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译马网
在AI深入到翻译领域的今天,许多人都说,既然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专门花钱请译员呢?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蔡基刚也曾经说到:“随着机器翻译时代的到来,高校翻译专业必然走向消亡,除了保留少数翻译研究所或文学翻译研究所外,翻译专业应该改为语言服务专业。高校翻译界必须为这个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尤其是翻译专业要为自己的消亡、开创新兴的语言服务专业做好准备,进行勇敢的探索”。又有名为“火眼金睛比尔王”的自媒体专家支持蔡教授的观点,并进一步补充了翻译专业将“消亡的证据”。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观点的原由及其真实现状。
首先,这个观点是由于当前我们对AI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所造成的。短时间内,机器无法取代人,如蔡教授所言,现在的建立在认知和神经模型基础上的人工智能翻译质量已经有明显提高,垂直领域的翻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机器会基本代替人,代替翻译水平一般的人,因为至少机器完成任务的速度是人无法比拟的。但即便AI继续学习,能够在逻辑推理上更进一步,它仍然不具备人的感情和温度,而这一点,是人工翻译不能被取代的理由。这种情况下,翻译专业(语言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什么便一目了然了:了解客户需求、项目与任务分配、提供相关领域(主题或术语)资料、文本录入、文本识别与处理、文本的自动翻译(或对齐,建立术语库等)、译后编辑处理,文本导出和排版等,这些至少要进入课堂。拥抱技术变为任务,无法选择,也不再接受选择。诚然,机器翻译的准确度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能否直接用于翻译交付,以及翻译水平的如何,还是需要人工来判断的。拿合同翻译来说,谷歌翻译即便对了95%,剩下5%的错误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把合同翻译交给法律行业的专家,或者有法律背景的翻译来做。机器翻译需要不断依靠机器学习来丰富记忆库,但译员不仅有储备,还有判断能力。譬如在严肃的场合,Trump要翻译成特朗普,而不是“川普”。把AlphaGo(阿尔法围棋)翻译成“阿尔法狗”其实也是不妥当的。但如果是翻译一个脱口秀,翻译风格和用词就会不同。机器翻译或者机器辅助翻译在翻译新闻、合同、专利、说明书、学术论文这些领域的时候,确实能给人省力不少,可是这样的翻译作品并不能直接拿来用,而是需要反复的修改和校对,甚至于译者如果不是一个好编辑的话,机器翻译的东西都无法保证修改的准确度。对于篇幅较长、专业度高或者信息量极大的笔译而言,三审三校都不一定能保证100%准确,显然,机器翻译目前能达到的准确度更是远远不够直接拿来用的。蔡教授还在文中还提到“随着机器翻译时代的到来,高校翻译专业必然走向消亡,除了保留少数翻译研究所或文学翻译研究所外,翻译专业应该改为语言服务专业。”首先,翻译只是语言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全部。如果这个重要环节被替代,那就意味着拿掉了核心或基础,语言服务将从何而论?语言服务离不开语言,无论是翻译,还是本地化,无论是依托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还是参与人工智能翻译软件设计等工作,语言和翻译专家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面对市场变化,翻译专业远远不能满足语言服务对人才的需求,但语言服务能否成为专业?这种叫法似乎不符合“学科”定义要求。因为语言服务专业尚未有明确的学科分类。按照学科分类,翻译教学仍将被放在语言服务专业中。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翻译专业到语言服务专业的衍变,只是专业概念的衍变,而不是翻译专业的消亡,是定义的拓展,是领域的拓宽,是角色的适度转变,是服务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在“扩容”,是将精英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而这种教育只能通过产学研语言服务教育模式完成。总的来说,语言服务的基础仍然是语言,没有翻译的服务不是跨语言服务。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语言服务专业还是翻译专业,其基础和核心都是语言。因此,担心翻译专业的消亡,AI取代人工翻译等都是为时尚早的事情。
-The end-
往期精彩回顾
AntConc简介及索引工具介绍(一)
神经机器翻译 VS 神化机器翻译?博芬联合创始人赵杰
用导图读论文 | 王华树 刘世界: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转向研究
翻译必备术语库和语料库合集(附网址)!
冯志伟:我老了,机器翻译依然年轻
职业翻译必备的计算机翻译辅助软件| 附网址
专访 | 崔启亮:机器翻译对语言服务企业有多大作用?
专访 | 黄书剑:如何评价机器翻译质量的好坏?
专访 | 韩林涛:文科生如何学习机器翻译?
专访 | 周兴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会让译者越来越懒惰吗?
专访|江伟: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对译员能力有何影响?
专访 | 王华树:机器翻译将要取代人工翻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