石”。中国人天生对拗口冗长的名字免疫,还是直呼尼赫鲁吧。
1889年11月14日,北方邦安拉阿巴德市当地显赫贵族婆罗门家庭中,贾瓦哈拉尔含着24K金钥匙出生了,享受着英殖民地“受庇护和安逸的童年”,爷爷甘迦·尼赫鲁时任德里警察局长,父亲莫蒂拉尔·尼赫鲁是印度最杰出的律师之一,尼赫鲁家族是当年北方邦联合省第一个拥有汽车的家庭,就连英国省督都羡慕不已。
在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法学院学习了7年的律师尼赫鲁,在1912年8月回国后,加入国大党,追随甘地进行独立运动,从1921年到1945年间被捕入狱9次,共坐了1041天牢。命大的尼赫鲁说,“为印度的自由而战无上光荣,在甘地领导下工作很幸运,对一个印度人来说没有比为事业而牺牲或完全实现壮丽的梦想更好的了”。他又说,“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雄壮的声音响彻至今,虽陷囹圄却豪气勃发,感动了一大波印度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
尼赫鲁回国后跟随甘地,加入国大党救国
1926年,陷入独立事业困境的尼赫鲁为了探索印度民族解放道路,他重返欧洲、出访苏联,还接触了中国人宋庆龄、廖焕星。一年多的游历使他的思想有了新的广度和深度,从欧洲之行中为印度找到了出路:政治上必须完全独立;经济上应该实行“社会主义”,他还主张工业强国之路,后来被幻想重返农耕社会的甘地扫进了垃圾堆。所以说,如果印度对中国说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美英法说他们是民主国家,千万不要惊讶,社会江湖玩的就是这么溜,一度很受各国欢迎。
优秀的人从来都不是独行侠,尼赫鲁的独立运动、分家合伙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按捺不住要登台了。真纳出生在印度最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卡拉奇市,今天的巴基斯坦信德省首府。
3岁的尼赫鲁还在上幼儿园,16岁的真纳已经跟着他父亲在伦敦做贸易运输生意,志向远大的真纳对生意倍感无聊,第二年转身就去英国林肯法学协会学法学,拿下律师资格考试时才19岁。毕业后,他马上回孟买加入国大党做律师去了。真纳比尼赫鲁大13岁,两人都是留英的法学超级学霸,学成后立马回印度加入国大党开展独立运动,都有着解放印度殖民地的崇高理想,走的路都是一样的。
谁也不会想到,两人的命运在后半生会猛烈地交织,是合伙人,也是对手。
此时的国大党是个大熔炉,个个都是精英,说话又超好听,彼此的宗教信仰还不是独立运动初期的绊脚石。为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一起共同奋斗,不同宗教民族阵线团结在一起,宗教矛盾就像烟头一样可以被轻易掐灭。
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大党员真纳律师,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以敢怼英国法官出名,很快真纳就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穆斯林领袖之一。1913年真纳加入全印穆斯林联盟,因工作表现突出,1916年他成为穆斯林联盟主席,期间断断续续一直担任到1947年。
追求共同事业的好景不长,甘地主张非暴力抵抗,而真纳主张依据宪法进行斗争。宗教融合在运动实践中出现了异见,对运动形式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了,慢慢滑向混沌初始。真纳开始对国大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理念不满,连甘地的穿着打扮和使用的印地语,都让他看不顺眼。
书不同文、车不同轨,没有统一的理念和语言,怎么能号令天下呢?很多有影响力的穆斯林土邦主也加入反对甘地的阵营,被横行无忌的英国人按在地上摩擦,地主们也咽不下这口气啊。
1920年真纳退出了国大党,他警告说,甘地的手段不但会造成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分歧,而且会在这两个族群内造成分裂。
4年后他组建了自己的党,被推崇为穆斯林联盟主席。真纳和印度领袖在议会上讨论未来印度宪法的问题,穆斯林大多数希望有一个分离的选举,而大多数印度人则希望共同选举。真纳本人是反对单独选举的,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希望以此满足双方的要求,这就是著名的“真纳先生十四点”。
不出意外,国大党特别爽快地推翻了真纳的这14点,连申辩的机会都不给,穆斯林也认为真纳出卖了他们,民族主义者和亲英国的穆斯林贵族都不愿听他的。真纳的主张不被采纳,再加上穆斯林联盟内部的分歧,让他倍感孤立无援,在1930年,出走英国当律师去了。
二战前一起共事的真纳和甘地
又是一个4年过去。
真纳回到印度,开始重组穆斯林联盟,其实是因为他的两个强劲对手因身体原因见真主去了,他并没有对穆盟有过多大的改动。真纳向国大党提议合作,一起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者,条件是国民大会党同意分离选举和承认穆斯林联盟是所有穆斯林的代表,国大党又痛快地拒绝了这一合作设想。无奈的真纳提出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大胆的设想。
1942年8月8日,甘地和国大党组织“退出印度运动”,这个运动虽然被看作是最强大的印度反抗运动,被英国残酷镇压,拘禁了10万人,数百人在冲突中丧生。接着,独立运动化整为零,全国遍地开花。穆斯林联盟作为一支不太够分量的组织,一直都没入英国总督的法眼,穆盟在各个党派中都会派人积极参加,有点四处下注的味道。
四处打怪升级模式开启后,穆盟的影响力暴增,真纳的民族独立斗争运动思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完整发育,声望也开始响彻穆盟的分支。傲慢自大简直就是国大党天生的富贵病,在解放独立斗争工作面前,印度教徒担心失去绝对多数地位,所以不愿意跟穆斯林联盟合作分享权力,坚持一党组织内阁,拒绝合作。
“只有两个教派互相理解、和睦相处,印度才能取得真正进步”。真纳一次次的呐喊被淹没在教派利益斗争中。
印度内部宗教联合不是铁板一块,英国人早已看透这一切,熟练地捡起1919年的印度改革法,把印度人全部划开,分为印度教徒,穆斯林,锡克教徒,基督教徒,以“宗教”为选区进行选举,把各宗教的选举资格设置成巨大落差,比如说穆斯林有3000卢比就有选举资格,其他宗教要30000卢比,把国大党的脸打得啪啪响!
英国人搅浑了水,还没打湿自己的衣服,轻易地瓦解了宗教的团结,各教派冲突和矛盾迅速被点燃,唯独没有冷静,理智!事到如今,联合救印度的希望彻底破灭。
救国合伙人正式决裂,真纳坚持穆盟建国自救,在1946年8月16日号召发动了“直接行动日”抗议,以表达穆斯林要求建立巴基斯坦的呼声,虽然真纳发誓穆斯林的独立运动,只有在获得巴基斯坦后才会停止,但他并不希望看到流血事件。
没有人站出来去推翻英国人的阴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独立运动,只是争取自己党派利益的工具罢了,同一个国家的人自相残杀、民族对立、教派敌视,从内部被成功煽动。“独立”还是“分治”?统治者的主观意图,决定了国家的未来走向团结还是分裂。然而,国大党的智慧以及个人的格局,都到不了这个层面。
在国大党内部也存在很大分歧,领导人尼赫鲁怕真纳预言的“内战”真的会爆发,迫于压力,勉强同意将印度分为两个国家的计划,这个计划是由英国末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设计的。而精神领袖甘地既害怕内战又怕印度分裂,顶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光环,醉心于建立大一统的农耕印度社会,又拿不出更好的指导理论,左右为难,最后勉强同意了这个计划。
南亚次大陆宗教分布图
这个时候,真纳带领穆盟要建立巴基斯坦国家的奋斗理想,蒙巴顿提出让巴基斯坦脱离印度而建国的方案,正好迎合了印度穆斯林们的想法。有了现实的对比,对民族、宗教、党派间合作的深远意义,尼赫鲁才有了一些深刻认识,比真纳小13岁的他,作为国大党的首领,只能面对现实,拽着局势往前拱。
一个是贵族的后代,一个是商人的儿子,都在英国留学,都是同一个专业,学有所成后都追随甘地,加入国大党,都有远大的解放救国理想,事业低潮时都出国游历再打磨,回来后继续努力奋斗,“可是,印度在我们手里要······”
兄弟,要分家了。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思潮在印度达到了巅峰,英国政府被甘地倡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整得焦头烂额,抓了又不敢弄死这些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头羊,快镇压不住了,只能同意殖民地独立。
“让他们自己内斗,就没有精力对付我们了”。穆盟和国大党的合作是对英国殖民利益的最大挑战,分而治之是英国人常见的策略,搅屎棍专业户从来不会让任何一个英属殖民地,能够不发生流血牺牲,就能轻松地过上人民当家做主的好日子。在印度独立这件事上,也一样要埋下分而治之的地雷政策。
1947年6月3日,英国政府公布了“蒙巴顿方案”设想,拟实施印巴分治将整个印度拆分开好几个国家。这是一个非常仓促的方案。英国从国内委派了个律师拉德克里夫,以前干过英国情报局局长,但是这货从没在印度工作过,安排他去划定印巴两国的国界,对印度国情现状一问三不知,英国政府特别满意拉德克里夫这个优秀的“品质”,这样的人才不会拉偏架嘛。
说实话,被委以重任的拉德克里夫没时间去边界实地考察,带着几个不同宗教信仰的印度助手就近查看一些地形,在地图上拿尺子勾勾划划,36天里就成功“分割”了南亚次大陆版图,是不是很仓促?就这样的人还受到了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巴基斯坦创始人真纳的欢迎,因为他们都相信他是公正的,不带偏见的,只是不知道他具体在忙些什么。
为了完成英国驻印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交代的紧急任务,律师拉德克里夫仅靠一己之力,就将一千多年来无序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印度教、穆斯林教和锡克族人掰开。本来各民族、宗教相处得非常融洽,这下好了,开始分家算账了。
新德里44℃的高温对拉德克里夫来说简直就是地狱火烤,他花了几个晚上看了点二战时期的过时资料,熬了个通宵,在地图上小心翼翼地划拉着,来回修改了一些细微的地方,重新划分一点小型区域归属。忍受着热浪的煎熬,他做了一波大胆的骚操作——把南亚次大陆的两翼真的变成了翅膀,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独立出来,却又属于一个国家(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圈定一个缓冲地带: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地区。其他的自治领就不提了,后来基本都被印度实际控制或吞并。
被英国肢解的南亚次大陆
原本真纳领导的穆盟和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之间的矛盾,基本还是内部家务事。但是,英国这种史无前例的拆分方式,硬生生地肢解了一个原本意识形态上相对完整的国家,彻底激化了宗教矛盾,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为此后70多年的印巴长期敌对状态埋下了祸根,搅屎棍的目的达到了。
无尽的炼狱
1947年8月13日,拉德克里夫提交了“蒙巴顿”印巴分治方案;三天后的16日,英国正式撤出时,蒙巴顿才把方案正式交给一脸懵逼的尼赫鲁和真纳,新型搅屎棍拉德克里夫怕被过早知晓的印度、巴基斯坦人给弄死,连技术方案交底都没做,一溜烟跑回英国去了。从此,克什米尔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突然之间种族意识形态成了最激烈的斗争对象,仓促到尼赫鲁和真纳都没时间研究对策。
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为自治领,东西巴基斯坦人口共7000万人。
8月15日,印度独立为自治领,其中印度联邦2.25亿人,王公土邦562个,人口8100万人,可自由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大多数土邦陆续加入印度,但克什米尔成为两国必争据点。
那位忙了大半辈子、德高望重的印度“圣雄”甘地,从来没想到印度的独立会以国家分裂为代价而存在,他在加尔各答住所里掩面而泣,难以抑制愤怒:“让全国在烈火中燃烧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结局完全超出了他的发展预期。
宗教信仰变成每个印度人的枷锁,成了每个人无法抹去的烙印,死亡暴力随影而至,从未经历的恐怖,愈演愈烈,蔓延到整个印度。
分治政策后的局势
为啥要统计人口呢?因为洗牌切牌要开始了。
有时候点人头是最直观的办法,在林林总总加起来将近5亿人南亚次大陆、印度半岛地区中,印度教占70%,穆斯林占25%,其余都是锡克教徒和其他小散远杂牌教派教徒,这也是蒙巴顿方案分治割裂的依据,克什米尔等土邦自行决定归属,这么多年过去了,归属是不可能自行的,双方都不肯罢休,印度享有数量上的优势,扩张野心不断膨胀,所以,十年一大战,一天一小打,谁也别想赢。
世界上几个大佬国家谁也没有直接派兵干涉,只要保持着南亚次大陆地区战略平衡,万国牌武器装备优先供应,超VIP售后服务,印度这么优质的客户,全世界都找不到几家的,只买贵的,对不对无所谓,大家轮流着赚个盆满钵满。
1947年8月中旬,印巴两国都没时间安排独立日庆祝,不怕你笑话,没时间啊,大佬们!被划定为自治地区的旁遮普和克什米尔,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对立分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鏖战正酣,双方为了抢夺争地,暴徒横冲直撞,家园血流成河,原来宁静祥和的城镇变成了可怕的屠城。
背井离乡的不同宗教难民在背向而行
根据西方统计数据显示,最初的几个月就造成50多万人死亡,800多万穆斯林难民从印度逃亡巴基斯坦,400多万印度教徒逃往东部的印度。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户口所在地就是新德里,也是这个时期举家逃难到巴基斯坦的,过程极其艰辛,一家10口人,最后只剩5个幸存了下来,如果留在新德里,恐怕后果更恐怖,穆沙拉夫想想都要咬牙切齿。
仅湖南省这么大的旁遮普,就有近10万名妇女遭到了对方的兽性迫害,解不开的宗教死结,随处可见的残忍厮杀,妇孺撕心裂肺的呼喊挣扎,绝望的目光在死神面前黯然褪去,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直到现在双方都没脸提及此事。
割裂的领土也割裂了所有人,一切都以宗教正义的名义,旁遮普被分割成印控旁遮普邦和巴控旁遮普省,克什米尔也一样,只是后者还在争夺中。直到现在,印度国内还有穆斯林和锡克教徒被杀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印度教徒誓要消灭每一个站在印控地区的穆斯林教徒,直到他们逃跑到巴基斯坦。这是一个让对方胆战心惊的口号!印度一直都是以宗教的名义,争夺所有自治地区,杀戮不同民族宗教教徒,从未停止过。仅巴基斯坦建国的头5年,从印度逃亡而来的伊斯兰教徒,就陆续接收了1000万人,巴基斯坦从一开始就是苦难容纳之地,我们同情巴基斯坦,很多缘由于此,不同民族国家的艰难困苦与不幸,我们有时是感同身受的,谁也不希望生灵涂炭。
印巴分治初期的克什米尔有500万人口,穆斯林教徒占78%,印度教徒占20%,但是克什米尔邦的王公是高种姓的印度教徒,他宣布该土邦归属印度,占人口绝对多数的穆斯林教徒不干了!真纳批评克什米尔土邦大君,不顾其臣民大多数是穆斯林的事实和意愿,执意加入印度会造成更多的动乱流血,羸弱的巴基斯坦政府向联合国提出个昏招——“克什米尔民族自决方案”,如果真的存在西方式民主自由,那么印巴分治的种族流血冲突还会存在吗?尼赫鲁的祖籍就是克什米尔的印度教家族,他经常说克什米尔是印度头上的帽子,绝不能让它独立或归属巴基斯坦,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巴控制分布图
复杂的地区形势就像导火索,印度、巴基斯坦建国后的70年里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战争。
开局定胜负,1947年10月克什米尔第一次战争爆发,巴基斯坦非正规军入侵自治领克什米尔后,印度也向克什米尔派兵。真纳直接支持入侵的非正规军,一开始真纳还打算直接派巴基斯坦军队进入克什米尔,因遭到了英国指挥官的反对而作罢。面对非正规军的作战能力,印度在克什米尔的争夺战中占有优势,1949年联合国出面调停划分,印方占领了近70%土地,控制了75%当地人口。
大体格局基本就这样定型了,在这几代人的争夺过程中,大小军事冲突不断,印巴两国互不相让,炮火烤焦了克什米尔的土地,一遍又一遍,对当地的老百姓来说,那是无处安放的家,一个永生炼狱之炉,无论他信仰哪个宗教。
时间拨回到现在,2020年7月6日,印度又率先撕毁停火协议,在克什米尔地区向巴基斯坦阵地发起大口径火炮攻击,双方用重武器来回搞了三天三夜,在克区诺瓦什拉镇一带的印度边防部队也遭到猛烈炮击,多处哨所和军事设施遭到无差别轰炸,损失十分惨重。
巴方2死3伤,印方没公布伤亡人数,印度发现没占到什么便宜,立即把“大炮”切换成“嘴炮”互怼,按照印度一贯的尿性,能把丧事喜办一定会喜办,印度惹是生非已是常态。
7月10日,又有报道印度把巴基斯坦的无人机给干下来了,这是今年第5架。相信巴基斯坦方面会派出更多先进的无人机,对印边境地区实施侦测和骚扰,印度大多数时候都只能用战机去击落,这个成本相当高。万国牌印空军距离掌握反无人机的能力,目前来看还非常遥远,在这之前,这种不对称优势的巴方战术早晚拖死印度。
印度政府并没有放弃武力威胁,在拉达克地区已经陈兵10万人,万国牌坦克、战机、反导系统均部署到位,看这架势是要搞一次大事情。巴基斯坦也沉着应对,果断、迅速派出2万人的精锐部队,驻扎到拉达克北部。
两国军事数量上悬殊较大,但从历次冲突或战争的结果分析,数量不是决定性优势,巴军武器装备都是适用于高原复杂地形作战的,火力强度明显高于印军杂牌装备,更重要的是巴军非常注重战术。综合来说,巴军队的战斗力就是印军的噩梦,爱惹是生非的印度军队记吃不记打,小规模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总是低估巴基斯坦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若敢造次,还是需要掂量一下严重后果的。
很多人说现在印度是因为疫情、蝗灾爆发,经济增长乏力,急需转移国内矛盾,屡屡在克什米尔地区动作不断,换着花样对巴控克区发动小规模战争。其实有没有疫情,印度照样会时不时地挑衅一下巴国,即使占不到便宜,也不认为会吃亏,这是一剂能够让印度神猴的民族主义亢奋的兴奋剂,国内矛盾多少都能转移或者缓和一下,莫迪执政党的支持率还能保持高效运转。所以,屡试不爽的事情,没有借口创造借口也要上。
在过去的70多年里,印巴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发动了无数次局部冲突、小规模战争,有时候还会额外加戏,比如驱逐外交官、中断两国贸易和民间交流、制造宗教摩擦等等,来回拉锯是家常便饭。
巴控克什米尔的战略意义
这里有必要梳理一下近三年中亚地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交集的事件,把那些幕后推手打个聚光灯展示一下。
2018年11月23日,武装组织俾路支解放军(英美以沙四国豢养的恐怖组织)袭击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图谋离间中巴关系。
2019年2月14日,“克什米尔自由战士”游击队分支穆罕默德军袭击印控克区的印度警察部队;2月27日,中俄印三方外长会晤当天,印空军两架战机越过实控线被巴空军击落,飞行员被俘虏;3月14日,中国第四次阻止联合国1267基地组织制裁委员会(UNSC)将巴基斯坦默罕默德军首领马苏德·阿齐尔指定为全球恐怖分子的提案,法英美搞的鬼,挑明了要离间中印、中巴关系,恶化印巴关系。
能源安全和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头等大事
为了说明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点,从中国喀什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中巴公路(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040公里,2万名建设者历经12年完成,途经11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它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其中中国境内长424公里,巴国境内长616公里。两国公路各自修筑,中国无偿提供全部的筑路机械设备援助。
1966年,中国紧急抽调3500名兵团战士,开展代号为“1601”的秘密任务,路线穿越延绵数千公里的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最高峰的公格尔峰就达到了7649米,整个山脉飞禽走兽绝迹,人迹罕至。中国只用了不到3年,就贯通了中国境内的424公里的路段,47名筑路的兵团战士牺牲,平均9公里牺牲一人!
当我们修建完成时,巴铁只修筑了500公里毛路,其中只有25公里便道可以人车通行,这不是因为巴国工兵懒惰,而是筑路难度和天然障碍,远远超过了巴国工兵的施工能力,看到中国修路又好又快,巴国提出希望中国进入其境内帮助修路,我们答应了请求。从兵团抽调了1万人,出境帮助他们义务修路,在这么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里,没有外界的支持,人活下去都困难,对于这条公路,外国的评价是理论上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中国兵团战士咬紧牙关在雪崩、流石、缺氧、地震中艰难开拓!
公路途经的吉尔吉特城镇“烈士陵园”中,为中巴公路捐躯的88位中国烈士安息于此,其中有20座未立墓碑的空墓,是为20位尚未找到遗骨的烈士留下的,当地巴基斯坦86岁老人阿里·艾哈迈德默默守护着烈士陵墓42年,守护到今天,老爷子又把守护任务传承了他的儿子小阿里。还有很多当地的巴基斯坦人把中国牺牲者墓碑的照片挂在家中,纪念那些长眠在他们国土上的中国朋友。如果有一天我们到了这里,一定要记得在陵墓前献上一捧鲜花,洒上一杯薄酒,向先烈们报告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为了贯通这1040公里的中巴公路,两国一共牺牲了700多人,199人致残,建造主桥24座,小型桥梁70座,涵洞1700多个,用掉8000吨炸药和80000吨水泥,运送土石3000万立方米。1979年正式宣告建成喀喇昆仑公路,198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它是载入公路建设史册上的世界奇迹!
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友谊的桥梁纽带
依托中巴公路,中国协助巴基斯坦修建了首都伊斯兰堡到瓜达尔港的公路,同时在其境内北侧修建了中巴铁路线到港口,中巴经济走廊终于在2015年全面启动,从陆路开辟了直接通向中东的门户,巴国经济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可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为了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前仆后继的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伟大成就,我们缅怀那些默默牺牲奉献的英雄们,传承先辈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投入如此巨大的投资和牺牲,中国绝不会纵容任何国家破坏中巴经济走廊,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是怎样地忍辱负重又刚毅顽强的!
2019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成立印控地区“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其中竟敢涉及中印边界西段领土,这种小聪明不仅在玩火,还非常愚蠢,当时华春莹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明确的观点,其中:近日印方以单方面修改国内法律的形式,继续损害中方的领土主权,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会产生任何效力······
中国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单方面改变现状、加剧局势紧张,更不要损害中方的领土主权!印度再瞎搞试试?
印度总是“聪明”地选择搞事的时机,只要中国有点什么事情,印度总是第一个冲在趁人之危的最前面,自以为能够把中国的温和外交政策拿捏得死死的,配合幕后黑手搅局。中国为了保护中巴经济走廊,守住中国的西大门,守住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同巴铁联手避开一个个陷阱,它的战略意义一目了然。
不幸的是,印度神猴特别容易被鼓动,变本加厉要夺取所有争议之地,在这背后,英美法等国明里暗里不停拱火,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也要拉印度搞印太四方联盟凑热闹,鼓动印巴大规模冲突,制造事端,督促印度对英美法武器采购大撒币,这方面俄罗斯也是非常积极的,不仅销售,还提供大型军事装备租赁服务。国家面前只有利益诉求才是真实目的,绝不能用个人感情的喜好来判断外交关系。
俄新社7月20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近日签署一项命令,称不久后俄印将互相派遣部队、军舰和军机。莫斯科与新德里达成一项协议,在获得对方应允的情况下,俄印两国可以向另一国派出5艘以上军舰、10架以上战机、3000人以上的军事力量。印度四处作恶的底气又进一步增加了,南亚次大陆局势日趋复杂。
只要能离间中印巴三国关系,遏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破坏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安全,只要是可以作为牵制中国伟大复兴之路的手段,美英等西方国家就一定会骚动不止。
巴基斯坦在战火中,表现出了可敬的坚韧意志,顽强抵抗印度的连年攻击,坚持要求克区自决,印度当然往死里摁住印控克区居民的自决活动。东巴基斯坦在印度怂恿下,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成了印度控制的提线木偶,这是巴基斯坦永远无法抹去的国家伤痛。
在这几十年里,印控地区的穆斯林也没闲着,组建的“克什米尔自由战士”游击队,时不时地重创一下印度驻地部队和警察,两国有关英雄和“恐怖组织”的口水战也没消停过。
历史积怨始终伴随着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的矛盾纠缠,民族的恩怨情仇、宗教的极端对立,都成了两国的死结,西方国家不停地拱火,这也导致克什米尔地区的真正归属无法确立。这样一来,南亚次大陆的动乱之源就难以化解,印巴两国战争与冲突,变成了两国无法消融的世袭仇恨。
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稳定剂,从历史上看,中国强大的时候,是保持亚洲周边局势稳定的最大内生动力,现在也是这样。中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巴基斯坦被肢解,被印度按在南亚的地上摩擦。中国有能力平衡地区冲突,也有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历史智慧和能力,抵制外来侵略力量。因为中国是真心希望这个地区稳定、和平、繁荣的。
克什米尔的战火还在延续,巴基斯坦这个民族一定会在战火锤炼中升华。
END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上下册
《复燃的冰川:印巴战争1965》
《印度:受伤的文明》
《印度通史》
《印度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