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笔谈】袁奇峰 | 规划教育如何适应乡村规划建设

村主任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9-04

📣村民朋友们📣

来一起涨姿势了!

小贴士

2017年6月4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和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共同举办“乡村规划教育论坛”,发布了《共同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行动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支持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此外,还组织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笔谈,部分内容已在《城市规划学刊》发表。


本公众号将会转载推送笔谈受邀专家的主要观点,敬请持续关注!


转载来源

《城市规划学刊》

作者:袁奇峰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源于城市发展的需求,其动力是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城市经营的主要工具,其合法性源于中国特有的城市土地国有制度,农村集体土地只有转为城市国有用地才能够进行非农产业建设。而中国的城乡规划教育也是在和城市发展不断规训中发展起来的。

 

2007年修法,把城市规划改为城乡规划,“城市”、“城乡”一字之差,体现了中国政府改革的理想,即准备将企业化的经营型政府改造成为服务型政府。规划不再仅仅服务于国有土地的经营,也要为非国有土地上的广大乡村提供公共服务。

 

但是长期以来,城市规划一直是站在城市的立场来看待农村,即把近郊作为城市发展备用地;把远郊区作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生产基地。抑或是从功能上将其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绿源、水源、文化源保护区。而对农业地区提供的服务多集中在国有土地集中的县城,最多到建制镇。针对乡村的规划,要么是出于历史文化保护,要么是因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公共财政下乡,更大规模的实践是打着改善农村面貌的名义“集约节约”土地指标搞“增减挂钩”,把建设用地指标转移到城市建设。总体上不是服务农村,而是剥夺农村。


当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城乡规划教育努力的方向。

乡村规划是服务乡村还是剥夺乡村,

取决于乡村规划建设的主体是谁?

这是问题的关键。


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也积累大量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因为乡镇企业发展遗留下来的大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建设用地的60%是集体所有制,所以农村集体对城市规划情有独钟,希望可以用城市规划的公器,通过“三旧”改造维护和提升小集体的利益。由此又造成了城中村农民变巨富、近郊农民变富豪,远郊农民来打工,外地都是农民工的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分化。

 

城乡规划教育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旗帜,如何在这个利益纷纭复杂的时代找到自己的方向?取决于培养出来的规划师的理想有多坚定,更决定于如何能够将价值观转化为理性的制度的力量。当然,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府站台是理想主义最大的底气。问题是,三十多年基于新自由主义基础上的政府主导发展的惯性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转变过来的,而放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做法,也面临着巨大的实验性风险。

 

乡村规划只有建立在乡村建设的话题上才是正路。而乡村建设本质上是一个国家治理话题,不仅仅关乎到乡村空间,更重要的是乡村社会的再造和政治制度的探索。相对于如此宏大的语境下,城乡规划教育者是多么微弱的一个群体。

 

中国乡村不同于城市之处,是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到现在土地确权所形成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制度,让乡村建设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产权格局之中。资本准备获取经营权,农民捍卫承包权,而多数农村的集体是虚置的。可以想见,我们基于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村民自治系统在还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就要面对打着农业现代化旗号的贪婪成性的资本在乡村的巨大话语权。乡村规划究竟是为农民服务,还是为资本服务,抑或是为同样贪婪的发达地区近郊农村集体服务?


乡村规划教育在这样的情形下,

首先要解决的可能是价值观的问题!


应该回到近代以来先贤们乡建的传统上来,把建设理想社会的梦想重新点燃。然后直面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在利益的沼泽中寻求理想的光明。



 END 


学术笔谈系列回顾🔗

【学术笔谈】王凯 | 城乡规划教育如何适应乡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

【学术笔谈】周岚 | 乡村规划建设的人才培养 | 城市规划年会开幕也要坚持学习!

【学术笔谈】唐子来 | 乡村规划教育应当关注城乡之间的差异性

共同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行动倡议书

广袤的乡村地区,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传承至今的伟大中华文明,并为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稳固的基础。然而在现代化转型中,乡村地区经历着城乡社会变迁带来的阵痛,面临着生态环境修复、历史文化传承、乡村社会发展、消除人口贫困等任务。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2008年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将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体系,2011年城乡规划学确立为一级学科顺应了新时期城乡协调发展的诉求,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了“四化同步,统筹城乡”的基本原则,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关注三农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乡村规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值此重要历史阶段,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必须肩负起自己的重要使命。


为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住建部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的支持下,协同各方,共同发起以下行动倡议:


一、面向乡村规划建设需求,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乡村规划教育事业,携力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各地协同共建一批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广大师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认识乡村、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同时也为更多专业人员提供在地化的交流和培训条件。


二、积极推动乡村规划理论和实践教学进入课堂,分地区搭建联合教学平台,共同探索城乡规划教育的新模式。加强高校间的合作和教学经验交流,通过联合教学、联合评图等方式,共同提高乡村规划教学水平。


三、加强多学科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规划教育知识体系。组织编写乡村规划教材及案例库,逐步完善适应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


四、以高校为主要阵地,以学会为重要纽带,创新多方参与的新型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校内与校外联动、学界与业界联动、学校与地方联动,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基地结合。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训,加强高校为社会培养乡村规划建设人才的能力。


让我们共同行动,携手推进乡村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和扶贫攻坚做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乡村规划与建设

积极分享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

研究成果与学术信息

欢迎联系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