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上海超港深重返榜首,东降中升明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搜狐城市 Author 陈亚辉



作者:陈亚辉

来源:搜狐城市(ID:sohucity)


随着《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重磅出炉,城市发展格局也迎来洗牌时刻。从综合经济竞争力来看,上海超港深重返榜首,“东降中升”态势日趋清晰;从可持续竞争力来看,头部城市格局逐步稳定,中部及西南地区位次涨幅明显。站在城市视角衡量经济发展,我国未来的经济版图又将如何演变?


11月2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以下称报告),报告对2021年中国两岸四地291个城市进行评价。


报告构建了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其内部又包含各分项竞争力指数。


总体上看,202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表现最为突出的五个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香港、广州。五城包揽综合经济竞争力、当地要素竞争力等多项一级榜单、子榜单五强,在其余各项评价维度中同样表现突出。


上海重返第一



2021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头部城市格局稳定。


与去年相比,30强城市中前15名变化不大,15-30名微调明显。


其中前三甲城市中,上海从去年的第三名上升至榜首,超越港、深。虽然三城席次有所调整,但沪、深、港三城包揽三强的局面多年未变。


其余30强城市中,厦门上升3名,东莞、重庆、台中各上升两个席次,升幅较大。高雄、珠海均爬升一位。近两年呼声较高的青岛、合肥在本次排名中分别下降了3个名次。郑州、济南下降1名。



全国35个重点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数据不含拉萨,下同)内部分化明显。


北上广深强一线格局依旧不变,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在重点城市中垫底。全国范围内,哈尔滨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146位,比去年下降5位。


天津在直辖市中排名最末,全国范围内比去年下降7名跌至53名。重庆全国排名有所上升,但离“赶超广州”的期待差距较大。



从整体地域分布上讲,我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南北分化的趋势仍在延续。


根据报告,南方161个城市的排名平均上升1.35名,北方130个城市的排名平均下降1.68名。


具体来看,南方城市有49个处于下降状态,有29个城市保持不变,有83个城市处于上升状态,并且上升的幅度显著高于下降的幅度;北方城市有63个处于下降状态,有12个维持不变,有55个处于上升状态,且上升的幅度要低于下降的幅度。


另外,东西相比,“东降中升”的特点开始出现。


具体来讲,东部城市排名平均下降1.42名,中部城市平均上升2.25名。中部有25个城市处于下降状态,有46个城市处于上升状态。西部城市排名基本维持不变,仅上升0.07名,但是区域内部差异巨大。


本次排名中,东北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仍然处于下降状态,平均下降了1.59名。


重庆垫底直辖市


2021年中国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苏州、南京、厦门。


与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相比,可持续竞争力头部城市排名更加稳定——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广州已经超过5年占据六强,且排名未变。


但其余可持续竞争力30强城市竞争却异常激烈,与去年相比,仅无锡排名未变。


其中上升明显的城市有武汉(上升3名)、厦门(上升4名)、杭州(上升5名)、成都(上升6名)、合肥(上升6名)、长沙(上升9名)、郑州(上升7名)、珠海(上升5名)、西安(上升5名)、济南(上升6名)。


可以看到,30强城市中上升位次超过3名的城市以中西部省会城市居多。


下降明显的城市有天津(下降6名)、青岛(下降11名)、高雄(下降6名)、常州(下降3名)、台中(下降16名)、中山(下降6名)。


 

从全国重点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无意外领衔。重庆在直辖市中排名最末,全国排名32名,但和去年相比上升4名。天津全国排名超过重庆,但比去年下降6名。西宁、呼和浩特哈尔滨垫底重点城市。


总体上讲,可持续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呈现出“南升北降”的趋势。


北方的130个城市中有78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处于下降状态,平均降幅高达19名,占60%,有41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处于上升状态,平均上升仅为12名,占31.35%。


而在161个南方城市中,仅有41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处于下降状态,有112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处于上升状态,占比达69.56%。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中部和西南地区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分别上升了8.5名和10.5名,东北地区领跌可持续竞争力下降区域。


另外,从各省份内部来讲,除了陕西、河北、黑龙江、台湾、吉林等省处于省份内部可持续竞争力差异在扩大外,大部分省份内部的可持续竞争力差异均在缩小,且多中心均衡式发展的省份总体强于单点发展。


珠海、东莞挺进科创20强


除上述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一级指数排名外,报告还对各分项指数进行详细分析和排名。


报告定义,综合经济竞争力包含当地要素、生活环境、营商软环境、营商硬环境等分项。其中当地要素为影响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涵盖城市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当属资本、创新和人才。



2021年中国当地要素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香港、北京、广州、台北、南京、成都、武汉、杭州。其中深圳蝉联榜首,香港上升1位,北京下降1位,武汉在TOP20城市中上升最大,上升4名,攀升至全国第9。


总体来看,中心城市当地要素竞争力仍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影响当地要素的因素中,青年人才比例是决定当地要素竞争力差异的关键变量。


报告还对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解释: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提升自身在经济、社会、生态、创新、全球联系等方面的优势,并寻求系统优化,以持续满足公民复杂而高级的福利效用的能力。


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同样分为若干分项,分别是经济活力、环境韧性、社会和谐竞争力、科技创新力等。



其中科技竞争力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杭州、武汉、广州、南京、台北、青岛。和去年相比,科技竞争力TOP20城市中东莞、珠海进步明显,分别提升20和23名。身处高位的深圳上升3名,排名全国第三,香港下降一名,排名第四。


另外,可持续竞争力分项指标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当属社会和谐竞争力(此前为社会包容竞争力)。



2021年中国社会和谐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台北、北京、重庆、高雄、武汉、杭州、西安、台南、成都。第一名的上海较去年上升12名,第三名的北京和第四名的重庆同时提升14名。


TOP20城市中,深圳、郑州上升10名,广州上升9名。台中下降9名领跌,苏州下跌8名,台南倒退7名。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社会和谐指数区域分化显著,东部和南部地区优势明显,东南、港澳台和环渤海区域引领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省域角度来看,东南沿海省份社会和谐竞争力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省份则相对落后。


但不容忽视的是,居住成本制约了一线城市社会和谐度的发展。


—— e n d ——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长三角示范区两周年:这条“数字干线”如何破题一体化?【原创】人文风景地区发展新经济的全新探索
【原创】华略观点: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七大趋势【原创】国家战略三周年:长三角41城一体化的新发展理念实践【热文】共同富裕“县域样板”怎么建?浙江10位县委书记有话说!【热文】读懂资本招商“合肥模式”“深圳模式”:招什么?怎么招?【热文】市委书记万字讲话:企业家流汗出力,党委政府必须给力!【热文】控制全球产业链,美国采用了5种模式!【月刊】躬身盛世,万里蹀躞——华略智库10月刊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