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山石 | 空谷回蕩的一聲天問──郭密林〈峽谷〉賞析

寒山石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新大陸詩刊       

Yosemite, Ansel Adams 1937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2005年2月86期




空谷回蕩的一聲天問

──郭密林〈峽谷〉賞析



錢志富



峽 谷  誰把一帶水聲扔過山去 扔過去,群山的傷口 流出白色的血來

 原刊《新大陸》

2005年2月第86期

     微型詩是一種藏大千於沙粒的藝術,要在精短的篇幅裏展現出恢弘博大,實非一般筆力所能及。郭密林的這首〈峽谷〉卻以雄渾簡勁的筆觸,描摹出了一副群山莽莽、峽谷重重、江水滔滔的悲壯場景,洋溢著一種深沉厚重的憂患意識。 
    起句“誰把一帶水聲扔過山去”,似是洪鐘大呂般的一聲霹靂,扣人心弦而又驚人魂魄。洶湧的急流在陡峭的山崖間奔騰翻捲,濤聲連天,如同一條緞帶嘩嘩舞動。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描寫物件這最基本的特徵,並辟前人未辟之境,形象地用“一帶水聲”就將這脫韁的野馬信手擒住,令激越澎湃的水聲固化為“一帶”,變無形為有形。進而流暢自然地抓住這“一帶水聲”,把它“扔過山去”。所以“一帶”是“扔”的伏筆,“扔”是“一帶”的高揚。一個“扔”字,既寫出了滔滔江水轟鳴激蕩,又寫出了道道峽谷幽深莫測,也寫出了條條山脈的逶迤連綿。這句“誰把一帶水聲扔過山去”,先是將震耳欲聾的“水聲”有形化為“一帶”,化動為靜;又將“一帶水聲”“扔過山去”,化靜為動,一句之內,動靜交錯,變幻無窮,使我們不由和作者共鳴,發問一聲“到底是誰”?!
    對於惜字如金的微型詩寫作來說,重複乃是大忌。但作者緊接著又是一個“扔過去”,以重疊的藝術再現出群山相擁、連綿起伏,不僅將“一帶水聲”扔過一座又一座山,使道道山脈、重重峽谷盡顯眼前,空谷回蕩不絕的水聲此伏彼起;而且“扔過去”,如同手持一根巨椽用強勁的力量,再一次撞擊著我們的心靈之鐘。“扔過去”到底有何等的重量啊,竟砸出一道道“群山的傷口”,而這“群山的傷口”竟“流出白色的血來。” 
    如果說“誰把一帶水聲扔過山去”是一句壯觀的鋪墊,那麼“扔過去,群山的傷口/流出白色的血來”就是一種悲情的流淌。讀到這裏,我們才震驚地感到:峽谷,你這“群山的傷口”,滾滾流淌的竟是大山的“血”,而且是“白色的血”。這是怎樣一種悲壯的場面,又是怎樣一種震撼人心的血腥!此情此景,我們禁不住要仰天長問,大山啊,你這挺立於天地之間的、鐵骨錚錚的硬漢,怎會有峽谷般撕心裂肺的“傷口”,你怎會患上疼痛得以至使你吼叫不息的“白血病”?!我們也不由回到詩的首句,悲憤地問一聲“是誰”,“是誰”撕開這一道道傷口,讓群山血流成河、暴怒成災?!人們啊,殘害自然就是殘害人類自己,請放下你高高舉起的斧子吧,用綠色的心態來醫治這群山的鮮血淋漓! 
    情由景生。一首微型的〈峽谷〉,竟是一道道的“傷口”,一條條崩裂的“血管”,我們的心,不由為之震驚,為之沉重。一首微型詩,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當屬不易。 2005年寄自陝西渭南



 近期回顧


書訊|陳銘華詩集《重返地球》
張舒敏|詩意的棲居 · 無奈的追尋 ——希尼的〈土地〉賞析
明迪|北美中文詩刊與網站掃描
向明|現代版的癡情詩
秦松| 詩的感性與文化知性隨想
張積文|世紀之交中國詩教論戰的回顧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