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秦位于埃塞俄比亚一带,耶稣诞生于四世纪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0-08-19
来自专辑
西方伪史

大秦考之三

 

根据《关于大秦、拂林、基督教起源的若干考证》一文,我们知道,自隋唐以来,中国文献中,就出现了两个“大秦”(拂林):一个位于物产丰富、气候炎热的地区;另一个,则位于“地甚寒” 的波斯西北。

早在隋唐,便有了大秦即拂林的定论。宋朝依然如此,比如,宋朝外交官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也认为“拂菻,一名大秦”。本文引用文献中,会出现许多类似的现象,不再专门解释。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对与大秦贸易商品的记载,可知,与中国往来密切的,是前者。下面,我们主要根据宋代文献记载,探讨一下大秦具体的地理位置。我认为,与中国往来密切的大秦,就是埃塞俄比亚,即阿克苏姆王国。

 

一、大秦人在宋朝人心目中的形象

    宋代与大秦往来之密切,超出我们的想象。

根据《营造法式》,我们可以知道,宋朝人很熟悉拂林人。拂林,成了具有一定神力的“夷人”的代名词。

《营造法式》卷十二:

“雕混作之制有八品:……四曰拂(蕃王、夷人之类同;手内牵拽走兽,或执旌旗矛戟之属)。”



《营造法式》卷十四:

“五彩遍装……其骑跨牵拽走兽人物有三品,一曰拂菻……





《营造法式》是宋代官方颁布的工民建领域的国家标准,其建筑装饰图案必然拥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可以肯定,在宋朝人的心目中,大秦人是牵着走兽之类行走江湖,有一点降妖除怪能力。当然,他们的本领比神仙低许多。作为一种吉祥的形象,被广泛描绘在各种建筑的梁柱之上,进入到民居之中。

由此,我们推测,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唐宋时期,进入中国的大秦人较多,其中应该有不少走街串巷的杂耍艺人。

第二,根据记载,大秦有中国文化中的吉祥动物“麒麟”,直到明朝,仍在向中国贡献

第三,宋朝与大秦的贸易往来十分活跃。这方面的记载不胜枚举。

在宋代,西域地区战乱频仍。位于波斯西北的异教徒的拂林,要想实现与宋朝如此密切的往来,是不可想象的。

无论如何,大秦人手牵的“动物,在波斯西北的“拂林”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大秦王就是阿克苏姆国王

关于大秦宋代文献,记录了唐代及以前的文献中所没有的许多信息。

各种信息,均将大秦的地理位置指向埃塞俄比亚地区。

大秦与宋朝有官方往来。

《宋史·拂菻传》:

“拂菻国……元丰四年十月,其王灭力伊灵改撒始遣大首领你厮都令厮孟判来献鞍马、刀剑、真珠……元祐六年,其使两至。”



宋洪遵《泉志》卷十:

“神宗《国史》曰:拂林国历代朝贡不至。熙宁四年,其王灭伊灵改撒始来贡。”


大秦至少三次向宋朝派出使臣。

在宋代,位于波斯西北的异教徒的拂林,穿过遥远的西域,或者穿越穆斯林地区走海路,到宋朝来“献鞍马”,均无可能性。

在非洲古国阿克苏姆王国,我们却找到了“拂林国”国王“灭伊灵改撒”。

《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英国,理查德·格林菲尔德著,钟槐译,商务印书馆,19744月):

“(在阿克苏姆王国)皇帝的尊号是(埃塞俄比亚的)“众王之王”(Negus Neghest)。……1964年,皇太子阿斯法·沃森·海尔·塞拉西殿下得到了一个古代的绍阿称号 Merid Azmatch 。Azmatch直译是“野战司令官”,大致上当于元帅或将军。……最高的爵位是国王(Negus)。”



“灭伊灵改撒”,即 Merid  Negus,就是阿克苏姆国国王的意思。

 

三、大秦的教堂与服饰

大秦信奉景教。唐朝及以前的文献,在介绍大秦时,是没有任何描述的。但是,在宋朝文献中,则有了大秦国王“礼佛”的记载。

《岭外代答·大秦国》:

“(大秦国王)以帛织出金字缠头,所坐之物则织以丝罽。……屋下开地道至礼拜堂一里许,王少出,惟诵经礼佛,遇七日即由地道往礼拜堂拜佛。”


《诸番志》谈及大秦时,也照抄了以上内容。

这里包含着两个内容:

一是国王用布帛缠头。据《宋史·拂菻传》:“贵臣如王之服,或青绿、绯白、粉红、褐紫,并缠头跨马。”可见,布帛缠头在大秦是一种“标准”服饰。众所周知,这在西亚、北非、埃塞俄比亚地区是普遍现象,埃塞俄比亚的僧侣们至今仍然如此。这种装束,在欧洲地区是难以见到的。

二是大秦国王通过地道进入礼拜堂“拜佛”。在埃塞俄比亚历史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应的线索。《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

“最著名的一群独石教堂就在扎格维王朝的首都罗哈。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是在君主兼圣者拉利贝拉的统治时期兴建的。今天一般还把那个地方称为‘拉利贝拉’而不是称为‘罗哈’。……绝大多数教营都开凿在整块的岩石里……进入教堂要通过地道、桥梁和涵洞。”



今天,这些教堂早已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旅游胜地,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最有趣的是,扎格维王朝大致与宋朝同时。宋朝文献,几乎在第一时间记录了这一“拜佛”现象。

 

四、大秦曾是印度洋的海上强国

    宋代文献记载,大秦乃区域贸易中心,且在“天竺”拥有自己的地盘。这也是唐代文献没有提及的。

《岭外代答·大秦国》:

“大秦国者,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天竺国其属也。”


《诸番志》:

“大秦国一名犁轩,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番商所萃之地也。……天竺国隶大秦国,所立国主悉由大秦选择。”



《岛夷志略》

“(天竺)居大食之东,隶秦王之主。”


这说明,宋代时,大秦确实一度十分强大,在印度洋上拥有很高的地位。

在《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一些信息:

“(埃塞俄比亚)古代还有过一个尊号 Bahr-Negash( Negus),直译为‘大海之王’,……这个称号的含意是,这个国王不仅统治上述的地区,而且还统治大海以至大海对岸的地方。”



这意味着,阿克苏姆王国至少十分重视海洋,并且曾经在印度洋地区一度辉煌过。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我们谈到过,大秦自古开展与安息、波斯、印度进行海上贸易,大秦人能够在遥远的中国较为活跃,《岛夷志略》中马船的记载,红海是大秦的内海,如此等等,均印证了这一点。

 

五、大秦的货币

大秦的货币,在宋代文献中也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宋洪遵《泉志》卷十:

“交易为金银钱,无孔,面凿弥勒佛,背国王名。”


《宋史·拂菻传》:

“铸金银为钱,无穿孔,面凿弥勒佛,背为王名,禁民私造。”


这些记载,根据《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如今,在埃塞俄比亚民间,依然可以找到实物予以证实:

“阿克苏姆的国王们铸造了铜币、银币和金币。阿克苏姆的孩子们直到今天还跟在游客身后跑来跑去,兜售他们发掘到的古钱。”


中国文献记载最为接近的,便是这一带的层檀,《宋史·层檀传》:

“交易用钱,官自铸,三分其齐,金铜相半,而银居一分,禁民私铸。”


 

六、耶稣诞生于四世纪中后期

唐朝时有大秦僧到中国传教,但是,宋朝文献才开始记载大秦国王“礼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直到四世纪中后期,阿克苏姆王国开始信奉景教。

按照景教中文文献,耶稣是诞生于大秦。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


《序听迷诗所经》:

“生于拂林园乌梨师敛城中。”


这就是说,耶稣诞生于四世纪中后期。

这一点,得到埃塞俄比亚教会和官方人士的证实!

对于阿克苏姆王国信奉景教的时间,埃塞俄比亚教会和官方人士的看法,与“国际学术界”大相径庭。

《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

“1951年1月19目巴西利奥斯作为第一个担任大主教的埃塞俄比亚人……说:“……布拉哈和阿兹贝哈的名字同这种光辉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福音之光是他们的统治时期传入我国的。”当时的首相、1963年去世的马康南·恩达尔卡丘公爵——御前顾问在那次仪式上的讲话,也只提这两个君主,而不提埃扎纳(关于埃扎纳的生活和时代我们是通过考古学的来源知道的)。……这两个君主是基督教信仰的保卫者,但他们生活在两个世纪之后。西尔维亚·潘克赫斯特却提到埃扎的兄弟沙亚扎纳,说这两兄弟的教名分别为阿贝哈和阿布拉哈,用这个办法来解决矛盾。但是,这里还可以指出一点,即埃塞俄比亚的教会近年来同世界学术界失去了联系。”



这是一段十分有趣的记载。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埃塞俄比亚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并且用文字不间断地记载了自己长达二千年的历史,也拥有自己的编年史。

几十年前,“国际学术界”通过“考古”,给埃塞俄比亚历史上“考”出来了一个名为“埃扎纳”的“国王”。 “国际学术界”说,公元330年至326年的时候,两个叙利亚基督教青年来到埃塞俄比亚,因为才华横溢,一个担任了高官,一个担任了国王埃扎纳的摄政大臣,因此,埃扎纳接受了基督教。“国际学术界”硬是要将这段“历史”塞给埃塞俄比亚。

按照“国际学术界”的,那么,埃塞俄比亚的“基督教史”便可以提前二个世纪,多诱人啊!

但是,“国际学术界”发明的这段历史和“国王”,被埃塞俄比亚的宗教界、政界所拒绝。“国际学术界”曾提出种种变通方案,比如将“国王”改成“国王的兄弟”,但是依然被埃塞俄比亚人拒绝,而且,埃塞俄比亚的宗教界断绝了与“国际学术界”的往来。

“国际学术界”,发明了“罗马帝国史”、“基督教史”,还要强迫一个国家根据他们的发明,篡改本国的历史!

这个 “世界历史发明家”---“国际学术界”,就是如此令人厌烦!

 

 

 相关文章,点击:

关于大秦、拂林、基督教起源的若干考证

大秦续考---大秦位于红海沿岸地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