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看待4月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胯下痛公寓新之助 悟空新之助 2021-03-23

针对最新M2数据,说说本人的一些理解。不当之处、欢迎留言讨论!

1、

对于M2增速的放大,我一点也不意外。

目前,全球遭受了严重的疫情灾难,而且还没有明显缓和的迹象。为了防止经济立马崩溃,适当加大货币供给量是必然行为。

不仅我国加大了货币供应量,其他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为了应对本次危机,都采取了不同手段的货币政策以及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为了应对本次疫情的,我国的货币政策比较谨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谨慎。这一点我曾分享过:

目前高层比我想的还要谨小慎微,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定向降准,何为定向?不就是怕流到房地产,吹大泡沫导致自爆么。目前国家不敢大放水主要是怕水流到房地产,继续推高房地产资产泡沫,导致最后绝路一条。

两个层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谨慎态度:
一是对比08-09年和15-16年的情况,M1增速明显弱于上述两次大放水,可以说和前两次相去甚远,前两次M1增速最高分别超过35%和25%;M2增速不及08-09年,也弱微低于15-16年水平。当然,不排除未来几个月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会继续加大货币供应。
二是对比美英两国,这两国3月份M2的增速突飞猛进,英国的增速相较于2月的增速出现了倍增。相较于他们,我国的货币政策足见谨慎。

2、
为什么我国货币政策如此谨慎呢?主要有如下三点(欢迎留言补充):
  1. 人民币非世界货币,没有美元的命,干不了美元的事儿。
  2. 过去几十年我国放水太猛了,已经超前预支了蓄水空间。
  3. 内外需不足、目前的放水是为了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而不是推高资产泡沫,不然无异于走向另一条不归路。
对于第二点,2008年,我国GDP为31.92万亿,M2为47.5万亿,M2/GDP比值为1.49。
当前呢?2019年我国GDP为99万亿,2019年12月末M2为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M2/GDP比值为2.0。
说明过去11年,我国放水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也不奇怪,过去十几年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08年以来的大基建建设。
和全球主要经济体对比中发现,我国过去二十年M2/GDP比值领先全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我国M2/GDP比值出现了“调头现象”,说明国家也在尽力控制M2的增速,使M2的增速小于名义GDP的增速,不然M2/GDP比值不会减小。
但是,2020年4月末,M2为209.35万亿,如果除以2019年的GDP总量,比值为2.11,考虑到第一季度我国GDP负增长,第二季度甚至全年的数据也比较悬,真实的M2/GDP比值只会更大。
只能说本次黑天鹅,暂时打断了既定去泡沫路线。
等本次疫情过后,国家应该还是会坚持较紧的货币政策,增速会回归既定路线,和名义GDP增速匹配。
对于第三点,主要还是因为房地产这个大泡沫存在,使得国家不敢大放水,毕竟1985~1995年日本房地产教训历历在目。
1985 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自银行的大量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开始推高房价。从 1985 年底到 1990 年初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 200%。1990 年年初,日本政府突然强制收紧信贷,控制对房地产信贷总量,泡沫迅速破灭。

因此,国家的货币政策频繁使用的是定向降准,就是担心水直接流入房地产吹大泡沫。

当然,即便定向降准,也不能完全阻止钱流入房地产。要想让钱完全不流入房地产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减少钱流入房地产是可行的。
因为现在很多人对房地产尚且存在幻想,不过管理层在尽力阻止钱流入房地产,只要流量减少,房地产就玩不转来。

3、
为了应对本疫情灾难,国家首次提出“六保”概念,“六保”分别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此前我们都是强调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如果说“六稳”的本意还是想有所作为,那么“六保”可以说是生死攸关。比如“稳就业”与“保就业”完全是两种处境。“六保”体现了一种底线求生的思维模式,足以见本次危机的严重性。
“六保”首先就是保居民就业,居民就业是剩余五保的基础,没有居民就业,家庭没有收入、社会无业游民增多,那就更谈不上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了。
要想保就业,首先就需要保企业,企业才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其中中小微企业又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小微企业为中国提供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
如果推高房地产泡沫,那么实体经济加速消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炒房投机就可以轻松致富,人们怎么可能踏踏实实做实业呢?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一些大企业都热衷于房地产的原因,不管是做衣服的、制造业的、互联网的、金融业的,都要插足房地产业务。
实体经济消亡,还谈什么保就业呢?目前,推高房地产泡沫有违中国当下最重要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更不谈什么稳外资、稳金融了。
央行4月11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虽然删去了“不搞大水漫灌”,但也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同时,删除了“因城施策”的表述。
删去“不搞大水漫灌”是因为M2增速都达到11.1%,重提这几个字没有意义,再者市场本来流动性紧张,去掉这几个字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即便删除了这几个字,也不是说就是给房地产松口,央行说明了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去掉“因城施策”就是为了防止某些城市钻空子,拿着“因城施策”的招牌行“促进房地产”之实。
总结:

1、没必要过度恐慌,这是为了应对疫情黑天鹅所必须的生存之计。

2、推高房地产泡沫与发展实体经济、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相违背。

3、人口基本盘和经济新形势在这里,这是支撑房地产的根本要素。

4、 放水难道就能解决我们目前所遭受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产业转型升级、房地产泡沫、中美冲突、世界工厂危机、企业和政府债务问题)。

土地财政这样的路子是没办法持续的,这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不断给下一代人加载荷,迟早要压断一代人的脊梁。除了极少部分利益相关者,其他的人甚至整个国家都是输家。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推荐

  1. 1.4万字长文,房地产未来将如何?
  2. 2050年,中国人口会是多少?

  3. 中国与美国GDP各细项比重的比较研究

  4. 你真的了解核心科技与核心资产吗?

  5. 房市漫谈之合肥,霸都房价的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