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柔弱的身躯,激荡着浑厚的海潮音!丨惟贤长老诞辰102周年

觉悟号 2023-02-15

他的身躯显得是那样的柔弱

但他的意志却格外的坚毅

他的生平已然是如此的坎坷

但他的心态又特别的淡泊




惟贤长老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辉煌与坎坷后,平静地离开了他牵挂终生的有情众生,安详地告别了他感恩不尽的依止器界。他的一生,实践了佛陀慈悲喜舍的无量之愿。其柔弱的身躯,激荡着浑厚的海潮音;其浓郁的川音,回响着雄壮的狮子吼。

今天是惟贤长老诞辰纪念日,顶礼缅怀唯识学泰斗惟贤长老!

文/金易明


早期熏陶是信仰教育的最佳时期,恰恰惟贤长老作为佛门龙象的基础,亦深深建筑于其早年佛化家庭的生活环境、青少年时代良师益友的殊胜教育氛围之上,这是他老人家的法缘,也是受其教诲而悟入正知正见的广大檀越的福报。

回顾惟贤长老精进修学、勤奋钻研,于佛学研究及佛法弘传上所建树的不朽业绩,其童年及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信仰熏陶,及所受的良好教育,可谓是不可或缺、无比殊胜的基础。

2009年4月,惟贤长老出席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

惟贤长老1920年农历五月廿一日诞生于四川蓬溪县文井镇新林黑堡堰村,俗名邱兆洪。其祖父、父亲均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但年仅两岁的他就相继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幼年的邱兆洪是在四姐邱兆莲的悉心抚养下成年的。

这位巴蜀之子自幼对佛教信仰耳濡目染,其弟兄五个,长老最为年幼,其中3个出家修学。当其6岁之际,就被四姐送到了学堂读私塾发蒙,3年的启蒙教育,不仅使他从识字句到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烂熟于胸,也使他从熟读的传统儒学经典《四书》、《五经》中,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教育,为他以后融贯八宗、学贯中印的学术理路奠定了基础。

就在当年唯识学高祖、民族脊梁玄奘大师发出“远绍如来,近光大法”之誓愿的同龄之际,惟贤长老也以12岁的少年身份,毅然告别对他有着舔犊之情的四姐,在蓬溪县白塔寺依止定光法师出家。其实,当时的惟贤法师深得定光法师呵护,特意安排他于出家后仍天天背着书包念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幼小的他已经写出了《小沙弥的新年》一文,载于当时的蓬溪县报上,可谓是这位日后的学问僧最初的发表文稿。

特别有缘的是,出家一年后,为躲避战乱而返回乡里的欧阳竟无先生入室弟子王恩洋先生在家乡南充集凤创办的“龟山书院”,欣然接受了少年惟贤。

13岁至15岁在“龟山书院”学习的经历,少年惟贤备受王恩洋先生的耳提面命,完成了决定其一生品行风范的人格教育,在“如何做人,如何完成做人的品格”方面,被深深镌刻上了传统优秀文化的风骨;不仅如此,书院就读期间,系统学习儒学、文学、法相唯识基础知识的经历,用功背下的三百多篇古文,亦奠定了这位日后学问僧的深厚儒学基础和部分佛学基础。也许,这是一种宿命,也许这是上苍对中华大地缁素善信的垂顾。

总之,惟贤长老最终以“唯识泰斗”的英名而垂范华夏教界,则不能不追溯到老人家青年时代不可思议的学习经历,促使他与玄奘大师在中国创立的法相唯识学慈恩学派结下了深厚的因缘,终身未改其旨。他在晚年谈到这段历史,曾经十分感慨地说过:“我在龟山读书到15岁,这几年奠定了我文学、佛学、历史学的基础。在汉藏教理院6年,由预科到专修科,范围就广大了。那就是奠定了各宗派的,主要是唯识学,太虚大师讲唯识学,这个就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并长期以来作为我的指导思想。这个思想在解放初期的大风浪中都没有变,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是惟贤长老2010年4月9日在重庆合川接受“凤凰网华人佛教”记者专访时所流露的心声。

惟贤长老在重庆慈云寺

接受凤凰网佛教专访

在汉藏教理院进入鼎盛时期的1936年,16岁的惟贤法师考入汉藏教理院,成为汉院最年轻的一名学生。在汉藏教理院,少年惟贤由普通班升至专修班,循序渐进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佛学基础。同时练就了学识精深、才华横溢、诗文并茂的学问僧之雏形。

他在教理院也学会了藏语和英语,并频频在《海潮音》、《佛化》周刊上发表涉足唯识学、因明学领域的诸多论文,深得太虚大师、法尊法师的喜爱和器重。

1938年,法尊法师为少年惟贤授予沙弥戒,3年后的1941年,惟贤长老完成学业,由其因明学导师雪松法师在四川开县大觉寺授具足戒。如此的学修并重、天智聪慧、信仰宿就的佛门后生,无怪乎对他言传身教的太虚大师不禁地赞曰:“汉院学生,尔最聪慧。”确实,走出汉藏教理院的惟贤长老并未辜负导师们所寄予的厚望。

2009年4月,惟贤长老出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


2013年春节前两天的山城,笼罩在一片雾蒙之中,淅淅小雨更积聚了空气中的凝重深沉气氛,似乎上苍也为人间失去一个纯粹的老衲,世上堙没了一位高德罗汉而悄然泪下。惟贤长老的追思法会于2月8日的上午在涂山寺举行。

涂山寺的法堂前,聚集了高僧大德、各界人士、信众等近千人,他们都是冒雨前来为惟贤长老送行,向这位驻世近一个世纪的长者、耆宿表达真切缅怀、追思之情者。我抬头望着惟贤长老亲题的“法堂”匾额,回想着老人家自21岁从汉藏教理院毕业后所走过的72年的弘法、修学生涯,心绪久久起伏跌宕……

2010年5月18日,惟贤长老为

重庆慈云寺正澄法师荣膺方丈送座

年仅21岁的他,怀着复兴中国佛教、弘传佛陀本怀、普及佛法义理、领众熏修正法的宏愿,从汉藏教理院毕业。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中国僧团中一位在西南地区颇有影响的学问僧。他随自己在教理院的导师雪松法师,在四川开县创办了大觉佛学院,并先后担任教授、教务主任、副院长等职。同时创办并主编了《大雄》月刊。青年时期的他,在教学中精益求精,对学问孜孜以求,对众生关怀有加。特别是在其教学之余,勤于笔耕,写就了由其教学研究心得的结晶所凝结的诸多早期著述,至今尚存于世的有《心经讲录》、《唯识纲要》、《因明纲要》、《淡泊诗集》、《大觉诗稿》、《中国佛教青年之前途》等,还有刊于全国佛教报刊杂志上的若干佛教学术论文。

2010年9月,惟贤长老与

杨钊居士在香港亲切交流

当1980年,中国大地政治的春天来临之际,惟贤长老终于回归社会。多少好友劝说这位年过六旬的长者就地安置,安享晚年清闲生活;多少亲人祈请这位劫后余生的老人离开佛门,回归故里安顿余生。但是,回荡在其心头的是弘法心愿未了的紧迫,续佛慧命之志尚待努力的鞭策。

1980年后的32年中,除最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因年老体衰、为疾病所缠之外,他始终在勤奋办学、讲经、著述中度过。惟贤长老的弘法足迹遍及日本、泰国、尼泊尔、新加坡、韩国和美国,身影频繁出现于各种佛教学术和文化交流研讨会的现场;柔软而坚毅的川音妙法之声,振聋发聩于从巴蜀山川到深沪等繁华城市之间。其常讲常新的经典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大般若经》、《法华经》、《十善业道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等卷帙不等的佛教重要著作。而在以重庆佛学院为重心的各学院中,惟贤长老更是留下了他一生研究唯识学的弥足珍贵的学术资料。

2010年9月,惟贤长老在香港

参加中华佛教宗风论坛时签名

当我们抚摸着长老所出版的《惟贤法师诗文集》、《般若与人生》、《法华经说什么》、《唯识札记》、《华严要义》、《法华要义》、《大般若经要义》、《楞严大义》、《普贤行愿品讲要》等著作之际,不禁心潮为之激荡,这些著作,是长老年过六旬之后,于繁忙的教学、弘法、社会慈善、学术交流和出访活动间,用心血所凝成的法宝,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多么深切的愿力啊!

2010年9月,惟贤长老在香港

参加中华佛教宗风论坛

一般见诸于世的惟贤法师的生平介绍,似乎老和尚是突然从1980年冒出人间的法师。确实,这位汉藏教理院的高材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担任重庆佛教协会筹备工作组秘书长期间,就突然从公众视线中消失。有些资料则说到,1954年惟贤长老蒙冤入狱,先后在重庆、泸州、南溪等监狱,度过了近27年的漫长岁月。其实,直到如今,我们都无从了解当年惟贤长老蒙冤的具体情况。

如今的佛教信徒,其实并不应回避、甚至忘记大德们曾经有过的坎坷经历,这并非为了追究责任方,悲剧本身具有时代性,是当时客观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之所以要记忆,乃是为了汲取信仰和修行的道粮。从惟贤、清定、智敏等诸上善人的坎坷经历及其他们面对磨难的态度、行持中,深切地、具体地体会“境随心转”的真谛:只要众生牵挂在胸,愿力充盈于心,一切器界、所有环境都能作为自身修学、度生弘法的平台。

2010年10月25日,惟贤长老在什邡罗汉寺

诸上善人艰难的人生、无尽的坎坷,铸就的是信仰的纯洁和坚定,感悟的是佛法的精髓和博大,勘破的是人生的虚幻和变幻,体悟的是苦迫的现实,拓宽的是心胸的慈悲和无执。能如此想者,方为佛徒,能如此行者,方可彰显宗教信仰的力量和精神支柱的魅力。惟贤法师及诸上善人以自己坎坷人生,向世人开示着“世上大路小径多少条,导归佛门为正途”的真理。

我们现在所能了解到的是,狱中的惟贤长老,一以贯之保持了他旺盛的求知欲望,利用一切可能,系统学习了中外哲学、医学、历史学等世间学问,并研读了诸多当时在监狱中所能阅读到的包括马列主义在内的哲学书籍,丰富了他自身的哲学视野;但他毕竟是一个佛教徒,恩师太虚大师对汉藏教理院学生的“淡宁明敏”的院训,始终深埋于心底,以常态化的默诵《大悲咒》、《心经》等佛经作为自己日常修学的重要功课,即使在铁窗内的岁月中,也得到了坚持。

2010年10月25日,惟贤长老

在什邡罗汉寺大殿拈香礼佛

惟贤长老以坚定的信仰和无尽的愿力,面对逆缘的降临,始终以淡定的心态,正确面对自身的处境,将逆缘化为自身修行、学法、消业的殊胜因缘;26年10个月的蒙冤生涯,未能消磨掉他的人生意志,却坚固了他的道心,强化了他弘法利生的信念。

更为值得今世众生感悟和感动的是,1980年平反昭雪后的惟贤长老,丝毫未存埋怨众生之心,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佛教事业的恢复和弘扬,专精于佛教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精进于佛学义理的研究和传承,以耄耋之年而奔波于巴蜀乃至于中华大地,港澳台及日美诸国,其心愿可叹,其事业可敬,其成就可观。

晚年的惟贤长老,担任了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先后被推举到政协、人大担任社会职务。在世人眼里,这一切应是长老应得的荣誉,而在长老看来,却是他所肩负的职责,是长老实践其师太虚大师“人生佛教”之愿力的又一平台。惟贤长老无愧于乃师十年之教诲,赤诚的爱国护教之情怀感天动地。

2011年11月8日,惟贤长老出席第二届古剑论坛

从其一生的行持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惟贤长老毕生以太虚大师之心为心,以太虚大师之行为行;太虚大师的谆谆教诲,法尊法师的耳提面命,锻造了惟贤长老学贯中西、圆融汉藏、贯通儒道、齐弘八宗的博大学识眼界和宽阔学术胸怀;而常年不辍践行“人生佛教”的行持,显露的是如溪流般涓涓不息的慈悲情怀。这是一位令人无法忘怀的佛门龙象,这是一位世间难以寻觅的人天导师!

今天的我们,纪念老人家承续慧命的丰功伟绩,也缅怀其慈悲济世的音容笑貌。正如中国佛协的唁电中所评价的那样:“惟贤长老是中国佛教界爱国爱教、德高望重的长老,一生培育僧才、弘法利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修持精进、解行并重,慈悲济世、普施法雨,深受海内外四众弟子的敬仰和爱戴,为佛教事业的发展奉献了一生的心力,功德无量。”这是对惟贤长老一生高尚隽永的人格、爱国护教的情怀、精进修学的成就的高度概括与生动写照!

长老西归,正果得成,含笑兜率!常寂光天,不舍众生,慈航倒驾!

文章来源丨《法音》杂志

图片来源丨十愿百科
摄影丨丹珍旺姆、重影
今日推荐


🔗千万别再叫错,出家人称呼全解析,看完长记性了!
🔗新学期,新愿景!中国佛学院等您来🔗佛教为何盛产百年老店?净因法师:佛寺长寿和每天做的四件事有关🔗一个出家人的献血心路:吃素的人血质纯净,快来奉献“慈悲血”

十院推荐

 点击这里,进入『十院』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