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敢问“后疫情时期”趋势之变,我们拎出了必看干货

杨芸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华略学术交流中心副总监  杨芸

来源:华略创智(ID:uit_shanghai)

图片来自网络


华小略说

随着“疫情”局面的逐步好转,中国即将迎来“后疫情时期”。这次疫情,一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较大冲击;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很多领域产生深刻变革。“后疫情时期”,我们如何洞察和把握这些深刻变革趋势?本文拎出若干干货,为您逐一梳理分析。

01

全民大健康大卫生观被刷新,健康中国战略加速实施



■  “健康中国”继写入“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十四五”将更受重视,提上治国理政新高度。


■  全民刷新“大健康大卫生观”,从作息、饮食、社交到心理,进行深刻反思和改变,一个更加注重公民健康的社会即将到来。


■  国家将重点构建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厘清相关部门功能责权,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社会健康综合治理系统。


■  国家将加快修订和出台公共卫生安全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法律、制度层面为“健康中国”、公民健康保驾护航。


■  新医改将对标这次疫情大考,聚焦暴露的薄弱点持续发力。更趋公正、规范地调和医患关系,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  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茧房”被刺破,“信息孤岛”被打破,公共卫生数据开放和联通迫在眉睫。


■  健康医学地位加速提升,疾病医学和健康医学将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成为大势所趋,相互取长补短。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


■  大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量明显增长,大健康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一个新的万亿级消费市场即将呈现。


■  现代农业融入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农业+旅游+生态+康养”,成为释放农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


■  大健康产业的国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加速深化,“一带一路”大健康驿站蓬勃发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全球化平台加快搭建。


■  权威、科学的健康医学科普服务平台将加快建设,着力推进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教育,升级全民健康素养。

02

指尖”上的全民监督力量凸显,“无冕之王”被重新定义

 


■  政府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势在必行,也成为考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  “第四权力”从官媒向自媒体传递。“指尖”上的全民监督凸显公开性、广泛性、及时性和连续性,涉及社会矛盾的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和热点,倒逼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  网络管理、网络监督加速纳入规范、秩序轨道。对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管控力度将持续加强。大数据甄别技术将被广泛应用。


■  网络群体性事件给政府网络治理和危机应对带来很大挑战,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将深化完善。


■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将加快建设适合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寻求新媒体环境下品牌营销、形象宣传、资源整合之策。


■  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强化,促推特殊时期的政府权威和形象建构,利于政府主动谋划、精选、准确、公开、适时传播信息。


■  “问题官员”的网络表现,将警示党政干部加快树立互联网思维,加速提升懂网、上网、用网能力。

03

“宅经济”逆市发力,以MOHO为代表的办公革命开启



■  疫情推动“宅经济”进入井喷式发展,与传统经济渗透更为密切,线上线下融合更为深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电商、传媒、游戏、社交、教育等领域将不同程度收益增长。


■  以“宅文化”为代表的新生文化,将成为网络生活的全球性文化现象。


■  办公理念加速革新,居家办公、在线办公等灵活办公模式成为应对突发状况的有效后备。


■  移动办公领域群雄逐鹿,需求急剧飙升,推动软件和平台加速升级技术、优化品质。


■  数字生态系统的潜能被不断挖掘,企业开始探索“零办公场地”、“零线缆”工作空间运作模式。


■  员工队伍被赋予分散化的可能。移动协同办公能力将成为所有工作者的必备技能。

04

精神消费时代来临,内容空间成为市场竞争新战场



■  精神消费将继续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有望催生若干头部企业。


■  精神消费的升级体现在为“情怀”买单、为“个性”付费、为“认知”升级、为“未来”投资等方向。


■  精神消费追求产品带来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五感体验”。听觉类媒介因天然的亲和力和伴随性,在“视觉文化快速发展、个人偏好独立空间”趋势下,将有抢眼表现。


■  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升级,双向推动内容付费模式更新。受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被打破,获得更有弹性、个性的内容付费方式。


■  以用户大数据为中心的内容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将通过对用户内容消费行为的持续测量和分析,对趋势进行准确分析预测,为内容推送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  个性化需求会促使更多的“长尾市场”出现,继续为用户提供自由、低成本、差异性的选择。

05

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广阔市场前景,机遇千载难逢



■  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突破,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各地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扶持,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支持创新药产业链升级,打造示范基地,建成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  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式增长点,通过打造互联网医疗新业态,确保提供实时、在线、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


■  通过深化跨界融合,独立医学实验室将得到优化发展,建成广泛的医疗检验平台,并逐渐显现出战略性规模效应。

06

新型社交方式更趋多样,网络社群影响力备受关注



■  “随走、随看、随播、随评”的移动直播社交时代风起云涌。


■  企业扩张社交版图的野心永不会停止,社交流量成为重点战场,社交领域被细分,社交新品层出不穷,“场景+社交”深度链接


■  “社群”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衍生丰富的社交关系链,极大促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社群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红利,将被视作企业最重要的流量入口,进行深度价值挖掘。


■  社交网络的伦理规范,为各方关切,预计未来将引发持续讨论。


■  不同年龄用户对社交产品偏好趋向差异化。95后、00后成为社交应用主力,社交诉求强烈,需求更趋多元,偏好尝试新鲜、趣味的个性互动形式。

07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加速重构,经济安全意识提升



■  政府将加快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救治和恢复机制,切实补上这个短板。


■  公共危机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政府在处理紧急事务中的职权和法律责任,建立健全公共危机指挥系统,提高公共危机识别和捕获能力。


■  引入社会力量加入公共危机的管理和治理,建立多元化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势在必行。


■  健全常态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搭建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实时检索物资生产和供应信息,确保第一时间用于应急处理。

08

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依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进入快车道


■  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市管理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迎来新一轮革命,数字信息技术真正从虚拟空间走向真实世界。


■  “数据为王”概念深入人心,大数据支撑的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推进,推动政府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创新。


■  民意的即时获取、跟踪和分析,将成为政府决策的必要环节。“政民交互”机制将常态运行、持续优化。


■  政策、政府工作的“事后评估”向“实时评估”转变,对政策的反思、调整和重释将贯通整个政策周期。


■  公益慈善事业迎来蓬勃发展,慈善组织的规范管理将得到加强,公众监督机制有效确立。

09

中国与世界,双向融入从未如此深刻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战疫”中表现得到国际认可,“战疫”经验将被各国借鉴,也给了世界信心和决心。


■  疫情给全球带来不确定性,中国将在做好自身疫情防范的同时,主动加强对其他国家支持援助。


■  疫情后,中国加速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庞大内需,成为驱动中国继续前行的磅礴动能,也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区域性贸易投资合作继续加速推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话语权和影响力稳步增强。


■  疫情不会阻挡中国和平崛起的脚步,不会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中国“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和倡议,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将继续提升,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继续深化。

结语


多少年之后,今天的这场“战疫”,相信仍然会被经历过和未经历过的人们所记起。因这只黑天鹅所改变了的趋势,已点亮未来……


人生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智服”疫情:开启中国智慧治理的大变革

【原创】当下火爆的“宅经济”如何笑傲“后疫情时代”?

【原创】疫情之下的招商之策:看这些城市的“硬核操作”

【原创】庚子年初疫情下的冷思考:“宅文化”正逢其时?

【动态】“同心创未来”——华略智库2020年1月刊

【荐文】黄奇帆:疫情过后,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该怎么做?

【荐文】从原材料测算,中国能生产多少口罩?

【荐文】疫情之后,这13个行业增长前景可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