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部编语文六(上): 第14课《在柏林》精讲

点击免费关注👉 人教版小学语文 2023-01-02

六年级微课目录

第一单元

第1课《草原》精讲

第2课《丁香结》精讲

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讲

第4课《花之歌》精讲

习作一《变形记》精讲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第5课《七律·长征》精讲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讲

 第7课《开国大典》精讲
 第8课《灯光》精讲

口语交际《演讲》精讲

习作二《多彩的活动》精讲

《语文园地二》精讲

第三单元

第9课《竹节人》精讲

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精讲

第11课《故宫博物院》精讲

习作三《___ 让生活更美好》精讲

《语文园地三》精讲

第四单元

第12课《桥》精讲

第13课《穷人》精讲




微课视频讲解



视频2

同步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多音字

柏:bó (柏林)bǎi (侧柏)bò (黄柏)

数:shǔ (数一数) shù (数学)

假:jiǎ (不假思索) jià (度假)


二、近义词

虚弱——孱弱 沉思——深思 停顿——暂停  

大概——可能 寂静——平静 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三、反义词

缓慢——迅速 健壮——虚弱 停顿——继续  

奇特——普通 寂静——喧闹 指手画脚——沉默不语

不假思索——犹豫不决


四、理解词语

沉思:深思。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嗤笑:讥笑。

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五、句子解析

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德国弥漫着的失败情绪;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与这处伏笔照应。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反复出现的作用是:1. 暗示战争让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2. 表现老妇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3. 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3.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哪一个没有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


六、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即将也上战场的故事。


2.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3.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七、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写列车上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妇人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小姑娘的嗤笑,老兵对此很不满。

第二部分(3):写老妇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及老兵此行的目的。

第三部分(4):写车厢里静得可怕。


八、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即将也上战场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图文讲解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第14课《在柏林》每课一练

答案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咔嚓”是个拟声词,“咔”应读一声。2.答案(1)即  (2)既  (3)概 (4)慨解析: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平时要用心识记。3.答案,讥讽   示例:讥笑  嘲笑(1)傻笑(2)微笑 (3)冷笑解析:本题考查常用词语的积累和理解。关于“笑”的词语有很多,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去积累。4.答案(1)不假思索  (2)神志不清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四字词语的理解。根据意思,很容易写出相应词语。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当车里的人们听了老妇人的遭遇后,车厢里静得可怕。这里是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同时人们被战争的罪恶震撼,深深地感到战争的可怕。这样的结尾含蓄,发人深省。A、C、D都是正确的,但B是错误的,因为老兵并没有痛恨小姑娘。6.(1)答案①   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写法的体会。第①句是对车厢的整体情况的描写,是“面”的描写;第②一④句选取了一位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展开细致描写,是“点”的描写。(2)答案 健壮的男子都从军了   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造成了巨大伤害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理解的能力。健壮的男子都去哪儿了?从课文可知他们都从军了,再结合老妇人的言行,就能感受到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造成了巨大伤害。

声明:本站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公益传播。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由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综合整理,由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重新排版和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ID:yuwenkecheng


部编版小学语文更多资料免费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