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雨舟 华略智库新兴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来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热线》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今年5月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日前,华略智库新兴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朱雨舟应邀接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热线》采访。她结合典型案例,对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百强县营商环境优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全文6660字,阅读约17分钟
今年5月,“2023年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重磅出炉。这份从全国1866个县域评选出来的百强榜单中,长三角地区县域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江苏省上榜24个县域、浙江省21个、安徽省4个。不仅如此,这些县域的整体排名也相当靠前,苏浙两地包揽前八,强势领跑。这份亮眼的成绩,正是长三角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
1、主持人张新: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对于县域地区而言,营商环境的好坏更是决定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在这次的百强榜中,长三角地区交出了十分令人满意的答卷。长三角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如今的成绩的?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哪些阶段?
朱雨舟:长三角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其实与各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生态,以及各类高端要素集聚都是密不可分的,但更关键的原因是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全面融入了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发展战略,在区域一体化中提升营商环境水平。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五个年头,这五年来,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大关键词,深入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其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具体来说,三省一市对标“国际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合力消除“看不见的行政壁垒”,打破了市场分割,探索建立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推动了区域内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有序流通,从而让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和群众能够切实享受到便利的“同城服务”。比如说,2019年起长三角开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今天,三省一市累计推出了148个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全程网办超600万件,数据共享交换超过了8亿条,实现了37类高频电子证照的高效共享互认。此后,2021年和2022年国家发改委先后制定出台《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则是以更高站位,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加速实现了跨省共“营”。图: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市场主体的“准入难”和“准营难”的问题,在这个阶段,长三角各县域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力缩短企业开办时间,促进市场主体顺利进入市场。
比如昆山、义乌等地率先实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随后陆续推出了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2017年昆山试行市场主体名称自主申报,市场主体数量在接下来的14个月内从25万户增长到50万户,又在随后的16个月内从50万户增长到100万户。因此,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市场主体数量突破百万的县级市。到第二个阶段,由于市场主体在短期内倍增,所以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这个阶段的长三角县域企业更多的是要解决“市场竞争激烈”“招工难”“成本高”等新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营商环境的建设主要也从组织、制度、技术等维度展开,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组织方面,宜兴通过整合大数据局、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部门,在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业务协作、数据畅通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体制弊端,实现了资源、业务、数据、职责的高度融合。在制度方面,太仓、肥西等地均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营商环境再提升的政策文件,肥西累计引进培育人才创业项目60个。在技术方面,昆山、江阴、乐清等地纷纷建设数字政府,如有着“A股第一县”之称的江阴,如企业需辅导验收和申报上市材料,只需通过“一件事”平台开具20余个部门的合规性证明材料,相关材料办理时间从之前的3周减少到现在3-5天,时间压缩66%以上。
2、主持人张新:在发展过程中,相比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有没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朱雨舟:与城市经济相比,县域经济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更加侧重于推动“放管服”改革。而且,各县域大多以“放管服”改革排头兵的姿态倒逼区域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作为国家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放管服”改革的最终落子点,是最基础的实践者、成效检验者和直接受益者。昆山是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也是全国县域城市营商环境标杆,连续三年蝉联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县”第一。近年来,昆山推出“拿地即发证、出证即开工、完工即验收”的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运行,审批部门从项目办成这“一件事”出发,简化审批环节、部门、事项和材料,同步借助“投资建设一网通办”平台,实现重大项目“一网申报、一张表单、一次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出证”,极大压缩了审批时限,并在立讯项目审批上跑出“7天发4证”的“昆山速度”,刷新了全省审批纪录。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负责人赞叹:“政府操的心多了,企业就省心多了。”自此,立讯集团在昆投资迈上200亿元台阶,并向500亿元年产值发力冲刺。
再以东部县域代表——南通如皋为例,近年来如皋从落后位次上升到全国第一方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9年如皋就出台了《关于强化主功能区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的意见》,随后下放涉及发改委、住建局、城管局等11个部门的639项行政权力。在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后,如皋先人一步,率先推进“三证合一”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2017年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窗式”取代“一站式”,同年在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中,跃居全省96个县(市、区)第一。
如今,如皋在2022年赛迪智库发布的县域经济百强榜中,位居全国第23位。一子落,满盘活。如皋县域经济的发展之路,也是“放管服”改革激活社会强劲动能的生动实践。
3、主持人张新:企业是营商环境最核心的服务对象,也是营商环境好坏最权威的评价者。为了让企业更加省时、省力、省心、省钱地办事创业,我们知道,各地行政职能部门会有很多举措。在各地助推营商环境建设的时候,有没有哪些县域的行政职能部门的做法让你印象深刻?可以举个例子谈一谈。
朱雨舟:近些年,各地行政职能部门纷纷主动走出舒适区,积极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行政审批流程革命性再造,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如零跑腿、零材料、零距离的“海宁服务”、多端联动、跨域协同服务的“嘉善特色”等经验做法都成为各地打造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的样板和典范。例如,在政务服务发展方面,嘉善充分发挥战略优势,推动“跨省通办”成为最大亮点。为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跑动频率和成本负担,嘉善联合上海市青浦区和苏州市吴江区,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推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模式。三地通过整合政务服务资源、统一自助终端软硬件配置、优化自助终端使用界面等方式,真正实现了“跨省授权、全盘受理、一窗综合、同城服务”,让企业随时、随地、随心享受跨区域的无差别服务,并有效提升了人才、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要素跨区域配置效率。由嘉善首创的一体化示范区政务服务地图在“随申办”“浙里办”“智慧吴江”等政务服务APP同步上线,该地图整合了三地57个线下办事大厅、215个综合自助终端和49个政银合作网点,实现“一图尽览、一键预约”,一次性解决示范区群众跨省办事“找不到网点”等问题。如只需手机刷脸即可免于提交8类纸质证照,服务体验显著增强。
4、主持人张新: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借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成为各县域地区的发展共识。据你的了解,哪些县域在数字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具有特色和亮点?
朱雨舟:从目前县域实践来看,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数据中心建设(数字底座)、行政审批增效(“一网通办”平台)、市场监管提质(智慧监管平台)等营商环境关键环节,在做精做深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县域地区大幅提升营商服务的质效和口碑。
为解决企业“报表多、系统多、重复报、多头报”的痛点,海盐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发了“浙企有数-企业数据管家”应用平台,通过统一指标编目、统一采集模式、统一审核把关,实现企业数据“一数一源一标准”,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数据填报负担,也为相关职能部门监测本地企业发展动态,深入开展产业链综合评价,及时了解和回应企业的营商关切提供了大量数据。目前,该平台成果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应用成果展嘉兴展馆进行展示。不可否认,在数字经济时代,苏州工业园区等全国一流开发区也重点围绕以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为核心的数字政务建设,持续推动数字化改造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七年位居第一,其营商环境在2020年被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毕马威认定为全球一流。近年来,园区深度聚焦企业关切的政策问题,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SaaS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推出“政策计算器”这一“惠企神器”,有效解决现实中企业找不到政策、看不懂政策、错过申报等诸多难题。“政策计算器”一方面整合各级政策,从企业需求出发,结合不同条线部门业务,对政策进行解读梳理和数字化拆解,重构企业视角的标准政策内容,让企业找得到、看得懂;另一方面为企业统一建户建档,通过各类数据信息动态汇聚,形成多维度“客户画像”,确保政策的精准化、个性化推送。
自“政策计算器”上线以来,“政策找企业”成为现实,不仅如此,企业也会主动准确填报投资、人员、设备、产出等一系列涉企信息,无形中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5、主持人张新:前面提到,昆山是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也是全国县域城市营商环境标杆。经过多年的发展,昆山于2005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此后蝉联了十八年第一的宝座。去年,昆山发布了《昆山市深入推进“昆如意”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深化重点要素服务,实现服务再提升。这是从劳动要素的方面提升对营商环境的支撑效能。在这一方面,你有没有什么观察和思考?其他长三角县域还有没有类似的做法呢?
朱雨舟:事实上,各地优化营商环境都是紧扣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发力,因此,从需求端来看,劳动力、人才、技术、平台、资金、土地等均是关涉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近年来,越来越多县域城市在劳动力、人才、资金、技术等环节持续发力,努力提升高端资源要素对“升级版”营商环境的支撑效能。不可否认的是,人才是事关企业能走多远的关键之一。同样,肥西以赛引才和因企育人精准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的案例也是从劳动要素方面助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作为安徽省首个“千亿县”,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68.4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5、0.6和0.6个百分点。近年来,肥西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为最大程度激发全县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肥西连续举办了“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创智汇·肥西企业高校行”等一系列活动,并将“创智汇”双创赛事推向安徽省级平台,促进了一大批科技项目、高端人才、创新成果向本地流动汇聚。
活动举办以来,成功引进高质量科技项目44个、高层次双创人才156名,其中省级以上人才14名;催生发明专利500多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注册企业36家。同时,深入重点企业、乡镇园区和职业学校了解用工需求,通过实施“现场招聘+线上招聘+高校招聘”、新型学徒制培训、举办技能人才大赛等方式,为产业发展精准引育高技能人才。此外,肥西县还针对重点企业专门成立了用工“包保”服务小组,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为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岗位推介等针对性跟踪服务,以此确保重点企业无用工之忧。
6、主持人张新:市场监管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权责明确、公正高效、灵活有度的市场监管。在长三角各个经济活跃的县域中,有没有哪些县域在市场监管领域有突出的表现?
实际上,为进一步激发中小微市场主体活力,打造适合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县域地区开始发力“包容审慎监管”,并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努力做到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让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近年来,张家港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法治思维打造营商环境“最硬内核”,通过建立行政处罚事前警示、首次豁免等多层次容错纠错机制,引导经营者守法规范经营。同时,在劳动保障、餐饮、交通、卫生健康等领域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通过建立信用档案、签署信用承诺、执法检查、信用评级、信用调整、联合惩戒等方式,将监管重点放在信用较差的对象,精准发力提升监管效果。从央视和江苏省主流媒体频频“点赞”的如东营商环境看,“包容审慎”是不可忽略的关键词之一。为了让执法更有“温度”,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运用行政约谈、行政指导、警示告诫等方法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免罚轻罚(涉及市场监管15类76项),让企业有“喘息”空间。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点赞如东营商环境据最新数据统计,全县累计减轻处罚案件401件,受益市场主体1046余家。同时,为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干扰,如东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信用+双随机”分类分级监管,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实现涉企检查频次下降40%。
7、主持人张新:县域经济在发展中不免要向发达的城市经济学习借鉴。在这方面,各个县域是如何做到“学先进,补短板”的呢?
朱雨舟:对于县域地区而言,瞄准一流、对标先进,全面补短补缺、比学赶超,大力推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一招。从全国来看,名列前茅的县域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均主动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发展思路、境界视野、市场活力、政务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找差距、查不足、学先进、补短板。如昆山借鉴上海设立营商环境体验官的经验。2023年4月起,来自商会、国企、民企及人才、台企、欧美企业、拟上市企业、初创企业等不同行业的首批营商环境体验官正式“走马上任”,收集并及时反馈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便于服务部门精准掌握政策落地情况。昆山还学习深圳用电营商环境改革经验,2023年4月起推出用能联动报装“易企办”,对涉及规划、挖路、涉绿等许可事项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实现企业用户一次报装即可获得“电水气讯视”公共用能接入服务。张家港对标上海营商环境“6.0版本”中提及的税费服务新模式,2023年2月上线“远程帮办”功能模块,通过及时远程“会诊”、线上传递文件资料等方式,助力企业缴费办税“零跑腿”。慈溪持续深化上海“只跑一次”制度、江苏“不见面审批”改革成果,创新推出的“公证E通”在线数字公证法律服务系统获评2022年浙江省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和浙江省数字法治好应用。2023年1-4月,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14389件,最多跑一次率达67.88%,群众满意率达99.91%。
8、主持人张新:相比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虽然主体较小,但仍有其自己的活力与创新。在接下来的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中,还有怎样的上升空间?长三角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如何的呢?
朱雨舟:尽管长三角整体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但仍有部分县域营商环境存在明显不足,如各地数据共享不充分、事项标准不统一、政务服务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监管执法理念方式较为传统、对标学习不够精准到位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更卓越的营商环境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营商环境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久久为功。对于长三角县域而言,需要紧紧围绕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等发展方向,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攻坚。
比如,在对标国际方面,可以将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宜商环境评价体系作为重要参照系,并加强与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在优化市场准入、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在市场化发展方面,要持续清理各类对市场准入有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在法治化环境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立法供给、制定与清理政策文件等方式增强营商环境稳定性和透明度,法治成为各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