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房地产杂谈,深圳的泡沫房价最终会如何收场?

胯下痛公寓新之助 悟空新之助 2021-04-21

写在前面:本文原本是某乎的回答,但是却被无故删除,都不给修改申诉的机会,故此备份在公众号。

立一个flag:未来五年左右,深圳房子均价很可能会跌3-4成,回到4字头!(解释一下,我说的是五年左右就跌了3-4成,而不是5年后才开始跌,照顾一下阅读理解不足的人,免得胡乱理解)

房价请聚焦二手房、而不是新房,具体理由已经说烂了,不再赘述。

我国未来房价绝不是螺旋式发展,也就是未来跌了也不会再涨起来。

我国房价(房地产)应该会完美复刻日本模式。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直到今天还没有走出来。

一方面是当初日本房地产泡沫太大了,货币政策支撑不住泡沫经济,另一方面是接下来几十年的人口老龄化的深化。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会比日本弱,因为各项指标来看,我们的数据都在不断刷新当年日本所创下的记录。

未来长达40多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会逐步扩大。

泡沫方面,90年代日本东京房价收入比最大值才18,而我们国家19年北上深房价收入比纷纷超过20,深圳甚至超过35(20年估计达到40,来自易居数据)。

还有说深圳住宅商品房土地供应少的,乍听起来感觉很有道理,细究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我就拿北京四环内的土地供应作为对比:

据中原地产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9年中旬,北京四环内成交建设用地仅约128.24万平方米,占比不到总成交的3%。其中,三四环之间成交17宗宅地,建设用地面积99.21万平方米。

可以说,过去10年,北京四环内的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少得可怜。并且北京四环以内面积大约300平方千米,一般大城市,住宅建设用地占比大约50%,那么北京四环内住宅面积大约150平方千米。

深圳总面积1996.85平方千米,但住宅建设用地占比似乎才两成,那就是大约400平方千米(即便一成,那也是200平方千米)。

虽然深圳住宅用地占比不高,但也远大于北京四环总面积,更不用北京四环内的住宅建设用地了。

可是,目前整个深圳房子均价都要到7万了,几乎和北京四环内的均价相当。

深圳 VS 北京,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深圳综合资源就是比北京厉害的!

不管你们怎么合理化深圳的高房价,实际上,深圳的房价就是不合理,而且泡沫巨大。

当然,有一个城市乐于看到你们的这些解释,比如厦门:深圳地少,我们厦门岛内就不少么?深圳可以均价7万,我们就不可以均价5万么?

我极其反感一些人不合时宜的类比,拿几十年前的深圳类比当下的深圳,然后把锅甩给普通人说他们买不起房和车是因为不够努力。世道坏了,却怪平民不努力。

当下的深圳,不是二三十年前的模样了,普通人仅凭勤勉工作是几无可能买房买车组建小家庭的,甚至大部分的中产家庭也负担不起深圳这样的高房价。

与其在一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城市里打拼,还不如换一个可以看得见黎明的地方奋斗。说到深圳房价,很多人喜欢和香港比较,以香港房价的疯狂来论证深圳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

但是香港和大陆是有很大区别的,香港和大陆的本质区别,一个是超级特殊城市,而另一个是拥有14亿人口以及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经济体,我国大陆的人并非非深圳不可,还有很多后备城市可选。

即便是香港,当前所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个人认为香港房地产所面临的困境可能会比08年更严峻。

还有说什么中国只有一个深圳(or北京、上海),对不起:

亚洲只有一个东京,但是东京真实房价几乎不到上海一半(详见旧文《房市漫谈之上海,魔都东京大比拼》),比及深圳估计也就1/3;

世界只有一个纽约,但是纽约的房价收入比才12,根据很大研究院的数据,纽约房价收入比为12、洛杉矶才8,但是我国的北上深都超过了40!

不同的机构数据略有差异,但是,同一个机构研究数据是基于一个标准,因此是可以作为参考的,而且,即便不同的机构数据略有差异,但是不能改变某些城市泡沫极大的事实!

还有朋友说一线城市不愁人口的,我并不赞同,我已经强调无数遍,要全局的看待问题,而不是孤立的看待一线城市。

中国各个城市和地区就是一个金字塔(也有说是埃菲尔铁塔)结构,塔尖就是北上广深,塔的地基是最广大农村和18线开外城镇,人口老龄化下,地基没了,塔尖也别想独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最后,给一些人的建议就是:不要为一个不爱你的城市而奋斗,不值得!

备注:图片来自网


往期精彩推荐

  1. 【最新版】1.3万字讲清楚房地产的没落趋势
  2. 花呗分期还款,真实年化利率到底多少?

  3. 房地产杂谈:银保监会的房地产信托排查

  4. 良心长沙,刚需的朋友放心上车吧!

  5. 底线思维,家庭资产配置中的保底配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