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历史上每当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为什么总是以北方完胜告终

华略创智 2019-07-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与新型智库零距离



作者:无忌公子

来源:“历史D学堂”(lishi1600)


古代历史上有个很奇特的规律,每当南北政权对峙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唯一一次例外是元末朱元璋的北伐,但那次有南北联手赶走侵略者的性质,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南北对峙。


其他时候,都是南方政权被消灭。


为什么会是这样?


如果一次两次,可以用偶然性来解释。但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这样,背后一定有某些必然性。


原因很简单:北方人又高又壮,能打。


OK,收工回家。


等等……


我们仔细一想:近代川军是出了名的能打,再远一点,广西兵的彪悍全国闻名,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的湘军战斗力也是杠杠的。


所以不能说南方人就不能打。


明朝版图


但南方人能打的时候,都是南北统一的大一统时期,北方政权统治着南方。南北对峙的时候,南方人的战斗力就消失不见了。


所以,弱的不是南方人,而是南方政权。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来详细分析。


历史上大规模的南北对峙发生过三次:


三国时期,魏晋对吴蜀。

东晋南北朝。

两宋对辽金蒙古。


三次全部以北方完胜告终。


其他南北对峙还包括,残唐五代、元末农民军、吴三桂、太平天国等等。多数也是北方获胜。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北双方在地理上的不对等。


首先说明,我们讨论的范围主要在汉地十八省。其中,南北对峙的核心地带是在黄河下游到长江下游这一片。


清朝时期的内地18省


我们翻开地图,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很明显的地理特征:从黄河下游到长江下游的平原地区,北狭南广,呈一个敞开的喇叭形状。


喇叭的顶点在幽燕地区,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北端,外面就是长城。


喇叭底部在长江以南一些,过了江南,大致到南岭山脉。


如果沿着这个三角形从北向南打,地形会越来越开阔,到长江的位置,横向已经有上千公里,一马平川。


这时候会形成多点进攻,战术发挥空间非常大,再配合长江上游四川地区的兵力,南方防守的压力实在太大。


东吴、南朝陈、南宋,都是这样被灭的。


而从南向北打,却反过来,越走越窄,最后被卡在幽州的位置,被迫在这里死磕。


这时候,周围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东北地区,重重包围。南方军队很容易被困死在这里。


宋太宗在高粱河遇到的就是这种局面。


这样南方军队就很尴尬了。


南方的防线是一条一千公里的横线,而北方的防线是一条一千多公里的纵线。


南征可以选择多路突破,发动闪电战,瞬间打破南方的防线;北伐却像打关卡,打完一关还有一关,等到幽州的时候锋芒已挫。


即使拿下幽燕,也会被卡在山海关的位置,再往北,就要上高原,这里基本就是南方能打到的极限位置。


燕云十六州


假使南方军队真的战斗力爆表,成功打到山海关,也无法穿过这个狭窄地段有效控制东北;另一个方向,是极度辽阔的蒙古高原,乃至于遥远的漠北,南方更加无法控制。


这是明朝的困境。


这种地理条件,让北方几乎处于无法被打败的境地。


历史上只有朱元璋的北伐彻底击溃了北方政权,因为朱元璋选择了一种正确的战略:


先从沿海一线,北上山东,控制了山东以后,由东向西打,这时北方的前沿阵地也变成了一条横线。


同时在潼关的位置卡住到关中的道路,把敌人堵在太行山以东,然后瓮中捉鳖。


事实证明这种战略是很成功的。


但当元顺帝逃到漠北以后,明朝仍然无法彻底消灭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草原民族逐步恢复国力,在遥远的将来再度南下威胁中原,这基本上是南方政权的宿命。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北魏和柔然之间,彪悍如北魏也拿柔然这种“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流氓招数无可奈何。


一句话,人家有地方可退。


战略纵深实在太重要了!


中国地图里的长江


那么,如果是北方战斗力更强会怎样?


南方的绝大部分人口和资源都集中在江南地区,而江南就在南北对峙的前沿阵地。


唯一的凭借是长江,敌人一旦突破长江天堑,江南几乎就会瞬间沦陷。


在明清之前,岭南地区还没有发展起来,四川和云贵高原又是独立的地块,无法左右大局。因此,江南一沦陷,也就宣告了南方政权的灭亡。


南方根本不具备北方那样的战略纵深,这也是南方打得很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南方的战略纵深也曾经发挥过作用,北宋被灭以后,金国继续向南进攻,越过长江以后,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以至于被岳飞、韩世忠又打了回去。


但南方的纵深还不够,所以起到的效果也有限。


气象分界图


倘使江南以南还有像东北和蒙古那样辽阔的土地,金国恐怕就不是吃亏的问题了,而是直接被翻盘也说不准。


但如果岳飞继续向北打的话,又会被北方的战略纵深所消耗,“直捣黄龙”恐怕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


如果地形和战略纵深这两方面还不足以让北方完胜的话,资源上的不均衡给了南方又一次暴击。


南征,一路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抢到的资源足够劳军了,再加上北方用骑兵,来去如风,因此后勤压力很小。


北伐,必须考虑北方严寒的因素。棉衣棉裤总要准备吧?冰天雪地中战斗力下降怎么办?打到北方以后吃什么?坚壁清野在北方不要太好用,因此南方军队必须自带粮草,庞大的后勤供应是一项重大的财政负担。


后勤一直是北伐不可摆脱的重大困难。


从诸葛亮、陆逊这样的天纵奇才,到祖逖、桓温这样的一代名将,都被耗死在这上面。


如果这还不够的话,南方缺乏产马地是又一个打击,北宋就在这方面被拖累了,以至于要用砍马腿这种惨烈的方式去阻挡金国的铁骑。


即使像汉唐这样强盛的大一统王朝,豢养骑兵部队都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图


最后,话说回来,还是人的问题。


南方人并不是天生孱弱,但南方的自然环境实在太好了,特别是江南地区。


北方政权为什么一直有征服南方的冲动?因为江南的富庶,只要征服江南,就能带来人口和财富的暴增。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是北方政权一直以来的梦想。


每当一个北方政权建立,统治者就会立刻发现征服南方是扩大帝国和巩固政权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步。


同样的原因,更北的草原民族也一直想着向中原进发。


他们的压迫,又促使北方政权变得更加彪悍,更急于吞下南方这块肥羊肉,来充实自己的势力。


回到南方这边,情况就反了过来。


南方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对内发展经济比对外侵略收益要高得多。保持和平,生活会越来越优越。为了保持和平,称臣、纳贡,都是可以忍受的。


再考虑到地理、气候等因素,北伐消耗实在太大,一旦兴兵,财政根本撑不住。


所以南方政权一旦拿下江南以后就会发现自己似乎可以停下来享受了,再打打杀杀纯属自找麻烦。


这就是太平天国最终沉沦的原因。


南宋初年抗金形势图


再者,即使皇帝自己有雄心壮志,也很难说服贵族阶层支持他。


毕竟打下江山也是你们家的,又不是我的。现在生活这么舒适,我凭什么要流血牺牲替你去开疆拓土?


所以每个南方政权内部都有强大的主和派势力,千方百计阻挡北伐。


再加上酸腐文人一直哼哼唧唧的唱:“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皇帝和主战派最后只好咽下这枚苦果,在失望中郁郁而终。


东晋和南宋遇到的就是这种局面。


只可惜了那些有意收复中原的仁人志士们。


那是一张星光熠熠的名单,留给我们这些后人凭吊。


还好,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现在我们最应该讨论的,是南方北方哪里的菜更好吃,哪里的风景更漂亮。


———— e n d ————

推荐阅读

【UIT原创】长三角经济走廊大设想:寻找G60科创走廊之后的下一个发力点?

控不住的人口:从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

1793年,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咖们关于AI的最新发言在此!

周其仁:我考察34家企业后得出10条战法(经济转型必看)

3年减负超2000亿!广东对制造业的大手笔,招商引才争夺战的城市跟不跟?

《腾讯00后研究报告》:00后早已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2018大学毕业生薪酬榜:这些专业月薪不到3K,你拖母校后腿了吗?

原创】独角兽VS巨无霸——长三角企业竞争力大比拼

【原创】全球科创中心的底气:上海创新图鉴1978-20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