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了解呼伦贝尔?
↑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一个草原的回忆录
文 | 星球研究所
西周末年
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犬戎不断侵袭西周
甚至一度攻陷国都镐京(西安)
公元前770年不堪其扰的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洛阳)
史称“平王东迁”
无法自保的周天子威信骤降
诸侯们蠢蠢欲动、纷纷割据称雄
今天我们的教科书中写道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春秋争霸”开始了
但鲜有人注意的是
犬戎的侵袭还开启了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进程
即代表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
与代表游牧文明的草原民族的长期拉锯战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2000多年
直到明亡清兴才算基本结束
正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打打杀杀、分分合合中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产生了
中华文明
因此有学者甚至说
▼
中国有一半的历史是在草原上书写的
然而我们的教科书对另一半历史显然着墨有限
今天我们以地理的眼光来审视这场空前绝后的战争
你会发现战争大致围绕下图中的红线展开
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它把中国分割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
一侧是广阔的农田
另一侧是同样广阔的大草原
2000多年间
或是游牧民族驱马南下、叩关抢掠
或是中原王朝越线反击、直捣王庭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最北端)
▼
但中国的草原有一个非常不利于草原民族的因素
干旱
以北美草原为例
它的年均降水量可以达到600到1000毫米
东非大草原也普遍在700毫米以上
但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不足400毫米
旱灾时常发生
五畜奄息、人类生存困难
更无法积蓄战斗力
一些优质的草原还因为距离战争前线较近
很容易成为中原王朝的囊中之物
比如在汉朝的攻击下匈奴就失去了肥美的祁连山草原
祁连山草原在很长一段时间
都成了中原王朝的军马供应基地
匈奴人的歌中唱道
(匈奴民歌,佚名)
▼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在这种形势下
呼伦贝尔草原横空出世
这个日后中国最知名的草原
所有见过它的人都会惊叹于它的美丽、广阔
(摄影师网际飞侠)
▼
更特别的是
呼伦贝尔草原简直就是中国草原中的异数
它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最北端
是中国纬度最高的草原
可以远离中原王朝的威胁
再者
它的年均降水量虽然只有350毫米上下
但却非常湿润
是中国水草最丰美、最肥沃的草原
今天一个呼伦贝尔市的水资源
居然可以占到内蒙古全区的7成
可见其湿润程度
也可以想见内蒙古其它草原的干旱程度
如此充沛的水资源主要源于
它在整个蒙古高原上都堪称独一无二的地形
它的东侧是大兴安岭山脉
其它三面则是蒙古高原的低山或者丘陵
在高地环绕之中呼伦贝尔草原形成了一个“浅盆地绿洲”
低洼的地势汇集了上千条河流
成为草原上的水乡泽国
(点击可放大查看,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
▼
被作家老舍称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
从大兴安岭西麓流出后
遇到平坦的呼伦贝尔草原
似乎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流淌
干脆在草原上一会儿东奔、一会儿西走
一会儿南行、一会儿北进
其直线长度仅有200多公里
但如果算上蜿蜒的河曲
长度将超过2000公里
整整扩大了10倍
(摄影师杨孝)
▼
蜿蜒的河水在两岸滋养出万顷牧场
牧草繁茂如地毯一般
庞大的羊群像割草机一样扫过草原
第二天草原上的牧草就又长出了新茬
照样繁茂如地毯
(摄影师风中的汉子)
▼
夜晚降临
草原已是一片漆黑
月光播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马群却仍在享用丰美的水草
久久不肯离去
(摄影师吴文杰)
▼
同样发源于大兴安岭的根河
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
意为“清澈透明的河”
直到今天其大部分河段两岸仍然密布原始森林
根河得以保持最原始、最纯净的状态
当它流入额尔古纳市境内的林缘草地时
森林开始让位于草甸
岸边也成了牲畜的乐土
(摄影师施伟)
▼
根河河道在平坦的地势中也变得杂乱无章
充裕的河水造就了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湿地
额尔古纳湿地
(摄影师裴国庆)
▼
呼伦贝尔草原的上千条河流
最终都会流入额尔古纳河
之后它一路向北奔腾
在漠河附近与从俄罗斯而来的石勒喀河交汇
从这里起它被称为黑龙江
黑龙江再向东2800公里注入鄂霍茨克海
草原上源源不竭的奔流之力才算用尽
今天的额尔古纳河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从长满白桦林的山头向俄方望去
碧绿的河滩草甸、低沉的夕阳
仿佛叙说着两国间无尽的往事
(摄影师大车_Dache)
▼
当夕阳落下山头
余晖在天际流连不去
蜿蜒的河曲又像一条洁白的哈达
成为两岸居民的福祉
▼
河流还在草原上形成了两个大湖
呼伦湖与贝尔湖
呼伦贝尔也因湖得名
其中呼伦湖水域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
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
在干旱的北方出现这样的大湖堪称草原上的奇迹
从下面的全景照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浩瀚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
呼伦湖是一个大型吞吐湖
湖面面积不只一次扩大或缩小
最大时曾达到现在面积的数倍
岸边惊涛阵阵
汹涌有如海浪
(摄影师Xin-Qi)
▼
湖的西北岸立着一根高达10米的天然石柱
传说成吉思汗当年为躲避敌人追击
曾在石柱下暂避
当地人把它称为成吉思汗拴马桩
(摄影师Xin-Qi)
▼
呼伦湖中鱼类密布
多到令人惊诧的地步
史书中曾记载古代呼伦湖的鱼拥挤成群
以至于船只无法前行
今天著名的呼伦湖冬捕
一网下去就是10吨的鱼
(渔民们用铲子奋力扬起刚捕获的鱼,确保每一条都独立冻住)
▼
呼伦湖的姊妹湖贝尔湖也是一个浩瀚的湖泊
在明代它名为“捕鱼儿海”
晚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该地控制力减弱
连名称也变成了偏向于俄语发音的“贝尔湖”
作为呼伦贝尔草原名称的另外一半
它如今只有1/15的面积属于中国
从中国一侧望去
蒙古国境内的湖面正在下雨
乌云之下形成了几条“水柱”与湖面相接
摄影师纪录下了这场跨国之雨
(摄影师休闲影钓)
▼
呼伦贝尔草原上还有数百个小湖泊
有的常年水源不绝
有的随雨水多少出现或消失
它们甚至不会出现在地图上
但这却是富水的大草原的特色
(摄影师Swimbear)
▼
河汊纵横、鱼类众多
又远离人间烟火
大批候鸟在此落脚
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2条途经这里
仅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就有鸟类191种
种属占全国的1/5
(摄影师野韭菜、未央千寻)
▼
其它野生动物
如赤狐、黄羊也非常常见
▼
除了丰沛的水资源
呼伦贝尔的土壤还以肥沃的黑钙土、栗钙土为主
黑钙土同时也是东北平原的主要土质之一
这样的土质既可以让东北成为中国的粮仓
也可以让呼伦贝尔沃野千里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赵兰富)
▼
初夏的一场润雨过后,彩云还未散去
牧草便已经窜天式的疯长起来
花儿们也点缀其间,一片片、一茬茬
因为这里纬度太高
植物们只有100多天的生长期
它们必须赶潮般地抓紧时间长大、长高
(摄影师假面视界、张柏青、赵兰富)
▼
秋天植物们收起叶绿素
以灿烂的金色示人
牧民们已经打好过冬的牧草
用机器捆扎成圆柱形的草垛
从远处看去形成了漫山遍野的小点
▼
冬天植物们被冰雪覆盖
百色归一
厚厚的积雪纯净得一尘不染
▼
等到又一个春天来临
山坡上的杜鹃花率先迎风怒放
生生不息的轮回开始了
(摄影师执著走着)
▼
很多人以为草原上的植物比较单一
不如森林丰富
事实上草原上阳光雨露均沾
只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和良好的土质
反而比大树遮荫蔽日的温带森林里的植物更丰富多样
而呼伦贝尔恰好这两个条件全都具备
植物们便可以在这里肆意生长了
据统计呼伦贝尔草原的植物有1000多种
其中草药、浆果、油料、食用植物就有500多种
下图中看似普通的一小块草甸
里面简单辨认出的牧草就有5种之多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
▼
没有草原生活经验的人
会以为草原上的牛羊只是单调地吃一种或几种草
事实却足以令人惊愕
据内蒙古草原研究所研究员刘书润估算
即使在草原退化的今天
呼伦贝尔的一只羊一生也可以吃到200-300种植物
比很多人类一生所吃到的植物种类还要多
优质的牧草养育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牛、羊、马、骆驼
牧民将这四种动物称为“五畜”
其中的羊包括了山羊、绵羊
与农耕地区以饲料方式集约化喂养不同的是
呼伦贝尔牛羊的“餐桌”极其广阔
平均20亩草场才养育一只羊
养育一头牛或一匹马则需要100亩草场
(额尔古纳湿地“幸福”的牛,摄影师剑锋)
▼
由于草质优良、种类丰富、草场巨大
一只春天生的羊羔到了秋天就可以养肥长壮
草原上的一户牧民刚拆除了自家的羊圈
从空中俯瞰羊群如水滴一样滴出羊圈
羊圈里裸露的土地已经开始长出嫩草
不用多久绿草就会重新覆盖羊圈
羊群停留的痕迹将无影无踪
(摄影师赵兰富)
▼
而五畜中最值得一提的是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本土马的第一大类型
它胸廓深广、背腰平直、肋拱腹圆,非常适合骑乘
前肢正直、后肢略微外向又十分善于奔跑
在冬季漫长的蒙古高原还造就了超强的体力和耐力
令其它马种望尘莫及
▼
近现代的100年间
呼伦贝尔人还在蒙古马的基础上
用世界上的其它名马杂交培育出了
三河马
它继承了蒙古马的优点
并兼有国外名马高大英俊、身材匀称的优点
是蒙古马最优秀的培育品种
它主产区位于根河、得尔布尔河、哈乌尔河三条河的流域
并因此得名
(三河马主要谱系,源自中国国家地理)
▼
呼伦贝尔草原面积高达10万平方公里
与整个江苏省的面积相当
如此大面积的优质草原
其生产力相当惊人
今天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场面规模已经比古代逊色了不少
但也非常壮观
(摄影师希德日古)
▼
草原民族只凭一个帐篷
就可以在草原上放牧、繁衍生息、壮大实力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呼伦贝尔夏季营地
牛、羊、马、帐篷等元素齐全
(摄影师希德日古)
▼
有了天赐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草原民族可以与中原王朝一争高下
东胡、室韦、突厥、回纥、契丹
乌桓、鲜卑、女真、蒙古
一个个草原民族不断进入呼伦贝尔
利用这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繁殖自己的民族,武装自己的军队
呼伦贝尔草原就像发动机一样
为草原民族由东而西、由北而南征战四方提供动力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说
▼
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
中国历史上有7个少数民族建立了统一全国或北方的政权
其中有4个得益于呼伦贝尔草原
1
公元1世纪
起源于今天呼伦贝尔市境内大兴安岭的鲜卑拓跋部
“南迁大泽”,即今天的呼伦湖
他们取代匈奴人成为呼伦贝尔的主人
公元439年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今天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就是他们留下来的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摄影师Zhangzhugang)
▼
2
在呼伦贝尔草原游牧过的契丹人
以此为基地向内蒙的中部和西部扩张
并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辽王朝
直到今天仍有十几个国家的语言中用“契丹”指称中国
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等斯拉夫语系、突厥语系国家
(公元1111年宋、辽、西夏三国形势图)
▼
3
契丹之后崛起的女真人
进入黄河流域建立了金王朝
他们深知呼伦贝尔的重要性
为保卫这片草原筑起了两道边墙和数座古城
其中一条边墙在草原的西北部
沿着额尔古纳河一直向西
中间经过满洲里直到呼伦湖以西
长约数百里
(金边墙遗址赤峰段)
▼
4
蒙古人的远祖曾生活在呼伦贝尔
后来成吉思汗的祖先蒙兀室韦部
从呼伦贝尔迁到今天蒙古国的肯特山区
而他的母亲诃额伦、皇后孛尔帖则都出生于呼伦贝尔
成吉思汗在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以前
始终局促于斡难河与额尔古纳河之间的狭小地区
但当他打败塔塔儿人占领了呼伦贝尔
不到几年便统一了蒙古诸部落
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诞生了
(1227年成吉思汗去逝时的蒙古帝国版图)
▼
蒙古人在失去中原后
北元政权曾以呼伦贝尔为基地反攻明朝
但经历多年腐败的军队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
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第6次北伐
在捕鱼儿海(即贝尔湖)附近彻底歼灭北元军队
俘虏北元皇子、嫔妃、公主100多人
战马4.7万匹、牛羊10万余头
北元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与中原王朝抗衡
之后明代虽然仍面临来自草原的威胁
但草原民族再也没有聚集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力量
1860年9月21日
为保卫北京
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
在通州八里桥与英法联军激战
面对新式火器的清军只能肉身相博
此役清军战死1000余人
而英法联军仅死亡5人
如此巨大的战损比标志着草原时代的终结
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辉煌也烟消云散
工业文明的新时代从西方崛起了
▼
今天
呼伦贝尔草原依然是全中国保护最好的草原
但牧民们用围栏分割了草原
游牧已经基本消失
草原的生态也面临着
水位下降、野生动物减少、开矿等诸多威胁
未来的草原文明出路在何方
成为今天草原人的心结
(摄影师马峰)
▼
P.S.关于草原文明的未来,我们以后将另起篇章探讨
... END ...
这里是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国家地理控
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点击探索全球极致风光
赤道雪山 | 冷酷北极 | 暴力湄公河 | 惊喜旱极 | 异类夏威夷
挪威峡湾 | 徒步美国 | 追逐优胜美地 | 东非残暴欢场 | 加拉帕戈斯
与世隔绝澳大利亚 | 黄石不可驯服 | 冰岛冰与火之歌 | 绝望撒哈拉
点击探索中国极致风光
中国冰川 | 黄河塑造中国 | 终极K2 | 神性梅里 | 天池之憾
纯净纳木错 | 生死珠峰 | 甘肃从哪里来 | 陌生的南迦巴瓦
by 星球研究所 原创编辑,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